內容簡介
王福庵著《說文部首檢異》1捲、《麋研齋作篆通假》10捲。1907年輯《福庵藏印》16捲,36歲自輯《羅江民印稿》8冊、《麋研齋印存》20捲,又重輯4捲。1938年輯《麋研齋印存續集》8冊,此為福庵藏印與自刻印的閤集,前13冊收約40位元前輩時賢的作品265方,後7冊收自刻自用印188方,丁仁等人輯《丁醜劫餘印存》20捲,收明代至民國篆刻傢273人的作品1900餘方,福庵作為顧問,助以鑒彆考定。1920年至1945年刻印自存印稿《福庵印稿》101冊藏上海博物館,收印10418方。齣版書法《篆書說文部目》、《篆書阮嗣宗詠懷詩》、《篆書韆字文》等。逝世前一年,他把自刻精品302方捐贈上海博物館,逝世後,傢屬又遵遺願,將傢藏圖籍、書畫、碑帖400餘件、印章300餘方西冷印社。
《王福庵印譜》作者將黃士陵具有代錶性的印藝進行整理、注釋,編輯成冊。適閤印章設計者和愛好者,以及王福庵的追隨者閱讀與收藏。
內頁插圖
目錄
《王福庵印譜.1》《王福庵印譜.2》
《王福庵印譜.3》
前言/序言
王福庵(一八八〇-一九六〇),浙江杭州人,原名提、壽祺,字維季,號福庵(或作福廠、福盒,後以福庵行),七十後自號持默老人,又號屈瓠,彆署羅刻江民,室名麋研齋,因喜蓄並精研印學,又號“印傭”,他是近代“新浙派”的領軍人物,職業印人。
王福庵生於有藝術氛圍的書香世傢,父親王同,字肖蘭,晚號昌盧老人,為光緒丁醜進士,但不願為官,專注於詩文書刻和金石文字研究,有多種著述遺世,臨橅篆隸碑版百十種。曾主杭州紫陽書院等數傢書院,澤及東南士林。福庵幼稟庭訓,浸染學術文藝,早年兼學書畫,十二歲即操刀弄石。其《印存自序》中說:“餘年十二即解,愛好印章,見汪(啓淑)、丁(輔之)兩氏印譜,輒心儀焉”。他還學過數學、土木工程等西方新知識,並任職於滬杭、湘鄂鐵路局,培養瞭畢生縝密嚴謹的治學態度。二十四歲任教於錢唐學堂,一九二〇年赴北京受聘為政府印鑄局技正,為製“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印”等,一九二九年至南京任政府印鑄局技正,一九三〇年辭去。又受聘於故宮古物陳列所、故宮博物院鑒定委員,一九三一年對故官所藏金石書畫真跡、拓本評審鑒定,編印古銅印印譜《金薤留珍》五冊。後退隱上海鬻書治印自給。一九五三年為浙江省文史館館員,一九五六年任中國篆刻金石研究會籌委會主任,上海中國書畫院畫師。他一生行蹤以杭州、北京、南京、上海為主,尤在杭州、上海居留最久。
王福庵與丁仁(輔之、鶴廬)、昊隱(石潛、遁庵)、葉為銘(品三、葉舟)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為宗旨,於一九〇四年發起創立、一九二二年正式建成西泠印社,從此“濤聲聽東浙,印學話西泠”,成為印學裹程碑與標誌性象徵,數百年來未有之盛舉。這不但奠定瞭王福庵職業生涯的軌跡和他作為印學研究的理論傢、活動傢、教育傢之曆史定位,更宣示瞭“新浙派”的實力和發展願景。由於四位創始人皆不居功自矜,相互謙讓不當社首,乃共推聲望年事及印學成就皆高的昊昌碩(缶廬)為首任社長。之後,西泠印社成為民國以來海內研究篆刻藝術的中心,篆刻傢神往頂禮的聖地,對於整理保存傳播曆代印學理論著作、圖文資料、石刻碑拓、書畫作品厥功卓著,更使綿延一百五十餘年的浙派篆刻藝術又得以薪火相傳。
王福庵印譜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