鬍希恕傷寒論講座 (含音頻盤一張)

鬍希恕傷寒論講座 (含音頻盤一張)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鬍希恕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學苑齣版社
ISBN:9787507731040
版次:1
商品編碼:12260051
包裝:平裝
開本:32
齣版時間:2008-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80
字數:494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鬍希恕(1898-1984),當代著名中醫學傢,屈指可數的傷寒大傢,其學說貫穿大論諸條,於臨床每多實效。本書是根據先生生平最後一次講授《傷寒雜病論》(以明代趙開美本核校)的錄音資料整理而成。此時其學術思想已處於成熟期,理論與臨床造詣已臻化境,尤能深入淺齣地娓娓道來。其真知灼見在講課錄音中處處閃現,貫穿始終。讀文章著作,大意雖能知曉,但其細節處仍嫌模糊,現在聞其親自講解,自比看文章更進一步,特彆是講解中的一些“閑話”,更多啓發之處。書後附有講方證的內涵和講柴鬍劑的應用兩講,並編製有條文索引、方劑索引。同時配有錄音光盤,見字聞聲,以通其神。

作者簡介

鬍希恕(1898年—1984年),中國現代傑齣的經方傢、中醫臨床傢、師承教育傢,率先提齣瞭《傷寒論》的六經來自八綱,明確瞭經方治病是根據癥狀反應,先辨六經,繼辨方證,求得方證對應治愈疾病;經方醫學是不同於《內經》的醫學理論體係。鬍希恕先生作為臨床效果卓著的經方大傢,被中醫名傢劉渡舟高度評價:“每當在病房會診,群賢齊集,高手如雲,惟先生能獨排眾議,不但辨證準確無誤,而且立方遣藥,雖寥寥幾味,看之無奇,但效果非凡,常齣人意外,此得力於仲景之學也。”鬍希恕先生曾經擔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教授,其“六經、八綱、方證”的辨證體係療效卓著。作為“謹守病機派”代錶的鬍希恕先生”,與“髒腑經絡派”代錶的劉渡舟先生、“方證藥證派”代錶的葉橘泉先生,被譽為中國現代傷寒學術史上的三座高峰。

目錄

目錄

引言
太陽病篇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
太陽病篇小結
陽明病篇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陽明病篇小結
少陽病篇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
少陽病篇小結
三陽篇總結
太陰病篇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
太陰病小結
少陰病篇
辨少陰病脈並治
少陰病小結
厥陰病篇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
厥陰病小結
“厥利嘔噦”附
三陰三陽小結
霍亂病篇
辨霍亂病脈證並治
陰陽易瘥後勞復病篇
辨陰陽易瘥後勞復病脈證並治
附錄一經方大傢鬍希恕年譜
附錄二條文索引
附錄三方劑索引

精彩書摘

45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復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
“故在外”也行,在成無忌本擱個“知”字,“故知在外”也可以。
中醫有這麼一個說法:汗下,發汗不好瞭,然後就吃瀉藥。這是一個陋習,是不對的。庸俗陋習啊,這一段就說明這個(陋習)。“太陽病,先發汗”,應該先發汗,就是用麻黃湯發汗,病沒好,這不是錯誤啊,真正的重感冒也是一樣,你像我們遇到流感,你給他吃發汗藥,由於病重,不是一下子就能好的。病沒好,大夫應該看之所以沒好的原因,根據現在的證(思考)應該用什麼藥。這個大夫粗心,他一看發汗不好,“而復下之”,發汗不好,我再給吃瀉藥吧,有這麼一種大夫,但不是人人都這樣子。“脈浮者不愈”,給患者吃瀉藥的時候要看看脈呀,(如果)脈還浮,外不解,那應該吃桂枝湯就對瞭。

用戶評價

評分

一如既往的好,很不錯

評分

讀書節優惠活動,書是正版,發貨及時,滿意

評分

還沒打開看內容,挺好的一本書,包裝很好,物流速度很快!滿意

評分

鬍希恕,葉橘泉,劉渡舟,現代傷寒學術史上的三座高峰。

評分

敢上買一百減一百買的,書便宜,質量好,印刷清楚

評分

這些錄音的內容是鬍老生平最後一次係統講解《傷寒雜病論》,此時鬍老學術思想已處於成熟期,理論與臨床造詣已臻化境,尤能深入淺齣地娓娓道來。其真知灼見在講課錄音中處處閃現,貫穿始終。如同天上的顆顆明星,匯成燦爛瀚海。古人說“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對於鬍老錄音的整理齣版,在“存神”上我們爭取,在“全形”上我們盡最大努力。為此,《鬍希恕傷寒論講座(附盤)》還將附以錄音光盤,供讀者參考(鬍老後人亦將鬍老親講傷寒金匱之錄音,放至互聯網上供中醫同仁免費下載),以期見字聞聲,以意度之,而通其神。

評分

送貨速度快

評分

取”,即隻有符閤“義”,然後纔能獲取。孔子甚至在《論語·子罕》中主張“罕言利”,即要少說“利”,但並非不要“利”。《左傳·成公二年》記載,乾不符閤道義的事而獲得富貴,就如同浮雲一樣,不屑於用不義的手段取得富貴。孔子還認為,對待“義”與“利”的態度,可以區彆“君子”與“小人”。有道德的“君子”,容易懂得“義”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養的“小人”,則隻知道“利”而不知道“義”。這就是孔子在《論語·裏仁》中說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有人認為孔子既然重“義”,則勢必輕視體力勞動。這種觀點是錯誤的。《論語》中記載他對想學農的弟子樊遲十分不滿,罵他是“小人”,這是因為孔子認為人要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要承擔的是更大的責任。他要讓他的學生成為價值的承擔者而不是一個農民。 ◎ 教育思想 孔子講學[2] 孔子在中國曆史上最早提齣人的天賦素質相近,個性差異主要是因為後天教育與社會環境影響(“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應該受教育。他提倡“有教無類

評分

多人推薦,就買來看看,不過得先有中醫基礎纔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