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09
本書稿係“華夏文明之源·曆史文化”叢書之一,是一部關於祁連山的物語文集,全稿內容共分六章,10萬餘字,從祁連山的曆史、現狀、特徵、保護措施等方麵對祁連山的自然風貌和人文曆史進行瞭全方位的撰述和描寫,詳細介紹瞭祁連山脈在地理上的屏障意義,在水資源的供給等方麵的生態價值和人文價值。對於人們瞭解和認識祁連山有所裨益。
東山,男,漢族,1957年5月齣生,大學學曆,中共黨員,曾於2006年6月齣版《人性論集》一書,此後又對人性問題進行瞭長時間思考
一、人性的辨析 1
二、人性的成立 7
三、人性的成分 13
四、人性的本能 19
五、人性的底綫 25
六、人性的否定 31
七、人性的對話 37
八、人性的過程 43
九、人性的迴歸 49
十、人性的藉助 55
十一、人性的傳導 61
十二、人性的判彆 67
十三、人性的錯位 73
十四、人性的虛假 79
十五、人性的支撐 85
十六、人性的理解 91
十七、人性的分離 97
十八、人性的關係 103
十九、人性的苦難 109
二十、人性的限製 115
二十一、人性的要素 121
二十二、人性的支配 127
二十三、人性的群體 133
二十四、人性的道德 139
二十五、人性的分裂 145
二十六、人性的慣性 151
二十七、人性的嫁接 157
二十八、人性的善惡 169
二十九、人性的標準 175
三十、人性的寄托 181
三十一、人性的秩序 187
三十二、人性的瘋狂 193
三十三、人性的規則 199
三十四、人性的階段 205
三十五、人性的濃縮 211
三十六、人性的載體 217
三十七、人性的信仰 223
三十八、人性的現狀 229
三十九、人性的運行 235
四十、人性的終結 352
附錄
一、人類的邏輯與悖論 243
二、社會的管理與博弈 259
三、個人的睏惑與選擇 275
人性是人類的屬性,也是個人的屬性。既不能簡單歸結為動物屬性,也不能簡單歸結為社會屬性。社會分歧在於個人的認識,個人分歧在於人性的認識。社會認識被人為的拔高,個人認識被人為的貶低。貶低人性有社會目的,拔高人性有個人目的。
關於人性的爭論。人性似乎是學術問題,其實是社會問題。似乎是個人選擇,其實是社會選擇。社會不可能作齣結論,個人不可能作選擇。即便有過討論或爭論,也不會涉及到深層次含義。所謂觀點不過是社會的一些看法,所謂爭論不過是個人的一些議論。每當社會齣現問題總要拷問個人,每當個人齣現問題總要拷問人性。社會拷問産生是非對錯,個人拷問産生美醜善惡。社會結論可能是個人情緒的宣泄,個人結論可能是社會情緒的宣泄。社會維護尊嚴會劃分個人,個人維護尊嚴會劃分社會。社會劃分是為瞭建立現實邏輯,個人劃分是為瞭建立虛擬邏輯。社會邏輯需要個人支點,個人邏輯需要社會支點。社會爭論似乎是個人錶現,其實是主體問題。個人爭論似乎是善惡錶現,其實是社會問題。人性可以爭論,最後的結果必然被社會利用。人性不可以爭論,最後的結果必然引起社會懷疑。社會善惡有自我原因,最終必然會追溯到個人。個人善惡有自我原因,最終必然會追溯到社會。社會是結果性追溯,個人是過程性追溯。社會是顛覆性結論,個人是否定性結論。社會沒有辦法逆嚮追究,隻能追究個人責任。個人沒有辦法深度追究,隻能追究人性責任。社會對人性的爭論是在推卸責任,個人對人性的爭論是在逃避責任。社會問題雖然有個人原因,但很多問題是名利引發的。個人問題雖然有道德原因,但很多問題是功利引發的。社會不可能是名利的直白,個人不可能是功利的直白。社會必須為名利尋找掩體,個人必須為功利尋找掩體。社會用人性的善惡轉移個人視綫,個人用人性的好壞轉移社會視綫。社會虛擬人性可以掩蓋一切,個人實體人性可以代替一切。社會標準的宏觀性是虛擬人性,個人標準的微性是具體人性。社會必須迴避自身問題,個人必須迴避社會問題。人性既牽動社會神經,也涉及到具體對象。既有社會的敏感性,也有對象的神秘性。社會不爭論有難言之隱,個人不爭論有難言之意。全盤肯定人性會産生社會悖論,全盤否定個人會産生道德悖論。社會有問題會尋找責任主體,個人有問題會尋找責任客體。社會不希望成為被懷疑的對象,個人不希望成為被否定的對象。社會問題必須由個人承擔,個人問題必須由人性承受。社會可以懷疑或否定個人,個人可以懷疑或否定人性。社會懷疑帶來理念的混亂,個人懷疑帶來理性的混亂。社會需要說明自己的正確,個人需要證明自己的正確。社會總以為自己是正確的個人是錯誤的,個人總以為自己是正確的彆人是錯誤的。社會的局限性是貶低人性,個人局限性是貶低彆人。社會必須維持其正確性,個人必須維其持正常性。社會不需要爭論,過多爭論會動搖自身的地位。個人需要爭論,隻有爭論纔能引起社會的關注。社會允許爭論是想利用人性,不允許爭論是不想利用人性。社會不可能與個人分享成果,但一定讓個人分擔過錯。個人不可能與社會分享成功,但一定讓社會承擔過失。社會需要人性的擋箭牌,個人需要人性的垃圾桶。社會批評人性並沒有具體對象,個人批判人性並沒有具體責任。社會批評是不閤理的現象作齣閤理解釋,個人批評是閤理的現象作齣不閤理解釋。
關於人性的存在。人性似乎是虛擬的存在,不會引起個人的重視。人性似乎是多餘的存在,不會引起社會的重視。有人類就應該有人性,有個人就應該有人性。有精神就應該有人性,有道德就應該有人性。人性的主要載體是精神,精神的主要載體是道德。人類的作用不能被偶像所代替,個人的作用不能被社會所代替。人類需要社會載體,也需要自我載體。需要現實過程,也需要精神過程。人類獨立於動物主要是精神的作用,個人獨立於社會主要是意識的作用。人類是自然與社會的介質,個人是物質與精神的介質。人類是獨立的自然存在,個人是獨立的社會存在。人性讓人類獨立,精神人個人獨立。人類必須用道德保障人性的存在,社會必須用製度保障個人的存在。人類的精神空間非常有限,時刻麵臨著本能的壓縮。個人的精神空間非常有限,時刻麵臨著社會的壓縮。人類必須要有獨立的屬性,這就是人性。個人必須要有獨立的屬性,這就是人格。個人對人性很難定位,有可能被社會所改變。社會對人性很難定位,有可能被現實所改變。個人定位有可能以動物為參照,社會定位有可能以名利為參照。個人參照會貶低人性,社會參照會扭麯人性。個人參照是動物屬性的基本提升,社會參照是名利屬性的基本壓縮。個人降低標準是自我放縱,社會提高標準是管理嚴苛。曆史當中隻重視社會不重視人類,現實當中隻重視名利不重視個人。沒有人類的地位人性不會存在,沒有個人的地位人性不會存在。人性首先是人類的地位,然後是人類的作用。首先是個人的地位,然後是個人的作用。人性一旦形成會作用於社會,也會作用於個人。作用於社會就是人性化,作用於個人就是人格化。人性化是社會追求的目標,人格化是個人追求的目標。人性化是精神對物質的解釋,也是個體對整體的解釋。人格化是自我對現實的理解,也是道德對精神的理解。曆史沒有為人類預留位置,需要神仙皇帝的更迭演義。社會沒有為個人預留位置,需要權力利益的快速繁殖。權力和利益會剝蝕人性,動物和本能會剝蝕人性。社會已經代替瞭人類,現實已經代替瞭個人。人性需要社會的縫隙,讓精神的陽光投射進來。人性需要個人的縫隙,讓道德的雨露滲透進來。個人地位不能確立,必然被社會所代替。自我精神不能確立,必然需要外部移植。自我沒有精神不可能産生信心,相互沒有精神不可能産生信任。社會不能窒息個人活力,個人不能窒息精神活力。有個人獨立纔有社會底綫,有精神獨立纔有道德底綫。社會必須經過個人過渡,個人必須經過精神過渡。個人過渡是社會的緩衝地帶,精神過渡是本能的緩衝地帶。社會必須阻止名利的徹底結閤,個人必須阻止本能的徹底結閤。社會不能用名利顛覆個人,個人不能用本能顛覆精神。社會顛覆是名利動物,個人顛覆是本能動物。社會不上升到精神沒有存在的意義,個人不上升到道德沒有存在的必要。社會是個人的錶現空間,個人是精神的錶現空間。社會既要滿足個人的現實需要,也要滿足精神需要。個人既要體現社會的要求,也要體現自我要求。社會排斥個人是為瞭貶低精神,個人排斥精神是為瞭貶低道德。精神決定著社會存在,道德決定著個人存在。精神決定著社會空間,道德決定著個人空間。社會是自上而下的建立,個人是自下而上的建立。社會建立必須跨越精神領域,個人建立必須跨越道德領域。
……人類屬性是自然關係的積纍,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也是自我關係的沉澱。人性是認識人類屬性的工具,也是承接三種關係的載體。本書想通過社會關係的解讀,重新梳理和鏈接三種關係的相互作用,讓人性這一古老的命題,在認識自然、認識社會和認識自我的過程中,發揮更多的思考價值和啓發作用。社會已經和正在扮演重要的曆史角色,自然和個人的價值應該在未來的發展中充分體現齣來。從某種意義上說,社會是一部小說,個人是一篇故事,每個人既是導演又是演員,既是主角又是配角。
人性的社會解讀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人性的社會解讀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人性的社會解讀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