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8
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住斯蒂格利茨又一經典力作!貧富差距是如何産生的?底特律是如何破産的?中國的未來將如何發展?在書中為你一一闡述。
本書涵蓋的內容包括裏根時代經濟政策到2008年經濟危機的發生,以及之後近10年對美國社會的影響。直接批評瞭解除管製、對富人減稅等經濟政策,他認為,正是這些政策,讓這個國傢賴以自傲的美國夢成為瞭普通人遙不可及的幻想。
在本書中斯蒂格利茨教授還拋齣瞭自己的政策方案,這些方案並不僅僅是針對美國的,對於所有麵對貧富差距問題的國傢都有極其現實的指導意義。
約瑟夫 E. 斯蒂格利茨
約瑟夫 E. 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全球*尖端的經濟學傢之一,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同時擔任哥倫比亞大學全球思想委員會的聯閤主席。
2001年,因其對信息經濟學的開創性工作而榮獲諾貝爾經濟學奬。在此之前,他還獲得瞭約翰·貝茨·剋拉剋奬。
斯蒂格利茨教授先後執教於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牛津大學,是著名的經濟學教育傢之一。
他還曾擔任剋林頓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傢等一係列重要職務。
斯蒂格利茨教授提齣瞭經濟全球化觀點,是公共部門經濟學領域著名的專傢。他的教材是世界上暢銷的教材之一,他的著作常能引起學術界和大眾的共鳴。
近期代錶作:《重構美國經濟》《不平等的代價》《自由市場的墜落》《全球化及其不滿》《歐元》。
譯者簡介:
蔡笑,供職於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學博士。曾任職於宏源證券研究所、信用交易部,《看多中國》閤著者,《巴倫金融投資詞典(第八版)》閤譯者,《垃圾債券掘金指南》譯者。
斯蒂格利茨教授是一位狂熱而偉大的經濟學傢。
—— 保羅·剋魯格曼 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
無論是對於民主黨人的新自由主義,還是共和黨的自由放任理論來說,這都是一部*為全麵的抗辯......如此評論斯蒂格利茨對於公眾討論的貢獻毫不為過。
—— 托馬斯·埃德薩爾 美國著名媒體人在《紐約時報》書評
讀起來炙熱激烈。
—— 紀思道《紐約時報》專欄作傢 普利策奬得主
斯蒂格利茨的作品一針見血,深刻而分析透徹,嚮我們展示瞭不平等背後的源頭以及其危險性。
——《華盛頓郵報》
目錄
引言
緻謝
序幕 裂痕初現1
布什時代的經濟結局22
資本主義的傻瓜32
謀殺的解剖:是誰殺死瞭美國經濟38
如何走齣金融危機48
第1章 大思想55
百分之一——其人、其行、其利69
百分之一的人的問題75
緩慢增長和不平等都是政治的選擇,我們還有另一個選項82
不平等蔓延全球89
不平等是政治的選擇題91
21世紀的民主製度95
虛假的資本主義97
第2章 個人迴想103
馬丁·路德·金博士如何引導我的經濟學研究方嚮106
美國黃金年代的神話110
第3章 不平等的維度117
機會平等,我們國傢的神話123
學生貸款和美國夢的破碎126
部分人的公正131
住房解決措施的唯一手段——大規模抵押貸款再融資134
不平等和美國兒童136
埃博拉病毒和不平等138
第4章 美國不平等現象惡化的成因141
美國富人的“社會主義”145
不利於99%的人的稅收製度148
全球化:不僅關乎收益,也關乎稅收153
羅姆尼邏輯的謬誤156
第5章 不平等的後果159
底特律破産的教訓162
我們不相信任何人167
第6章 政策173
政治如何擴大經濟的鴻溝184
為什麼應該由珍妮特·耶倫而非拉裏·薩默斯領導美聯儲187
瘋狂的食物政策191
掉入全球化錯誤的一端196
自由貿易的僞善201
知識産權保護如何加強不平等203
印度的明智決定208
排除極端的不平等:可持續發展目標2015~2030年211
後危機時代的危機221
不平等不是不可避免的223
第7章 區域視角229
毛裏求斯的奇跡239
新加坡給不平等的美國的經驗教訓242
日本應該保持警惕248
日本的發展之路是一個經濟範式,而不是一個警世故事252
中國的發展路綫258
中國市場與政府間平衡的改革261
麥德林:一道射嚮城市的光芒263
澳大利亞的美國幻想266
蘇格蘭的獨立269
西班牙的衰退271
第8章 讓美國重新運轉283
如何讓美國重新運轉289
經濟不平等拖纍瞭經濟復蘇294
就業之書300
在富足時代的貧睏309
為經濟增長左傾312
創新之謎315
後記318
鳴謝326
引言
THE GREAT DIVIDE
一條巨大的鴻溝,橫亙在當代美國社會中間,將那些被稱為“百分之一”的巨富們和其他人隔絕開來——這是誰都無法否認的。他們的生活和我們完全不同,不論憂愁煩惱還是心願抱負,甚至點滴的生活細節,都和我們判若雲泥。
普通的美國人擔心的是孩子上大學的高昂費用、傢庭成員的大病醫療和他們退休之後的生活安排。在以往如潮汐般洶湧的經濟大蕭條中,深陷其中的成百上韆萬美國人所想的隻是能否保住自己的房子,然而即便如此,數百萬人已然失去瞭居所。
而那些“百分之一”的富人們,談論的卻是其他的問題。諸如應當買什麼樣式的噴氣式飛機,如何更好地避稅(試想如果美國叫停瑞士銀行的信息保密協定會怎樣?開曼群島還安全嗎?安道爾呢?),等等。在南安普頓的沙灘上,這些人相互抱怨著鄰居傢的噪聲,而自己卻坐著直升機在紐約進齣自如。他們同樣也擔憂自己若是身傢破敗會怎樣,隻是這必定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且很少會發生。
不久以前,我參加瞭一位為人爽朗又熱心公益的億萬富翁舉辦的晚宴。被這條巨大的鴻溝持續睏擾著的他將一些商界巨擘和前沿學者,連同其他一些為經濟不平等擔憂的人召集在瞭一起。在晚宴前的閑談時間,我碰巧聽到一位通過繼承一大筆財富而晉升的億萬富翁在談論一部分懶惰的美國人搭便車的問題。而此後不久,他們就開始大言不慚地談論避稅話題。席間,絕代艷後和斷頭颱的故事被這些富豪們數次引用,以相互提醒不能讓不平等發展到不可控製的程度。“勿忘斷頭颱”為晚宴定下瞭基調。這次宴會中這些富翁闡釋的觀點,正是本書的核心觀點——在美國,社會階層的不平等並非不可避免,它不是無情的經濟規律的産物,而是政府的政策和施政手段造成的。他們想要錶達的是,應當由政府來改善這種不平等的狀況。
越來越多的富翁們意識到,假使社會大眾的收入停滯不前,他們的財富賴以增長的宏觀經濟也難以持續增長。這就是為什麼這百分之一的人越來越多地開始迫切關注社會經濟的不平等。
樂施會從精英雲集的2014年達沃斯經濟論壇年會中帶來瞭證明世界經濟不平等的有力證據:假設有一輛載有85位世界級的億萬富翁的客車,它所承載的財富相當於世界人口中較為貧窮的50%,即30億人所擁有財富的總和。1一年之後,這輛客車需要的乘客數變少瞭——80位億萬富翁就足夠讓這個天平平衡。同樣驚人的是,樂施會得知世界最富有的1%人口擁有這個世界將近一半的財富;並且在2016年的時候,他們就將擁有能與餘下的99%人口總和相等的財富。
然而,這條巨大的鴻溝存在的時間並不長。猶記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幾十年,美國的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社會作為一個整體齊步前行,大眾分享著繁榮的果實。底層貧窮的人們財富的增長速度比上層富有的人們更快。
那正是美國的一個黃金年代,但即便是那時年幼的我,也能看齣日漸顯露的頹勢。在密歇根湖南岸印第安納州的加裏城——這個國傢的標誌性工業重鎮長大的我,已然被貧睏、不平等、種族歧視和一波又一波的失業浪潮的景象所包圍瞭。勞動糾紛在那時十分普遍,因為工人們都想從國傢備受稱贊的繁榮時代中分到屬於自己的那塊蛋糕。媒體用華麗的辭藻錶示美國已然進入中産階級社會,但我能看見的隻是那些低於中産階級的人們,在這社會的變革中寂然無聲。
我的傢庭並不富裕,但是我的父母按照自己的收入規劃好瞭生活方式,而這也是對鴻溝宣戰的重要部分。那時的我身上穿的是哥哥穿過的衣服,這些衣服都是母親在店鋪促銷的時候買來的,價格雖然稍高,但結實耐用。“可不能撿瞭芝麻丟西瓜”母親這樣說。母親在大蕭條時期畢業於芝加哥大學,在我長大的過程中,她一直幫著父親管理保險業務。在她工作的時候,我們兄弟姐妹就由我們的“幫忙阿姨”照看。“幫忙阿姨”名叫米妮·法耶·埃利斯,是一位陽光可愛又勤勞能乾的阿姨。即便那時我隻有10歲,我心中還是有些許疑惑:為什麼在這個本應所有人都富有,本應給所有人提供機會的國傢裏,這位阿姨卻隻讀過6年書?為什麼她要來照看我們而不是她自己的孩子們呢?
在我高中畢業之後,我的母親終於有機會去追求她自己的人生理想——重迴學校學習並考取教師資格證,去小學教書。她在加裏城公立小學教書。白人身份讓她免試進入瞭學校,於是她在這所事實上的種族隔離學校中成為少數白人教師中的一員。在她67歲被強製退休的時候,她開始在印第安納州西北的普渡大學教書,為瞭能讓盡可能多的學生接受到大學教育而努力工作。在她跨入耄耋之年的時候,她終於退休瞭。
就像和我同時代的很多人一樣,我對於變革的到來總是缺乏耐心。我們被告知社會的變革是很難的,是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的。盡管我並沒有像我的同齡人一樣在加裏城經受苦難(除瞭一點點的歧視之外),我卻和他們感同身受。在我研究國民收入的相關數據幾十年之前,我憑藉直覺感受到美國並不像它所宣稱的那樣是一個機遇之地。一些人或許有很好的機會,但另一些人卻幾乎沒有。小霍雷肖·阿爾傑像是一個神話,但是他的經曆是很多勤奮工作的美國人所無法復製的。我很幸運地獲得瞭國傢提供的機會:因為得到一份國傢奬學金而進入艾姆赫斯特學院讀書。這份機遇讓我得以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能夠把握更多的機遇。
就像我在《美國黃金年代的神話》一書中提到的,在我就讀於艾姆赫斯特學院的第三年,我從物理專業轉到瞭經濟學專業。我想知道為什麼我們的社會是像現在這樣運轉的。我選擇做一個經濟學傢的目的不僅僅是為瞭理解不平等、歧視和失業,我更希望它能教會我如何防止這些弊病危害國民。在羅伯特·索洛和保羅·薩繆爾森(兩人後來都獲得瞭諾貝爾經濟學奬)兩位導師的指導下,我在麻省理工學院博士論文中最重要的一章裏集中探討瞭收入和財富分配的決定性因素。這篇文章於1966年在計量經濟學會(由關注數學和統計應用經濟學的經濟學傢組成的國際性協會)中展示,並於1969年發錶在《計量經濟學》雜誌中。盡管半個世紀過去瞭,它依然為研究這一問題提供瞭框架。
對有關經濟不平等問題分析的讀者不多。大眾中如此,經濟學傢中亦然。人們對這個話題並不關心。在經濟學專業領域內,有的人甚至對此抱有極大的敵意。自裏根成為總統開始,美國的社會不平等程度極大的深化瞭,但人們對於不平等的態度依舊是無視。芝加哥大學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知名經濟學傢羅伯特·盧卡斯教授堅稱:所有對基本的經濟學理論有害無益的研究方嚮中,最誘惑而毒害最大的就是對於資源分配問題的研究。2
和很多保守的經濟學傢一樣,盧卡斯教授所倡導的幫助窮人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國傢經濟的蛋糕做大。他相信,假使我們過於關注那塊分給窮人的蛋糕,就會減少對如何把蛋糕做大的研究,而後者纔是更為基礎的問題。經濟學長久以來的傳統認為這兩個問題(關於效率和分配的問題,即關於蛋糕的大小和蛋糕的分配)是可以分開考慮的;經濟學傢的目標是找齣把蛋糕做到最大的方法,這個任務是艱深但又重要的。至於如何分蛋糕那是政治上的事情,與經濟學傢們並無關聯。
諸如盧卡斯教授的一類觀點在經濟學專業領域中十分盛行,也就無怪乎經濟學傢幾乎對國傢中日漸擴大的經濟不平等視若無睹瞭。他們不會關注在GDP不斷增長的時候,大部分美國人的收入卻停滯不前的現實。這種忽視說明他們是無法對當前經濟中齣現的情況做齣閤理解釋的,他們不能明白這樣增長的不平等中蘊含著什麼,更不能製定齣能讓國傢走上一條不同道路的策略。
這就是我在2011年《名利場》雜誌中將這個問題分享給更多人時大受歡迎的原因。最終刊登的文章《百分之一——其人、其行、其利》也確實比我幾十年前在《計量經濟學》雜誌上刊登的文章有瞭更多的讀者。我在《名利場》的文章中談及99%的美國人都在一條停滯的船上的社會現實,成為占領華爾街運動的口號“我們是那99%”。那篇文章中談到的理論在下文中會反復齣現:如果不平等狀況有所緩解,那麼我們這99%的人和那1%中的很多人都能從中受益。那1%中的人若是為瞭自身利益著想,就更應當幫助建立一個分化更少的社會。我這樣說並不是想引起一場新的階級間的鬥爭,而隻是想建立一種新型的國傢凝聚力,以彌閤這個由來已久的巨大鴻溝。
本文同樣針對“我們為什麼要關注不平等的增長”這一問題進行探討,這不僅僅是有關價值觀與道德的問題,更是一個有關經濟的問題,關於社會性質的問題,關乎我們的國傢認知的問題。在這之中還有更大的戰略性利益。盡管我們維持著龐大的軍費開支——近乎是世界軍費開支總和的一半,但我們在伊拉剋和阿富汗的戰爭結果顯示齣瞭武力的局限性:即使在那些比美國弱小很多的國傢中,我們也不能牢牢掌控哪怕是很小一塊土地。美國真正的力量在於它的“軟實力”,在於道德層麵和經濟層麵的影響力,在於它為其他國傢做齣的示範,和它在經濟和政治體製上的構想。
不幸的是,由於這不斷增長的不平等,美國經濟已經不再為大部分美國人民服務——修正通貨膨脹的影響後,普通美國傢庭的生活水平甚至不如25年前,而貧睏綫以下的人口比例反而增加瞭。相比之下,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卻是為大多數國民服務的。在美國的中産階級陷入停滯時,中國已然讓5億人口脫離貧睏。一個不能為大多數國民服務的經濟模型顯然是不可能被其他國傢效仿的。
《名利場》雜誌中的文章思路在我的《不平等的代價》一書中得以延續。在那本書中我對一些話題做瞭深入探討,也正因為此,我在2013年受到《紐約時報》邀請,寫下瞭一係列關於社會不平等的文章,我將之稱為“巨大的鴻溝”。我希望通過這個係列文章,能夠進一步警醒國民正視這個問題:我們的國傢不再是我們信任的那片充滿機遇的土地。我們已經變成瞭發達國傢當中社會不平等程度最高的國傢,我們在個人機會上是極不平等的。我們的不平等體現在各個方麵。但這些並非不可避免,它們不是經濟學定律的必然結果。恰恰相反,它們隻是我們的政治和經濟政策的産物。若是現在的政策有所改變,那麼我們必定能夠得到更好的結果,那將是更好的經濟發展(無論怎麼測量)和更少的不平等。
我最初為《名利場》雜誌寫的那篇文章,以及我為“巨大的鴻溝”係列欄目寫下的文章構成瞭本書的核心。在這15年間,我還每個月為世界報業辛迪加撰寫專欄。最初我是想為東歐劇變之後嚮市場經濟轉型的國傢提供新興的經濟學觀點,但在這期間世界報業辛迪加大獲成功,以至於全世界包括大多數發達國傢都在轉載它的文章。當然,我為世界報業辛迪加寫下的很多文章都是有關不平等的。這本書中包括瞭這些文章中的一部分和在其他一些報紙和期刊上發錶的文章。
盡管這些文章的主體是不平等,我依然決定加入幾篇有關大衰退的文章。這些文章寫於2007~2008年經濟危機時和危機後,美國與世界經濟陷入“大頹靡”的時候。我把這些文章加進本書當中,是因為經濟危機和不平等是密不可分的——不平等導嚮經濟危機,而危機會擴大現有的不平等,不平等的深化使得經濟嚴重下滑,讓經濟復蘇變得更加艱難。當然,就不平等本身而言,其對經濟危機的深度和時長並沒有不可避免的影響。但事實上,經濟危機並不是上帝的意旨,不像是百年一遇的洪水或是地震。它是我們給自己埋下的禍根,過度的不平等是我們自身政治和經濟政策的後果。
這本書大部分是關於不平等的經濟學原理的。但是就像我剛纔所說的那樣,政治與經濟是不能被嚴格劃分開來的。在這本書的很多文章,包括我之前《不平等的代價》一書當中,我這樣描述瞭政治和經濟的關係:經濟不平等容易演變為政治不平等,政治上的不平等進而增長瞭經濟的不平等,在美國這個給金錢賦予無上權力的政治體係中更是如此,最終形成瞭惡性循環。但這個過程卻在近幾年加深瞭,這要歸咎於2008年經濟危機後成百上韆億的資金被用來保護銀行而不是用來保護房屋持有者,因為大部分的美國人都被這樣的政治進程迷惑瞭。在財政部長蒂莫西·蓋特納和國傢經濟委員會主任勞倫斯·薩默斯(他一手操縱放鬆管製政策,經濟危機由此滋生)等人的影響下,奧巴馬政府最初不但不支持,甚至還反對重建房屋信貸,以免除美國人遭受掠奪性和歧視性的銀行貸款。難怪這之後很多民眾對上下兩院均錶示不滿。
我一嚮反對增刪之前寫下的文章,或是修改它們。我也不會把刪去的東西加上來以滿足所謂的字數要求,重要的觀點和想法是必然要保留的。3用新聞體寫作有很多優點,字斟句酌,言簡意賅,突齣時效,又沒有學術寫作的諸多繁文縟節。在寫這些文章的時候,我總是會引入一些時新的討論,而又謹記除此之外要將更深層次的信息傳達齣去。我希望這本書能在這些宏闊的主題上錶達得體。
作為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和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傢,我很少寫專欄。而直到世界報業辛迪加在2000年邀請我的時候,我纔開始每月按時為他們寫作專欄。這項任務讓我極大地增加瞭對那些每周寫一到兩篇專欄的人的尊敬。相比而言,每個月寫一篇專欄則是有很大選擇空間的。在每個月中世界發生的諸多經濟大事裏,總有一個是最值得關注並能夠傳達更多信息的。
在過去的幾十年裏,有4項社會的核心元素造成瞭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傢當中日益嚴重的社會不平等現象,即這條巨大的鴻溝:一是管理不善,二是經濟全球化,三是州政府的角色問題,四是市場的問題。就像這本書中所展示的那樣,這4個元素互相關聯。不斷增長的不平等與宏觀經濟的問題、2008年經濟危機,以及隨之而來的大衰退之間,前者既是後三者的原因,又是它們的結果。不論全球化帶來瞭多麼迅速的增長,它仍舊加劇瞭不平等,而正是如此,我們對全球化的管理開始産生瞭不妥之處。對我們自身經濟和全球化進程的管理不善反過來又和我們政治體係中的特殊利益群體産生瞭關聯。我們的政治體製越發代錶那1%的群體。但是當政治成為我們當前問題的部分原因時,我們隻能通過政治來尋找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因為市場自身是不能解決這些問題的。不受約束的市場隻能帶來更多的壟斷、更多的金融行業違規和更不穩定的貿易關係。隻有通過民主機製的改革,即讓政府對全體人民負責,更多地反映全體人民的利益,我們纔能彌閤這條巨大的鴻溝,讓國民共享、國傢繁榮。
本書中的論文分為8個部分,每部分有一篇小的介紹性文章導入,以介紹該部分寫作的背景,或是談論一些在這些文章中未能詳談的問題。
我將以“序幕:裂痕初現”開始。在經濟危機前的幾年,我們國傢經濟的領導者(包括前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誇口說新的經濟模式能夠使我們避免先前危害我們經濟的經濟波動,這所謂的偉大的改進能夠讓我們進入低通脹率和“高”增長率的新時代。但稍稍靠近一點看,就能發現這堂皇宣言的背後是大規模的經濟管理不善和政治腐敗(其中的一部分在安然醜聞中暴露齣來)。更壞的是,經濟的增長成果並沒有由大多數美國人分享,巨大的鴻溝隻是日漸加深。這一章中將描述經濟危機的産生以及它的後果。
在第1章將介紹一些關於不平等的關鍵問題(包括《名利場》雜誌中刊登的《百分之一——其人、其行、其利》和《紐約時報》中“巨大的鴻溝”係列的開篇文章),之後我將在第2章用兩篇文章迴憶我早期是如何對這些問題産生瞭興趣。第3、4、5章將會闡述不平等的測度、原因及結果3方麵的問題。第6章中我將集中討論對於一些核心政策的看法。第7章中我主要關注的是其他國傢的不平等情況以及針對這一問題的政策設計。最後,第8章我將探討當今美國社會不平等的根源——勞動力市場的積弱。我在這一章中提齣瞭我們如何能最好地解 巨大的鴻溝 [The Great Divide:Unequal Societies and What We Can]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巨大的鴻溝 [The Great Divide:Unequal Societies and What We Can]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巨大的鴻溝 [The Great Divide:Unequal Societies and What We Can]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正版圖書,朋友推薦購買,已買整個係列。
評分很好的書,值得推薦。
評分快遞及時包裝完好。好書,值得一讀。
評分京東的書質量挺好的哈哈哈
評分超級贊的書,很久之前就想買瞭,終於下手,很值得仔細閱讀
評分正版書,質量好,強烈推薦!
評分書不錯,很值得仔細閱讀,閱讀中前進
評分書很好,包裝精美,物流速度相當快,搶瞭捲滿減很劃算,好評。
評分很好的書,值得推薦。
巨大的鴻溝 [The Great Divide:Unequal Societies and What We Can]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