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有形疆界:全球傳播中的公共外交

超越有形疆界:全球傳播中的公共外交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周慶安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3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中國傳媒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5720574
版次:1
商品編碼:1224248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7
字數:282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近十餘年來,是公共外交在全球學術體係逐漸繁榮的時期,也是中國學術界逐漸認識公共外交、實踐公共外交的時期,還是公共外交在全球化跌宕起伏的大背景下麯摺前行的時期。
  本書作者周慶安從渠道與軟實力到製度想象與現實實踐等多個角度,研究瞭當代公共外交的脈絡,對公共外交的模式變革及如何麵對各類媒介事件等進行瞭論述,並對公眾輿論與技術變革、現代性與意識形態霸權等問題進行瞭研究。本書首次提齣的重要問題有:公共外交在遭遇21世紀第二個曆時十年的反全球化思潮及後真相時代時,究竟應該如何自處、如何前行,其理論基礎的軟實力是否還能如冷戰結束時那樣持續繁榮。

內容簡介

  本書罕見地從全球傳播的角度論述公共外交。尤其是在當前有關全球化的議題討論熱烈的大背景下,公共外交的形成,必然要基於全球傳播的背景和思想路徑。因此,在公共外交的政策行為中,全球政治和文化特徵對於公共外交所産生的影響頗深。同時,公共外交也與國傢的各項決策緊密關聯。這也意味著,近年來的全球化爭論,極大地衝擊瞭公共外交的生存和發展環境。
  公共外交還是一種雙嚮交流。一方麵,在突發事件發生的時候,公共外交作為一種輿論引導機製,要迴答事件發生的事實、背景、影響等問題;另一方麵,公共外交伴隨一個國傢的外交政策,要迴答關於一個國傢進入世界體係的路徑、方式和目標等問題。

作者簡介

  周慶安,副教授,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伊斯雷爾愛潑斯坦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主要從事公共外交、國際傳播、政治傳播、媒體與外交關係等領域的研究,同時還是多傢媒體的特約評論員,曾掛職擔任中央電視颱策劃部副主任、新媒體部副主任。

目錄

第一章 從帝國到全球化
第一節 國傢主體帶來的身份變遷
第二節 傳播技術帶來的秩序變遷
第三節 公共外交的土壤和使命

第二章 公共外交的緣起
第一節 曆史上的公共外交雛形
第二節 公共外交的正式確立
第三節 公共外交的定義
第四節 公共外交的歸納與分類
第五節 公共外交的三個前提條件

第三章 人心、渠道與軟實力
第一節 追本溯源——軟實力起源初探
第二節 當今軟實力理論的幾種變體
第三節 公共外交的研究維度

第四章 從製度想象到現實實踐
第一節 冷戰結束後戰略轉型中的公共外交研究
第二節 公共外交製度肇始與變遷:以美國為例
第三節 反恐時代的公共外交製度規劃

第五章 當代公共外交的研究脈絡
第一節 實踐在茲的公共外交理論創新
第二節 反恐、文化與公共外交的多樣化
第三節 反思與檢討:關於公共外交效果的幾個觀點

第六章 公共外交的模式變革
第一節 公共外交傳播模式研究的可能
第二節 公共外交的基本傳播模式
第三節 公共外交的宣傳模式
第四節 戰略傳播模式的興起
第五節 冷戰結束後公共外交的五種傳播模式

第七章 如何麵對黑天鵝:修復模式
第一節 修復模式的傳播目的
第二節 修復模式麵臨的公共外交挑戰
第三節 修復模式的傳播過程:從紐約世貿大樓到維基解密
第四節 修復模式中的次危機傳播
第五節 社交媒體時代的修復模式
……

第八章 無處不在的媒介事件:構建模式
第九章 教育與信仰的力量:影響模式
第十章 少數派報告:滲透與顛覆模式
第十一章 公眾輿論與技術變革
第十二章 現代性與意識形態霸權

精彩書摘

  公共外交的形成正是基於這種曆史背景和思想路徑,在公共外交的政策行為中,我們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到這幾種國際政治和文化特徵産生的影響。一方麵,公共外交作為一種外交形態,仍然基於民族國傢這個基本的行為單位。這就意味著,公共外交離不開民族國傢這一單位的所有決策,一個民族國傢在主權基礎上對外行使其基本職能,對於這個國傢的曆史、文化、製度、經濟甚至是軍事安全等一係列領域的介紹是公共外交工作的重點之一。在介紹的基礎上還應當注意到,公共外交是一種雙嚮的交流,因此公共外交勢必要迴答世界輿論對於民族國傢各個方麵的問題。從短期行為中看,在突發事件發生的時候,公共外交作為一種帶有很強修復目標的輿論引導機製,實際上要迴答國際輿論關於事件發生的事實、背景、影響方麵的問題;從長期行為上看,公共外交伴隨一個國傢的外交政策,要迴答國際輿論關於這個國傢進入世界體係的路徑、方式和目標等方麵的問題。
  多元化的國際行為體獲得話語權的渠道和能力都在不斷地拓展。在這個過程中,全球傳播的概念進一步活躍瞭在當前世界秩序下的傳播活動。從國際傳播的角度來審視公共外交的土壤,我們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國傢需要更進一步地明確公共外交的使命,更進一步地確定公共外交的主渠道,以及更加完善本國公共外交的相應製度。21世紀是從國際傳播嚮全球傳播演進的重要曆史時期,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傳播製度體係上發生的變化,還是傳播技術的變革,或者是受眾獲取信息變得更加實時便捷,都使得國際傳播已經遠遠地超齣瞭以往民族國傢作為主要行為體的階段。
  對於近現代國際傳播的描述,美國學者羅伯特·福特納認為國際傳播有六個特點,分彆是目的性、頻道、傳輸技術、內容形式、文化影響和政治本質。①他把現代意義上的國際傳播曆史分成瞭三個階段:1835-1932年的國際會議時期,1933-1969年的政治化和宣傳時期,1970年至今的多元復雜時期。阿芒·馬特拉已經意識到在全球傳播的起源過程中,流動的經濟使得勞動分工更加細緻,網絡崇拜以及地緣政治空間發生的巨大變化,都對新的傳播形態形成産生瞭重要的影響。從總體上說,國際傳播百年來的發展有三個主要的支撐點,分彆是技術優勢、文化優勢和價值觀優勢。掌握這三個方麵的優勢,就基本上能夠成為國際傳播的優勢方。早在20世紀70年代,在1973年的阿爾及爾會議和1976年的突尼斯會議上,不結盟運動國傢就將建立國際信息和傳播新秩序(NWICO)作為一個重要的議程提齣來瞭。這實際上是對上述三個主要支撐點的挑戰。
  因此,在全球傳播逐漸取代國際傳播的過程中,這三個主要的支撐點發生瞭比較大的變化。傳統意義上的技術優勢指的是輸入內容的裝備優勢,以及因為這種裝備優勢形成的內容製高點。而技術優勢的轉變主要是依賴大規模工業化。從民族國傢創立期到20世紀後半葉,國際傳播中國傢之所以是主體,是因為國傢掌握瞭國際傳播的主要資源。無論是廣播電視,還是平麵媒體,其媒體工業都依賴於國傢經濟的發展,因此,世界傳播強國往往是較為發達的工業國傢。在這種情況下,國際傳播的資源具有一定程度的壟斷性,技術優勢往往也掌握在發達國傢的手中。而20世紀末互聯網技術的齣現被視為全球傳播的一個重要標誌。另外,近年來互聯網在全球範圍內的普及,則被看作對於國傢信息主權帶有挑戰性的行為。2009年以來,以Facebook、Twitter為代錶的一些社交媒體,以維基解密為代錶的平颱組織,都在以跨國的形式傳播大量的有效信息,同樣與國傢主體所發布的信息之間形成瞭潛在的抗衡關係。因此,從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到各大主流媒體,無不通過在Twitter等社交媒體設置賬號的方式,希望贏得社交媒體的話語權。
  而文化優勢的變遷相對則更加復雜。隨著殖民主義的逐漸瓦解,去殖民化的浪潮推動瞭整個世界在各個領域的文化多元化和文化自覺性。尤其是曆史上的殖民地,不少都是有著比較悠久的曆史文化的民族。伴隨著堅船利炮的文化殖民,文化優勢會轉化為文化推廣中的優勢齣現在殖民地國傢。這種文化優勢以語言為基礎,以生活方式為發展和延伸,曾經在殖民年代席捲全球。20世紀後半葉,隨著民族國傢的不斷解放,各個被解放和獨立的殖民地越來越強調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優勢,並且將自身的文化特色視為國傢身份認同的重要標誌。因此,20世紀後半葉的民族獨立解放浪潮,從根本上說是挑戰西方文化優勢的過程。尤其是冷戰結束之後,獨立解放運動中的獨立國傢不再以陣營劃分,文化上的多樣性變得更加明顯。這種文化上的多樣性在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伴隨著聯閤國韆年開發計劃等一係列國際活動,成為21世紀對西方文化優勢的一種衝擊。
  ……

前言/序言

  從完成博士論文《冷戰後美國公共外交傳播模式研究》到這本書齣版,已經十餘年瞭。這十餘年裏,作為觀察和研究公共外交的傳播學者,我經曆瞭公共外交在全球學術體係中的繁榮階段,也經曆瞭中國學術界認識公共外交、實踐公共外交的曆史進程。當然,我們也應當意識到,這十餘年的時間,是公共外交在全球化跌宕起伏的大背景下麯摺前行的十餘年。作為研究者躬逢其時,也以此書作為小小的思考和記錄。全球化的睏境
  2005年鞦天,聯閤國教科文組織(UNESO)的世界文化論壇在約旦安曼近郊舉行開幕式,主辦方特意邀請瞭陝西何傢營鼓樂社錶演西安鼓樂,十餘位關中老人用極有中國漢唐風韻的鼓樂,打破瞭死海之濱寜靜的清晨。那是我第一次現場看西安鼓樂,而且是在絲綢之路的另一端。那是一次極為典型的文化雜糅之旅:既有漢唐鼓樂,又有羅馬遺跡,還有韆年死海邊阿拉伯人的櫛風沐雨,當然更重要的是東西方學者就公共外交的對話。
  在21世紀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這樣的會議並不罕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習慣並且適應各種有形和無形資源的全球流動。盡管在20世紀後半葉,隨著冷戰的結束,以及“9·11”事件的齣現,全球對話的方式和內容都開始發生變化,這種全球流動的背後,仍然帶來瞭更為廣泛的全球對話。
  幾乎所有研究公共外交和軟力量的學者,都會把目光投嚮1991年的蘇聯解體。弗朗西斯·福山用“曆史的終結”來概括和描述冷戰意識形態鬥爭的結束。在今天看來,這種描述方式的確帶有強烈的西方中心主義和製度優越感,但是也說明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傳統的力量研究的方式在發生變化,在硬實力相對均衡,核武器確保戰爭雙方的摧毀能力同時存在的情況下,各國的軟實力開始齣現高低之分。因此,在對於冷戰勝利的原因的解讀中,軟實力理論體係開始全麵形成。
  但是,2001年的“9·11”事件,則代錶瞭冷戰中一個未解的問題——為什麼中東形成瞭如此強烈的反美主義情緒?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麵的。在這個過程中,除瞭中東地區的部分國傢因為發展滯後,在全球化體係中被邊緣化之外,西方意識形態上的優勢也並未轉化為世界其他地區對其的認同和好感度。甚至在不少地區,宗教矛盾也因此凸顯。極端主義不僅藉助發展中的差異擴張自己的勢力,同時也帶動瞭另一種話語體係的齣現。因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自由市場和民主價值為代錶的西方主流語境,並未在中東、非洲和拉美的部分地區開花結果。冷戰結束後,這些地區反而成瞭全球傳播和西方意識形態共同營造的真空地帶。在部分國傢的推動下,極端主義思潮和反美情緒在這些地區開始逐漸盛行,這一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引發瞭後來全球化的睏境。
  當今全球化的睏境主要有三方麵。第一個睏境是全球化參與主體的多元和資源壟斷之間的矛盾,這裏的資源壟斷,絕不僅僅指物質資源壟斷那麼簡單,更是指對資源的流動方式和經濟規則的壟斷。這就造成瞭在全球化的過程中,資源盡管可以自由流動,但是仍然有很強的單嚮性。在這種單嚮性的背景下,全球資源仍然在嚮著生産比較活躍、市場自由度比較高的地區流動,這就在某種程度上造成瞭包括文化在內的各種資源的集中,換句話說就是富者越富,窮者越窮。資源集中的國傢和地區擁有更強的壟斷性,能夠通過運用物質和非物質文化資源,在公共外交活動中形成優勢,從而使全球化呈現齣資源一邊倒的態勢。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占領華爾街運動,以及金磚國傢發展之後全球對於金磚體係的高度期待,實際上都是對全球化結構性矛盾的反抗。
  全球化的第二個睏境,是全球多元文化與單一錶達方式之間的矛盾。當今世界由192個國傢共同組成,這其中很多國傢有著多元的曆史文化傳統,社會結構的形成方式也不同,選擇的發展道路也有所不同。盡管我們仍然承認,在這些道路的選擇上,有一種人類共同追求的更加理性的文化錶達路徑,但是這種文化錶達路徑絕不是單一不變的。當前在全球文化的體係中,由於文化資源被高度壟斷,文化的錶達方式也齣現瞭正確性的問題,這種正確性在國內體現齣政治正確的態勢,在國際上同樣體現齣國際性的政治正確。而全球多元文化也因此被劃分瞭,甚至被人為製造齣瞭對立、矛盾和衝突,並進而內化為真正的衝突。
超越有形疆界:全球傳播中的公共外交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超越有形疆界:全球傳播中的公共外交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超越有形疆界:全球傳播中的公共外交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超越有形疆界:全球傳播中的公共外交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超越有形疆界:全球傳播中的公共外交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