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手艺人

川西手艺人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何民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19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34043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684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匠人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9
字数:2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生活美学爱好者
★ 一部中国民间手艺人的传奇缩影!他们的手艺成就了他们的人生。

★ 精美装帧,黑白设计,100克轻型纸印刷,一文一图,图文并茂,极具观赏性和收藏性。

内容简介

一部中国民间手艺人的传奇缩影

木匠、石匠、泥水匠、铁匠、篾匠、打更匠……

在四川西部的农村和乡镇,曾活跃着一批这样的能人,他们或游走于乡间,或设摊于街道,他们以一技之长赚取生活,演出了一幕幕的人间悲喜剧,他们的手艺成就了他们的人生。

本书以手艺人为载体,通过人物和故事将川西的民情风俗展现给读者。在城市化步伐越来越快的今天,带领读者重新体味那些离我们渐行渐远的乡土人情、民风民俗,追忆那些回不去的岁月与乡愁。

作者简介

何民,四川成都都江堰市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有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戏剧、散文、文学评论等作品散见于《四川文学》《青年作家》《星星诗刊》《散文百家》《大众文艺》《龙门阵》《草地》《中国青年报》等数十家报刊,有作品收入各种选本,多次获各种文学奖。近年专注于民俗散文和历史文化散文写作,著有散文集《都江堰地名龙门阵》。


插图:

张法,职业画家,擅长水墨画,题材以民俗画为主,出版有多部画册。

精彩书评

不该忘记的过去的故事

文/五月风筝

买下这本书,原本只是用来做为写作的参考资料,谁知拿到后有些意外。

但静下心来仔细看后,却是一番特别的滋味。红尘滚滚,时代不断的变迁,照片上,那些令人心酸的单靠体力干活的老行当,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象纤夫、象黄包车夫、脚夫、打铁匠……一张张照片,一张张刻满了艰辛与沧桑的老脸,凝聚着多少对生命无奈而沉重的感叹号啊!他们是那个时代里zui悲惨的穷苦劳动人民,是毫无地位、无财富、无文化、没有希望的一群人,他们用自己唯yi能换取铜板的体力,去为自己的家庭,为自己的人生谋求一点点温饱。而后,就随着老去,慢慢的消逝在风中,甚至没有留下一丝的痕迹。

书中还有那样一些人,民间艺人、走街串巷的剃头匠、木匠、裁缝……有着老手艺的各种老行当。他们的文化,留下了许多独特的中国民间传奇。在时代的变迁中,依然留下璀璨的光芒……

幸好有这样一本书,记录下这样一群人。我们都不该忘记过去,不该忘记他们的故事。买下这样一本书,我很喜欢!

目录

打鼓匠 .......................................... 1
打更匠周驼背 ............................. 9
补锅匠刘二 ................................. 15
打油匠刚哥 ................................. 21
刀儿匠王蛮子 ............................. 27
玉匠周大爷 ................................. 31
锅儿匠王九爷 ............................. 37
教书匠何秀才 ............................. 45
算命先生周神仙 ........................ 51
剃头匠刘待诏 ............................. 57
川西背二哥 ................................. 61
泥瓦匠十三 ................................. 69
收荒匠马眼镜传奇 .................... 75
编编匠 .......................................... 81
抓抓匠杨老大 ............................. 87
钟表匠罗得利 ............................. 95
万裁缝与马货郎 ........................ 103
秤匠龚得富 ................................. 111
灌州姜棉花 ................................. 121
画匠六指神 ................................. 129
篾 匠 .......................................... 135
木匠杨老二 ................................. 141
骟猪匠张一刀 ............................. 145
铁匠张莽娃 ................................. 151
石匠兄弟 ...................................... 157
漆 匠 .......................................... 165
支客师 .......................................... 175
说书匠贺瞎子 ............................. 183
灌县拳师 ...................................... 189
箍桶匠 .......................................... 201
使牛匠陈三爷 ............................. 209
小城挑水匠 ................................. 219
周皮匠传奇 ................................. 227
磨刀匠 .......................................... 233

精彩书摘

打鼓匠

张打鼓是灌州河西川剧“欣悦社”的鼓师,他那个鼓点打得呀硬是巴适,“咚锵咚锵咚咚锵”,一通鼓罢,茶铺子里的茶客都知道,好戏要开始了,赶紧端起茶碗扯一口茶,清清嗓子,准备帮腔了。
川剧以前叫川戏,是四川老百姓zui喜欢的一种戏剧,上至达官贵人、绅士粮户,下至平头布衣、讨口要饭的,只要一听到川戏的锣鼓一响,就开始摇头晃脑了。即便是在走路,也要停下来,伸头张耳听几句,过把瘾才走。
旧时唱川戏,有正规剧院演出的,如成都的“悦来茶园”等,是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草台班子,由班主领着游走于各地城乡演出。而在川西乡村,更多的是川戏玩友性质的戏班子,平日里没事就在茶馆里坐唱。乡邻中有红白喜事,十个八个凑在一起,敲锣打鼓拉胡琴,又打又唱又帮腔,遇有堂会或比较大的场面,也会披挂上阵,粉墨登场。
川剧的唱腔虽然和京剧差不多,主要分昆、高、胡、弹、灯,角色主要分生、旦、净、末、丑,但其特点却是十分突出,zui主要的就是川剧的锣鼓。川剧锣鼓一响,无须张口,就知道是川戏了。因此,川剧自古就有“半台锣鼓半台戏”之说,而这半台锣鼓中,鼓又是整台戏的灵魂,整台戏的节奏自始至终都是由鼓点在调度,故打鼓的师傅就是整台戏的指 挥。
在欣悦社,张打鼓就是这样一个说一不二的人物。
说起这个张打鼓还真有点龙门阵。
张打鼓原先是个粮户人家的子弟,家中有几十亩水田,还有几十亩山地,就他一个独子。张打鼓自小就对川戏情有独钟,但凡有戏班子到村里唱戏,他就早早地挤到台前去,散场了他都还跟在那些唱戏的后面,不时还要哼唱几句。十八岁那年,河西来了一个叫“欣悦班”的戏班子在关帝庙演出四本连台大戏《狸猫换太子》,张打鼓是从头看到尾,一场不落。戏演完了,张打鼓鬼使神差地跑去找到班主,要跟戏班子学戏。班主听他唱了两句,说:“你这个烟锅巴嗓子还唱戏?回家种地去吧。”正好戏班中一个唱旦角的女子叫秋红,在一旁替他说了好话,说唱戏不成,可以学打鼓嘛。张打鼓心想,打鼓就打鼓,天天有戏看,就留下来了。
张打鼓刚开始学打鼓,脑壳上没少挨师傅的鼓槌敲打。只要张打鼓的鼓没打在点子上,或是眼睛瞟秋红走了神,师傅的鼓槌就会“啵”的一下敲到他的头上,那鼓槌是打在头上刚好有点痛,但痛而不起包,可见师傅鼓槌的轻重是拿捏得十分精准。就凭这点,张打鼓对他师傅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可是好景不长,那年月四川军阀天天为争地盘打仗,毗河之战,波及全川,到处都没有个安宁的地方。张打鼓跟着欣悦班东奔西跑了几年,zui后欣悦班撑不下去了,只好解散,大家各奔前程。临分手时,师傅把一对紫檀木做的鼓槌送给张打鼓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你好自为之吧。”张打鼓握着已经被师傅的手磨得油光水亮的鼓槌,不住地点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临走时,张打鼓找到秋红,说:“我家住在灌州河西,想唱戏就来找我,我等你。”说得秋红眼泪汪汪的。
张打鼓回到灌州河西,卖了几亩田,置了一套川戏锣鼓和唢呐、胡琴等乐器,又找了十来个川戏票友,自任鼓师,在河西中兴茶园唱起了围鼓(座唱),取名“欣悦社”,意在纪念和承接欣悦班。
川人喜爱川剧,但真正能进剧场看戏的能有几人,故乡间的川剧围鼓便成了老百姓的zui爱。
张打鼓鼓槌一举,一通排鼓下来,茶园里早已座无虚席。今晚的曲目是折子戏《古城会》,锣鼓声中,当关云长唱“过五关斩六将归心如箭”时,茶园中帮腔声一片,声浪震得油壶子上的火苗左右摇晃,气氛十分热烈。一通幺台锣鼓之后,演出结束,茶客们还不舍离去。
张打鼓和欣悦社名声日盛,连号称川剧司鼓泰斗的成都鼓王也托人捎来帖子,邀张打鼓到成都“悦来茶园”同台献艺。张打鼓竟然不去。
话说有一年,川康巡防军的一位团长驻防灌州,此君也是个川剧超级票友,慕张打鼓之名,派人来欣悦社联系,要张打鼓和欣悦社到驻防地演出,并要客串一个角色,过把戏瘾。张打鼓一口就给回绝了。这个团长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派人携礼前来,zui后还动了灌州袍哥大爷,好话说了一箩筐,就是想和张打鼓合作过把瘾。张打鼓zui后实在推不过了,只好答应,心想:就是你们这帮家伙天天打仗抢地盘,把欣悦班给整垮了,看我怎么收拾你。
这天演出的是《捉放曹》,地点在关帝庙门楼的楼台上。这位巡防军团长出演主角曹操。一通排鼓之后,“曹白脸”出场了。这团长还真不愧是个超级玩友,唱、念、做、打都有些功夫,像模像样的。待“曹白脸”跨上马背,叫了声“去也”,张打鼓的鼓点就密集如雨打沙丘,一口气打了半袋烟功夫,这“曹白脸”就在这小戏台上足足转了半袋烟功夫,直转得他晕天转地,大叫一声:“天要灭曹!”“咚”地一声栽倒在地。
张打鼓这下算是把人家彻底得罪了,事后差点丢了小命,在灌州呆不下去了,只好把欣悦社解散,一拍屁股远走他乡。好在不久灌州就解放了,张打鼓又回到了灌州老家。有玩友来邀他入伙,张打鼓表示从此金盆洗手,不再玩票友了。
一晃几年过去了。有一年张打鼓赶马祖寺上九会,听到一茶铺内锣鼓喧天,正在唱川戏《情探》,禁不住停下脚步往里张望,这一看不打紧,那扮演焦桂英的女角正是多年不见的秋红。待散场后,张打鼓找到秋红,二人泪眼对泪眼,唏嘘不已。原来欣悦班解散之后,秋红就嫁到灌州,一河之隔,竟然二十年后才相见,此时双方都是有家室和孩子的人了,只能泪眼相望,互道珍重。
眨眼就到了新时代,川剧从濒临灭绝又开始渐次复苏,特别是那些中老年人中爱好川剧的人纷纷组织起各种玩友会,川剧锣鼓又开始在城乡间敲打起来。一时间鼓师、琴师奇缺,人们就想起曾经名动河西的打鼓匠张打鼓。此时张打鼓已年逾七旬,有玩友会请他,张打鼓揉揉手指说,老了老了,不肯出山。来人一走,张打鼓立马从箱子底下找出那对紫檀木鼓槌,就着笋壳盖子“啵啵啵”地敲起来。
一日张打鼓家来了一位客人,不是别人,正是秋红。秋红说:“你说过,想唱戏就来找你,我今天来了。”张打鼓沉默良久说:“要是欣悦社还在多好。”秋红说:“找你就是想重组欣悦社。”张打鼓一听顿时两眼放光,当下就提着那对鼓槌跟秋红走出家门。
不久,川剧玩友会欣悦社就在江安茶园开张,那些川剧老票友们又听到了久违的张打鼓的川剧锣鼓声。

前言/序言

儿时听老一辈人摆龙门阵,讲得zui多的就是乡间那些手艺人。他们凭一技之长在城乡间赚取生活费,他们的故事形形色色,有滋有味,有的上得了台面的,有的上不了台面,其间的酸甜苦辣,没有经历过的人是很难体会的。我懂事的时候突然发现,在我乡下的亲戚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手艺人,大家称他们为匠人,如木匠、铁匠、泥水匠、篾匠、石匠、剃头匠,干的时间长了,好多人把名字都省略了,加一个姓就变成了张木匠、李铁匠。这是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的手艺成就了他们的人生,也演绎出一幕幕人间的悲喜剧。
我的童年很多时候就是在川西手艺人的龙门阵中度过的。
我的家乡是川西平原的都江堰,以前叫灌县。灌县不仅有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以“天下幽”著称的青城山,独特的地理位置更让这里成为东接成都、西连藏羌的咽喉之地。著名的松茂古道就是以灌县西街为起点,经茂县、松潘,然后与古丝绸之路的长安相连,故以灌县为起点的松茂古道素有“南方丝绸之路”的美称。川西独特的地理位置催生了大量的手艺人,他们生产的产品不仅在本地销售,更是大量销往藏羌地区,远至甘肃、青海、西藏。如铜器的制作,由于藏羌地区百姓主要以游牧为主,加之高原地区高寒缺氧,铜器就成了他们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每年从川西地区要输出大量的铜器制品,仅灌县西街一条小街就有十几家制作铜器的店铺。后来,地方上曾将这些匠人收归集体,成立了灌县民族金属制品厂,一度成为川西名气颇大的一家集体所有制工厂。而在成都,制作铜器的匠人更是不计其数,至今还有两条街叫东打铜街和西打铜街。
在川西,这些手艺人的故事不仅演绎了川西社会的发展史,更成了保留川西方言和川西民风民俗的载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这些匠人们和他们的手艺已经逐渐走向消亡,许多手艺已经失传或正在失传。随着国家对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许多手艺人的轶闻趣事又开始在非遗保护和抢救中渐次显现,儿时听到的关于匠人们的龙门阵又在我的记忆中复活。2013年年末,我写了一篇介绍川西手艺人的文章,被《龙门阵》杂志的编辑看中,发表在2014年1月号上。文章发表后,读者反应奇好,编辑也大加赞赏,鼓励我再写。于是我又陆续写了几篇,当年就在《龙门阵》杂志上连发8期,其后又在其他报刊发了十余篇。受此鼓舞,我又写了二十余篇,前后一共写了四五十篇。在朋友们的鼓励下,我从中选了三十余篇结集成这本《川西手艺人》。
张发兄是本邑画家,近年来专攻民俗画,长于插画,在不少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很多插图。张发兄看了我的“川西手艺人”系列文章,大加称赞,听说我准备将这些文章结集出版,停下手中正在创作的民俗画长卷,为我的文章配图,一文一图,文图结合,相得益彰,使本书不仅具有文字的可读性,更有图画的观赏性,增加了本书的阅读价值。
有朋友说,你的川西手艺人系列文章,用文字给渐行渐远的那些手艺人雕刻了一组群像,绘制了一幅幅川西民风民俗的画卷。我说,这太抬高了我写的这些文字,只要读者喜欢读这些文章,能够从阅读中得到乐趣,甚或还能在阅读中了解一点民风民俗,我就很满足了。


何民
2017年9月于都江堰
川西手艺人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川西手艺人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川西手艺人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川西手艺人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川西手艺人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