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看房子的路上

在去看房子的路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萬徵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19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59801821
版次:1
商品編碼:12210907
包裝:平裝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7-09-01
用紙:雅緻紙
頁數:294
字數:195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建築愛好者,旅行愛好者

那些遠處的房子,是嚮往的房子,更是神往的房子。

書中寫到的這些地方,並不是旅行攻略中常介紹的具有代錶性的熱門景點,這些文字也不是對一般旅遊愛好者有多大參考價值的旅行指南。

因為,那並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旅行。

在旅行中,即使行走在崎嶇的小路上,也未曾迷失方嚮,因為這是在真實的空間裏重述書本中的故事,為瞭使每一次遇見都值得被記住。


內容簡介

《在去看房子的路上》是一本旅行散文集,收錄瞭作者在2013—2015年間幾次建築之旅後寫作的手記。

這些圍繞“房子”而書寫的文章,講述瞭一個個在真實空間中行走的建築故事,有的是關於房子的設計,有的是關於設計房子的人以及曾經居住在房子裏的那些故去之人的故事,還有的是作者在旅途中對當地風土人情的記錄和感悟。

作者試圖通過這樣的文字進一步研習、思考建築和空間與人性及生活之間的關係,並留存對這些看過的房子的長久記憶。


作者簡介

萬徵,教授,寫作者。1993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設計係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任教於四川大學藝術學院設計係,從事建築空間環境藝術設計教學及研究。文字專注於建築、藝術與設計,探索以更個人化和更自由的方式書寫空間的故事。著有《建房》等建築隨筆。


內頁插圖

目錄

自序 看房子,以及在去看房子的路上

壹 房子上麵的房子

貳 讓?努維爾之“紅”

叁 從51街齣發

肆 四月東京物語

伍 清晨的龍安寺

陸 水滴∕房子

柒 月色下的花見小路

捌 那年春天,寜靜的海

玖 東京沒有時差

拾 早安﹗赫爾辛基

拾壹 電影裏的書店,阿爾托的書店

拾貳 夏天的房子,科耶塔羅

拾叁 裏希蒂耶街10號住宅

拾肆 颱北尋訪筆記

拾伍 重訪紐約

拾陸 波士頓鄉下的白房子

拾柒 夏日星期天早晨的漫步

拾捌 建築與眼淚

拾玖 彆刪掉那些照片

貳拾 成為酒店作傢

跋 看的功課


精彩書摘

清晨的龍安寺

曾經在日本電影裏看到過如下的景象:大熱天的,一排人坐在寺廟的廊簷下,對著一大片石頭認真地發呆。他們有的凝神,有的皺眉,有的托腮,有的閉目打坐,躁動的心仿佛因此而變得清澈沉靜起來。禪學上稱此行為是“冥想”,語義雖格外玄妙,但行為卻十分的簡單。這是我神往已久的一幅畫麵,或者說是我認為很具日本文化性格的一種象徵。我雖不懂佛教中的什麼派、什麼宗,然而對那些石頭和白沙組成的石庭卻情有獨鍾。京都的禪寺林立,但是最想去看的當然是仰慕已久的那座大名鼎鼎的枯山水小庭園——龍安寺。

4 月,春爛漫……

為瞭在遊客聚集的高峰時間之前趕到龍安寺,我起瞭個大早。京都本就是一座極安靜的城市。4 月清晨的京都,當一切還在沉睡中的時候,它顯得尤為安靜。河岸邊、小橋旁、街道側、町屋人傢房前屋後的櫻花靜悄悄地掛滿樹枝,一叢叢,一片片,如煙似霧般懸浮縹緲。

8 時30 分,我來到位於京都市西北角的龍安寺。

進瞭大門,穿過一段長長的碎石小路,鞋與小石子摩擦發齣有節奏的“嚓嚓”聲。櫻樹滿園,路兩邊的櫻花樹低垂著枝頭,飄零的櫻瓣就落在碎石上,落在人們的頭發上和臉頰上。轉瞭一個彎,前麵坡上有一座老舊的木造房子,在淺色櫻花的掩映下顯得格外深沉厚重。踏上幾級石階,我來到一座石闆鋪地的小院,進入小院,迎麵是一個敞廳,這是方丈庭園東側的玄關,光綫很幽暗,正中央放置瞭一排書法屏風。室內是木柱、木頂、木地闆,門口兩側分彆還有一排木鞋櫃。我將鞋脫下放在鞋櫃裏,穿著襪子在木地闆上行走。嚮左轉,再踏上兩步颱階,就看到陰暗的木廊下已經坐瞭好些人,他們都看著正前方庭園裏那幾處石頭凝神靜思。

麵對庭園的寬大廊簷有3 米多寬,房子被架高起來,靠庭園的邊側設有三級颱階,颱階的高度剛好適宜坐下來。被磨光的木颱階發齣黝黑的光澤,我找到一個偏東側的位置坐下。清晨的涼風還夾帶著寒意,晨曦中,靜謐的庭園被美麗的灰色籠罩著,那是被黑川紀章稱為“利休灰”的一種樸素色彩,一切都還有幾分朦朧,但它分明就在眼前。

這一方丈庭園的確不大,長約22 米,寬約10 米。北麵是寺院住持的居所,東、西、南三麵圍有低矮的瓦頂土牆,雖因年代的久遠已變得頹落斑駁,卻更顯齣一種蒼涼的情調。牆外是茂密的綠鬆,春日粉紅的櫻花從牆外探頭進來,給這素淨的空間增添瞭些許的色彩和入世的氣氛。

這片開闊的平地上零星錯落地安置著十五塊大小不一的石頭,或直立,或倒置,或俯臥,形態各異,趣味亦不同。周圍鋪設瞭白沙和苔蘚,石塊為山,被耙齣波紋的白沙為水,此外彆無一物。

夢窗疏石,一個賦有詩意的名字首先浮現在我腦海裏。他是鐮倉末期至室町初期的臨濟宗禪僧,被尊為“國師”,是禪庭的創始人,設計過著名的西芳寺和天龍寺。大概以前建造庭園的禪寺僧人不僅醉心禪語的頓悟,還研習並深諳自然之美,用犁耙在白沙上耙齣波紋也是僧人們每日必修的功課,靠著一種藝術的直覺在沙石上畫齣美麗的圖畫,本就是一種與自然互通感應的天賦。禪庭既是自然山水的濃縮,又成為修行的道場。

然而,這龍安寺的設計者並非夢窗,相傳是室町時代後期的畫傢相阿彌,他被視為枯山水庭園的創始者。這座建於1450 年的庭園,深受北宗山水墨畫的影響,餘白的構圖秉持山水畫中留白的意趣,一種簡素而枯淡的美,恰好錶達瞭日本文化中“物哀”與“幽玄”的美感,就像拖著長長顫音的日本歌麯,也像那麵無錶情的日本能劇,更像那漫天飄落的櫻花,那是怎樣的一種哀傷卻寜靜的美啊!原來,非凡的作品都絕不隻是技術層麵的錶達,它必須是直抵心靈的以心傳心,是融進情感的精神符號,這就是中國古典園林中那些傑齣的作品同樣也齣自畫傢、文人之手的原因,王維、白居易、文震亨……園林的創作者想必更應該是美的創造者。

石頭是蒼勁的,白沙是溫潤的,重與輕,粗與細,多與少,有與無,外在與內心。

我感到一種異常的平靜。

一種緣於“空”的平靜。

“空”,是日本藝術的一種技法,被世阿彌(日本室町時代的猿樂演員和劇作傢)稱為“無之空”。它錶現為兩段麯目之間的停頓,舞姿與舞姿之間樂麯的間隔,以及語言和動作的停頓,還有那石頭與石頭之間的空白,這些都是藝術上最用心的地方,也是最重要的錶現內心世界的東西。

石庭與人之間也存在一個“空”,所以禪庭不能進入,它隻能被觀賞,被幻想:日本豐饒的大海、岩石、島嶼、波濤起伏之海岸……都在這一方空庭裏成為一幅幅美麗的畫麵。在京都清晨濕潤的空氣中,那白沙仿佛也含著水分,在晨的光影中,在一派寂靜中幻化齣各種色澤。據說,白沙皆産自京都白川附近,其質堅實而潔白。白沙在夜晚可以反射月光,以為月夜賞月之用。古代貴族們的風雅啊!我不禁感嘆。

石庭的美還在於造園者為觀賞者設計瞭一個觀賞的最佳視點——在簷廊上坐觀庭園,一個東西方嚮的橫嚮延展。我有意移動瞭幾處位置,變化著視點,每一處皆是佳景,每一角度皆成畫麵,石頭看似隨意的組閤,實則是精巧的安排。讓人無不驚嘆著“少即是多”的妙論,這沒有技巧的技巧,這藝術上的獨具匠心!我從來沒有這樣認真仔細地觀察過石頭,因為它“少”,因為它的“空”,它獲得瞭一種無限的豐裕之感。

慕著這些石的名而來,坐在簷廊上的有好多西方的白種人,他們似乎都想從這些石頭中看齣些名堂來,久久不願離去。這時,春日的陽光慢慢升起來,穿過矮矮的長牆斜斜地照進庭園裏,庭園在白沙的反襯下顯得愈發明亮起來。而簷廊下卻依然昏暗,想留張影,請同行的朋友幫我拍一張,照齣來臉卻是黑的。

這個叫“緣側”的空間是日本建築的精髓,被叫作“灰空間”,它既不是“外麵”,也不是“裏麵”,而是屋子伸嚮庭園的夾闆,若將屋子四麵糊著紙的障子拿開,整個屋子就是一個大涼亭,坐在傢中也可看四季美景,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空間觀。由於齣簷很深,簷下空間當然是黯淡沉鬱,這就是被大文豪榖崎潤一郎禮贊的“陰翳之美”!是的,這微暗,使這“緣側”更有一種模糊的魅力,更添一份閑寂的安詳。這京都的禪寺,這凝滯中極深沉的緩慢,定是屬於寂人的。

看瞭石庭,坐瞭“緣側”,還發瞭呆……

那日的清晨,我不會忘記,在京都的龍安寺,那十五塊石頭,我看瞭很久,也拍瞭好多石頭的照片,但我的確沒能在那昏暗的簷廊下照齣一張像樣的留影來。

2014 年6 月11 日



在去看房子的路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在去看房子的路上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在去看房子的路上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在去看房子的路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在去看房子的路上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