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注塑模具设计全图解教程

汽车注塑模具设计全图解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维合,邓成林 著
图书标签:
  • 汽车模具
  • 注塑模具
  • 模具设计
  • 全图解
  • 教程
  • 汽车零部件
  • 塑料模具
  • 模具制造
  • 设计手册
  • 工业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4407
版次:1
商品编码:1220767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4
字数:325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不仅可供从事汽车注塑模具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从事其他注塑模具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籍,还可供大学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张维合、邓成林著写的《汽车注塑模具设计全图解教程》一书具有以下特点。
1、作者从事汽车注塑模具设计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一线设计实践经验。
2、以彩色图解的形式,讲解了汽车注塑模具设计的方法,归纳了设计要点。
3、内容丰富,讲解了汽车塑件几大系统的设计以及标准件、制造工艺等经验及要点。
4、全部以图解的形式展示内容,直观易懂,实用性强。

内容简介

汽车注塑模具结构复杂,以图形表述更为直观、易懂。
本书内容由作者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而成,以彩色全图解的形式,具体、形象地讲解了汽车注塑模具设计的规范与标准,归纳了设计要点。
主要内容包括:
成型零件设计、斜顶侧向抽芯机构设计、滑块侧向抽芯机构设计、浇注系统设计、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模架及顶出系统设计、标准件、制造工艺标准、汽车保险杠注塑模具设计实例。
汽车注塑模具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对其他注塑模具同样适用。
本书不仅可供从事汽车注塑模具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从事其他注塑模具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籍,还可供大学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成型零件设计 1
1.1分型面设计规范 1
1.1.1封料面 2
1.1.2避空面 4
1.1.3对插面 5
1.1.4倒R角标准 6
1.1.5排气槽设计标准 7
1.1.6圆柱和凸台 9
1.1.7导锁标准 10
1.1.8基准角 12
1.2AB板模框设计标准 13
1.2.1整体式模框要求 13
1.2.2镶拼式模框要求 14
1.2.3汽车仪表板注塑模具模框要求 15
1.3结构设计一般要求 16
1.3.1型腔结构相同或对称的模具设计 16
1.3.2加强筋标准 17
1.3.3加强筋镶块结构 17
1.3.4超高式镶块结构 18
第2章斜顶侧向抽芯机构设计 19
2.1斜顶及斜顶块标准 19
2.1.1斜顶角度标准 19
2.1.2斜顶块基准面标准 21
2.1.3斜顶杆安装方式 22
2.1.4斜顶块R角要求 23
2.2斜顶块形式分类 24
2.2.1斜顶块安装形式 24
2.2.2镶拼式斜顶形式 24
2.3斜顶滑座 25
2.3.1斜顶滑座形式 25
2.3.2MISUMI滑座安装方式 26
2.4斜顶水路设计 28
2.4.1单杆斜顶不循环水路设计 28
2.4.2单杆斜顶块循环水路设计要求 28
2.4.3双杆斜顶块循环水路设计要求 29
2.5斜顶块设计步骤 29
2.5.1确定抽芯方向、距离、角度等 29
2.5.2斜顶杆、导套、滑脚及冷却设计 30
2.5.3第一次斜顶块运动分析检查 30
2.5.4基准、工艺外框及采购 31
2.6斜顶机构设计规范 31
2.6.1普通斜顶结构 31
2.6.2平行导向杆斜顶结构 32
2.6.3增大延迟角度斜顶结构 33
2.7复杂斜顶设计 34
2.8斜顶的安装方式 36
第3章滑块侧向抽芯机构设计 37
3.1滑块一般设计规范 37
3.1.1滑块斜导柱抽芯角度标准 37
3.1.2有哈夫线要求的滑块设计要点 38
3.1.3镶块式滑块定位设计 39
3.1.4滑块侧边及底部耐磨板设计要求 40
3.1.5滑块限位块及弹簧衬套设计 41
3.2滑块与压条 42
3.2.1滑块大小与压条规格 42
3.2.2滑块导向及配合间隙 43
3.2.3压条厚度设计 45
3.2.4压条长度设计 45
3.3斜导柱与油缸抽芯 46
3.3.1斜导柱抽芯特征 46
3.3.2油缸抽芯特征 47
3.4典型抽芯机构 48
3.4.1滑块保护杆设计 48
3.4.2滑块弹针顶出结构 49
3.4.3滑块镶针结构设计 51
3.4.4副仪表(中央通道)拉钩机构设计 51
3.5滑块设计标准及注意事项 53
3.5.1滑块的定位及锁紧方式 53
3.5.2滑块与侧向抽芯的连接方式 54
3.5.3滑块的限位方式 54
3.5.4滑块的导向方式 56
3.5.5滑块托板的连接方式 57
3.5.6滑块定模的定位形式 58
3.5.7滑块驱动形式 58
3.5.8油缸驱动的动作原理 60
3.5.9定模弹块的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 63
3.5.10动模弹块的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 64
3.5.11滑块弹针弹块的设计 64
3.5.12滑块拉钩的设计标准及应用场合 65
3.6斜向滑块设计标准及要求 66
第4章浇注系统设计 67
4.1产品设计要求 67
4.1.1增加产品脱模角度 67
4.1.2加强筋厚度要求 68
4.2浇口形式 69
4.2.1侧浇口 69
4.2.2搭接浇口 69
4.2.3扇形浇口 70
4.2.4潜伏式浇口 70
4.2.5香蕉浇口 70
4.2.6点浇口 71
4.3流道及拉料杆 71
4.3.1进浇口流道要求 71
4.3.2拉料杆及冷料穴 72
4.4其他热流道标准 73
4.4.1热射嘴凸台标准 73
4.4.2热射嘴出线槽 74
4.4.3热流道板标准 75
4.4.4浇口套 76
4.4.5定位圈与定位圈-封胶设计 76
4.4.6注射压力计算 78
4.4.7浇注系统的构成及选用 78
4.4.8热流道主浇口设计 78
4.5热流道的安装位置及注意事项 81
4.6热流道定位圈的设计标准及注意事项 82
4.7汽车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实例 83
4.7.1汽车门板浇注系统 83
4.7.2汽车保险杠浇注系统 86
4.7.3汽车中央通道浇注系统 86
4.7.4汽车仪表板浇注系统 88
4.7.5汽车前大灯反射镜浇注系统 90
4.7.6汽车后视镜基座浇注系统 90
4.7.7汽车前大灯透镜浇注系统 90
4.7.8汽车前门地图袋骨架浇注系统 91
4.7.9汽车衣帽架浇注系统 91
4.8汽车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实例 92
4.8.1汽车保险杠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2
4.8.2汽车仪表板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3
4.8.3汽车门板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3
4.8.4汽车中央通道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3
4.8.5汽车进气格栅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4
4.8.6汽车导流板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5
4.8.7汽车扰流板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5
4.8.8汽车左右下扰流板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5
4.8.9汽车装饰条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6
4.8.10汽车格栅上装饰条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6
4.8.11汽车仪表板本体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7
4.8.12汽车上仪表板本体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7
4.8.13汽车手套箱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8
4.8.14汽车除霜风道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8
4.8.15汽车地图袋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8
4.8.16汽车左右扶手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9
4.8.17汽车挡泥板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9
4.8.18汽车座椅背板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100
4.8.19汽车A柱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100
4.8.20汽车B柱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101
4.8.21汽车C柱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101
第5章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103
5.1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104
5.1.1冷却水管位置设计 104
5.1.2水路连接要求 105
5.1.3热流道热射嘴冷却水设计 106
5.1.4单个循环水路与单个水孔长度标准 107
5.1.5水嘴与集水器设计 108
5.1.6水孔位置设计 109
5.1.7镶拼式模具水路设计要求 109
5.2冷却水孔形式 110
5.2.1直通式 110
5.2.2倾斜式 111
5.2.3平面环绕式 112
5.2.4螺旋式 112
5.2.5隔片式 112
5.2.6凹模环形连通式 113
5.2.7喷泉式 113
5.2.8良导体式 113
5.3其他水路设计要求 114
5.3.1冷却水孔及水嘴底孔 114
5.3.2翻水孔及螺塞底孔规格 114
5.3.3集水器 115
5.3.4门板喇叭孔镶块水路要求 115
5.4冷却系统设计一般标准 116
5.4.1冷却水道位置设计 116
5.4.2水井与相对应水管尺寸设计标准 116
5.4.3冷却水嘴钻孔设计 117
5.5汽车注塑模具冷却系统设计实例 118
5.5.1汽车中央通道注塑模具冷却系统 118
5.5.2汽车衣帽架注塑模具冷却系统 119
5.5.3汽车中央通道储物盒注塑模具冷却系统 119
5.5.4汽车后保险杠注塑模具冷却系统 120
5.5.5汽车手套箱冷却系统 120
5.5.6汽车门板注塑模具冷却系统 120
5.5.7汽车前大灯灯壳冷却系统 121
5.5.8汽车前大灯装饰框注射模具冷却系统 122
第6章模架及顶出系统设计 123
6.1模架要求 123
6.1.1模具大小分类标准 123
6.1.2模架材质和硬度 124
6.1.3模具大小与顶针板厚度尺寸 124
6.2顶出系统 125
6.2.1复位杆及垃圾钉 125
6.2.2副导柱和副导套 126
6.2.3导柱复位杆、副导柱选用 127
6.2.4地侧耐磨板辅助支撑形式 128
6.2.5支撑柱标准及规格尺寸 129
6.2.6模架外侧保护柱设计 130
6.2.7推杆、推管头部限位及防转 131
6.2.8推杆位置 132
6.2.9顶出限位块 132
6.2.10推杆设计一般规范 133
6.3直顶块设计 135
6.3.1直顶块设计要求 135
6.3.2直顶块安装形式 135
6.3.3直顶杆结构形式 136
6.3.4直顶块工艺螺钉排布规则 136
6.3.5推块设计规范 137
6.4螺钉排布及撬模槽 138
6.4.1推杆板螺钉排布及规格 138
6.4.2模脚螺钉设计 139
6.4.3撬模槽设计 140
6.5顶出油缸及油路 140
6.5.1油缸安装及油缸连接件规格尺寸 140
6.5.2油缸的选用及其相关配件设计 141
6.5.3顶出油缸的布置 142
6.5.4内接油路连接形式及其要求 143
6.5.5油缸压力计算 144
6.5.6油缸长度计算 144
6.5.7氮气复位弹簧 145
第7章标准件 146
7.1平面调整块规格及分布规则 146
7.2耐磨块设计 148
7.3耐磨板排布规则及其标准尺寸 149
7.4推管装配形式 150
7.5导柱导套设计 151
7.5.1导柱导套安装形式 151
7.5.2导柱导套设计要求及斜导柱对其影响 152
7.5.3导柱导套设计标准及选用要求 153
7.5.4推杆板圆形导柱导套设计准则 154
7.6方导柱设计 156
7.6.1方导柱标准及规格 156
7.6.2方导柱布置及高度 158
7.6.3方导柱类型 159
7.7斜导柱形式及规格 160
7.8一度定位块设计 161
7.9日期镶件设计 162
7.10行程开关及线槽设计 162
7.11精定位设计 164
7.12吊环螺孔及销钉孔设计 165
第8章制造工艺要求 167
8.1主要模板及零件制造工艺要求 167
8.1.1大镶块开粗工艺要求 167
8.1.2大滑块开粗工艺要求 168
8.1.3顶杆开粗工艺要求 169
8.1.4水路开粗工艺要求 169
8.1.5有冷却水管和无冷却水管工艺结构设计 170
8.1.6斜顶直顶工艺结构设计 172
8.2其他结构制造工艺要求 173
8.2.1斜水管工艺结构设计 173
8.2.2模板上工艺螺孔设计 173
8.2.3半成品模具零件工艺结构设计 175
8.2.4直顶带斜顶备料要求 175
8.2.5模板工艺倒角设计 177
第9章汽车保险杠注塑模具设计实例 178
9.1浇注系统设计 178
9.1.1浇口位置及大小 179
9.1.2模流分析的重要性 182
9.1.3流道的排气设计 183
9.2侧向抽芯机构设计 183
9.2.1大斜顶结构设计 184
9.2.2斜推导轨设计 185
9.2.3大斜顶工艺螺孔设计 186
9.2.4侧向抽芯中弹针的设计 187
9.2.5侧向抽芯中拉钩的设计 188
9.2.6大斜顶的封料和导向 189
9.2.7大斜顶耐磨片设计 189
9.3脱模机构设计 190
9.3.1顶出油缸固定方式 190
9.3.2氮气弹簧设计 190
9.3.3调整垫片设计 191
9.3.4型腔顶块设计 191
9.3.5脱模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192
9.3.6油缸顶出注意事项 193
9.4模具型腔强度设计 193
9.5模具冷却系统设计 194
9.5.1冷却水管的位置 194
9.5.2热射嘴附近冷却水设计 195
9.5.3斜推杆冷却系统设计 196
9.5.4斜顶块冷却系统设计 198
9.5.5冷却系统设计注意事项 200
9.6保险杠注塑模具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202
9.6.1在试模过程中拉变形导向杆断裂 202
9.6.2直顶擦伤定模 202
9.6.3保险杠产品局部收缩大 203
9.6.4司筒和司筒内针顶弯或爆裂 204
9.6.5塑件表面有凹痕 204
9.6.6热射嘴处漏胶 205
9.6.7塑件表面有顶块顶变形的痕迹 206
9.6.8塑件通孔处有飞边 206
9.6.9斜顶尾部将塑件顶变形 207
9.6.10斜顶温度过高 208
9.6.11塑件分型线处段差过大 209
9.6.12塑件表面拖伤 210
9.6.13塑件有熔接痕及困气 211
9.6.14斜顶擦伤 211
9.6.15塑件粘定模 212
9.6.16塑件格栅变形 212
9.6.17塑件通孔处有飞边 213
参考文献 214

前言/序言

随着电动汽车与人驾驶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汽车轻量化设计将是汽车设计的必然趋势,而实现汽车轻量化目标的手段就是以塑代钢。比如以前用金属制造的油箱和前、后保险杠等大型零件,现在都改用塑料制造。因塑料不但质量轻,而且安全性更好。塑料大量应用于汽车行业,必将对塑料行业与汽车注塑模具行业带来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2016年10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路线图中指出,预计到2020年、2025年、2030年,汽车整车质量将比2016年分别减重10%、20%和35%。某机构预计,未来几年汽车行业将成为塑料消费量增速最快的领域。汽车塑料用量的迅猛发展,必然推动汽车注塑模具行业的高速发展。
汽车塑料零件的特点是尺寸大、精度高、结构复杂以及批量大,因此汽车注塑模具一般都是大型、精密、复杂和长寿命注塑模具。汽车属于贵重交通工具,附加值高,汽车注塑模具通常都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最科学的结构以及最优良的钢材和标准件。
由于汽车注塑模具结构复杂,用文字描述往往比较抽象。为此我们耗时两年编写了本书,采用UG软件,通过图形具体、形象地将汽车注塑模具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展示给读者,使读者对其结构形式和参数大小一目了然。全书共分9章,包括成型零件设计、斜顶侧向抽芯机构、滑块侧向抽芯机构设计、浇注系统设计、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模架及顶出系统设计、标准件以及制造工艺标准,最后以保险杠设计为例,详细阐述了汽车注塑模具的结构特点、设计方法以及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汽车注塑模具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对其他注塑模具同样适用,因此本书不仅可供从事汽车注塑模具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从事其他注塑模具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籍。本书描述具体形象,易学易懂,对大学院校相关专业的莘莘学子,尤其适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广东科技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广东优胜模具培训学院,安徽江淮汽车研究院,天津众博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广东科技学院周二勇副院长、高俊国主任、莫夫副主任和闫丽静、姜炳春、刘方方、胥永林、张艳华等老师,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办公室沈又红主任,广东优胜模具培训学院陈国华、 袁迈前、谢东臣、陈石福、章庆华、谢阳毅、卿笃成等老师都给我们编写此书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有益的资料,在此一并致以谢意!
由于著者水平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著者
精雕细琢,铸就卓越——理解汽车注塑模具的奥秘 一本深入浅出的制作指南,将带您领略汽车注塑模具设计的精彩世界。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直观的学习平台,通过丰富的图例和详实的阐释,帮助您全面掌握汽车零部件注塑成型的关键工艺和模具结构。 洞悉全局,从零开始的理解: 本书的起点,并非直接抛出复杂的工程图纸,而是从最基础的理论入手。我们将首先为您剖析注塑成型的基本原理,让您理解塑料在高温高压下的流动、填充、保压以及冷却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紧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汽车零部件的特性,例如其对强度、外观、尺寸精度等方面的严苛要求,以及这些特性如何反作用于模具的设计。您将了解到不同类型塑料的特性,以及选择何种塑料来满足特定汽车部件的需求。 模具的灵魂:结构与设计的精髓: 本书的核心内容,将聚焦于汽车注塑模具的结构设计。我们将以实际的汽车零部件为例,逐一解析模具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 分型面设计: 这是模具设计的灵魂所在。您将学习如何根据零件形状、脱模要求、生产效率等因素,科学地确定分型面的位置和形式。我们将通过大量的案例,展示不同分型面设计下的成型效果和潜在问题。 型腔与型芯的设计: 型腔决定了制件的外形,型芯则塑造内部结构。您将学习如何根据零部件的三维模型,绘制精确的型腔和型芯图,并了解其表面的光洁度、圆角处理等对制件质量的影响。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是将熔融塑料导入型腔的关键通道。本书将详细介绍主流的浇注系统类型,如主流道、分流道、浇口等,并指导您如何根据零件大小、形状、塑料种类以及成型设备,优化浇注系统的设计,以实现均匀填充和减少短射、缩痕等缺陷。 排气系统设计: 气体在注塑过程中是影响制件质量的重要因素。您将学习如何设计有效的排气槽,将型腔内的空气排出,防止气纹、烧焦等缺陷的产生。 冷却系统设计: 冷却速度直接影响制件的结晶度、尺寸稳定性和生产周期。本书将深入讲解冷却水道的设计原理,包括其布局、直径、深度以及与型腔的配合,帮助您实现高效均匀的冷却。 顶出系统设计: 顶出系统负责将成型好的制件顺利脱离模具。您将了解各种顶出方式,如顶杆、推板、斜顶、司筒等,并学习如何根据零件的形状和脱模难度,选择合适的顶出方式和布置顶出元件。 滑块与斜顶设计: 对于具有复杂形状的汽车零部件,如带有内螺纹、倒扣等结构,滑块和斜顶是实现成型的关键。本书将详尽讲解滑块和斜顶的工作原理、设计要素以及运动机构的配合,帮助您解决复杂结构件的成型难题。 模具结构件的选择与配合: 模具的稳定性离不开高质量的结构件,如导柱、导套、支撑柱、定位圈等。您将学习如何根据模具的尺寸、受力情况以及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标准件,并了解其安装与配合的要求。 工艺的升华:细节决定成败: 除了模具本身的结构设计,本书还将引导您关注那些决定成败的细节: 模流分析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模流分析软件已成为优化模具设计的利器。您将了解模流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利用其预测塑料填充过程中的压力分布、温度变化、熔接线、包气等关键信息,从而在设计阶段规避潜在问题。 模具钢材的选择与热处理: 不同的模具钢材拥有不同的硬度、耐磨性和韧性,对模具的使用寿命和成型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本书将为您介绍常用的模具钢材种类,并探讨热处理工艺对模具性能的影响。 模具表面处理: 模具表面的光洁度和硬度,不仅影响制件的外观,也关系到模具的脱模性能和耐磨性。您将学习常见的模具表面处理技术,如抛光、电镀、氮化等。 试模与优化: 理论设计终将通过实际试模来检验。本书将指导您如何进行有效的试模,观察成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模具和工艺参数的优化调整。 案例驱动,学以致用: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丰富且贴近实际的案例研究。我们将选取常见的汽车零部件,如保险杠、仪表盘、门板、座椅骨架等,从零部件的设计分析,到最终的模具结构图的绘制,为您呈现一个完整的、可复现的设计流程。每一个案例都将详细拆解,让您清晰地看到设计思路和每一个细节的处理,从而能够举一反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谁适合阅读本书? 本书适合所有对汽车注塑模具设计感兴趣的读者,包括: 在校学生: 机械设计、模具设计、材料成型等专业的学生,可作为学习的辅助教材,快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模具设计初学者: 希望系统学习汽车注塑模具设计原理和实践技巧的新手。 有经验的设计师: 希望进一步深化理解、掌握更复杂模具设计方法的设计人员。 相关技术人员: 如生产工程师、工艺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等,能够通过本书更好地理解模具结构与生产工艺的关联。 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不仅能够理解汽车注塑模具的原理和结构,更能掌握独立进行汽车零部件模具设计的关键技能,为您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精雕细琢、铸就卓越的模具设计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汽车注塑模具设计全图解教程》这本书,听起来就充满了知识的海洋。我尤其对汽车发动机舱内那些需要承受高温、高压、并且结构复杂的零件(比如各种支架、盖板、导流罩等)的模具设计流程很感兴趣。我希望书中能深入探讨这些特殊工况下对模具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冷却系统和顶出系统的具体要求。我非常想了解书中关于“模具材料”的选择和应用。针对不同的汽车零部件,需要选择不同性能的钢材。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常用的模具钢材(例如,P20、H13、S136等)的特性、适用范围、热处理工艺以及成本考量,以便我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做出最合适的选择。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涉及“模具的热流道系统”设计。热流道系统在汽车注塑模具中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保证产品外观质量。我希望书中能详细讲解热流道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加热方式、温度控制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建立起对汽车复杂结构件模具设计的全面认知,掌握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模具设计策略,并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的软件工具进行设计和分析,从而在工作中能够高效、精准地完成设计任务,为汽车零部件的性能提升和可靠性保障做出贡献。

评分

《汽车注塑模具设计全图解教程》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就像是为我量身打造的学习指南。我一直对汽车车灯内部复杂的反射器和导光结构的模具设计感到着迷,这些部件不仅需要精确的几何形状,还需要具备优异的光学性能。我希望书中能深入讲解“光学模具”的设计原则和技术。例如,如何选择高透明度、低应力双折射的塑料材料,如何设计具有高精度曲面的模腔,以及如何采用特殊的抛光工艺来保证模具表面的光滑度。我非常想了解书中关于“成型工艺的优化”的章节。模具设计并非孤立的,它与注塑成型工艺紧密相连。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根据模具设计来优化注塑参数(例如,注塑温度、注塑压力、保压时间、冷却时间等),以获得最佳产品质量的指导。我还希望书中能提及一些“模具缺陷的分析与预防”的内容。了解常见的模具缺陷(如缩痕、气泡、流痕、翘曲等)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在设计阶段就采取措施来预防这些缺陷,对于提高产品合格率至关重要。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深刻理解汽车光学零部件模具设计的精髓,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能够独立完成复杂光学模具的设计,并能够与生产工艺紧密结合,为汽车产品的高品质和创新设计贡献我的专业能力。

评分

这本书《汽车注塑模具设计全图解教程》的名字非常吸引我,因为它承诺了“全图解”,这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极大的福音。我一直对汽车内部照明系统的塑料部件(例如,灯罩、导光板、反射杯等)的模具设计非常好奇。这些部件通常需要高透明度、高精度以及良好的光学性能。我希望书中能详细讲解这类光学级塑料注塑模具的设计要点,包括如何处理透明材料的收缩率、如何保证表面无划痕、以及如何设计专门的顶出机构来避免对产品表面造成损伤。我非常关注书中关于“浇注系统”设计的讲解。浇注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塑料熔体的流动路径、充模速度和产品质量。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各种浇口类型(例如,点浇口、扇形浇口、潜浇口、环形浇口等)的特点、适用范围、设计方法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浇口位置和尺寸来避免产生缩痕、流痕等缺陷。此外,关于“顶出系统”的设计,我也希望能有深入的讲解。顶出系统的设计是确保产品顺利脱模的关键。我希望书中能介绍各种顶出方式(例如,顶针、推板、斜顶、氨气顶出等)的原理、设计要点、受力分析以及如何根据产品形状和材料特性来选择最合适的顶出方案。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深入理解光学级塑料注塑模具设计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掌握相关的设计技术和方法,从而能够胜任汽车照明系统相关零部件的模具设计工作,为提升汽车的照明效果和美观度贡献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到来,简直是我近期的最大惊喜!《汽车注塑模具设计全图解教程》这个书名就精准地击中了我的痛点。我目前正在从事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工作,虽然不是直接负责模具设计,但经常需要与模具工程师沟通,有时候会因为对模具设计流程和规范不熟悉而产生沟通障碍。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关于不同类型汽车塑料件(例如,不同结构复杂度的内饰件、外饰件、发动机舱内的功能件等)对应的模具结构设计原则。书里是否会深入剖析常见的模具结构,比如分型面设计、浇注系统设计(主流道、分流道、浇口类型及其选择)、冷却系统设计(冷却水道的布置、形式、对产品冷却均匀性的影响)以及顶出系统设计(顶针、推板、斜顶等的位置、数量、受力分析)。我非常关注这些细节,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模具的成型周期、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而且,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实用的计算公式、设计准则和经验法则,比如计算模具强度、冷却效率、顶出力等,这些都是实际工作中非常宝贵的参考。我也希望书中的图解能够非常清晰、准确,最好是带有标注,能够详细展示模具的各个组件及其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能包含一些常见模具故障及其排除方法的讨论,那就更加完美了,这对我理解模具设计的潜在问题非常有帮助。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模具设计的合理性,更好地理解工程师的设计意图,从而提升我和模具供应商之间的协作效率,最终促进我们产品的质量和研发进度。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提升的绝佳机会,我迫不及待地想从中汲取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评分

这本书,我抱有极大的期待,《汽车注塑模具设计全图解教程》,名字就透着一股实用和专业。我一直对汽车外观件的模具设计非常感兴趣,例如那些线条流畅、曲面复杂的车身面板、格栅、后视镜等。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这类产品的模具设计要点,包括如何处理大面积薄壁结构、如何保证表面光洁度和精度、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冷却系统来防止产品变形。我非常想了解书中关于“冷却系统”设计的详尽说明。冷却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注塑周期、产品质量和模具寿命。我希望书中能提供各种冷却方式(例如,普通水道冷却、并流冷却、逆流冷却、歧管冷却等)的设计原理、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产品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冷却方案。我尤其关心书中是否会讲解如何进行冷却流体动力学(CFD)分析,以优化冷却效果。此外,关于“排气系统”的设计,我也希望能有深入的讲解。有效的排气对于保证产品质量至关重要,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关于排气槽的设计原则、位置选择以及如何避免因排气不良导致的产品缺陷的讨论。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掌握一套系统化的模具设计方法论,理解设计背后的逻辑和原理,并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设计能力,从而能够独立完成汽车外观件模具的设计任务,为汽车产品的创新和质量提升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

评分

《汽车注塑模具设计全图解教程》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我一直对汽车内部复杂的电子元件和精密机械部件背后的模具设计感到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涉及一些高级的模具设计技术,例如多穴模、热流道模、气体辅助注塑模等的设计要点?我希望它能深入讲解这些先进模具的设计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在汽车零部件生产中的优势。我特别想了解书中关于“分型面”设计的论述。分型面是模具设计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之一,它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模具的复杂程度、加工难度以及产品的外观质量。我希望能看到书中提供不同复杂形状产品分型面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以及如何避免出现倒扣、拔模困难等问题。此外,关于“镶块”和“滑块”等复杂结构的设计,我也希望能有详细的讲解。在汽车零部件的设计中,很多产品都带有复杂的侧向抽芯机构,这部分的设计和加工都相当考验工程师的技术功底。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相关的设计经验和技巧,例如如何确定滑块的运动轨迹、角度,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限位和锁紧机构。另外,我还希望书中能有关于模具寿命预测和失效分析的章节,这对于提高模具的可靠性和降低生产成本非常重要。通过这本书,我希望能够全面提升我对汽车注塑模具设计各个环节的理解深度,掌握更多实用的设计技巧,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复杂的设计挑战,创造出更优秀的设计成果。

评分

拿到《汽车注塑模具设计全图解教程》,我首先被它海量的图示所吸引。作为一名刚入行不久的模具设计新手,我最缺的就是直观的理解和实际的案例。书中的图解是否能够清晰地展示模具的立体结构,以及每个零部件的功能和配合方式?我特别希望能看到关于模具钢材选择、热处理工艺以及模具表面处理方面的介绍。我知道这些因素对模具的耐用性、精度和表面光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书中是否会详细讲解不同类型塑料(如ABS、PP、PC、PA等)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对模具设计的特殊要求?例如,不同塑料的收缩率、流动性、注塑温度和压力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模具的设计参数。我特别关注书中在“注射系统”和“排气系统”方面的讲解。注射系统涉及到流道的类型、尺寸设计,以及浇口的类型(例如潜浇口、扇形浇口、针尖浇口等)的选择和布置,这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外观质量和充模效率。排气系统的设计也非常关键,能否有效地将模腔内的空气排出,对于避免产品产生气纹、银纹等缺陷至关重要。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实用的设计指南,例如如何计算流道的阻力损失,如何确定冷却水道的直径和间距,以及如何合理布置顶出机构以保证产品顺利脱模。我真心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的“模具设计宝典”,能够在我遇到设计难题时,为我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我更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模具工程师,为汽车行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分

《汽车注塑模具设计全图解教程》这本书,光听名字就充满了学习的动力。我一直对汽车安全气囊盖板的模具设计充满兴趣。这类产品需要在保证外观质量的同时,还必须满足特定的力学性能要求,并且通常设计有复杂的开启机构。我希望书中能详细讲解这类功能性注塑模具的设计要点,包括如何考虑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如何设计合理的加强筋,以及如何处理产品上的文字、标志等细节。我非常想了解书中关于“模具结构强度分析”的章节。随着汽车零部件设计越来越精细化,对模具的强度和刚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希望书中能介绍如何进行有限元分析(FEA)来评估模具的应力分布、变形情况,并能提供优化模具结构的建议。此外,关于“模具的加工工艺”的讨论,我也希望能有所涉猎。虽然这本书的重点是设计,但了解模具的加工制造过程,对于设计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助于设计出更易于加工、更经济的模具。我希望书中能简要介绍数控加工、电火花加工等常用模具加工技术,以及它们对模具设计的影响。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全面掌握汽车功能性注塑模具的设计方法,能够综合考虑材料、结构、工艺等多种因素,设计出既满足性能要求又具备良好生产效率的模具,为汽车安全性能的提升做出贡献。

评分

终于收到了这本《汽车注塑模具设计全图解教程》,迫不及待地翻开,里面的内容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模具设计世界的窗户。我一直对汽车制造的精密工艺非常着迷,尤其是那些形状复杂、功能重要的塑料部件是如何通过模具一次成型的,这背后的技术和智慧让我感到无比好奇。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科技感,蓝白相间的配色,加上清晰的图例,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的专业性。我最期待的部分就是它如何讲解从最初的概念设计到最终的模具制造的全过程。特别是那些复杂曲面和内部结构的设计,我一直觉得这是最考验模具工程师功力的地方。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CAD/CAM软件在汽车注塑模具设计中的应用?比如UG、Pro/E等主流软件的使用技巧,以及如何通过这些软件来构建三维模型、进行分析和出图。我还想知道,在讲解过程中,是否会结合一些实际的汽车零部件案例,比如保险杠、仪表盘、车门内饰板等,来详细解析其模具的设计思路和关键点。毕竟,理论知识再丰富,如果不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学习起来也会显得有些枯燥。这本书的“全图解”三个字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希望它能够用大量的插图、流程图、甚至是三维渲染图来辅助说明,这样即使是像我这样的初学者,也能更容易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当然,我也希望它不仅仅是停留在设计层面,而是能稍微触及到模具的加工、装配和调试环节。虽然我知道这本教程的重点是设计,但如果能对后续环节有所提及,那将更具指导意义。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完整而清晰的汽车注塑模具设计知识体系,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一个更深入、更系统的认识,能够为我未来在汽车工程领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和掌握那些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

评分

拿到《汽车注塑模具设计全图解教程》这本书,我最大的期待是它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由浅入深的模具设计流程。我目前在一家汽车售后服务公司工作,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非标的汽车维修配件,这些配件的模具设计往往需要高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我希望书中能涵盖一些“快速模具设计”或“小批量模具设计”的思路和技术。例如,如何通过模块化设计、参数化设计来缩短设计周期,以及如何处理一些特殊材料(例如,一些高性能工程塑料)的注塑成型问题。我非常关注书中关于“模具的公差与配合”的讲解。在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中,尺寸精度至关重要。我希望书中能提供关于如何确定模具的公差等级、如何计算模具零件的加工公差,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配合设计来保证最终产品精度的详细指南。我希望书中能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来演示如何根据产品图纸的要求,来推导出模具的设计参数。此外,关于“模具的维护与保养”的部分,我也希望能有提及。了解如何正确地维护和保养模具,对于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获得一套完整且实用的模具设计知识体系,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在面对非标件或小批量生产需求时,能够提出更具创新性和可行性的模具设计方案,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挺喜欢的一本书,有图看的不会疲劳

评分

很实用,即使没接触过也基本看的懂

评分

很实用,即使没接触过也基本看的懂

评分

就是一本彻彻底底抄袭剽窃的书。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很实用,即使没接触过也基本看的懂

评分

就是一本彻彻底底抄袭剽窃的书。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