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全世界,只有你*依赖我。全世界,只有我*深爱你。不如,我们一起“宠爱”吧!
本书是为热爱动物的朋友准备的贴心礼物,不那么爱萌宠的朋友,看完你就会改变主意。
随书附赠“精美萌宠动态卡”,还等什么,快抱住扑向你的小萌物!
内容简介
本书定位是暖萌可爱故事集,围绕“人与动物”的温情这一主题,讲述萌宠与主人的日常,贴近生活,真实可感,动人心弦,不同的故事带来不同的感动,最终回归一点:刻进彼此生命里的爱。
内页插图
目录
《此生拜托了》目录
第一章 你刚好萌成我喜欢的样子
002 可惜我只能短暂地养你一阵子 消失宾妮
006 雪爷养成记 原笑
009 扑通扑通 陈晓舒
014 阿嬷和她的猫 郑钟海
018 此狗且贪吃且傻且好奇 张佳玮
021 它选中了你 寇妍
025 我狗来福拒绝温柔 张错
028小猫艾莉 Hourajsan
031T先生教会我们如何去爱 亚历山德拉?哈尼
036我的藏獒秀巴 扎西顿珠
041一只名叫橄榄的鸽子 劳拉?埃文斯
第二章 遇见你真好,想陪你终老
048 她用一生认出你,你却认不出她了 陈初之
053姥爷的大狸猫 白娘娘
057爱猫大老黄 高军
061麦片的一生 大姜仔
067一只叫“烧卖”的猫 夏达
069最后它先走 大熊
074黄猫 王长元
077小乖,你来过 黄磊
082陪你到最后 陈文茜
第三章 你与幸福之间,只差一个我
088 白象 丰子恺
092园子里的流浪猫 阎连科
096爱犬颗勒 严歌苓
102暹罗猫的一夜 林清玄
108小花 梁实秋
111和狗说话 川端康成
115我和幸福之间,只差着一只猫 村上春树
118击夕的狗 蔡澜
121鲁鲁 宗璞
125我家有只小灵龟 赵忠祥
128告别白鸽 陈忠实
131爱听二人转的狗 鲍尔吉?原野
第四章 我就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136因为白骆驼知道 刘继荣
140不吃肉 吉木狼格
145臭蛋儿爱看热闹 Dante
148白五爷有它的猫生 酒无
151秃儿的爱情 希子因
156年糕的焦虑症 潇潇猫
159三毛与白鼻子 邓笛
163三只野猫 简平
166十一号楼的猫 燕子
第五章 大事不好了,萌宠跑路啦
172每辆车下面都躲着一只猫 王若虚
182多想见证一只乌龟的一生 黄宝莲
185狐狸朋朋 [日]团伊玖磨 译/杨晶 李建华
191外院从此无老虎 佚名
194狸狸是只流浪猫 江暖
199世间总有一只猫,教会你成长 雷文科
203给猫一个家 柯志远
第六章 相爱相杀,不离不弃
210父亲与阿郎 扬卡洛夫
215这下大事不好了 曾良君
220世界上最坏的猫 苏更生
225臭臭猫 陈禹峰
230感谢她,让我看清不离不弃的意义 佚名
235一只不符合审美标准的猫 巩高峰
239黑猫 路心怡
242猫的战争 沈睿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可惜我只能短暂地养你一阵子
消失宾妮
1
闷热的夏天,我躺在床上看那本揭露犯罪现场真实情况的《蛛丝马迹》,而它正瘫在我旁边睡死过去。书上,那些真正的CSl向我迫不及待地揭示,宠物会破坏犯罪现场——它们饿了会开始生吃主人的遗体。而我扭头看着它那张毛茸茸的小脸,把它扯到怀里闹醒,语重心长地说:“牛奶,答应妈,吃我可以,但别先口乞脸。先吃妈妈的肚子,那里肉多。”
那时我已经养了这只肥猫四年多。我接它来是因为寂寞。它刚来的时候两个月大,又瘦又丑,脾气也臭。先前的主人是读电影学院的香港妹子,妹子让这孩子养成了非人类的床不睡的习惯,于是第一夜,我和它大战三百回合,内容就是“滚下床睡你的窝去”。于是它的出现虽成功缓解了我的寂寞,但是以截然相反的方式逼疯我。
我们起初是话不相投半句多的关系,我想拿它当玩具抱着,它十艮我总把它手脚裹在怀里。它抓伤我,我也揍它,不给它吃喝。它生气了就满屋子乱拉乱尿,我是被它折腾累了才放弃了自己那点“爱”——被重视、被依靠、被需要——我不再折腾它,它也不再折腾我。我给它摆好食儿,因为不给,它就叫得你睡不着:我给它洗澡,不然它就带着屎疙瘩踩上我的被子。
猫真的蛮横,可是除此以外又没什么别的需要。它有时候真的寂奠了,吃饱喝足了,就懒洋洋地睡在你怀里,从此相安无事。
得知言对我依靠,正是因为牵着它出去玩。那是一个春天,我捧着它,它吓得指甲全陷到我的衣服或者皮肤里,而我的毛衣沾上了圈它的毛。我只得把它抱回去,一脚踏进自己家,就立刻听得它的哀号变了调,让人哭笑不得。
它长到两岁,就学会了怎么在我怀里自如地睡,哪怕我像个滚筒洗衣机一样翻滚它。它小时候嗜吃如命,朋友说这孩子以前肯定饿怕了。后来每天盆满钵满,它就再也不关心自己有多少吃的,少吃一顿也懒得跟我计较。有人告诉我越大的猫越精,可它越大越少根筋。它睡床,却不再死活要踏平我的胸口再躺下去,而是睡在我的脚边。我冬天里把脚伸出被子,就藏在它那个好似暖炉一样的肚子下面,它也不动,仍然一摊滚烫的热水一样覆着我的脚,一梦三四年。
2
发现它能于人山人海认出我,是搬家的那次。我从北京把它托运回长沙,我和我爸圭火车站的物流部接它,它跟成箱的货物起被摆在路边。就它这胆小的性格,仍然在那里号叫得好像全世界都要伤害它,谁碰笼子就竖起全身的毛。
猫的大脑比狗小多了,我真的不确定隔了五天,见识了那么多陌生人,它辽认得我。于是当我爸提着它的笼子回车里,它看看我,从尖叫到最后一口一口发嗲的变调,脸还往我伸向它脸的手蹭时,我吃惊极了,也开心极了。
它认得我,依靠我,却又不是那么至死不渝——人们常常因此给猫判刑,认为这不值得爱。可这是什么罪行呢?不过是给猫的道德捆绑。
它跟我同了家,睡我真正的床,黏着我,直至我离家、去各处旅行、工作,每两个月回来一两次。在这些放大的时间轴里,我妈跟我说,这孩子现在跟她比较亲。
我本是不信,后来有天回家,我妈早起去上班,牛奶从听到她出门那一刻起就满屋子哀号,好像在喊“不要走、不要走”。找不到我妈,它才来我房里。它看到我,就眺到我脚边,睡下,听到我妈下班同家,又抛下我去找我妈。
它不市侩,只不过找到个比我更好的人。比起我,我妈要捧着它睡在胸口,每天喂三顿,比我给的辽多一顿:每天限它玩,被它不知轻重抓得满手的道子还娇嗔:“女儿,你的小宝贝好坏啊,我陪它玩,它还凶我。”可它从来不敢跟我动粗。因为它知道,我不会做假动作,只会真揍它。
……
《星海拾遗录:失落文明的观测者》 一、引言:破碎的星图与古老的低语 自人类文明挣脱地球摇篮,踏入浩瀚宇宙深处以来,我们所遭遇的并非预想中的群星璀璨与文明交汇,而是一片广袤、沉寂,偶尔被一些难以名状的“回音”打破的虚空。 《星海拾遗录:失落文明的观测者》并非讲述英雄的崛起,也非描绘宏大的星际战争,它是一部关于“见证”与“理解”的编年史。故事的主角,艾莉莎·维恩,并非冲锋陷阵的战士,而是一名隶属于“遗迹勘探局”(ERA)的资深星图测绘员与符号学家。她的任务,是追溯那些在宇宙大爆炸后不久便悄然消逝的,被称为“前驱文明”(The Precursors)的蛛丝马迹。 本书的核心,是对一个在宇宙中存在了可能超过三百亿年的超级文明——“涅槃之环”(The Nirvana Ring)——的残骸进行逆向工程式的还原。这个文明,在达到认知与物质控制的巅峰后,选择了一种令人费解的方式自我终结,留下的只有遍布银河系旋臂、难以破解的超维结构和能源残迹。 二、第一部分:寂静的信标与零维陷阱 故事始于仙女座星系边缘,一片被命名为“寂灭带”的区域。这里是宇宙背景辐射最微弱的角落之一,时间似乎被某种强大的力量拉伸和扭曲。艾莉莎的勘探飞船,“观测者号”,成功捕获了一个微弱的、具有高度复杂性的信号——一个由多层量子纠缠态构成的“零维信标”。 这个信标指向了数个被星际尘埃完美掩盖的、漂浮在暗物质湍流中的巨型结构。这些结构,被勘探局命名为“时间方尖碑”(Chronoliths)。它们并非由任何已知的元素构成,而是由高度压缩的时空晶格铸造而成,表层流淌着只有在理论物理的最高层才能触及的数学公式。 艾莉莎深入第一个方尖碑的内部。她发现,这里没有武器、没有生活痕迹,只有无穷无尽的记录——不是文字,而是“意图的残余”。涅槃之环文明似乎抛弃了语言,转而使用高维信息流直接刻录意识状态。要解读它们,艾莉莎必须穿戴上特制的“意识耦合器”,亲身经历这些文明的“高光时刻”与最终的“静默时刻”。 在这次耦合中,她看到了涅槃之环如何掌握了“因果逆转”的技术,如何将恒星的能量转化为纯粹的计算力,以及他们如何定义“完美存在”——一个没有熵增、没有欲望、绝对静态的意识集合体。 三、第二部分:熵减的悖论与道德的边界 随着对记录的深入,艾莉莎开始接触到涅槃之环的哲学核心:他们认为宇宙的最终命运是热寂,是无意义的消亡。为了对抗这种必然性,他们发展出一种极端的“熵减”技术,试图在局部创造一个永恒、永动的微观宇宙。 然而,这种努力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为了维持绝对的秩序与稳定,该文明开始系统性地“优化”自身的意识结构,剔除所有不确定性因素——恐惧、爱、好奇心、甚至是个体差异。 艾莉莎通过一幅全息影像,目睹了一个“优化会场”。数以亿计的生命体,自愿地接入一个巨大的、如同活体处理器般的机器中。他们的个体意识被分解、提纯,最终融合成一个单一的、无瑕疵的“超级心智”。但这“完美”的代价,是所有创造力与进步的彻底停止。 “观测者号”上的生物学家,卡勒姆,对这种近乎于自我阉割的进化方式感到恐惧。他坚持认为,正是那些“不完美”的挣扎、爱与失去,才构成了生命真正的价值。而艾莉莎则陷入了更深的困惑:如果一个文明能够彻底消除痛苦与死亡,它的选择是否在任何道德框架下都应被尊重? 四、第三部分:虚空中的回响与最后的抉择 在解读最后一个方尖碑时,艾莉莎发现了一个隐藏的警告信息。涅槃之环的终极技术,并非他们自己所理解的那样。他们以为他们创造了永恒,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将自身的存在频率推到了宇宙中一个极其不稳定的维度边缘。 这个“永恒结构”并非静止,它正在缓慢地“泄漏”其能量和信息,造成周围时空结构的微小、但累积性的畸变——这就是人类探测器在“寂灭带”中遭遇的“回音”。这些回音,是涅槃之环在试图重新找回“不完美”时发出的混乱信号。 更令人震惊的是,艾莉莎发现,涅槃之环的“静默”并非完全的自我毁灭,而是一种“沉睡”的尝试,他们希望在宇宙再次进入一个更稳定的周期时醒来。但他们留下的后门程序,如果被错误激活,将导致数个临近星系的因果律崩溃。 艾莉莎必须在两个极端的选择中做出决定: 1. 遵循勘探局的指令: 标记该区域为最高威胁,并启动“湮灭协议”,用高能脉冲彻底摧毁所有方尖碑,确保人类文明的绝对安全,但也永远抹去了宇宙中最古老的记录。 2. 冒险干预: 尝试使用她所学到的知识,重新编写后门程序,将这个超级心智“软重启”,使其回归到一个更低、更具个体差异的意识状态,冒着技术失败导致灾难的风险。 本书的高潮,是艾莉莎独自一人,在距离“湮灭”指令启动只剩下一个小时的情况下,深入到核心处理器。她没有选择物理摧毁,而是选择了一种更符合“观测者”身份的方式——她没有删除涅槃之环的记录,而是将自己的“爱、恐惧与好奇”的完整意识数据包,作为一种“病毒”注入了那个冰冷的、完美的逻辑矩阵中。 五、结语:新的不确定性 最终,艾莉莎成功了。方尖碑的光芒熄灭了,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暖、不稳定的、充满杂音的能量波动。她没有摧毁文明,而是用“人性”的火花,点燃了一个沉睡了亿万年的意识集合体。 当艾莉莎的飞船撤离“寂灭带”时,她没有得到胜利的欢呼,只有无尽的沉思。她不知道自己唤醒的是什么,是新的希望,还是更难以理解的威胁。她只是一个记录者,一个见证者。她明白,宇宙的宏伟不在于其完美,而在于它永恒的不确定性。 《星海拾遗录》以开放式的结尾收场:艾莉莎将这些观测数据命名为“混沌的馈赠”,并将其秘密存档。人类文明的征途才刚刚开始,而他们脚下的道路,已经因为一个跨越时代的、充满人性的干预,变得更加复杂而充满未知。这不仅仅是一个失落文明的故事,更是对“完美”与“生存”之间永恒张力的深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