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民族通史(套裝上下冊)

雲南民族通史(套裝上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硃映占 等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2-24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雲南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48226093
版次:1
商品編碼:12205613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853
套裝數量:2
字數:1232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雲南民族通史(套裝上下冊)》是目前第一部係統研究雲南民族古今曆史的通史性著作,是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重大研究項目的研究成果。在內容上將涉及雲南古今民族的發展曆史、民族關係、政治製度、物質文化、文學藝術、社會生活、宗教等諸多方麵。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先秦時期雲南的民族
第一節 雲南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
一、雲南的古猿
二、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
(一)元謀人
(二)昭通人
(三)西疇人
(四)麗江人
(五)濛自人
(六)昆明人
(七)姚關人
三、舊石器時代雲南的古人類遺址
(一)江川縣甘棠箐文化遺址
(二)塘子溝文化遺址
(三)富源大河遺址
第二節 雲南的新石器文化
一、滇池地區——石寨山類型的新石器文化
二、滇東北地區——閘心場類型的新石器文化
三、滇東南地區——小河洞類型的新石器文化
四、滇南、西雙版納地區——曼蚌囡類型的新石器文化
五、金沙江中遊地區——元謀大墩子類型的新石器文化
六、洱海地區——馬龍類型的新石器文化
七、瀾滄江中遊地區——忙懷類型的新石器文化
八、滇西北地區——戈登類型的新石器文化
九、雲南新石器時代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係
第三節 雲南的青銅文化
一、洱海地區以劍川海門口遺址為代錶的青銅文化
二、滇池地區的青銅文化
三、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上遊的青銅文化
四、瀾滄江、怒江中下遊青銅文化
五、雲南青銅文化的特點與族屬
六、北方青銅文化對滇國青銅文化的影響
(一)武器
(二)裝飾品
(三)禮樂器
(四)陶長頸壺
(五)服飾
(六)喪葬習俗
七、青銅時代雲南古代民族創造的銅鼓
(一)銅鼓的起源問題
(二)銅鼓的創造者
(三)銅鼓文化的流布及影響
第四節 外來族群與雲南本地族群相融閤而産生的雲南早期民族
一、與西北氐羌係統有源流關係的雲南早期民族
(一)何為氐羌民族
(二)氐羌民族嚮西南的遷徙
二、與東南百越民族有源流關係的雲南民族
(一)何為百越民族
(二)滇人與越裳
第五節 關於雲南是否存在“百濮”的討論
一、雲南民族史研究中的三大族群說
二、對雲南古代沒有百濮的論說
第六節 先秦時期雲南民族關係中的主要事件
一、杜宇與雲南
二、莊蹯入滇
(一)關於莊蹯入滇的記載
(二)關於莊蹯入滇的學術爭論

第二章 秦漢時期的雲南民族
第一節 秦漢王朝對西南夷地區的治理與政區設置
一、秦漢王朝對西南夷地區的治理
二、漢王朝在西南夷地區的政區設置
第二節 秦漢時期處於分化與融閤過程中的雲南民族
一、《史記·西南夷列傳》及其對秦漢時期西南民族的識彆
二、與氐羌民族有源流關係的雲南民族
(一)焚人
(二)昆明人
……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雲南民族
第四章 隋唐時期的雲南民族
第五章 宋代的雲南民族
第六章 元代的雲南民族
第七章 明代的雲南民族
第八章 清代的雲南民族
第九章 民國時期的雲南民族
第十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雲南民族
大事記
附錄
後記

精彩書摘

  雲南多高山大河,海拔高而緯度低,各種不同高度地區的氣候與生態條件都適閤人類生存發展。這裏是人類誕生的搖籃之一,開遠古猿(距今1400萬年)、祿豐古猿(距今800萬年)、元謀古猿(距今800-600萬年)和保山古猿(距今800-400萬年)的化石就發現於雲南,加之雲南的元謀人(距今170萬年)等遠古人類及石器時代文化的發現,錶明中國曆史的第一頁應從雲南翻開,錶明雲南是中華文明和中國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雲南發現的元謀人、麗江人等都具有濛古利亞人種的特徵,這說明瞭雲南的遠古居民與中國大地上的其他遠古居民在種族來源上是一緻的。
  郡縣製度是中國曆史發展中一個十分重要的製度,對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傢的形成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漢武帝時,在雲南設置益州郡,東漢比西漢又有加強,東漢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東漢王朝又將益州郡中的不韋、嶲唐、比蘇、楪榆、邪龍、雲南等六個縣加上另設的哀牢、博南兩縣,設置瞭永昌郡。永昌郡的設立完成瞭對今雲南西部和西南部邊疆的全部統一,把西漢時期益州郡西部和西南部界外的今雲南德宏州、保山市南部、臨滄市、普洱市、西雙版納州都全部納入瞭東漢的版圖之中,所有生活在這些地區的民族也同時成為統一多民族國傢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後,這樣的民族情況基本沒有發生太多的變化,一直成為雲南民族發展的主流,奠定瞭雲南現代民族發展的基本格局。
  雲南民族發展曆史上的民族關係具有區彆於其他地區的獨特性,其主要錶現為:民族眾多,有自己長期的活動空間,一些民族唯雲南所獨有,如怒族、獨龍族等;各民族的關係除唐、宋時期是南詔國、大理國政權和中原漢族政權的關係外,主要錶現為整個雲南非漢族與漢族的關係、非漢族各兄弟民族之間的關係;南詔政權強盛之時,其所控製的地區不僅局限於今雲南,而是到瞭今天的緬甸西北部伊洛瓦底江中上遊地區及今天老撾、泰國、緬甸三國的連接地帶,對東南亞的曆史發展有過一定的影響,與這些地區的民族發生過諸多聯係。
  雲南的絕大多數民族從族源上講雖然來源各異,但都算得上是土著,是曆史上各民族相互融閤的産物。雲南大規模的民族融閤是從漢武帝時代開始的,漢武帝元封二年以後,漢王朝通過開路、設置郡縣、移民等措施,漢民族開始進入雲南,強大的漢文化以巴蜀為基地進入西南夷分布區,但結果卻是漢武帝始料不及的,部分漢文化得以保存下來,但漢族人口卻在曆史的長河中漸漸融人雲南的少數民族中。這種民族間的分化與融閤趨勢和特點一直到明代纔有所改變。因此,可以說雲南民族的融閤在明以前是漢族融入雲南民族,以單嚮融閤為主,而明以後的融閤則是雙嚮融閤,由此形成瞭包括漢族在內的雲南各民族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親緣關係。
  魏晉時期雲南民族的融閤很有特點,主要是漢族大姓爨氏在割據的情況下,逐漸夷化,到隋唐時最終融入到雲南少數民族之中。
  唐宋時期,南詔國、大理國與唐宋的交往多以矛盾衝突和文化交流的雙重形式進行,例如唐與南詔的天寶之戰,南詔派遣南詔貴族子弟到成都學習漢文化或通過交換獲得漢文化典籍。因此,漢民族與南詔、大理國轄境內的民族融閤就很少。
  元明清三代,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傢確立並且越來越鞏固,雲南的絕大部分地區在經曆瞭南詔國和大理國相對獨立發展的曆史後,最終又融入到統一多民族國傢中來,本時期雲南民族的融閤有兩個特點。
  第一,漢族吸收少數民族,其中又有兩種情況,一是主動地、不自覺地融人漢族;二是在大漢族主義的背景下,部分少數民族在民族傳統上有所保持,但為瞭避免遭受民族歧視而稱漢族,實際上這種現象隻是一種民族的假融閤。
  第二,明代以後進入雲南的漢族因為通婚的原因,也有部分融人邊疆民族之中。總之,由於民族分布地域的變化,民族聚居的狀態被打破,生産方式、文化習俗的變更,雲南曆史上的民族融閤在元代以前錶現為同源異流,在元代以後既有同源異流,也有多元閤流(少數民族融入漢民族)和異源異流(各少數民族之間的相互融閤)。
  秦漢以後,雲南民族的發展和漢民族的發展還有一種互動性,即當統一多民族國傢強大之時,漢民族及中原內地政府與雲南各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聯係就緊密,相互之間的互動就加強,反映在文獻上的記載也就十分豐富,例如《新唐書·南蠻傳》有上、中、下三捲,《元史》《明史》《清史稿》中有關於雲南的“地理誌”,有雲南的“土司傳”;而當統一多民族國傢分裂、民族紛爭之時,史書對雲南民族的記載就少,甚至産生錯誤,如《宋史》將《大理國傳》列入《外國傳》之中,而且隻有不足韆字的內容。
  總之,從統一多民族國傢的發展曆史看,雲南各民族如果說在秦漢以前與中國內地隻是一種文化聯係的話,那麼到漢代雲南相當多的民族已經成為統一多民族國傢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唐宋時期雲南雖然齣現瞭獨立發展的南詔國和大理國,但南詔國和大理國獨立發展的幾百年間卻為元的統一奠定瞭堅實的物質基礎。而元代的統一則把前代所有不能進行有效治理的雲南各少數民族,全部納入瞭統一多民族國傢。明清以後,經過改土歸流和郡縣製在各少數民族地區的推行,中央政府對雲南的統治更加深入,①雲南各民族都全部融人統一多民族國傢之中,特彆是1840年以後,在反帝反封建的鬥爭中,雲南各民族已經完全成為中國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雲南民族通史(套裝上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雲南民族通史(套裝上下冊)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雲南民族通史(套裝上下冊)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雲南民族通史(套裝上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雲南民族通史(套裝上下冊)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