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醫臨床必讀叢書:醫貫(典藏版)》主要內容為玄元膚論、主客辨疑、絳雪丹書、先天要論(上、下)、後天要論等。
目錄
捲之一 玄元膚論
內經十二官論
陰陽論
五行論
捲之二 主客辨疑
中風論
傷寒論
溫病論
鬱病論
捲之三 絳雪丹書
血證論
捲之四 先天要論上
八味丸方
張仲景八味丸用澤瀉論
水火論
卉味丸說
八味丸說
滋陰降火論
相火龍雷論
陰虛發熱論
痰論
咳嗽論
吐血論
喘論
喉咽痛論
眼目論
捲之五 先天要論下
齒論
口瘡論
耳論
耳瘡論
消渴論
氣虛中滿論
噎膈論
瀉利井大便不通論
小便不通並不禁論
夢遺井滑精論
捲之六 後天要論
補中益氣湯論
傷飲食論
中暑傷暑論
濕論
瘧論
痢疾論
方劑索引
精彩書摘
《中醫臨床必讀叢書:醫貫(典藏版)》:
年月日時,皆當各分陰陽,此其大略也。獨甲子運氣,《內經》雖備言之,往往不驗。當時大撓作甲子,即以本年、本月、本日、本時為始,統紀其數如此,未必能直推至上古。甲子年、甲子月、日時為曆元也。《內經》特明氣運有如許之異,民病亦有如許之彆如此。讀《內經》者,不可執泥。譬如大明統曆,選擇已定,可信乎?不可信乎?
陽一而實,陰二而虛。蓋陰之二,從陽一所分。故日秉全體,月有盈虧。人之初生,純陽無陰,賴其母厥陰乳哺,而陰始生。是以男子至二八,而精始通,六十四而精已絕。女子至二七,而經始行,四十九而經已絕。人身之陰,止供三十年之受用,可見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況嗜欲者多,節欲者少,故自幼至老,補陰之功,一日不可缺。此陰字指陰精而言,不是泛言陰血。今之以四物湯補陰者誤也。王節齋雲:水虛成病者,十之八九;火虛成病者,十之一二,微得其意矣。褚侍中雲:男子陰已耗,而思色以降其精,則精不齣而內敗,小便道澀如淋,陽已痿而復竭之,則大小便牽痛,愈痛則愈便,愈便則愈痛。玩褚王二公之言,陰中有水有火,水虛者固多,火衰者亦不少。未有精泄已虛,而元陽能獨全者。況陰陽互為其根,議補陰者,須以陽為主,蓋無陽則陰無以生也。
男子抱陽而負陰,女子抱陰而負陽。人身劈中分陰陽左右,男子右屬火而為氣,左屬水而為血。女子右屬水,而左屬火。凡人半肢風者,男子多患左,女子多患右,豈非水不能營耶?
此皆泛言陰陽之理,有根陰根陽之妙。不窮其根,陰;日或幾乎息矣。談陰陽者,俱曰:氣血是矣。詎知火為陽氣之根,水為陰血之根。盍觀之天地間,日為火之精,故氣隨之;月為水之精,故潮隨之。然此陰陽水火,又同齣一根,朝朝稟行,夜夜復命,周流而不息,相偶而不離。惟其同齣一根,而不相離也。故陰陽又各互為其根,陽根於陰,陰根於陽,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從陽而引陰,從陰而引陽,各求其屬而窮其根也。世人但知氣血為陰陽,而不知水火為陰陽之根。能知水火為陰陽,而誤認心腎為水火之真,此道之所以不明不行也。試觀之天上,金木水火土五星見在,而日月二曜,所以照臨於天地間者,非真陰真陽乎?人身心肝脾肺腎五行俱存,而所以運行於五髒六腑之間者,何物乎?有無形之相火行陽二十五度,無形之腎水行陰二十五度,而其根則原於先天太極之真,此所以為真也。一屬有形,俱為後天,而非真矣,非根矣。謂之根,如木之根,而枝葉所由以生者也。
……
前言/序言
中醫藥學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生命科學,是科學與人文融閤得比較好的學科,在人纔培養方麵,隻要遵循中醫藥學自身發展的規律,隻要把中醫理論知識的深厚積澱與臨床經驗的活用有機的結閤起來,就能培養齣優秀的中醫臨床人纔。
近百餘年西學東漸,再加上當今市場經濟價值取嚮的作用,使得一些中醫師診治疾病,常以西藥打頭陣,中藥作陪襯,不論病情是否需要,一概是中藥加西藥。更有甚者不切脈、不辨證,凡遇炎癥均以解毒消炎處理,如此失去瞭中醫理論對診療實踐的指導,則不可能培養齣閤格的中醫臨床人纔。對此,中醫學界許多有識之士頗感憂慮而痛心疾首。中醫中藥人纔的培養,從國傢社會的需求齣發,應該在多種模式多個層麵展開。當務之急是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要倡導求真求異,學術民主的學風。國傢中醫藥管理局設立瞭培育名醫的研修項目,首先是參師襄診,拜名師製訂好讀書計劃,因人因材施教,務求實效。論其共性則需重視“悟性”的提高,醫理與易理相通,重視易經相關理論的學習;還有文獻學、邏輯學,生命科學原理與生物信息學等知識的學習運用。“悟性”主要體現在聯係臨床,提高思想思考思辨的能力,破解疑難病例獲取療效。再者是熟讀一本臨證案頭書,研修項目精選的書目可以任選,作為讀經典醫籍研修晉階保底的基本功。第二是診療環境,我建議城市與鄉村、醫院與診所、病房與門診可以兼顧,總以多臨證多研討為主。若參師三五位以上,年診韆例以上,必有上乘學問。第三是求真務實,“讀經典做臨床”關鍵在“做”字上苦下功夫,敢於置疑而後驗證、詮釋進而創新,詮證創新自然寓於繼承之中。
中醫治學當溯本求源,古為今用,繼承是基礎,創新是歸宿,認真繼承中醫經典理論與臨床診療經驗,做到中醫不能丟,進而纔是中醫現代化的實施。厚積薄發、厚今薄古為治學常理。所謂勤求古訓、融匯新知,即是運用科學的臨床思維方法,將理論與實踐緊密聯係,以顯著的療效、詮釋、求證前賢的理論,寓繼承之中求創新發展,從理論層麵闡發古人前賢之未備,以推進中醫學科的進步。
綜觀古往今來賢哲名醫均是熟諳經典,勤於臨證,發遑古義,創立新說者。通常所言的“學術思想”應是高層次的成就,是鍥而不捨長期堅持“讀經典做臨床”在取得若乾鮮活的診療經驗的基礎上,應是學術閃光點凝聚提煉齣的精華。筆者以弘揚中醫學學科的學術思想為己任而決不敢言自己有什麼學術思想,因為學術思想一定要具備有創新思維與創新成果,當然是在繼承為基礎上的創新;學術思想必有理論內涵指導臨床實踐,能以提高防治水平;再者學術思想不應是一病一證一法一方的診治經驗與心得體會。如金元大傢劉完素著有《素問玄機原病式》,自述“法之與術,悉齣《內經》之玄機”,於刻苦鑽研運氣學說之後,倡“六氣皆從火化”,闡發火熱病證脈治,創立髒腑六氣病機、玄府氣液理論。其學術思想至今仍能指導溫熱、瘟疫的防治。非典型傳染性肺炎(SARS)流行時,運用玄府氣液理論分析證候病機,確立治則治法,遣藥組方獲取療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造福群眾。毋庸置疑劉完素是“讀經典做臨床”的楷模,而學習曆史,凡成中醫大傢名師者基本如此,即使當今名醫具有卓越學術思想者,亦無例外,因為經典醫籍所提供的科學原理至今仍是維護健康防治疾病的準則,至今仍葆其青春,因此“讀經典做臨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醫臨床必讀叢書:醫貫(典藏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剛畢業那會就想買的一本書,隻是因為屬於參考類書籍,不急於使用,所以現在纔買。人衛這套書的裝幀確實屬於,不過如果能增加一點現代注解就更好瞭。
評分
☆☆☆☆☆
中醫臨床必讀叢書(典藏版):黃帝內經素問,經典永流傳,傳承有道。
評分
☆☆☆☆☆
好書,讓我學到瞭好多好多的知識
評分
☆☆☆☆☆
書很好
評分
☆☆☆☆☆
金裝版的就是好哈!
評分
☆☆☆☆☆
書很好!和新華書店的一樣,價格也有優惠!
評分
☆☆☆☆☆
講解清晰,有參考價值。
評分
☆☆☆☆☆
書很好!實踐用得上!和新華書店的一樣,價格也有優惠!
評分
☆☆☆☆☆
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