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物流仓储装备 [R&D of China's Strategic New Industries]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物流仓储装备 [R&D of China's Strategic New Industries]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陆大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 编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5-17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7692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1529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R&D of China's Strategic New Industrie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0
字数:3255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物流仓储装备》系统论述了物流仓储装备产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共分为7章。第1章介绍了物流仓储装备产业的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地位和影响;第2章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物流仓储装备产业发展的现状;第3章详细阐述了先进国家物流仓储装备产业现状及我国在产业发展中可借鉴的经验:第4章对国内外物流仓储装备产业进行了比较分析;第5章分析了我国物流仓储装备产业发展环境、趋势与目标:第6章指出了发展我国物流仓储装备产业的核心技术;第7章提出了我国物流仓储装备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建议。
  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对多家物流仓储装备重点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还参考了国内外有关物流仓储装备发展的论著,将普及性、科学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既具有一定的思想、理论深度,又具有浅显易懂、实用的特点。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物流仓储装备》既适合各级政府和行业决策机构制定政策法规、学术研究机构规划研究方向时作为参考,也适合企业决策者,技术、管理及市场人员,以及投资、证券行业及咨询机构的人员在规划、投资、研究、项目实施中使用。

作者简介

  陆大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兼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物流仓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全国工业车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曾长期担任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院长。一直从事物流装备和物流系统的研究工作。参与了我国早期立体化仓储物流装备的研发,参与组建了我国第1个物流仓储装备技术专业研究室,先后组织参与了联想电脑、国药物流等几十项大型物流系统的规划和实施。负责起草了多项物流装备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组织编撰了《物流工程技术路线图》和《“数控一代”案例集(物流技术与装备卷)》。

内页插图

目录

目录
CONTENTS
序言
前言
编写说明
第1章.总论1
1.1.物流发展的历程2
1.1.1.物流概念的演变2
1.1.2.国内外物流的发展4
1.2.物流仓储装备的分类6
1.2.1.基本概念及分类7
1.2.2.技术特点及应用7
1.3.物流业的战略产业特点.16
1.3.1.物流业发展特点及应用领域.17
1.3.2.物流装备是物流业发展的支柱之一.21
1.4.物流仓储装备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22
1.4.1.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及国内外发展现状.23
1.4.2.物流仓储装备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26
参考文献32
第2章.我国物流仓储装备产业发展现状.33
2.1.我国物流仓储装备产业的发展进程.34
2.1.1.存储设备发展进程.34
2.1.2.输送设备发展进程.40
2.1.3.分拣设备发展进程.45
2.1.4.搬运设备发展进程.47
2.1.5.拣选设备发展进展.51
2.1.6.信息系统发展进程.53
2.2.我国物流仓储装备产业发展的规模和取得的成果.61
2.2.1.物流仓储装备产业的规模.61
2.2.2.物流仓储装备技术水平.64
2.3.我国物流仓储装备产业发展的特点.66
2.3.1.市场规模高速增长.66
2.3.2.行业竞争加剧.67
2.3.3.企业多角度、多方位寻求创新和升级.70
2.3.4.产融结合趋势明显.73
2.4.我国物流仓储装备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76
2.4.1.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不足.76
2.4.2.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77
2.4.3.产业协同有待强化.78
2.4.4.国产设备的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78
2.4.5.物流装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81
参考文献82
第3章.先进国家物流仓储装备产业现状.83
3.1.先进国家物流仓储装备产业发展历程与特色.84
3.2.先进国家物流仓储装备产业的技术水平.85
3.2.1.储存设备.85
3.2.2.输送设备.93
3.2.3.分拣设备.96
3.2.4.搬运设备.99
3.2.5.拣选设备105
3.2.6.信息系统108
3.3.国外物流仓储装备产业概况109
3.4.先进国家为促进物流仓储装备产业发展采取的支持
政策和措施110
3.4.1.美国政府推进的政策与激励措施111
3.4.2.德国政府推出的政策与激励措施113
3.4.3.日本政府推出的政策与激励措施117
3.5.先进国家物流仓储装备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借鉴119
3.5.1.先进国家物流仓储装备产业发展的经验119
3.5.2.对我国物流仓储装备产业发展的借鉴119
参考文献.120
第4章 物流仓储装备产业国内外对比分析.123
4.1.产业技术水平比较124
4.1.1.产业发展阶段比较124
4.1.2.物流技术研发能力比较126
4.1.3.物流装备制造能力比较133
4.1.4.物流系统集成能力比较139
4.2.产品结构与产业发展规模比较143
4.2.1.物流仓储装备产品结构比较143
4.2.2.产业发展规模比较145
4.2.3.产业增长趋势比较149
4.3.产业标准和规范比较152
4.4.政府与民间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比较157
4.4.1.产业政策引导作用比较157
4.4.2.创新引导和评估作用比较159
4.4.3.投资和融资作用比较161
4.4.4.规划和咨询作用比较163
参考文献.163
第5章.我国物流仓储装备产业发展环境、趋势与目标165
5.1.我国物流仓储装备产业发展环境166
5.1.1.我国经济发展战略166
5.1.2.我国产业发展战略169
5.1.3.我国物流业发展战略171
5.2.我国物流仓储装备产业市场需求176
5.2.1.市场需求特点176
5.2.2.重点领域需求179
5.3.我国物流仓储装备产业发展趋势189
5.3.1.高效189
5.3.2.精准192
5.3.3.智能196
5.3.4.绿色198
5.3.5.服务200
5.4.产业发展的主要引擎和发展目标203
5.4.1.产业发展的主要引擎和驱动力203
5.4.2.产业发展面对的问题与挑战206
5.4.3.产业发展目标207
参考文献.209
第6章.我国物流仓储装备产业发展核心技术211
6.1.智能物流协同共性技术212
6.1.1.智能识别技术212
6.1.2.物流装备接口与自组织技术217
6.1.3.嵌入式智能控制模块化技术220
6.1.4.基于大数据的装备数字化技术221
6.1.5.基于云平台的数据通信技术226
6.2.物流系统关键技术229
6.2.1.物流系统智能规划与管控技术229
6.2.2.物流系统虚拟技术233
6.2.3.复杂物流配送中心集成控制技术237
6.2.4.多维监控及可视化技术239
6.2.5.基于大数据的服务决策技术240
6.2.6.基于云平台的安全技术241
6.3.物流仓储装备新型技术242
6.3.1.物流仓储机器人技术243
6.3.2.分拣技术与智能拣选技术247
6.3.3.新型存储技术250
参考文献.252
第7章.我国物流仓储装备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255
7.1.先进国家政策经验借鉴分析256
7.1.1.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成为推动物流仓储装备业提升的
重要基础保障.256
7.1.2.重视关键领域的引领作用257
7.1.3.政府鼓励物流仓储装备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
发展.259
7.1.4.注重基础技术领域进步,重点推动仓储装备产业
原创技术发展.260
7.2.国内物流仓储装备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61
7.2.1.重视发展现代物流仓储装备产业已经形成
广泛共识.261
7.2.2.智能制造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新要素262
7.2.3.基础技术领域不断创新提供良好技术支撑263
7.2.4.物流仓储装备产业发展从侧重国外引入过渡到侧重
自主研发.264
7.2.5.物流仓储装备产业需求结构的改变促使产业结构
调整升级.265
7.2.6.物流仓储装备产业呈现规模效应266
7.2.7.仓储装备产业创

前言/序言

前 言  现代社会的“物流”概念,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其意为“军事后勤”或“实物配送”PD(physical distribution)。经过多年的演绎和发展成为今天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现代物流(logistics)。我国实际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逐渐建立起“物流”这个概念,其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1)80年代初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的物流阶段。其特征是计划经济体制,物资的生产、运输、仓储和销售等都由国家控制,物资不能按市场规律有效流动,企业没有经营自主的空间,社会也没有物流的概念,更缺乏有关物流理论的研究。(2)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物流及物流仓储装备技术积极引进、消化和自我发展阶段。其特征是市场经济空前发展,物流的重要性被广泛关注。跟随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逐步建立起现代物流理念,形成了物流仓储装备和物流产业。(3)9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现代物流仓储产业的蓬勃发展阶段。其特征是物流产业高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产业市场。大规模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园区,物流效率大大提高,信息化、标准化程度和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有了深刻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多数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物流产业的国际合作和交流也广泛、深入,不断向全球化发展。
  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将物流产业定位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新兴产业。规划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2015年随着“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政策的推进,我国物流装备仓储装备逐渐展现出一些新的变化趋势。用户企业对装备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需求不断增长,物流仓储装备及系统已逐渐成为企业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智能制造中整合企业物流、工艺流、信息流等的关键因素。新兴产业的发展催生出技术的创新要求:以“互联网+高效物流”为标志的“智能物流”加速起步,催生了一批新模式、新企业、新业态。首先,根据《中国制造2025》战略纲要要求,为适应和满足“定制化”“协同化”“服务化”的产品特点要求,在原来“企业物流”“生产物流”或“制造物流”的基础上,提出“智能制造物流协同”“智能物流”理念,引领出“大物流小生产”思维,创新出智能物流协同共性技术。其次,从物流系统理论及规律出发,进一步研究自动化仓储系统(AS/RS)、物流装备LE(Logistics Equipment)、物料处理MH(Material Handling)等面临产业战略发展要求的技术创新规律,提出物流仓储装备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再次,电商及快递产业的快速崛起,催生出物流的新技术、新装备、新产业和新内涵。智能仓储在快递、电商、冷链、医药等高端细分领域快速推进。其中,各电商企业积极开发全自动仓储系统,使用智能仓储机器人,开展无人机配送,充分利用仓储信息,优化订单管理,大幅提高仓储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未来的物流仓储装备必将进入以“互联网+智能物流”为特征的新时期。
  本书的编写,旨在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决策,加大政府、企业以及物流业同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物流仓储装备的关注度及其认识的重要性;为政府制定新的战略规划提供系统理论指导和科学决策依据;为企业和研究单位人员开阔视野,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认识。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照了国外相关产业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物流产业发展程度,物流仓储装备行业整体发展目标、地区发展规划和龙头企业发展要求等提出导向性建议,从战略高度为我国物流仓储装备产业发展提供具有现实和可操作性的指导建议。本书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组织物流方面专家编写,编写中难免存在不妥和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2017年8月16日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物流仓储装备 [R&D of China's Strategic New Industries]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物流仓储装备 [R&D of China's Strategic New Industries]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物流仓储装备 [R&D of China's Strategic New Industries]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物流仓储装备 [R&D of China's Strategic New Industries]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物流仓储装备 [R&D of China's Strategic New Industries]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