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傢藥典中藥實用手冊(2015版)

國傢藥典中藥實用手冊(2015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陳仁壽 著
圖書標籤:
  • 中藥
  • 藥典
  • 國傢藥典
  • 實用手冊
  • 中醫藥
  • 臨床用藥
  • 2015版
  • 藥物學
  • 中藥學
  • 參考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齣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53772417
版次:1
商品編碼:12185717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8-01
用紙:書寫紙
頁數:860
字數:75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自1963年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分為“一部”和“二部”,一部主要是收載中藥材和中藥成方製劑,一直沿續至今,形成瞭現在的每五年齣版一次,現在我們看到的新版本是2015年版。共收載藥物609味(含附藥),除瞭介紹全國各地普遍常用中藥的生藥學知識(主要是品種來源和藥材的質量與標準),以及簡要的藥性、功用、用法用量等方麵的醫學內容,本手冊又開列瞭常用異名、來源、産地、采收加工、應用、使用注意、化學成分、藥理作用、臨床報道等內容,供中西醫臨床工作者、醫藥院校的師生、科研工作者以及中醫藥愛好者等參閱。

內容簡介

  

  我國曆代皆有本草專著問世,它們記載瞭豐富的中藥學各科知識,為臨床用藥提供瞭重要參考資料,這些本草文獻有個人撰寫,也有政府組織編撰。

  《新修本草》是一部由政府組織人員編撰的本草著作,被稱作世界上第一部國傢藥典,據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該書在藥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藥典是對藥物知識的一種規範,具有法定效應,因此在齣版當時具有較高的參考和實用價值,對後世更具有重要的文獻研究價值,對藥物學的研究和發展會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二年(1950年)我國就成立瞭第一屆中國藥典編纂委員會,1953年和1957年先後齣版瞭《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及其增補本,但沒有收載中藥材和中成藥。1963年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分為“一部”和“二部”,一部主要是收載中藥材和中藥成方製劑,一直沿續至今,形成瞭現在的每五年齣版一次,現在我們看到的新版本是2015年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藥材和飲片部分主要介紹全國各地普遍常用中藥的生藥學知識(主要是品種來源和藥材的質量與標準),以及簡要的藥性、功用、用法用量等方麵的醫學內容,書中內容具有法定效應。但由於其中的有關臨床醫學方麵的內容介紹較為簡要,因此中醫臨床工作以及醫學專業的師生和科研工作對藥典的瞭解甚少,日常工作參考也不多。有鑒於此,我們與江蘇科學技術齣版社的周騁編輯曾共同策劃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2000年版)所載500多種藥材與飲片,詳細介紹其常用異名、來源、産地、采收加工、藥性、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化學成分、藥理作用、臨床報道等內容的《國傢藥典中藥實用手冊》,以供中西醫臨床工作者、醫藥院校的師生、科研工作者以及中醫藥愛好者等參閱。此後據2005年版修訂過一次,為《國傢藥典中藥實用手冊》第二版。今又據201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編撰第三版,共收載藥物609味(含附藥),本版體例與前版相同,但藥材種類及內容與前版有增減和更新。


  

作者簡介

  陳仁壽,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江蘇省第十、十一屆政協委員,江蘇省檢察院特約檢察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閤會中醫藥文獻與流派研究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藥學會理事及藥學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醫藥學會中醫醫史文獻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李時珍研究分會常委、中醫藥文化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學會醫史學專業委員委員,江蘇省中醫藥學會名傢流派研究分會副主任委員及中醫基礎理論與文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南京中醫藥大學學位委員會委員。

  從事中醫藥科研、教學、臨床工作30餘年,主要研究方嚮為中醫藥文獻與流派傳承。主持國傢科技部、國傢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江蘇省中醫藥局等科研項目20餘項及主持國傢重點圖書齣版項目3項,發錶學術論文百餘篇,齣版主編著作如《中藥大辭典》(第二版)、《毒性本草類纂》、《江蘇中醫曆史文化與流派傳承》、《颱北故宮珍藏版中醫手抄孤本叢書》、《臨床實用中藥學》、《臨床實用中成藥學》等50多部,參編《中華本草》等著作30多部。主編的《中藥大辭典》(第二版)2010年獲得中國政府齣版圖書奬一等奬,參編的《中華本草》獲江蘇省科技進步奬1等奬,參加的教學項目“傳承與創新:彰顯中醫文化特質的院校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獲江蘇省教學成果奬特等奬(2013年)及國傢教學成果二等奬(2014)。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NULL

目錄

正編

一、解錶藥

發散風寒藥

發散風熱藥

二、清熱藥

清熱瀉火藥

清熱燥濕藥

清熱解毒藥

清熱涼血藥

清虛熱藥

三、瀉下藥

攻下藥

峻下逐水藥

四、 祛風濕藥

祛風濕散寒藥

祛風濕清熱藥

祛風濕強筋骨藥

五、化濕藥

六、利水滲濕藥

利水消腫藥

利水通淋藥

利濕退黃藥

七、 溫裏藥

八、 理氣藥

九、消食藥

十、驅蟲藥

十一、止血藥

涼血止血藥

化瘀止血藥

收斂止血藥

溫經止血藥

十二、活血化瘀藥

活血止痛藥

活血調經藥

活血療傷藥

破血消癥藥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藥

溫化寒痰藥

清化熱痰藥

止咳平喘藥

十四、安神藥

十五、平肝息風藥

十六、開竅藥

十七、補虛藥

十八、收澀藥

十九、 解毒殺蟲止癢藥

二十、 拔毒化腐生肌藥

附編

一、 中文藥名筆畫索引774

二、 中文藥名拼音索引794

三、 藥用植、動、礦物學名索引814

精彩書摘

  一、解錶藥

  發散風寒藥

  麻黃Mahuang

  《神農本草經》EphedraeHerba

  【概述】本品又名龍沙龍沙、卑鹽卑鹽、卑相卑相。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EphedrasinicaStapf、中麻黃EphedraintermediaSchrenketC.A.Mey.或木賊麻黃EphedraequisetinaBge.的草質莖。主産於河北、山西、甘肅、新疆、內濛古等地。夏、鞦季節割取地上部分或連根拔起,去根部或泥土,洗淨,放通風處晾乾,乾後切段。

  【藥性】味辛、微苦,性溫。歸肺、膀胱經。

  【功效】發汗解錶,宣肺平喘,利水消腫。

  【應用】

  1.用於風寒錶實證。癥見發熱惡寒,無汗身痛,常與桂枝相配,方如麻黃湯;如素體陽虛,復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無汗,四肢不溫,脈沉,多配附子、細辛同用,方如麻黃附子細辛湯;如外感寒濕,發熱惡寒無汗,身體煩疼,常加用白術,方如麻黃加術湯。

  2.用於咳嗽氣喘。如風寒外束,肺氣壅遏而緻咳嗽痰多,胸悶氣短,常與杏仁同用,方如三拗湯;若外有風寒,內有寒飲,癥見咳痰清稀,發熱無汗,多配細辛、乾薑等同用,方如小青龍湯;若邪熱鬱肺,咳喘痰黃,身熱口渴,常配石膏、杏仁等,方如麻杏石甘湯。

  3.用於風水一身悉腫,小便不利。若水腫,小便不利兼有錶證者,多配甘草同用,方如甘草麻黃湯;若水腫偏熱者,多與石膏、生薑同用,方如越婢湯;若水腫屬寒證,則配附子等同用,方如麻黃附子湯;若黃疸兼有錶證,也可用麻黃配連翹、赤小豆同用,方如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4.用於陰疽、流注等屬於陽虛寒凝之證,多配熟地、肉桂、鹿角膠等同用,方如陽和湯。

  此外,麻黃還可用於風疹、疥瘡等皮膚病,前者多與浮萍、蟬蛻、防風等同用;後者與斑蝥、大楓子等外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9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敷。解錶利水宜生用,止咳平喘蜜炙後用。

  【使用注意】錶虛自汗、盜汗、虛喘、高血壓及心功能不全者禁服。不宜過量使用。



《中華本草》:中華民族寶庫中的醫藥瑰寶 《中華本草》是中國傳統醫藥領域一項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巨著,匯集瞭曆代本草文獻的精華,係統地梳理和闡釋瞭中醫藥的理論體係、藥物知識以及臨床應用。它不僅僅是一部藥物學著作,更是中華民族數韆年以來在與疾病鬥爭過程中積纍的智慧結晶,展現瞭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對生命健康的獨特理解。 一、 宏大體量,包羅萬象 《中華本草》的規模極其宏大,涵蓋瞭古代和近現代收錄的中藥材種類,數量之巨,前所未有。它係統地收集、整理、研究和總結瞭中國曆代本草著作,如《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證治準繩》等,並吸收瞭現代藥學研究成果。書中收錄的藥物種類涉及植物、動物、礦物三大類,其中植物類藥物占據瞭絕大部分,涵蓋瞭從根、莖、葉、花、果到種子、菌類等各種形態的藥用植物。每種藥物都進行瞭詳細的描述,包括其來源、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炮製方法、以及古代名醫的經驗方等。 二、 科學嚴謹,內容詳實 《中華本草》在內容編纂上體現瞭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對於每一種收錄的藥物,都力求做到信息準確、描述清晰。 形態特徵: 詳細描述瞭藥物的植物學、動物學或礦物學特徵,包括外觀、顔色、氣味、質地等,便於識彆和辨彆真僞。 藥材來源: 明確瞭藥材的來源,包括正品、道地藥材以及易混淆的僞品,為臨床用藥提供瞭可靠依據。 性味歸經: 闡述瞭藥物的四氣(寒、熱、溫、涼)、五味(辛、甘、酸、苦、鹹)以及歸經(心、肝、脾、肺、腎等髒腑經絡),這是中藥理論的核心,決定瞭藥物的藥理作用和適用範圍。 功效與主治: 詳細列舉瞭藥物的主要功效,如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補氣養血、祛風濕等,並針對具體病癥進行瞭論述,指明瞭藥物的臨床應用方嚮。 用法用量與炮製: 提供瞭藥物的常用劑量和多種用法,如煎服、丸散膏衝等,並係統介紹瞭炮製方法,強調瞭炮製對藥物療效的重要性,如炒、炙、煨、醋製等。 附方與驗方: 收集瞭大量曆代名醫的經驗方、驗方以及古代經典方劑,提供瞭豐富的臨床參考,展現瞭中醫藥的實用價值。 毒性與不良反應: 對部分有毒性的藥物,詳細說明瞭其毒性反應、中毒癥狀及解救方法,確保用藥安全。 三、 理論與實踐相結閤,學術價值與實用價值並重 《中華本草》不僅是一部藥物學工具書,更是一部承載著深厚學術思想的著作。它將中醫藥的理論原則,如陰陽五行、髒腑辨證等,貫穿於藥物的闡釋中,使讀者能夠理解藥物的內在聯係和配伍規律。 理論傳承: 《中華本草》是對中醫藥經典理論的繼承與發展,它係統地梳理瞭中醫藥的認識體係,使後學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醫藥學的基礎理論。 臨床指導:書中豐富的臨床應用記載,以及對各種病癥的治療方藥的介紹,為廣大醫務人員提供瞭寶貴的臨床參考,是提高臨床療效的重要工具。 科研基礎: 《中華本草》為現代中醫藥研究提供瞭豐富的藥材信息和理論依據,是開展中藥新藥研發、藥理研究、質量控製等科研活動的重要基礎。 四、 編纂者與時代精神 《中華本草》的編纂匯聚瞭國內外眾多知名中醫藥專傢、學者和研究人員的心血。他們秉持科學、嚴謹、客觀的態度,曆經多年艱苦努力,纔得以完成這部鴻篇巨製。這體現瞭中國傳統醫藥界團結協作、傳承創新的時代精神。 五、 結語 《中華本草》以其宏大的體量、嚴謹的內容、深刻的學術內涵和極高的實用價值,成為中醫藥領域的經典之作。它不僅是中國醫藥學寶庫中的璀璨明珠,更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傳承、發展和創新中醫藥事業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無論是中醫藥的從業者、研究者,還是對中華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讀者,都能從中獲益匪淺。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我拿到手的時候,真是驚喜連連。封麵設計得很穩重,一看就知道是正經的學術著作,拿在手裏也很有分量。我是一名中藥愛好者,平時喜歡自己搗鼓一些藥方,或者在日常保健中用些中藥材。之前也看過不少類似的書,但總覺得要麼太過於理論化,要麼就是過於簡略,實用性不強。但《國傢藥典中藥實用手冊(2015版)》給我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它首先在編排上就非常直觀,打開目錄,就能快速找到我想要瞭解的藥材。而且,它不僅僅是羅列藥材名稱和功效,更重要的是,它對每味藥材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炮製方法、用法用量,甚至是一些臨床應用案例都做瞭非常詳細的闡述。最讓我欣賞的是,它還配有大量的圖片,這些圖片非常清晰,能夠幫助我準確辨認藥材的真實形態,避免在采購時齣現混淆。這一點對於我這樣的非專業人士來說,簡直是福音。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中醫師,在我身邊耐心講解,讓我學到瞭很多書本上難以獲得的知識。它讓我對中藥的認識從模糊變得清晰,從零散變得係統,極大地提升瞭我對中藥材的運用能力和信心。

评分

坦白講,剛開始拿到《國傢藥典中藥實用手冊(2015版)》時,我隻是抱著一種“姑且看看”的心態。我是一名學習中醫的學生,平時接觸的教材比較多,對各種中藥知識也有一定的瞭解。然而,這本書還是給我帶來瞭不少驚喜。它最大的亮點在於其“實用”二字。許多教材上對於藥材的描述,往往停留在理論層麵,但這本書卻從臨床角度齣發,詳細列舉瞭各種藥材的臨床應用,並附帶瞭一些醫案,這對於我們理解藥材的實際功效,以及如何在臨床實踐中靈活運用,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它不像某些參考書那樣枯燥乏味,而是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和清晰的圖示,讓原本復雜的知識變得易於理解和記憶。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藥對和復方應用的章節,這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藥物之間的配伍關係,以及如何根據具體病情組閤使用藥物。這本書為我學習中醫提供瞭更直觀、更具操作性的參考,讓我對中藥的學習不再感到茫然,而是充滿瞭探索的樂趣和動力。

评分

不得不說,《國傢藥典中藥實用手冊(2015版)》是一本非常值得珍藏的參考書。我是一名長期緻力於中醫藥研究的學者,多年來接觸過不少與中藥相關的書籍。但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和更加權威的參考依據。它在對曆代藥典和研究成果進行梳理的基礎上,又融入瞭最新的科研進展和臨床實踐經驗,使得內容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得到瞭極大的提升。我特彆欣賞書中對藥材微觀形態的描述,以及對化學成分的分析,這些都為我們深入研究藥材的作用機製提供瞭堅實的基礎。同時,書中對臨床應用的詳細闡述,以及對一些常見病癥的中藥治療方案的介紹,也為我提供瞭寶貴的實踐參考。這本書就像一位嚴謹的科學傢,又像一位慈祥的導師,用科學的語言和豐富的實踐案例,引領我一步步深入探索中藥的無窮魅力。它不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本能夠激發我不斷研究和探索的啓迪之書。

评分

閱讀《國傢藥典中藥實用手冊(2015版)》是一次非常愉悅的學習體驗。我一直認為,掌握一門知識,尤其是像中藥這樣古老而又博大精深的學科,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知識體係,並且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閤。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從國傢藥典的標準齣發,對每一味中藥的來源、性狀、化學成分、藥理作用、臨床應用等都做瞭詳盡的介紹,而且這種介紹並非簡單堆砌概念,而是邏輯清晰,層層遞進。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僅講解瞭單味藥的功效,還深入闡述瞭復方配伍的原則和應用,以及一些經典名方的解析,這讓我能夠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麵去理解中藥的奧秘。書中提供的圖譜更是精美且具有極高的辨識度,讓我對各種藥材的形態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就像一座寶庫,每次翻閱都能發現新的知識點,極大地豐富瞭我的中藥知識儲備,也讓我對中藥的認識有瞭質的飛躍。

评分

要說這本《國傢藥典中藥實用手冊(2015版)》,我不得不感慨它的嚴謹和全麵。作為一個常年在藥材市場奔波的從業者,我深知辨彆藥材真僞、瞭解炮製工藝的重要性。過去,我們往往依賴於口頭傳授和經驗積纍,但這些方式難免存在局限性,容易齣錯。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權威、可靠的參考標準。它對每一味藥材的性狀描述,無論是顔色、氣味、質地,都寫得非常具體,甚至連一些細微的鑒彆特徵也一一列舉,這對於我們在實踐中快速準確地識彆藥材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更不用說它對炮製方法的詳細講解,從選擇炮製輔料到具體的工藝步驟,都描述得清清楚楚,這對於保證藥材的療效和安全性至關重要。這本書就像一本“驗藥指南”,讓我能夠更有底氣地工作,也讓我們的産品質量更有保障。它不僅是對我們這些一綫從業者的幫助,更是對整個中藥行業規範化發展的一大貢獻,讓我看到瞭科技與傳統中藥結閤的美好前景。

評分

不錯。。。。。。。。。。。。。。。

評分

搞活動囤瞭不少書,隻能等有時間再慢慢看瞭。

評分

櫨好,

評分

此用戶未及時填寫評價內容,係統默認好評!

評分

搞活動囤瞭不少書,隻能等有時間再慢慢看瞭。

評分

實用手冊很實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一部分,內容很強大。

評分

搞活動囤瞭不少書,隻能等有時間再慢慢看瞭。

評分

收到瞭,交生産技術部瞭,

評分

實用手冊很實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一部分,內容很強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