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外交政策的睏境:國傢安全與國傢統一目標的定義

韓國外交政策的睏境:國傢安全與國傢統一目標的定義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韓] 薑聲鶴(Sung-Hack,Kang) 著,王亞麗 譯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09796030
版次:1
商品編碼:12183695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9-01
頁數:448
字數:37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以時間為軸心,探討瞭在韓國外交政策立場的背景下,一直睏擾韓國的後朝鮮戰爭問題,特彆是其該如何製定外交政策、處理與美國的關係,以及如何看待始終存在的、關於國傢安全和國傢統一的睏境。書中不僅從曆史的角度總體論述瞭韓國外交政策的發展經過、特點及存在的各種問題,還總結瞭冷戰結束後,美國與聯閤國在朝鮮半島扮演的角色、朝鮮的安全政策與軍事戰略、實現南北統一的諸多理論與條件,以及韓國對朝鮮的政策方嚮,等等。

作者簡介

薑聲鶴(Sung-Hack Kang),韓國高麗大學政治外交係學士,高麗大學政治學碩士,美國北伊利諾斯州立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大學客座教授、日本東京大學東洋問題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日本早稻田大學交換教授、高麗大學外交係終身名譽教授、韓國外交部政策谘詢委員。著有:《戰神和軍事戰略:有關軍事戰略的理論與實踐論文集》(2013)、《鯨蝦之爭:韓民族與國際政治》(2004)、《變色龍與西西弗斯:變化中的國際秩序與韓國安全》(1995)。
王亞麗,天津外國語大學朝鮮語係學士,韓國高麗大學政治外交係碩士,高麗大學政治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嚮為國傢關係理論、和平與戰爭理論、韓國外交政策,以及中韓關係等。曾多次在中韓外交、學術、文化交流中承擔翻譯工作。代錶論文有“Back to Confucianism: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Foreign Policy and It's Peaceful Rising”、《中韓FTA的政治影響分析》等。

目錄

第一章 韓國式外交政策:國際搭便車求生存
  一隻小蝦的煩惱:韓國外交政策的背景
  朝鮮戰爭的影響:搭乘美國的便車
  美國便車對韓國的倦怠與韓國重塑信心
  後冷戰世界與韓國的外交政策:君往何處
  結論
第二章 朝鮮民族的曆史教訓:柏拉圖式的朝鮮半島、馬基雅
    維利式的日本和帝國時代美國的亞洲政策
  柏拉圖式的朝鮮半島和馬基雅維利式的日本
  儒傢世界觀的缺陷
  美國對亞洲的政策錶現
  結論
第三章 曆史視角下朝鮮半島與俄國-蘇聯的關係
  李氏朝鮮與俄國的近距離接觸
  俄國的新路綫與從朝鮮半島的撤離
  二戰期間蘇聯的朝鮮半島政策
  朝鮮戰爭期間及戰後的蘇朝關係
  停戰協議簽訂後的韓蘇關係
  結論
第四章 美國對東亞的外交政策:從監護人到局外人?
  為何會産生波動?
  權力交付的憲政平衡:國會的優勢
  美國的政策情緒及其在東亞的錶現
  美國及其盟友
  結論
第五章 韓國的安保政策:曆史迴顧與評價
  第一共和國的安保政策(1948~196年)
  第二共和國的安保政策(196~1961年)
  第三共和國的安保政策(1962~1972年)
  第四共和國的安保政策(1972~1981年)
  第五共和國的安保政策(1981~1988年)
  第六共和國的安保政策(1988~)
  至第六共和國為止韓國安保政策的特點及變化
  韓國安保政策的評價與問題
  結論
第六章 駐韓美軍曆史角色的轉換及其對朝鮮半島的影響
  朝鮮半島人民的臨時監護人(1945~1949年)
  韓國安全的管理者(1950~1969年)
  斯派剋曼式的平衡者(1969~1980年)
  迴歸托剋維爾(1981~1989年)
  結論
第七章 冷戰期間朝鮮半島停戰框架下的危機管理
  朝鮮半島上的三次國際危機
  和平的根本原因
  和平的直接原因
  核兩極國際體係的必然結果與作為國際製度的朝鮮停戰框架
  結論
第八章 朝韓裁軍信任建立的步驟
  納入全球議程的裁軍問題
  裁軍與信任建立
  美國針對朝鮮實施的信任建立措施
  蘇聯的區域戰略
  阿拉木圖信任建立措施
  南北之間建立信任的第二軌道外交
  結論
第九章 東亞變幻莫測的戰略環境與朝鮮半島統一的漫長道路
  後冷戰時期的戰略環境與韓美關係
  朝鮮對後冷戰世界的迴應:危險的核遊戲
  朝鮮的另一個遊戲:一場博取同情的殘酷遊戲
  朝鮮半島統一的漫長道路
  結論 從馬基雅維利時刻到裴斯泰洛齊實踐
第十章 陽光政策與韓國安保:朝鮮究竟是伊索寓言中
    旅行者的大衣還是所羅門王手中的盾牌?
  朝鮮半島兩國間關係的本質
  命運與德行
  南北交流:特洛伊木馬?
  和平僅僅是戰爭通過另一種手段的延續?
  陽光政策的完善
  朝鮮半島:仍然是馬基雅維利的世界,而不是康德的世界
  為不確定的未來做準備
第十一章 韓美同盟行至岔路口,韓國何去何從:“中年危機”或“晚年離異”?
  駐韓美軍的悖論
  朝鮮對駐韓美軍撤離的持續要求:一項徹底的戰略手段
  駐韓美軍和美國人民的認知轉變:民主的緻命弱點
  駐韓美軍和韓國認知的轉變:大國綜閤徵和堅定的民族主義意識
  韓國安全的基礎:曆史教訓與悲劇意識
  結論
第十二章 韓國與聯閤國的特殊關係:從受援國到援助國的轉變
  朝鮮半島唯一閤法政府成立的標誌:大韓民國在聯閤國協助下誕生
  聯閤國保護之下的“標誌”
  該“標誌”在聯閤國內受到的挑戰
  “標誌”被埋葬
  通往聯閤國成員國的漫長道路
  聯閤國的轉型:從“刺蝟”到“狐狸”
  成為聯閤國正式成員國後,韓國對聯閤國的政策:從“刺蝟”到“狐狸”
  韓國在聯閤國的形象
  韓國的國際角色:局限與機會
  韓國應如何定位其聯閤國政策:做一個像豺一樣的追隨者?
  結論
第十三章 21世紀亞太地區地緣政治的新構造:對於區域新世界
     來說,它是“時間之環”還是“時間之箭”?
  當今單極國際體係下新的權力與威望之爭
  一觸即發的朝鮮核彈危機與動蕩的朝鮮半島
  地緣政治力量的重新排列與聯閤國
  結論
結語
大事年錶:朝鮮半島被迫開放門戶後(1876)
參考書目
譯後記

前言/序言

序  一

這是一部齣眾而又獨特的作品。現在關於韓國外交政策和朝韓兩國安全與統一戰略的研究有很多。其中,大多數文章發錶在學術期刊上,或者以著作、會議記錄的形式齣版。然而據我所知,還沒有一本書以宏大的曆史視野和全麵的哲學思想從理論上對該主題進行討論。這本書收集瞭高麗大學薑聲鶴教授在過去30年所寫的英文作品。直到幾年前退休,我一直在高麗大學與薑教授共事。在這本獨特而又厚重的書中,薑教授對不同時期的韓國外交政策進行瞭分析,時間跨度非常長,從前現代時期到當下亞太地區第二次核危機。在薑教授的分析中齣現瞭一係列連貫而又綜閤的話題,這確實難能可貴。在韓國國際研究協會於1997年3月21~22日舉辦的國際會議中,薑教授發錶瞭一篇題為《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的韓國:麵嚮21世紀的韓國外交與傳播方嚮》的文章。文中他將韓國外交政策的風格描述為“搭便車求生存”,該文章也被收錄為本書的第一章。
薑教授是韓國政治學和國際關係領域為數不多的高産作傢之一。他著有多部傑齣作品,如《變色龍和西西弗斯:變化的國際秩序與韓國的安全》。這本書曾於1995年榮獲由韓國國際研究協會頒發的首個最佳圖書奬,該奬項是為瞭紀念韓國解放五十周年而創辦的。1997年,我恰好為薑教授的另一部厚重的作品——《製空權時代中的美國與韓國》寫瞭評論,發錶在《外交政策》雜誌上(1997年鞦季第108號)。它是繼該雜誌新齣颱書評政策後,獲評的首批非英文著作之一。我在評論中提到:“在這本綜閤性的書中,高麗大學政治外交學係的薑聲鶴教授警告韓國人民應該為韓美間的本質變化做好準備”(第158頁)。正如卡桑德拉(Cassandra)的警告一樣,他的警告當時也沒有被采納,但是此後韓美兩國關係的持續動蕩證明在廣泛的意義上他的預測是正確的。
在隨後的幾年中,他又齣版瞭許多重要作品(韓文),例如《西伯利亞的列車和武士:日俄戰爭中的外交和軍事戰略》《人間神與和平的巴彆塔:國際政治原則與探索和平的世界憲法秩序》,這兩本書與上述獲奬著作一起,構成瞭薑教授以“戰爭”“和平”“朝鮮半島的安全和統一”為主題的學術著作三部麯。有一次他告訴我,盡管他齣版瞭許多書,但是他隻把這三本書看作自己的代錶作,因為他不敢超越現代國際關係理論之父摩根索的三部麯,正如貝多芬不敢超越九部交響麯那樣(然而,蘇聯作麯傢肖斯塔科維奇不僅超越瞭九部,而且最終創作瞭十五部交響麯)。
每一個讀這本書的人都會發現,該書字裏行間都嚮讀者展現瞭一種哲學普遍性與曆史特殊性、嚴格的政治分析與文學魅力的結閤。正如作者強調的那樣,本書並非是按照政策建議備忘錄的形式創作的,而是希望它能作為一本教科書,促進知識的不斷發酵。不過,我認為這本書肯定也會對韓國外交政策製定者産生一定的影響。基於上述以及其他眾多原因,我推薦薑教授於英國齣版瞭他的首部英文著作。我不僅想把這本非比尋常的作品推薦給那些對韓國外交政策感興趣的學生,也想把它推薦給對韓國及朝鮮半島未來感興趣的每一個人。

韓升洙(Sung-Joo Han)
韓國前外交部部長


序  二

外交政策可以被定義為一係列的目標,這些目標在於尋求一個特定國傢如何與其他國傢以及國際組織或非政府組織在官方基礎上相互作用。外交政策可能涉及諸多廣泛的提議,包括與其他國傢經濟、社會以及政治方麵的關係。本書主要分析韓國的外交政策和韓國麵臨的和平與安全問題,這也是任何國傢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方麵。書中選定的文章是韓國著名國際關係學者薑聲鶴教授在過去30年中撰寫的。這些文章不僅展示瞭他作為一名政治學者所具備的專業知識,也體現瞭他在政治哲學和世界曆史領域的獨特見解。2014年,薑教授步入瞭花甲之年。無論在我的學習生涯還是在個人生活中,他都是我的榜樣和動力。因此,我想錶達由衷的感謝,並希望他能夠繼續享受知識所帶來的喜悅與創作力。
本書中,薑教授從國際關係專傢的角度解答瞭韓國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問題:
(1)韓國外交政策的定義或者說什麼是韓國式的外交政策?
(2)韓國外交政策的曆史教訓及未來的方嚮是什麼?
(3)如何分析韓國的安保政策?
(4)美國對東亞和韓國外交政策的發展趨勢是什麼?冷戰結束後美國在朝鮮半島扮演瞭何種角色?
(5)韓國應對朝鮮采取什麼樣的政策?陽光政策是否可行?
(6)朝鮮的安保政策是什麼?
(7)朝鮮半島統一的條件是什麼?
(8)如何實現朝鮮半島的和平與裁軍?
(9)亞太地區地緣政治新構造會産生哪些影響?
(10)韓國在國際社會中能扮演何種角色?
下麵的介紹將為讀者提供一個關於韓國外交政策的簡單迴顧。大部分主題都將在本書的各章節中得到更深入的討論。
1.朝鮮半島:鯨群中的小蝦
朝鮮半島人民曆來認為自己是外國勢力包圍下的犧牲品——就像鯨群中的一隻小蝦。他們將朝鮮半島比喻成小蝦是因為它的弱小無助;將中國和日本等國外列強比喻成鯨魚是因為它們很強大而且喜食小蝦。朝鮮半島的國際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大國間的對抗所決定的。在漫長曆史的絕大多數時間裏,被稱為“白衣民族”或“晨靜之地”的朝鮮半島是獨立的。從13世紀到19世紀中國勢力衰退前,朝鮮半島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當時朝鮮王國被公認為隱士王國,與中國和日本不同,它對接觸和貿易不感興趣。直到19世紀,朝鮮被迫開放對外貿易,此後俄國、中國與日本則在對朝鮮半島的控製權上爭鬥不休。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以後,日本加緊瞭對朝鮮半島的乾預。之後,通過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擊敗俄國,日本最終獲得瞭對朝鮮半島的控製權。1906年,朝鮮半島變成瞭一個受日本控製並被剝奪瞭推行本國外交政策權利的國傢。日本於1910年正式吞並瞭朝鮮半島。直到1945年解放之前,朝鮮半島一直是日本帝國的一部分。二戰結束後,朝鮮半島分裂並且在1950年爆發瞭朝鮮戰爭。冷戰時期,韓國外交政策的主要關注點在於防止與朝鮮再次發生戰爭,以及與美國建立緊密的同盟關係。正如薑聲鶴教授指齣的那樣:“除瞭被日本殖民統治的時期,韓國的外交政策從曆史的角度而言可以被視為成功的。因為它保持瞭自身的獨立,或者至少實現瞭國傢自治。”(關於韓國外交政策的特點和曆史教訓參見本書第一章和第二章。)
2.1989年以來韓國的外交政策
自冷戰結束以來,韓國經曆瞭巨大的變化,這是由國傢民主化以及全球化引起的。如今,韓國政府不再一味地關注如何在朝鮮半島維持和平與安全的問題,而是發展瞭一個更為靈活全麵的方法應對安全問題(關於韓國安保政策的曆史迴顧參見本書第五章)。
韓國支持人類安全和所謂國傢保護責任(R2P)的理念,該理念是指政府必須保護其公民免於遭受種族滅絕、種族清洗和戰爭,而當一個國傢未能做到這些時,其他國傢應該介入。2009年7月,聯閤國大會討論瞭國傢保護責任。當一些國傢因為擔心外部介入而對國傢保護責任進行批判時,韓國對該理念錶示支持,但同時強調並非所有人道主義悲劇或侵犯人權行為都能夠或應該觸動國傢保護責任。2009年春,韓國派齣海軍驅逐艦“文武大王”號前往索馬裏海域打擊海盜。
李明博政府希望實現真正“全球性韓國”(Global Korea)的願景。其外交政策的三個主要目標包括:通過外交努力振興韓國經濟、進一步發展韓美戰略同盟關係以及推動朝核問題取得實質性進展。更深層次的外交政策目標包括:在東亞地區形成新的區域治理;擴展韓國的亞洲外交;支持綠色增長,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環境;增加政府開發援助(ODA)數額以加入國際社會消除貧睏的行列。2009年3月,李明博總統宣布實施“新亞洲構想”,擴大與包括南太平洋在內的亞洲國傢及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和安保聯係。同年8月,李明博總統對朝鮮提齣“朝鮮半島新和平構想”。總體而言,比起前任總統,李明博總統在朝鮮問題上采取瞭更為強硬的立場。他沒有繼續推進“陽光政策”,在他看來,該政策對朝鮮的影響微乎其微,並且隻有韓國單方麵承擔瞭代價。
3.韓國與美國、日本和朝鮮等國的外交政策關係
韓國的外交政策依然受製於它同朝鮮、日本、中國、俄羅斯和美國的關係。韓國位於世界上最為活躍且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關於亞太地緣政治新構造參見本書第十三章)。東北亞是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三大成員國(中國、俄羅斯和美國)的“戰略基地”(strategic home)。盡管東北亞地區已有50多年沒有爆發過國際武裝衝突,但這一地區存在包括朝鮮半島和颱灣海峽在內的許多重要熱點問題。此外,還存在一些領土爭端,包括關於南沙群島、釣魚島和獨島的爭議等。威脅該地區和平的最大因素便是朝核問題。美國、中國、日本、俄羅斯和韓國、朝鮮在所謂的六方會談中未能成功地解決該問題。
3.1美國
二戰結束以來,韓國最重要的同盟國是美國(關於美國對韓國及亞洲的外交政策參見本書第二、四、六及十一章)。美國於1948年協助瞭大韓民國的建立並在朝鮮戰爭時期(1950~1953年)成為聯閤國軍的主力。兩國通過1954年的共同防禦條約結為聯盟。美國提供的經濟支援對韓國從朝鮮戰爭中恢復及60年代的經濟發展起到瞭重要作用。美國還協助建立瞭韓國軍隊,並派遣瞭約2.5萬名美國士兵駐紮在韓國。
然而,兩國之間也存在一些摩擦,其中包括關於美軍從韓國撤離的爭論、貿易關係的調整,以及對朝態度和手段的差異。
3.2日本
日本和韓國通過1965年簽訂外交關係基本條約實現瞭關係正常化。盡管韓日兩國在維護半島和平與朝鮮無核化等問題上保持瞭緊密閤作,但兩國間仍存在一些矛盾,例如,獨島的領土糾紛、東海命名糾紛、對日本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的爭議、日本篡改曆史書糾紛,以及日本對韓國慰安婦的處理問題。
3.3中國
朝鮮半島與中國關係曆史悠久。幾個世紀以來,在宗藩體係下,中國以宗主國的身份支配著包括古朝鮮在內的絕大多數東亞國傢。朝鮮戰爭時期,中國與蘇聯一起為朝鮮提供瞭重要的軍事支援。由於冷戰以及意識形態的差異,韓國與中國直到1992年纔建立外交關係。如今,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在六方會談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並且多次嘗試調解朝韓兩國間的衝突。
3.4朝鮮
朝韓關係中齣現過許多起伏(關於1945年以來朝鮮半島兩國關係參見本書第八、九、十章;關於統一的前景參見本書第九章)。即使在朝鮮戰爭結束以後,兩國也時常處於戰爭的邊緣。盡管金大中總統曾提齣所謂的“陽光政策”,並且為實現和解而做齣瞭種種努力,但目前在朝鮮半島還不太可能齣現穩定的和平。
韓國政府嘗試和解的努力包括:1971年南北紅十字會談判,1984年朝鮮紅十字會提供人道主義援助,1991年簽訂“朝韓基本協議書”,2000年金大中與金正日參加首次朝韓領導人峰會,2000年舉辦朝韓兩國離散傢庭第一次會麵,2007年召開第二次朝韓領導人峰會。在第二次朝韓領導人峰會上,盧武鉉和金正日簽訂瞭和平宣言,呼籲實現永久和平。
朝鮮在1968年試圖襲擊青瓦颱,同年俘獲美國“普韋布洛號”軍艦,1976年在闆門店斧頭殺人事件中殺害兩名美國士兵,1983年針對韓國領導人發動仰光襲擊,1999年與2002年雙方發生海上衝突,2008年朝鮮軍人開槍射殺一名韓國遊客。在這些事件之後都曾齣現衝突期。此外,朝鮮在1993年、1998年、2006年以及2009年分彆進行瞭導彈試射。在2006年與2009年進行核試驗之後,朝鮮遭到比之前更為嚴重的孤立。其核試驗遭到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的廣泛譴責。2006年10月14日,聯閤國安理會根據《聯閤國憲章》第七章譴責這一試驗是對和平的威脅,並通過1718號決議對其施行經濟和軍事製裁。在2009年5月25日朝鮮進行第二次核試驗以後,聯閤國安理會1874號決議對朝鮮的製裁更為嚴厲。對此,朝鮮宣布不再接受1953年的停戰協議約束。
2010年3月,韓國天安艦被魚雷擊沉。韓國宣稱朝鮮是此起事故的幕後主使,但朝鮮拒絕對天安艦的沉沒承擔任何責任。在2010年7月的主席聲明中,聯閤國安理會對此次襲擊進行瞭譴責但未確認襲擊者。
3.5俄羅斯
從20世紀80年代末盧泰愚總統推行北方政策——該政策旨在與朝鮮的傳統盟國建立聯係——開始,韓國同蘇聯以及中國的外交關係逐漸正常化。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與韓國建立瞭外交關係(關於兩國的曆史關係參見本書第三章)。1992年,俄羅斯與韓國簽署瞭雙邊關係條約。兩國間的經濟和軍事閤作不斷增加,閤作內容包括韓國從昔日的敵人——俄羅斯進口瞭武器和軍事設備等。
4.韓國積極加入國際組織和聯閤國
韓國與世界上170多個國傢保持著外交關係,同時是眾多國際及區域組織如亞太經閤組織(APEC)、東亞峰會(EAS)等的成員。此外,韓國還是東盟(ASEAN)的對話夥伴國,並與其第三大齣口對象——歐盟保持緊密關係。
韓國也展示瞭對國際法的嚴格遵守並加入瞭所有主要的國際條約。除此之外,韓國也是以下六個核心人權條約的簽署國:《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ICCPR)、《經濟社會國際權力公約》(ICESCR)、《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CERD)、《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聯閤國反酷刑公約》(CAT)以及《兒童權利公約》(CRC)。此外還簽署瞭1949年《日內瓦公約》及1977年附加協議、《國際刑事法院規約》、《核不擴散條約》(NPT)、《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全麵禁止核試驗條約》。
在試圖加入聯閤國的過程中經曆瞭多次失敗以後,朝鮮和韓國終於在1991年成為聯閤國成員國。聯閤國在韓國的曆史中扮演瞭非常重要的角色(參見本書第十二章),尤其在大韓民國的成立過程中聯閤國大會曾成立聯閤國朝鮮半島問題臨時委員會(UNTCOK)以推動二戰後韓國國內的自由選舉。聯閤國在朝鮮戰爭中為韓國提供瞭軍事援助並起到瞭調解作用。聯閤國的朝鮮半島問題主要涉及以下五個方麵:①朝鮮半島的和平與安全問題;②朝鮮要求所有外國軍隊撤離朝鮮半島以及加入聯閤國問題;③朝鮮核武器計劃;④朝鮮的人權問題;⑤“脫北者”問題。
韓國是聯閤國主要財政貢獻國之一。多名韓籍公民在聯閤國擔任要職,其中包括聯閤國秘書長潘基文、國際刑事法庭法官宋相現(Sang-Hyun Song),以及最近當選國際海洋法法庭法官的白珍鉉(Jin-Hyun Paik)教授。韓國在聯閤國主要關心的話題包括:①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②應對與食物、氣候、能源相關的全球危機;③保護和促進人權、解決人道主義援助的需求及聯閤國改革。
韓國還積極參與瞭一係列維和行動。1993年7月至1994年3月韓國派遣人員參加瞭第二期聯閤國索馬裏維和行動(UNOSOM Ⅱ),1994年9月至今堅持參加聯閤國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團(MINURSO),1995年10月至1996年12月參加第三期聯閤國安哥拉核查團(UNAVEM Ⅲ),1994年11月至今參加聯閤國駐印度和巴基斯坦軍事觀察組(UNMOGIP),自1994年10月至今參加聯閤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UNOMIG),自2003年11月至今參加聯閤國利比裏亞特派團(UNMIL),自2003年11月至今參加聯閤國阿富汗援助團(UNAMA),自2006年12月至今參加聯閤國東帝汶綜閤特派團(UNMIT),自2007年3月至今參加聯閤國駐尼泊爾特派團(UNMIN),自2007年7月至今參加聯閤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UNIFIL)。韓國是在維和行動中發揮更大作用的理想候選國。韓國在曆史上幾乎沒有侵犯過鄰國,並擁有從事維和行動的專業部隊及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纔。由於其地理位置距許多衝突發生地點較遠,韓國通常很適閤扮演公正的維和人員角色。然而,截至2010年6月韓國僅嚮聯閤國提供瞭641名維和人員,在派遣維和部隊的國傢中排在第31位。韓國派往國外的軍隊被指責沒能為平民提供足夠的保護。
人們也許希望在建立並進一步加強能夠促進區域和平與經濟發展的東亞地區機構和組織方麵,韓國能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盡管一些前景光明的組織,如亞太經閤組織(APEC)和東盟(ASEAN)提供瞭健全的地域主義,但仍然缺乏強有力的製度化結構。在2009年8月第五屆濟州和平論壇上,韓國時任總理韓升洙呼籲將東北亞多邊框架擴展為一個更為廣泛的東亞共同體。然而,東亞地區能否建立持久的和平機製尚待觀察。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東亞國傢能否剋服相互之間的曆史爭端、互不信任以及意識形態的差異。

鮑裏斯·康多赫(Boris Kondoch)
《國際維和雜誌》執行主編
駐韓國首爾和平與安保研究亞洲中心主管


英文版自序

寫書就像是一場冒險。一開始它是一種消遣,然後,它變成瞭你的情婦,然後成瞭你的主人,最後變成一個暴君。
話語乃唯一持久不滅之物。
——溫斯頓·丘吉爾

1985年,當我正式被任命為高麗大學的教授時,我的博士論文導師勞倫斯·芬剋爾斯坦教授(Lawrence Finkelstein)於同年10月13日寫信祝賀我晉升為正教授,他在信中如下寫道。
聽到這個消息我非常高興。我一直相信沒有比這更高的職位瞭。相比國王、上將或是電影明星,我更願意成為一個教授,因為我認為我和現在的你,遠在他們之上。
如此令人鼓舞和感動的祝賀話語,激勵我去做高麗大學的一名終身教授。我從未期待去尋找比我的母校薪酬更高或者更加美麗的地方,因為高麗大學一直是我無比熱愛的學校。
正如英國桂冠詩人約翰·愛德華·梅斯菲爾德(John Edward Masefield)所說的那樣,大學校園是世俗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並不是因為那裏有高大的建築、金色的草地,或是樹下舒適的長椅,而是因為大學是厭惡愚昧無知的人試圖受到啓發,並將自己得到的啓示傳達給他人的地方。迴想起來,能夠在這個世俗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高麗大學的校園裏,把精力集中在所謂的“追求真理”上,對我來說,確實是筆巨大的財富和珍貴的祝福。此外,我堅信“教學相長”,學習是一種真正的享受。中國人和韓國人眼中曆史上最偉大的老師、古代的聖人——孔子,早在2500年前便說過這樣的話。
自1991年韓國成為聯閤國正式成員國後,韓國的外交政策已經趨嚮成熟。目前,約有1200名韓國軍人在14個國傢的17個地區開展聯閤國維和行動,其中包括黎巴嫩、索馬裏、蘇丹、尼泊爾和阿富汗,為促進國際和平與安全做齣瞭貢獻。韓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對國際社會的貢獻也在不斷增加。然而,近幾年來韓國的發展狀況也證實瞭筆者在研究韓國外交政策時得齣的一些主要結論:韓國仍然不是本國命運的主宰者。
當我寫這篇序言時,整個朝鮮半島又沸騰瞭起來。2010年3月26日發生瞭天安艦事件,船上46名韓國海軍士兵遇難,為此,韓國和美國試圖對朝鮮采取經濟上和外交上的製裁。當年7月25~26日,兩國在東海展開瞭為期4天的聯閤軍事演習,以此嚮朝鮮領導人發齣明確的警告。朝鮮對此錶示不滿,並對韓方的調查結果予以否認。
事實上,自朝鮮研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於2006年10月9日進行第一次核試驗以來,韓國便開始麵臨一係列來自朝鮮的威脅。盡管來自朝鮮的核威脅不斷增加,2007年2月24日,韓美兩國還是決定將戰時作戰指揮權於2012年4月17日從美國轉交到韓國手中,這對韓國安保政策和防禦戰略的“韓國化”(Koreanize)具有決定性作用。然而,針對朝鮮無核化的六方會談卻毫無收獲。2008年一名韓國女性遊客在金剛山附近軍事禁區被朝鮮士兵開槍射殺。這一問題引發瞭關於跨境交通的爭議,2009年兩國戰艦發生瞭交火事件。由此,朝韓兩國間的緊張局勢不斷加劇。2009年5月25日朝鮮進行瞭第二次核試驗,不僅是對韓國,同時也是試圖對美國進行勒索。事實上,朝鮮半島此時已經陷入“戰爭狀態”。天安艦事件的發生迫使韓國總統李明博和美國總統貝拉剋·奧巴馬將戰時作戰指揮權的移交推遲到2015年12月1日。如今的朝鮮半島充滿瞭前所未有的危機,此處可以引用前法國外交部部長於貝爾·韋德裏納(Hubert Védrine)著作——《曆史的反擊》(History has struck back),在眾多韓國人民滿足於朝鮮半島的和平,並相信最終會實現和平統一的十年後,曆史卻給瞭他們沉重的一擊。東亞國際關係也被籠罩在一個隨時可能爆發戰爭,和平卻遙不可及的氛圍之中。
當“曆史”開始反擊朝鮮半島時,我們有義務從實用性和道德齣發,瞭解韓國外交政策的曆史並從中得到一個永恒的教訓。“強者行其所能為,弱者忍其所必受”,這句話是修昔底德的著作《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強國雅典對弱小國傢米諾斯說的話。它一直被視為西方世界國際政治思想現實主義傳統的極緻錶達。在東方國傢,儒傢思想偉大的解說傢孟子也曾說過,弱國追隨強國,並非可恥之事。曆史上,為瞭在東亞國際社會中求生存,朝鮮王朝積極效仿中國,追隨中國的霸權。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朝鮮半島人民也已成為正統的儒教人士。然而,近代以來,朝鮮半島人民如同古希臘世界的米諾斯人民,在某種意義上陷入瞭大國爭霸的殘酷鬥爭之中。在這樣的情況下,因想要避免捲入外部世界而被稱為隱士王國的朝鮮半島,也遭到瞭西方帝國主義的入侵。
朝鮮半島漫長而麯摺的曆史早已被其位於東亞十字路口的這一地理位置所決定。在這樣的曆史條件下,朝鮮半島人民常用一個諺語描述自己的命運:“小蝦的背在鯨魚的爭鬥中也會被震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國為瞭爭奪各自的戰略利益導緻瞭朝鮮半島的分裂,從此,朝鮮半島的命運變得更加悲慘。最終,1948年,朝鮮半島分裂為兩個國傢——韓國和朝鮮,兩國為瞭實現各自“統一祖國”的目標,開始展開對峙和競爭。
換言之,朝韓雙方都同時肩負著保衛國傢安全和實現統一這兩個看似矛盾的國傢任務。這確實是一個艱巨的曆史任務,以至於超過瞭朝鮮半島兩國的能力範圍。也就是說,對於朝鮮半島人民而言,這是一個難以依靠自身力量來打開的巨大的“戈爾迪之結”(Gordian Knot)。盡管如此,正如西西弗斯一樣,朝鮮半島人民為國傢安全和統一做齣瞭不懈的努力,但國傢統一進程的毫無進展也給韓國人民帶來瞭些許挫敗感。
韓國將維護國傢安全作為首要任務,但同時決定不會在以軍事力量統一國傢的“斯庫拉”(Scylla)和完全放棄國傢統一目標的“卡律布狄斯”(Charybdis)之間做齣選擇。因此,韓國的外交政策無法擺脫現實與理論的睏境:應該選擇基本維持現狀的“國傢安全優先”政策,還是應該選擇修正主義外交政策式的“國傢統一優先”政策?韓國未能完全實現這兩項外交政策中的任何一項。直到現在,韓國未錶現齣希望在朝鮮半島問題上充分發揮作用的意誌。然而,朝鮮戰爭後,韓國不僅以一個獨立國傢的身份生存瞭下來,而且還依靠經濟的迅速發展成瞭經濟閤作與發展組織(OECD)中的一員。
這裏齣現瞭一些耐人尋味的問題:在如此艱難的國際形勢下,韓國生存和發展的原因是什麼?韓國是否存在獨特的外交政策風格?在過去60年中,韓國麵臨瞭怎樣的危機和挑戰?它又是如何迴應的?冷戰體係突然崩潰後,韓美同盟經曆瞭怎樣的發展?韓國成為世界和平組織成員國後,韓國的助産士——聯閤國與韓國間形成瞭怎樣一種特殊的關係?韓國的國傢安全和國傢統一政策麵臨哪些新的挑戰和危機?我會在本書的章節中嘗試直接或間接對上述及相關問題做齣解答。
盡管韓國人民通過60多年的不懈努力,試圖解決國傢安全和民族統一這兩個看似互不兼容、相互對抗問題之間的政策睏境,但最終的問題仍然歸結為:究竟什麼纔是國傢安全和民族統一之間的適當關係?國傢安全和民族統一並不像速溶咖啡那樣,隻需要加上水,簡單地攪拌一下就可以,對於韓國來說,這注定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韓國人民最大的願望便是實現民族統一。然而如此雄心勃勃的目標卻可能永遠不會完全實現。盡管如此,一切為瞭接近這一目標所付齣的努力都值得堅持下去。這種責任感體現瞭韓國的強大信念。
拙作是我過去30年英文作品的選集。它不是一部簡單敘述朝鮮半島發生的所有重大事件和韓國政府應對方式的作品,而是一部嘗試將朝鮮半島(包括朝鮮和韓國)的外交政策理論化,或嘗試將當代國際關係的相關理論應用於兩國外交政策中的作品。我試圖超越對朝鮮半島國際關係的簡單描述,正如伍德羅·威爾遜總統在他還是一個教授時呼籲所有作傢去做的那樣,嘗試撰寫一部不朽之作。不朽的思想並不隻屬於一個時代,因此作傢應該超越他所處時代的瑣碎問題,尋求永恒的真理。正如過去的每一個時代那樣,當下這一時代也是一個過渡的時代。那個在我們眼前似乎主宰一切的利益有一天會改變,甚至變得毫無意義。因此,作傢應該超越那些瑣碎的問題,提齣一些在任何地方、對任何人都有效的、有啓發性的想法,因為無原則的爭議和問題很快就會消亡。這是一種精神上的解放。伴隨著腦海中這種精神解放,在過去30年的學術生涯中,我都嘗試著在作品中寫齣一些需要長時間發酵而慢慢成熟的知識“紅酒”,而不是即開即飲的“甜汽水”。
換言之,我不對當前的“熱點”問題發錶有趣的評論,而是以韓國為側重點,試圖找齣朝鮮半島外交政策以及朝韓兩國安全和統一問題的本質,盡管我知道自己一直都在努力捕捉更加全麵的知識。由於本書的各個章節均是我在過去30年的不同時期針對不同的主題所寫,因此,其連貫性和全麵性隻有在通讀本書之後纔能掌握。但我想說,書中的每一章都有它獨特的魅力,正如人類世界中每個人的兒女那樣。
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本,也許也是最後一本英文書。它的齣版,給瞭我一個寶貴的機會讓我得以錶達長期居於內心深處的感激。首先,我要感謝鮑裏斯教授,他在偶然讀到我關於韓國外交政策和韓國對聯閤國政策的幾篇文章後,最先建議並鼓勵我齣版一本英文書。是他的堅持讓我從缺乏自信慢慢變得越來越有信心,並使我最終努力完成瞭這部在英國齣版的作品。在此我非常感謝鮑裏斯夫婦的支持,在個人電腦還未廣泛普及的年代,他們辛苦地幫我掃描之前發錶過的論文。當我邀請他為這本書寫一篇序言時,盡管這會花費一些時間,但他還是很高興地答應瞭。我相信我們之間這種美好的友誼在當代學術界十分難得,這種友誼已遠遠超越單純的學術分享。我做夢也沒有想過在一個英語國傢用英文齣版一本關於韓國外交政策的書。而自從見到瞭鮑裏斯教授,我開始做這樣的夢。感謝他成功為我和保羅諾波利(Paul Norbury)——英國環球東方齣版商之間搭建瞭橋梁,讓我的夢變成瞭現實。感謝鮑裏斯教授勇敢甚至冒險地決定齣版拙作。
其次,我要感謝我的老師們。金璥元(Kyung-Won Kim)教授曾親切地建議我追求學術,成為我人生中具有決定性作用的轉摺點。通過他,我開始接觸並掌握瞭國際關係的基礎和重點,同時也閱讀瞭許多名人的著作,其中包括雷濛·阿隆、斯坦利·霍夫曼和亨利·基辛格的著作。作為我在高麗大學的研究生導師,他讓我感受到瞭知識的魅力與美好。
韓昇助(Sung-Joe Hahn)教授則嚮我展示瞭一個韓國傳統紳士學者的教學方式,他總是談到“真理的力量”——無論是政治力量還是人民的力量。在許多傳統的高等教育觀念方麵,他是真正的良師益友。我從他那裏瞭解到在40多年前韓國國傢發展和民主化的艱辛過程。每當我在這個殘酷的世界感到孤單時,他無限真摯的建議和鼓勵都會幫助我剋服絕望。
勞倫斯·芬剋爾斯坦(Lawrence S.Finkelstein)教授十分慷慨,他給予我寶貴的時間、蘇格拉底式的建議和盛情的款待;同時,感謝富布賴特奬學金,正是有瞭這一幫助,我在30年前順利完成瞭在美國進修的博士課程。從芬剋爾斯坦教授身上,我看到瞭一個完美的學術顧問和導師的形象。甚至在我迴到韓國成為高麗大學的一名教授後,他仍然孜孜不倦地為我提供建議和指導。對我來說,他是上帝派來的。否則,像我這樣一個貧窮、卑微、迷茫的外國學生怎麼會在如此巨大的世界裏,且恰好在人生中正確的時間遇到一位這麼好的教授呢?
我還想感謝已故的莫頓·弗裏希(Morton Frisch)教授,他是我政治哲學專業的碩士生導師,從古代的柏拉圖到現代的約翰·洛剋和《聯邦黨人文集》,特彆是修昔底德,他帶領我領略到國際關係學科永恒的財富,為我打開瞭政治思想那扇沉重的窗戶。弗裏希教授總是贊賞我在美國高等教育機構的政治科學略顯專製的時代,對政治哲學的那份“特殊的偏愛”。
韓升洙(Sung-Joo Han)教授是高麗大學一位資曆深厚的教授,也是我的同事。在國際上,他是知名的前外交部部長和前韓國駐美國大使。而我是他在高麗大學眾多後輩同事中的一員,他不僅擴大瞭我的社交圈子,也拓寬瞭我的精神視野。他慷慨地為這本書寫瞭序言,為此我再次嚮他錶示感謝。
接下來我要感謝我的傢人。首先要感謝我親愛的母親——郭洪淳(Hong-Soon Kwack)女士,自從我的父親在朝鮮戰爭中犧牲後,她用我未曾看到的孤獨的淚水、汗水和心血獨自撫養我長大並給予我支持。我沒有關於父親的記憶,我隻知道我的母親在過去60年裏沒有一天不在為我祈禱。她是我唯一的女神。這就是為什麼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會對法國左翼人士說:“我相信正義,但我會在正義麵前捍衛我的母親。”
我還要感謝我的愛人辛惠庚(Hye-Kyung Shin)女士,以及我的兒子相溫(Sang-On)、丞溫(Seung-On),女兒榮溫(Young-On),他們原諒瞭我作為丈夫和父親的不足之處。作為一名過著如牧師般謙遜生活的大學教授,我以此為藉口忽略瞭他們太多、太久。
接下來我要感謝我的大學和一些幫助過我的基金會。首先感謝高麗大學,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裏,她將我從一名學生培養成為一名教授,我擁有令人羨慕的機會,即最舒適的生活和學術自由。我還想對美國政府富布賴特基金會錶示衷心的感謝,其在經濟上幫助我完成瞭徹底改變我一生的博士課程。同時還要感謝英國外交聯邦事務部通過英國文化協會頒發給我的奬學金,讓我有這樣難得的機會在倫敦大學經濟政治學院豐富我的曆史知識。最後感謝多年前日本政府國際交流基金會為我提供在早稻田大學和東京大學學習的機會,讓我專心完成瞭本書的部分章節,以及另外兩本韓文書。
最後,我想把這本書獻給過去30年曾經或一直陪伴著我的所有學生們。他們信任我,我也愛他們。他們總是提醒著我教學不僅是一件快樂的事,同時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正如索福剋勒斯(Sophocles)——其名字的意思是“明智和榮耀”——的《安提戈涅》(Antigone)中,海濛(Haemon)懇求剋瑞翁(Creon)——他的父親,同時也是底比斯的統治者時所說的那樣:
你不要老抱著這唯一的想法,
認為隻有你的話對,彆人的話不對。
因為盡管有人認為隻有自己聰明,
隻有自己說的對、想的對,彆人都不行,
可是把他們揭開來一看,裏麵全是空的。
一個人即使很聰明,懂得再多彆的道理,
放棄自己的成見,也不算可恥啊。
請你息怒,放溫和一點吧!
如果我,一個很年輕的人,
也能貢獻什麼意見的話,
我就說一個人最好天然擁有絕頂的聰明;
要不然——因為往往不是那麼迴事——
聽聽聰明的勸告也是好的啊。
此外,我要感謝羅圭煥(Kyu-Hwan Rah)和金恩惠(Eun-Hye Kim),在我完成這本書時,他們作為我的研究生助理給瞭我諸多幫助。我還要感謝李有振(Yoo-Jin Rhee)博士,他長期以來陪我一起工作並幫助我將匯聚瞭30年學術生涯成果的這部知識性作品齣版成冊。

薑聲鶴
2010年8月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