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9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但是学术思想、人文思想的基本格局,是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奠定的,那时候诸子百家非常兴旺,尤其是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儒家、道家都有很重要的贡献。
中国的传统文化、诸子百家,尤其是孔孟老庄,概括性比较强,论述比较简约。这种简约的论述,形成了一个大的框架,大有发挥、充实、发展的余地,所以我们今天来寻找孔孟老庄的基本思路,和他们各自的贡献,同时又可以以我们的生活经验、历史经验、政治经验、文化经验,去补充和充实孔孟老庄的论述,我们会从中得到非常好的启发,而且也可以更了解中国的国情,了解我们周围所发生的各种事情。
阅读孔孟老庄,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会使我们的精神获得更雄厚的资源,使我们本人也变得更强大。
儒家和道家是两千年来对中国人影响至深的两大学术流派,中国文人往往是“仕则儒,退则道”,儒和道体现的是中国人的一体两面。这套书从儒和道的经典源头,将国学中的精华部分分享给大家。
《王蒙讲孔孟老庄》包含《天下归仁:王蒙说<论语>》《游刃有余:王蒙谈老庄》《得民心得天下:王蒙说<孟子>》三册,是王蒙近年的心血之作,再现了中华经典的微言大义。在本书中,王蒙先生对孔孟老庄的经典进行了精彩睿智的“王解”与“评点”。“王解”是作者以生动流畅的文学笔法,对原文进行了译解。而评点的追求是将经典的智慧展开,以具有现实感、贴近人生与社会的方式提供给大家。
王蒙以八十年的人生阅历为基础,以六十年的写作功底,对中国文化之源的孔孟老庄进行了风趣而深刻的解读。本书近乎完美地融合孔孟老庄与王蒙诸位大家的智慧,阅读本书必将受益匪浅。
王蒙
1934年生于北京。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笔耕60余年,写下45卷文集1600万字,作品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各国发行。
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访问过59个国家和地区。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名誉教授、顾问,中国海洋大学文新学院院长。
曾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价学会和平与文化奖,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与澳门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约旦作家协会名誉会员等荣衔。
《天下归仁:王蒙说<论语>》
001 斯文济世,天下归仁
第一部分 / 王读 《论语》
016 学而篇第一
037 为政篇第二
057 八佾篇第三
078 里仁篇第四
095 公冶长篇第五
113 雍也篇第六
132 述而篇第七
157 泰伯篇第八
172 子罕篇第九
193 乡党篇第十
209 先进篇第十一
230 颜渊篇第十二
253 子路篇第十三
276 宪问篇第十四
304 卫灵公篇第十五
330 季氏篇第十六
343 阳货篇第十七
362 微子篇第十八
373 子张篇第十九
389 尧曰篇第二十
第二部分 / 《论语》的义理
397 一、孝悌而仁
402 二、君子之德
411 三、为政之道
415 四、礼的秩序
420 五、好学
424 六、担当与使命
431 七、知人论世
第三部分 / 关于孔子的十九个问答
第四部分 / 价值认同的关键在于人心
451 从民族文化基因中寻找价值认知
453 从人心中寻找美好、积极的共识
455 从传统文化中挖掘精神资源
459 几点说明
《游刃有余:王蒙谈老庄》
老子篇
第一 你为什么需要一个大道
第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三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无为是关键
第四 谁能做到宠辱无惊
第五 力挽狂澜,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六 老子的养生之道
第七 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第八 人生路上的得与失
第九 我独昏昏,得道者的风度
第十 大仁若伪,大智若妖
第十一 知白守黑
第十二 小国寡民的乌托邦
第十三 老子智慧的快乐与烦恼
庄子篇
第一 突破自我,神旺九万里
第二 无用之用,大于有用之用
第三 自由、自主、自如,无待始能无忧
第四 不要追求虚名
第五 就是需要精神胜利
第六 人生的程序困惑与程序花招
第七 天下第一梦的启示
第八 上善若水,顺水而行
第九 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第十 螳臂当车,是悲怆还是滑稽
第十一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第十二 盗亦有道,道亦有盗
第十三 混沌与神全
《得民心得天下:王蒙说<孟子>》
001 · 人性·民心·天意·精英主义
013 ·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037 · 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
071 · 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
099 · 卷四 公孙丑章句下
127 · 卷五 滕文公章句上
153 · 卷六 滕文公章句下
179 · 卷七 离娄章句上
213 · 卷八 离娄章句下
245 · 卷九 万章章句上
267 · 卷十 万章章句下
289 · 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
319 · 卷十二 告子章句下
347 · 卷十三 尽心章句上
393 · 卷十四 尽心章句下
427 · 几点说明
人性·民心·天意·精英主义
亚圣孟轲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焚书坑儒”,表现了他对儒家的厌恶,那是由于,儒家的泛道德论、泛善论、为政以德论、齐之以礼(用礼法规范天下)论、君子——士——精英主义、中庸理性主义、圣人乃百世之师论、民贵君轻论……客观上形成了对于君王权力的文化监督、道德监督。儒家的摇唇鼓舌、指手画脚、自命优越、用理想修理现实,令沉迷于大一统的权力与事业的嬴政皇帝反感万分。
但后来的皇帝、朝廷、儒生、乡绅,一直到百姓民间,渐渐接受了儒家的优显地位。因为儒家自好学孝悌始,到治国平天下终,说法正当、顺耳、简明,容易接受,即使不完全做得到也比没有这样一个美好通俗的学说好,而且,除了用这样的学说吹吹民心民本性善仁政以外,用别的学说就更无法让百姓们听着舒心放心。法家学说是君王听着舒服速效,百姓听着肝颤。道家学说是抽象思维的胜利,通向宗教、玄而又玄、众妙之门,伟大而涉嫌玄虚与故作逆反。墨家投合志士,名家投合思辨拔河,都没有儒家的广博平易诚恳善良可喜。今天的学界对于董仲舒是否原汁原味地提出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不同看法,儒家学说自汉武帝以来地位飙升,渐渐达到了罢黜百家与独尊儒术的局面则是事实。而儒家的代表人物自然是大成至圣先师孔丘,后世又加上了的是孔子死后百年的战国时期亚圣孟轲。
亚圣的地位有难处。一概拷贝孔子,失去存在必要;与至圣各说各的,平分秋色的可能性不大,被攻讦为标新立异与“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危险则大为增加。
首先从文风话风上看,孔子各方面论述恰到好处,春风化雨,亲切自然。一上来就是“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何等地安稳熨帖。而孟子一起头就选择了“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树起了利与义二分法两大阵营,而且他使二者不可得兼,一直发展到后来,达到“生”与“义”的不可得兼,达到舍生取义的壮烈。孟子的不妥协性、尖锐性与彻底性振聋发聩。
义利分明
孟子的义主要是指义理,即大道理、大原则。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不能用原则做交易,小道理必须服从大道理。孟子的话是“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此话值得回味:一个权力系统,如果追求的是具体的形而下的利益,后果不堪设想,原因很简单,利与利有时相悖,不同的人、家、国、天下各有其私利,争利的结果会是天下大乱。
但今天的人们明白,除了私利,还有国家、人民的利益,利益是有最大公约数的,大道理与大功利是分不开的。过分强调义与利势不两立,其后果是给人以孟子“迂远而阔于事情”(司马迁)的评价。
孟子突出了以圣贤为己任的亚圣贤、准圣贤人格的坚强、浩大与光耀。叫作“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这是那个时代的修身——苦练内功。可以理解,亚圣往往会比至圣多一点锋芒,这才可能使自己在既非新出锅,而且仍然是百家争鸣、莫衷一是的局面下坚持响当当的气概。斯大林比列宁更严厉,切·格瓦拉比卡斯特罗更彻底。
《孟子》一书中,“王”字出现凡三百二十二次,“天”出现二百八十七次,“民”二百零九次,“君子”一词八十三次,“士”八十七次。“王”字最多,因为他致力于为王者师,谈王论王,也见过、教训批评过很多侯王,获得过或拒绝过他们的馈赠——“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社会地位、政治地位与生活待遇不低。虽然有过与齐王如何见面之争,有“既然您称病不过来,我也干脆称病不去”等躲来藏去的捉迷藏游戏,却未见过孟子遭遇过类似孔子厄于陈、蔡的窘态。从境遇来说,孟子比孔子牛气很多。
而且孟子有理论,引用曾子言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也就是说,以自己的文化资源、道德资源,向权力资源与财富资源叫板逞雄,义行天下,不畏权与利。
从民本到精英
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应得的礼遇,而且是为了圣贤、大人、君子、士、大丈夫直到臣等说法不一的社会精英、社会贤达(此四字头衔一直用到民国)的地位与使命。
孟子的观点,不是权力至上、君王至上,而是在天与民至上的前提下表现出来的可操作的抓手:那是精英至上。
除“君”外,《孟子》中讲得最多的是天,天是自然的存在,也是至高至上至大的巅峰——神性的终极。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原因是“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到了小说《李自成》那里,便是李的智囊牛金星所言“民心即是天心”,在民与天中画一个等号。
这里的“天民合一”可能比“天人合一”更富挑战性。天民合一挑战的是不行使仁政的君王权力,天人合一针对的则是人类面对天道与自然的异类感:包含着怨仇、畏惧、悲叹、匍匐与胡作非为。
然而天无言,民是无序乃至无端(头绪)的,对于天与民的高度尊重,只能体现在君子、精英、士们的贤明与品德上。“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离娄章句下》中孟子此言,告诉我们,还是要从君子之心中探寻仁、礼、爱、敬的天道天威与民心民意消息。
孟子认为圣贤谱系大致是“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孔子不是天子君王,但是与唐尧、虞舜、夏禹、成汤、文王平起平坐,而且,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孔子最伟大,圣贤最伟大,仁、义、爱、敬、智、圣最伟大,王道最伟大。孔孟虽然没有机会王天下,但他们提出了可以“王天下”的王道,叫作:“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还有“仁者无敌”与“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仁者无敌
孟子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这一类的命题,你会觉得孟子正道得简约且相当纯洁,他的文化理想主义与道德理想主义,讲得到家。人性向善,人心思善,君王为善,就是仁政,就能建成人间乐园,直到“与民同乐”“俊杰在位”“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还有“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一方面是春秋无义战,到处是争权夺利、阴谋诡计、血腥屠戮、枉费心机、国无宁日;一方面是仁者无敌、莫之能御、天下归心、轻而易举。孟子的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王蒙按:在我少年时代一接触到“共产主义”四个字,脑子里出现的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十六字箴言。十六字做到,万国一家,万民一体,不是人间乐园还能是什么?
孟子认为实行王道而不是霸道,恩被百姓而不是祸害百姓,其实很容易做到,犹如“为长者折枝”,绝对不是“挟太山以超北海”,君王们没有去做,完全“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关键只在一念间。
孟子引用孔子的话说:“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此说干脆利落,简明浅显,说得极其便利,实际上没有这样明白。帝王将相、名公大臣,都重视争权夺利,而且都认为有权才能实施仁政、造福百姓,有利才能爱民如子,使民人“仰如父母”,实际上呢,争得尸横遍野,民不聊生,根本没有了义战,咋办呢?
他提了许多争取人心的建议,首先是反战。他说:“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应该对打仗、“外交”、开疆拓土的能人们施以刑罚。他还建议:例如王者修园林,应采取开放态度,“与民偕乐,故能乐也”,他说当年文王的灵台鹿苑就是这样的。他提出了做好农民土地的经界、不违农时、捕鱼不入洿池(即大水池),保养资源环境、伐木也要遵守时序的要求,说是这样做了就可能丰衣足食。换句话说,之所以百姓不能温饱,正是由于权力系统的营作不端,破坏了生产的正常时序与生产环境。他还提出薄赋税,乃至免税。
这些说得很中听,但实际难以做到,孟子的愿景是由某个侯王建立一个人间天堂、人间乐园,然后是百姓们载歌载舞、欢呼雀跃而来。问题是先建乐园,然后“王天下”,即把握天下权柄呢,还是先把握了权柄,“王”了天下,才能修建出一个人间乐园来呢?这也是个先生蛋抑或是先生鸡的扯皮问题。
这里有中华文化的思想方法,尚同、尚一、尚朴、尚整合,我称之为“泛一论”,即认定千万概念中有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主宰一切,一通百通,它是中华的概念神祇,是中华宗教情怀的文化化与道德化。泛善论、泛一论与泛“化”论,是中华文化的“三泛”特色。对于孟子来说,泛一就是泛善,必须加上随时调整变化的泛“化”才能解释大千世界的种种变通与不一。
孔孟是不是复古
孟子是言必称尧舜——仁政,孔子是梦欲见周公——重建郁郁乎文哉的礼乐之邦。这与其说是复古,不如说是怀念中华文明的奠基——启蒙阶段,恰如一个人在躁动焦虑哭哭闹闹的青年时期回忆向往自己单纯快乐的童年。草创阶段,百废俱兴、百事最美、人情天理、中规中矩、新鲜活泼,正是尧舜文王时期的特殊魅力。然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文明使生活规范,规范渐渐引起逆反,英雄(枭雄)不畏也不全信规范,他们懂得了使规范为己所用。文明使生活文化雅化,也使生活啰唆、形式主义,直到某种文明成为桎梏,文明异化成为幸福与人性的对立面。美好的语言与意向温暖人心,时间长了,美言变成套话空话,好心变成作秀,礼仪变成虚与委蛇,仁义道德变成幌子。(到了后世,鲁迅揭露说传统文化在仁义道德字样的夹缝里写的是“吃人”二字。)一种文明、一种体制、一个朝代,在它的初始化阶段大多是生气勃勃、引人入胜、万民欢呼的。而过了一个时期,各种僵化、老化、空化、异化、腐败与病毒入侵的现象渐渐滋生,甚至成为痼疾。于是不失其赤子之心的孔孟竭力要求回到唐尧时代,而庄子干脆要求回到更古老的前神农时代,老子的希望则是人人回到婴儿时期,老子要问人们的是:“你们还能婴儿乎?”
这里的复古怀旧是现象,批评现实、要求调整变化、因应挑战、恢复活力、重新从零开始做起才是实质。哪怕二位圣人加上太上老君(道德天尊)——老子与南华真人——庄子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也罢。
这样,孔子认为自己是西周文脉的最后唯一代表,他如果遇难,就是“天丧斯文”。孟子则深深意识到他是孔子后的文化——政治——救世——天命的担当人。
对精英的期许
他要鼓励自己与自己的门徒,还有自己一类的、大体上是以自己为带头人的社会精英群。
这样的精英,“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不是一般人。
这样的精英,“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干脆要藐视权贵,牛气自身。
孟子还发明了天爵、人爵之说:“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用今天的话说,一个人本身的精神境界与能力是天给你的级别,闹个什么职衔,则是由人事部门定的级别。人应该努力去修养自己的境界能力,级别待遇则是捎带脚的事,不能反过来,靠级别树威信,靠级别显品德与才能。这话对于今天的中国,太合适也太必须了。
他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认识与担当,毫不含糊。他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皆备于我”,与其说是主观唯心,不如说是对于天人合一的信仰,善德即是人性,人性即是天性,人心即是天心,人道即是天道,只要不受后天的异化与“非人”“非仁”的恶劣影响,推己及人,推己及物,推己及天下,其乐莫大,求仁莫近。一个仁一个乐,便是天道,便是人性的根本。
这样的精英不但不是白吃饭的,而且是起着大作用的。孟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
这样的精英要求尊重礼遇,高看自己。“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要乐而忘势,“乐”是满足与自信,“势”是权贵乃至君王。孟子的理论给力,但中国的后世,精英们的处境与自我感觉是每况愈下。
尤其是:“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此言,带几分狠劲!
精英们做了君王的臣子,仍然要求双向的尊重与忠诚,而不是单方面己方的“罪该万死”与君王方的“口含天宪”。孟子甚至提出来,“贵戚之卿”,“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他认为,贵族精英圈子可以因君王的过失而更换之,搞得“王勃然变乎色”。
中国特色的权力与意识形态平衡
看来,孟子希望能用文化、道德,与文化道德的体现者圣贤、君子、士们,与掌大权却又无义战的诸侯君王之间取得某种平衡。
孟子这个希冀很难说做得怎么样,但是比没有好。即使如传说朱元璋读《孟子》时说过:“‘臣视君如寇仇’之说不宜。”孟子的狠话还是传了下来,没有谁敢在上朝的时候念这个狠语,但是一个臣子会没事偷着说。自古以来,有伯夷、叔齐这样的不合作,有从比干到海瑞这样的坚持批评意见的臣子,有一次又一次的改朝换代。孟子的思想为中国古代的政治生活保留了活气、正气,也承认了即使封建专制之中仍然存在的缝隙。
泛一中仍然存在着二:义与利,彼与我,君与臣,仁与不仁,敬与不敬 王蒙讲孔孟老庄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王蒙讲孔孟老庄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王蒙讲孔孟老庄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京东买书,很不错。正版保障。发货快,自有物流靠谱。好评。
评分发货很快,京东服务就是好,书是正版的,买来送人的,客人非常喜欢,下次还会再买的!
评分先生讲得细致,学生听得舒服。
评分??
评分好书,值得收藏.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东西很好,用的不错,我的京东啊
评分质量不错,得看一段时间了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王蒙讲孔孟老庄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