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50905-2014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 | ||
| 定价 | 10.00 |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B1 | |
| 出版时间 | 2014年05月 | |
| 开本 | 32 | |
| 作者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53 | |
| 字数 | 5200 | |
| ISBN编码 | 1511223879 | |
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施工准备;5施工场地;6地基与基础工程;7主体结构工程;8装饰装修工程;9保温和防水工程;10机电安装工程;11拆除工程。 本规范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321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
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建筑行业并非专业出身,但却对环保理念有着强烈认同的普通读者来说,GB/T 50905-2014《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来理解建筑工程中的可持续发展。它就像一本“建筑的说明书”,详细地解释了如何通过更环保、更高效的方式来建造我们的城市。书中虽然涉及技术细节,但行文逻辑清晰,配以图表,使得一些复杂的概念也变得易于理解。我了解到,绿色施工并非仅仅是口号,而是贯穿于建筑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从最初的设计规划,到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再到项目结束后的场地管理,都有一系列明确的要求和标准。这让我意识到,建筑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对自然环境和社会责任的承担。书中关于节约水资源、能源消耗,以及减少建筑垃圾排放的章节,让我对建筑行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所能扮演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不仅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我们作为地球公民共同的义务。
评分这是一本让人眼前一亮的建筑行业标准,虽然名字听起来略显枯燥,但当你真正翻阅它,会发现里面蕴含着许多前瞻性的理念和切实可行的指导。作为一名在建筑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深切体会到传统施工方式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压力。这部规范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它不仅仅是关于“绿色”,更是关于如何用更智慧、更负责任的方式去建造。从材料的选择,到施工过程的管控,再到项目结束后的现场恢复,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环保的意识和对未来的考量。它没有回避现实中的挑战,而是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评价指标,让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个清晰的指引。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绿色施工”的理解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有了具体的操作指南和量化的目标。这对于提升工程质量、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乃至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施工场地环境保护的部分,比如如何有效控制扬尘、减少噪音、处理施工废水,这些细节的处理,恰恰是检验一个项目是否真正做到“绿色”的关键。它促使我们思考,每一个决策,每一个动作,都应该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社会价值。
评分作为一个在建筑工程咨询行业多年的从业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指导我工作的、具有权威性和实践性的标准。GB/T 50905-2014《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无疑是其中一份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框架,涵盖了绿色施工的各个关键领域,从技术、管理到评价,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部分,这为我们量化和评估项目的绿色化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这些指标,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项目的优势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此外,书中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这对于我们在项目前期策划和后期实施中规避环境风险,确保工程顺利进行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出现,不仅提升了我们咨询服务的专业性,也为推动整个行业的绿色发展贡献了力量。
评分GB/T 50905-2014《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的出版,让我看到了中国建筑行业在追求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作为一名关注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普通市民,我一直期待有这样一部权威的、能够指导行业实践的规范出台。这部规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进行管控,更在于它积极倡导了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融为一体。我特别赞赏书中对建筑材料的绿色选择和推广的重视,这直接关系到建筑的“绿色基因”能否从源头上得到保障。同时,书中关于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详细规定,比如如何控制扬尘、噪音、污水等,也让我对未来更加洁净、健康的建筑工地充满期待。这本书的出现,是行业进步的体现,也是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负责任的表现。
评分当我第一次接触到 GB/T 50905-2014《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我脑海里闪过的是一堆枯燥的条文和复杂的表格。然而,在深入阅读之后,我发现这本书远比我想象的要生动和实用得多。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用简洁而专业的语言,为我们这些年轻的建筑从业者指点迷津。书中详细阐述了绿色施工的各个方面,从设计阶段的绿色理念植入,到施工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措施,再到竣工后的环境恢复,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周到细致。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章节印象深刻。书中提出的具体技术和方法,比如利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推广预制构件,减少现场湿作业等,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指导,更是实实在在的操作指南,能够帮助我们在项目管理中更好地落实绿色施工的要求,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阅读这本书,让我对建筑工程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在工作中推广绿色施工理念的决心。它让“绿色”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变成了触手可及的行动。
评分对于长期从事建筑施工管理的基层人员来说,GB/T 50905-2014《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是一份非常实用和贴心的指南。它没有那些空洞的理论,而是非常具体地说明了在施工现场,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符合绿色施工的要求。从最基本的扬尘控制、噪音治理,到材料的堆放、运输,再到水资源的节约使用,书里都有详细的规定和操作方法。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何减少建筑垃圾产生和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的章节,这对于我们实际施工中的难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以前,我们可能对绿色施工的概念不太清晰,也不知道如何具体实施,但有了这本书,我们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在工地里把事情做得更好,更环保。这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规范的要求,更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下一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评分在审阅GB/T 50905-2014《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中国在建筑领域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决心和努力。这部规范的编制,充分考虑了国内的实际情况,并借鉴了国际上先进的绿色施工理念和技术。它不仅仅是一份技术性的标准,更是一种导向,一种价值理念的体现。书中对绿色建材的选择、节能措施的应用、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成本和环境效益。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施工过程中的“四节一环保”(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环境保护)的细致规定,这些看似微小的环节,累积起来却能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对于我们工程项目管理者而言,这本规范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操作指南,让我们在追求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同时,也能兼顾环境保护的责任。它鼓励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将绿色施工的理念真正落地。
评分翻开GB/T 50905-2014《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严谨而又不失前瞻性的条文。作为一名资深的建筑设计师,我一直致力于将环保和可持续的理念融入到设计中,而这部规范恰恰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它明确了绿色施工的内涵和外延,并从设计、施工、管理、评价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书中关于优化建筑材料选择、减少施工现场能源消耗、控制建筑垃圾产生以及保护施工环境等方面的具体要求,都对我今后的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全生命周期”绿色理念的强调,这表明了规范的制定者们不仅关注建筑物的建造过程,更着眼于其长远的使用和维护。这本书的出版,无疑将有力地推动中国建筑行业向更加绿色、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评分我一直认为,衡量一个国家建筑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不仅在于其建造的速度和规模,更在于其对环境的尊重和对未来的责任。GB/T 50905-2014《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正是这样一份体现了中国建筑行业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文件。它系统的梳理了绿色施工的关键要素,并为行业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技术指引。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施工过程中的节能减排的章节,它详细列举了各种节能技术和措施,例如采用高效节能设备,优化施工工艺,利用可再生能源等,这些都为我们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同时,书中对建筑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缓解我国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的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总而言之,这部规范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指导,更是引领中国建筑行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旗帜。
评分当我深入研读GB/T 50905-2014《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时,我深刻体会到,这不仅仅是一份关于“如何更环保地盖房子”的指南,它更是一份关于“如何以更负责任的态度建造我们未来的家园”的宣言。书中对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理念的阐述,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的施工范畴,触及到了建筑工程的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施工场地环境保护的详细规定,从水土保持到生态恢复,都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这本规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框架,让我们在追求工程效率的同时,能够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它鼓励我们每一个建筑从业者,都成为绿色施工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共同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