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鉴藏·中国陶瓷在英国(1560-1960):藏家、藏品与博物馆

艺术与鉴藏·中国陶瓷在英国(1560-1960):藏家、藏品与博物馆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美] 毕宗陶(Stacey Pierson) 著,王立翔,汪涛 编,赵亚静 译



下载链接1
下载链接2
下载链接3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5-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ISBN:978754791137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462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艺术与鉴藏·中国陶瓷在英国(1560-1960):藏家、藏品与博物馆》讲述了中国陶瓷从16世纪至20世纪是如何被英国人接受、喜爱、使用、买卖以及收藏的全面历史。其中,位于伦敦的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lnese Art)是西方的中国陶瓷博物馆。《艺术与鉴藏·中国陶瓷在英国(1560-1960):藏家、藏品与博物馆》以其为着眼点,考量了英国的收藏家在中国瓷器进入公共领域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作者简介

  毕宗陶(Stacey Pierson),现任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艺术暨考古学系高级讲师。曾任伦多大学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展馆馆长。其学术研究领域为艺术史及明代瓷器,专著有《中国陶瓷》《从物体到概念:明代瓷器的全球消费与转型》》《青白瓷:中国宋元时期的陶瓷》等。
  
  赵亚静,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本科毕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管理专业硕士。

目录

中国艺术品的鉴藏源流及其他(代序)
鸣谢
引言
第一章:1560-1900年,初次相遇和新消费者:进入英国的中国瓷器
第二章:1901-1920年,藏家和专家:重新发现中国瓷器
第三章:1921-1945年,学术和展览:东方陶瓷学会及其公共活动
第四章:1946-1960年,博物馆和纪念碑:中国陶瓷的体制化
结论
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艺术与鉴藏·中国陶瓷在英国(1560-1960):藏家、藏品与博物馆》:
  新老收藏家:变化中的品位模式
  在20世纪第一个十年里,中国陶瓷藏家、交易商、策展人和专家的群体异军突起,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形成自己的看法与兴趣点,由此影响20世纪之后的几十年里英国收藏中国陶瓷的方向。1921年,这个群体在伦敦成立了东方陶瓷学会(OCS),它成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的中国陶瓷藏家的主要团体。一开始由“十二位热情爱好者”创办,会员数很快变成十八人,他们举行常规会议探讨藏品和新的发现。这一模式类似于其他历史更悠久的学会,例如地理学会(Geological Society)和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其会员定期碰面分享信息,但它也与其他不那么正式的团体,例如伯灵顿美术俱乐部(见第一章)保持密切关系。从一开始,会员提交论文给学会并发表在年度刊物《会刊》(Transactions)上,成为中国陶瓷发展的重要历史文献记录。《会刊》由大英博物馆的霍布森管理,他是该学会的出版委员会主任,如我们所见,他本人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家。学会也是成员宣传他们藏品的途径,在学会创始人伯纳德·拉克姆的协助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定期展出学会成员借展的藏品。霍布森和拉克姆,作为两家国家博物馆的员工,成为该学会的核心专家型会员,其他会员包括文克沃斯(W.W.Winkworth,1897-1991)和其他藏家,例如奥斯卡·拉菲尔和乔治·尤摩弗帕勒斯,还有斐西瓦尔·大维德。这个关系密切的团体为自身开创并推广了中国陶瓷领域,并于1933年向公众开放会员资格而成功变成更大团体。正如其中一位最资深会员于1950年所言:“公正地说,像任何领域内的任何学会一样,东方陶瓷学会在其活动期间为继续推进其关心的学科进步做了许多(或更多)的贡献。”
  该学会促进其会员对中国陶瓷的兴趣并推进中国陶瓷领域发展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出版。直到20世纪30年代,学会的年度出版物((会刊》除会员以外,其他人难以获得,于是著名的霍布森和赫瑟林顿(Hobson and Hetherington)开始出版使用会员的藏品作插图的专刊。就其意义而言,霍布森和赫瑟林顿1923年出版的《中国陶工艺术》(The Art of the Chinese Potter)为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此书宣称其旨在“为藏家提供在这个国家已知现存的一系列最精美的代表瓷器。”出于这个目的,此书囊括所有当时现任会员藏品的图片,包括大维德、尤摩弗帕勒斯、本森、费迪南德·席勒(Ferdinand Schiller,1866-1938)、H.J.欧本海姆(H.J.Oppenheim,1946年去世)和拉菲尔。实际上书中有大量图片,但文字仅限于一篇关于到明末为止的中国陶瓷制造的历史简介。这一时间段很有趣,因为在20世纪20年代,我们至少在文献中,开始见到“晚期中国陶瓷”,即明代之后与明代之前有所区分。实际上,中国陶瓷现被区分为两个主要“阶段”:早期和晚期,这是20世纪第一个十年以来的发展结果,当时第一个“早期”中国陶瓷的展览由伯灵顿美术俱乐部举办(见第二章)。接着唐代墓葬陶瓷和宋瓷在英国的出现也开始对收藏以及理所当然对陶艺师产生影响。《中国陶工艺术》这个标题反映了品位的变化以及由英国工作室陶艺师们所带进这个领域的以工艺为导向、关注技术的方式。
  ……

前言/序言

  艺术品鉴藏的历史,与艺术的发展历史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它与人类艺术行为起源并不同步。不过人类收藏活动的源头仍可推溯至人类的史前时期,主要是对食物的贮存和早期生产资料的收藏。这种收藏活动经过漫长的文明进化,历经不同的历史阶段,在不同的技术和文化条件支持、催化下,不断地附加并融合外在的功能,灌注了收藏者更多的动机和精神寄托,逐渐演化为一种复杂、高级的人类社会行为。
  考古发现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在距今有五千年之遥的许多重要遗址中,如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遗址,发掘出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史家判断当时已出现了较严格的等级制度。依据就是玉器的制作,需要大量的人员去寻矿、开采、运输,大量的时间去切割、琢磨、制作,其形制之不同,更是蕴藏了丰富的寓意。玉器在当时条件下具有无比珍贵的意义:它从原始的装饰物,发展成为当时最重要的部落活动——祭祀的礼器,以及王室、贵族权力、身份象征的配饰和仪仗。因此,玉器也被认定为中华民族最早具有“鉴藏”属性的艺术品之一。
  以此为起点,中国的艺术品鉴藏活动开启了至少五千余年的漫长历史。从此,中国人高超的艺术创作,与发达的鉴藏活动相伴相生,鉴藏活动的起伏,又与国家社会的政治、经济盛衰休戚相关。历朝历代的艺术品为国人鉴藏活动之发育和成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对象,而伟大的文明进程和长期稳定的社会形态,为鉴藏活动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存在基础。中国艺术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漫长的发展时期形成了独有的根脉和系统,它与华夏民族的宇宙观念、意识形态、思维方式,以及技术工艺紧密相关,特别是技术的发展在艺术创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它使艺术家的奇思妙想有可能成为千姿百态的物之形态,使众多的实用器物变成了艺术品而留存于这个世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史前玉器、商周青铜、秦汉古玺、魏晋书法、唐宋绘画、明清瓷器,就如同中国文学之有楚辞汉赋、唐诗宋词般著称世界,并被公认为世界之瑰宝,艺术之巅峰。它们构成中国艺术品发展的基本源流和成就特征,鲜明地刻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更是历代鉴藏家财富和见识的骄傲,价值和精神的寄托。
  伟大的艺术成就为艺术品鉴藏提供了客观条件,但作为鉴藏者的活动仍受制于外在的社会和技术条件,更与文化观念和时代风尚紧密相联,两者都深刻地影响着不同时期鉴藏者的主观思想。
  在中国,鉴藏这种社会行为很早就与政治和礼制相关联,这一点与早期的艺术品功用有关,另外,因其财富的属性,它也代表了社会地位和权力意志。在物质条件匮乏的上古时期,财富高度积聚于上层社会,能有鉴藏行为的均为少数贵族和王室成员。“子子孙孙,勿替引之”(《诗经·小雅·楚茨》),是他们渴望财富、地位延续的最好注脚,他们将“子孙永葆”之类的文字契刻在甲骨、礼器之上,以昭示这些宝物来到他的身边,是上天意愿,并告诫子孙世世珍惜、千秋不易。这无疑是所有既得利益者的共同梦想。因此,统治阶层为维护既得利益、保持社会结构的稳定,建构了宗法等级等制度,不仅以“礼之教化”施之于民而“止邪也于未形”(《礼记·经解》),且将具怡情悦性的艺术品也赋予“成人伦,助教化”的道德教育功能,这些都成为以后统治阶层以宣示政教为主流价值观念的源头。然而社会的鼎革和国家之间利益的冲突,总是残酷地击破这些一厢情愿的美梦。因与财富和统治意志相关联,艺术品及其收藏者的命运也无可避免地与社会动荡共沉浮。《春秋左氏传》中就记录了大量宝物重器被频繁取用于政治外交,甚至于以求重器为借口而不惜杀伐征战的例证。
艺术与鉴藏·中国陶瓷在英国(1560-1960):藏家、藏品与博物馆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艺术与鉴藏·中国陶瓷在英国(1560-1960):藏家、藏品与博物馆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艺术与鉴藏·中国陶瓷在英国(1560-1960):藏家、藏品与博物馆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艺术与鉴藏·中国陶瓷在英国(1560-1960):藏家、藏品与博物馆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除了有点薄,还是没毛病的

评分

买了很多书,非常不错,京东送货上门值得信赖。

评分

不错,质量很好!

评分

价廉物美,还送货上门

评分

很好 质量不错 全套比较贵的 这套书价格偏贵

评分

买了很多书,非常不错,京东送货上门值得信赖。

评分

很好 质量不错 全套比较贵的 这套书价格偏贵

评分

很好 质量不错 全套比较贵的 这套书价格偏贵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艺术与鉴藏·中国陶瓷在英国(1560-1960):藏家、藏品与博物馆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