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津清谈:世界遗产视野下的“一带一路”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orld Heritage the Belt and Road]

学津清谈:世界遗产视野下的“一带一路”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orld Heritage the Belt and Roa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图书馆,中国圆明园学会 编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40140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4035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学津清谈
外文名称: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orld Heritage the Belt and Road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和平共处的象征与典范。2013年,*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时代命题,“一带一路”成为衔接“中国梦”与“世界梦”的交汇桥梁和战略纽带。

国家图书馆与中国圆明园学会联合举办的“世界遗产视野下的‘一带一路’”系列讲座,邀请知名专家从各个角度全面讲授相关知识。迄今为止,从世界遗产角度研究“一带一路”的中文文献委实不多,本书收录的10篇讲稿对于填补相关研究之空白、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一带一路”将大有裨益。

丛书简介:“学津清谈”是“国图讲坛”的讲稿汇编。“国图讲坛”是国家图书馆围绕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倡导全民阅读而开展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它秉承国家图书馆开展文化教育的优良传统,依托国家图书馆的宏富馆藏,以服务社会、服务公众为宗旨,坚持讲座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广邀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是莅临演讲,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学习的空间。“国图讲坛”注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结合社会热点,面向公众提供学术讲座服务,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目录

第一讲:“丝绸之路”的考古认知
第二讲:世界遗产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
第三讲:天山廊道的丝绸之路
第四讲:海上丝绸之路与风帆贸易
第五讲:清代的中西交通及其特点与作用
第六讲:世界遗产视野中的“一带一路”时空解读
第七讲:凿空之前:早期东西交互与丝绸之路的形成
第八讲:丝绸之路的馈赠——外来器物与中国文化
第九讲:汉代的外来文明及其华化——以小砖拱券技术和神道石刻为例
第十讲:夷俗并从:北朝隋唐粟特的祆教信仰与丧葬

精彩书摘

  《学津清谈:世界遗产视野下的“一带一路”》:
  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从18-19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对于考古遗址和纪念物的保护开始,到20世纪中期以后逐步形成一个国际潮流。这个潮流尽管存在着多样性的保护观念和原则,但在基本价值观和保护所要达到的目的方面依然形成了较为一致的共识。在文化遗产保护潮流的发展过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项目发挥了核心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项目建立起了一个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领域有效的国际治理机制。这一机制是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形成各国对于遗产价值和保护的共识,通过公约确定的专业咨询机构为遗产保护提供专业支持,缔约国政府则通过世界遗产委员会发表自身对遗产保护、遗产与当代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看法,并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做出最终决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通过作为世界遗产公约秘书处的世界遗产中心定期修订《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来调整和指引世界遗产的发展方向。从这一意义上看,世界遗产项目反映了国际遗产保护领域专业方面的要求和标准,反映了各缔约国的诉求,也反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未来发展的预计。这样一种机制使得世界遗产成为今天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核心和样板,对世界各国的保护形成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现代文物保护观念始于20世纪初,1930年民国政府颁布《古物保存法》,1931年颁布《古物保存法施行细则》。由朱肩钤创立的中国营造学社开始对古代建筑进行调查和研究,梁思成等先生基于对古代建筑的调查,提出了维修与修复的基本思想,这些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保护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逐步展开对重要古代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包括永乐宫的搬迁、正定隆兴寺部分早期建筑的保护、赵州桥的保护等项目。这一时期在苏联战后历史建筑修复思潮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建筑的保护方面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修复思想被进一步强化,成为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在经过60年代和70年代的发展后,中国文物保护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由于这一时期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极为有限,这种情况造成了中同的文物保护(主要是历史建筑的保护)体系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运动成为两条并行发展的脉络。
  这种并行的状态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变化。由于中同在1978年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即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与外部世界的接触迅速扩大,而外部世界也希望中国更多地参与和融入整个世界的发展过程当中。80年代,中国文物保护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国际合作促进了中国文物保护体系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交集与碰撞。80年代初期设在罗马的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①向尚不是其成员国的中国提供人员培训,ICCROM的主任、英国文物保护专家B.M.费尔顿爵士1982年到北京清华大学为清华大学与国家文物局合办的文物保护培训班讲授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原则。这一系列的培训使得当时一些重要的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宪章被介绍进入中国,如《威尼斯宪章》。
  ……


用户评价

评分

还行。。。。。。。。

评分

地图还没看,等回头看了再来评价吧。不过京东客户服务还是不错,打电话问我情况

评分

非常好的古今丝绸之路地图,感谢京东自营,感谢快递小哥

评分

一带一路知识指导!在京东上买书就是一个字 快!物流速度太快了!第二天就到!比其他物流公司快多了!书籍的质量也都是正版?

评分

如果要讲一带一路的话,可能看这本书就会帮助很大。看到书名就买了,没有别的理由,期待。This book is recommended by others. I haven't finished it yet, but it's worth looking at.

评分

这本书给大大的好评 很多疑惑的问题 都可以找到解答 对于 一带一路 很清晰的解释 很平实的讲述 推荐哦

评分

这本书给大大的好评 很多疑惑的问题 都可以找到解答 对于 一带一路 很清晰的解释 很平实的讲述 推荐哦

评分

给活动小组买的,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评分

还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