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三国演义爱好者,喜欢三国文化的大众,从9到99岁的人都可以读懂。 ※成君忆继《水煮三国》畅销100万后力作,十年治学,言之有据,绝不妄说。
※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成书600年后第二大版本,从根本上修正罗贯中《三国演义》错误。
※9到99岁都可以一口气读完的典藏读本。更深邃的历史、更深刻的洞见、更酣畅的叙事、更快意的阅读。
※闻所未闻的观点、不可思议的故事、天马行空的想象、更多的人生智慧,全面刷新你的人生观、历史观和文学观。
内容简介
《烈火三国》是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成书六百年后出现的第二个版本。成君忆先生十年治学,一朝奋笔,竟然让罗贯中在六百年前种下的老树,又生发了满树奇艳的新花。
在那些充满寓意的叙事里面,既有挟势弄权的政治运作和快意恩仇的战争情节,更有英雄末路的凄凉和多情守义的慈悲。
什么是《三国演义》?作者解释说,就是通过讲述三国时代那些刀光剑影的历史故事,来阐明乱世中义的存在。跟随《烈火三国》的张天烈火,一起进入传说中那个群雄逐鹿、烽烟四起的三国时代。
本书神妙奇幻的语言风格,惊世骇俗的阅读快感,不仅让你大呼过瘾,同时也会刷新你的人生观、历史观和文学观。
作者简介
成君忆,著名文化学者,畅销书作家。
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1992年5月开始从事管理咨询。
2003年7月《水煮三国》问世,开创了管理文学的学术流派,撬动了华语文学圈激烈的思想碰撞。
随后陆续有《千里走三国》《管理三国志》等一系列具有成氏风格的著作出版,并以多种文字版本行销于亚洲各国和欧美地区。江湖人称“水煮派一代宗师”。
潜心治学十载,推出力作《烈火三国》。
精彩书评
我看过成君忆先生的很多作品。在我看来,他不仅是文学的,也不仅是历史学的,甚至也不仅是管理学的,而是“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的总和。他的很多观点犹如智者的棒喝,令人触动心灵而有所惊醒。
——经济学博士、管理咨询专家许媛媛
目录
第一章 大青蛇是一个隐喻
第二章 他看到一簇一簇的火苗
第三章 在安喜县当官的日子
第四章 何进之死
第五章 嘉德殿政变
第六章 山猪的故事
第七章 在虎牢关被天神使用
第八章 后洛阳时代的纷争
第九章 在凤仪亭等候貂蝉
第十章 一颗星子坠落在长安
第十一章 长安之乱
第十二章 徐州是一种责任
第十三章 一道大梁带着火焰砸向曹操
第十四章 当刘备遇到吕布
第十五章 回到洛阳
第十六章 一场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把戏
第十七章 在徐州看柳树跳舞
第十八章 上天总是青睐勇敢的人
第十九章 且看吕布如何反复无常
第二十章 淯水河边的私情欲念
第二十一章 王垕的脑袋有妙用
第二十二章 十胜与十败
第二十三章 下邳是一座愁城
第二十四章 论英雄,谁是英雄?
第二十五章 陈琳的讨贼檄文
第二十六章 衣带诏事件是怎样发作的?
第二十七章 美姬与赤兔马
第二十八章 好似一道红色闪电
第二十九章 一路过关斩将
第三十章 你能杀死神仙吗?
第三十一章 官渡之战
第三十二章 的卢马与赤兔马
第三十三章 左手与右手的战争
第三十四章 郭嘉的神算
第三十五章 当的卢马跃过檀溪
第三十六章 一封伪造的家书
第三十七章 在三顾草庐的路上
第三十八章 烈火奔腾的博望坡
第三十九章 一座装满火药的空城
第四十章 在乱军中寻找阿斗
第四十一章 君子儒与小人儒
第四十二章 周瑜有九分胜算
第四十三章 燃烧的人生需要酒
第四十四章 草船与连环计
第四十五章 长江上的忧歌
第四十六章 在大风中奔腾的火龙
第四十七章 曹操的笑与哭
第四十八章 诸葛亮巧取江陵城
第四十九章 平复荆南四郡
第五十章 入赘东吴做女婿
第五十一章 荆州牧与南郡太守之间的政治玄机
第五十二章 周瑜的肉身与鬼魂
第五十三章 且看庞统慧眼断案
第五十四章 在乱军中追杀曹操
第五十五章 一封被涂改的书信
第五十六章 在梦中领受舜帝的使命
第五十七章 在蜀中做客人的日子
第五十八章 骑白马的庞统
第五十九章 到雒城会师
第六十章 张鲁眼中的老虎
第六十一章 神迹是怎么发生的?
第六十二章 空饭盒的魔力
第六十三章 战事转向合淝
第六十四章 做魏王的曹操与做神仙的左慈
第六十五章 败军之将张郃
第六十六章 从定军山到斜峪关
第六十七章 何苦要做弄儿?
第六十八章 大水淹没了七座曹营
第六十九章 当一个人开始骄傲
第七十章 睁开眼睛的头颅
第七十一章 你的脑袋里有一头山猪
第七十二章 黄初元年与章武元年
第七十三章 刘备发誓要报仇
第七十四章 七百里连营成火海
第七十五章 超越血海深仇的第二次结盟
第七十六章 在泸水两岸对峙
第七十七章 这是一片被诅咒的土地
第七十八章 当孟获第七次被擒
第七十九章 在天水郡遇到姜维
第八十章 司马懿有狼顾之相
第八十一章 马谡的死与复生
第八十二章 一道绛烟飞升在陈仓上空
第八十三章 诸葛亮忽然要退兵
第八十四章 曹真的爱姬与惊帆马
第八十五章 成千上万个诸葛亮一齐回过头来
第八十六章 木牛流马是个什么奇物?
第八十七章 大渊火与大暴雨
第八十八章 烈火是他的翅膀
第八十九章 魏延顾盼自雄的三声大叫
第九十章 曹爽是一匹驽马
第九十一章 司马师的左眼长了一颗肉瘤
第九十二章 不愿做汉献帝的曹髦
第九十三章 在剑阁抵挡钟会
第九十四章 成都是怎么沦陷的?
第九十五章 人间惊现飞头族
第九十六章 三国真的归晋了吗?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大青蛇是一个隐喻
罗贯中版《三国演义》,从“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写起。然则“合久必分”是个什么道理?不能审其详也。成君忆版《三国演义》改从一条大青蛇写起,却又别有奥妙。
大青蛇隐喻着一个妖孽。按照大学问家蔡邕的说法,就是这个妖孽控制了皇帝的脑袋,让他陷在淫乐之中不能自拔。而东汉末年之所以天下大乱,就是这个妖孽作的祟。
1.大青蛇隐喻的是什么妖孽?
人们的灾难记忆,是从那条大青蛇开始的。
时间是建宁二年四月望日。按照汉朝的历法,望日就是每个月份的第十五日,人们将会在那一天夜晚望见月亮的圆满。有人认为那一天象征着花好月圆的完美,也有人认为那一天预示着月满则亏的不祥。那一天早晨,群臣都聚集在温德殿,等候着皇帝商议国家大事。皇帝打着哈欠,在宦官们的簇拥下进得殿来,宣布会议开始。忽然一阵狂风,把大臣们的帽子纷纷吹落在地。群臣惊慌失措,各自去捡帽子,大殿里一片混乱。就在那时,大青蛇从大梁上飞旋而下,吓得皇帝回头就跑,一跤摔在地上,兀自抽搐着,不能动弹。群臣亦是大惊失色,只见大青蛇盘踞在龙椅之上,摇晃着那颗邪恶的脑袋,得意洋洋地吐着信子。
早有人赶过去救驾,将皇帝扶向内宫。群臣惊魂稍定,再看看那龙椅上面,却哪里还有大青蛇?群臣面面相觑,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怪事。紧接着一道闪电撕裂了天空,“轰隆”一声炸雷,把群臣都惊吓得魂飞魄散。然后,大雨夹杂着冰雹,哗啦啦地就落了起来,从白天一直落到半夜。还有大风,像魔鬼的大手一样到处撕扯,毁坏了洛阳城内外的许多民房。
“那条大青蛇是一个隐喻。”著作郎卢植和他的同事蔡邕在温德殿南面的东观躲避风雨,他用裁纸刀拨弄着灯花,眼睛在晦暗中闪烁着思想的亮光。
“你说得对。”蔡邕很肯定地回答说,“它就是上天给我们的一个隐喻。”卢植抬头看着蔡邕,问道:“那么,它究竟隐喻着什么呢?”蔡邕沉默着,良久发出一声长叹,然后才说道:“它隐喻着一个妖孽,也意味着神州大地已经远离了天神的祝福。从此以后,只恐国将不国,天下陷入大乱,天下苍生亦将不能聊生。”
卢植听得一愣,失手将裁纸刀掉落在地上。“伯喈兄为什么这样说呢?”他倒吸了一口凉气,继续问。蔡邕,字伯喈。邕,就是四面有水的城邑,和睦谐美的安居之地。喈,就是春天里和谐悦耳的鸟啼。卢植与蔡邕同事多年,深知他平素为人处世,恰如其名其字,有着《诗经》一样的温良谐美,如今却忽然说出“国将不国”“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丧话来,岂不令人惊讶?
“你还记得高祖当年斩白蛇起义的故事吗?”蔡邕看着卢植反问他。卢植当然记得。传说秦二世元年某月,高祖刘邦还是沛县泗水亭的亭长,有大白蛇横陈于道。刘邦拔剑出鞘,大喊一声,一剑将那白蛇斩为两段。事后有一个神秘的老妇人哭诉说:“我儿子是白帝子,而今被赤帝子杀了,我好伤心哪!”不久,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刘邦也从芒砀山起兵响应。威严高傲的大秦帝国竟自轰然倒塌,从此便有了大汉朝四百年的江山。蔡邕说:“四百年前的大白蛇便是一个隐喻。你想想看,那大白蛇虽是帝子,却并非真龙天子,而是横陈于道的妖孽,秦二世便是它所隐喻的那个妖孽。高祖怒而斩之,天命便转移到了真龙天子身上,高祖便是赤帝子所隐喻的真龙天子。四百年后的今天,又跑出来一条邪恶的大青蛇,其中隐喻着什么,你一猜便能知道。”
卢植再次大吃一惊,急忙掩口低声问道:“你是说,当今皇帝并非真龙天子,而是大青蛇所隐喻的妖孽?这种话是万万说不得的,说出来就是灭门的大祸啊!”
蔡邕沉静地看着卢植,半晌才说:“你我相知一场,都是赤诚的肝胆。我说,你听,天机只有你我知晓,大祸却从何而来?”卢植透过灯火,看到蔡邕沉毅的脸庞,心里感到惭愧。他站起来看了看窗外,第十五日的满月被黑云遮掩得严严实实的,看不到一丝光线。周遭都陷在黑暗之中,刚刚歇止了一会儿的大雨,又淅淅沥沥地响了起来。只有东观的这一碗灯火飘摇着,映现出两个隐隐绰绰的身影。卢植知道,今晚是回不了家的,除了一夜长谈,似乎并没有更好的选择。
“感念伯喈兄一片赤诚,但我还是不太明白。”卢植想了想,然后又问道,“你说那大青蛇所隐喻的,究竟是何种妖孽?如何又牵扯到当今的皇帝?”蔡邕从容回答道:“蛇所隐喻的,是人类的欲望。请你想一想,那温德殿是商议国事的大殿,皇帝是温德殿的大梁,大青蛇从温德殿的大梁上飞旋下来,而后盘踞在龙椅之上,此事究竟隐喻着什么,不是显而易见的吗?”卢植生性亦是果敢刚直,也不忌讳蔡邕,立即回应道:“当今皇帝的荒淫,满朝文武都是知道的。以伯喈兄之见,难道他已经荒淫到了误国的程度吗?”蔡邕回答说:“当今皇帝德不配位,自然不能很好地领导群臣。上梁不正下梁歪,整个温德殿都要垮塌,怎么可能不误国呢?”
卢植沉吟着问:“你我生逢末世,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但是,我们能够用什么办法做一些补救吗?”蔡邕回答说:“从严格意义上讲,皇帝并不是妖孽,而是那个妖孽住进了皇帝的脑袋。如果我们能够赶走那个妖孽,帮助皇帝找回自己,那么他就还是真龙天子。但是以你我的法力,恐怕根本不是那个妖孽的对手。”
2.被妖孽控制的皇帝
蔡邕是一个大学问家。按照他的说法,我们每个人的脑袋里其实都住着一些妖孽。我们之所以需要学习,需要道德上的修养,就是要用明心见性的方式驱逐那些妖孽。驱逐自己脑袋里的妖孽,就叫作“独善其身”;帮助别人驱逐妖孽,就叫作“兼济天下”。
然而除非自己有警觉,否则谁也无法赶走我们脑袋里的妖孽,皇帝当然也是这样。蔡邕唯一的办法,就是用自己的忠诚不断地提醒他。但皇帝是否愿意接受蔡邕的提醒,则完全取决于他自己的觉察力。
妖孽已经控制了皇帝。没错儿,皇帝有自己的觉察力,但那种觉察力非常微弱。例如,他在某些时候会安静那么一小会儿,他会感觉到神光照耀着他,而他是那么虚弱。又例如,他可以觉察到蔡邕的与众不同,他也因此很尊敬蔡邕,尽管是敬而远之。相比较而言,他更喜欢那些宫女和宦官,因为他们很善于讨好他,让他能够尽兴地玩乐。
刚刚即皇帝位时,他还是一个12岁的小孩,大臣们总是喜欢向他说教一些君君臣臣的大道理,要他做一个合格的好皇帝。但究竟什么是合格,落实到每一件具体的政务上面,每一位大臣的说法又各不一样。他尊敬那些有权威和有学问的大人,但同时又厌烦他们。等到年龄稍长,他忽然爆发出对女人的兴趣。
他再也不愿意理会那些讨厌的政务了,整天泡在女人堆里。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他在枕席上、书案上、龙椅上、走廊里、窗台上、假山边、秋千上做那种男欢女爱的事情,玩着各种花样做那种男欢女爱的事情。是的,他是一个浪漫的少年,但皇帝有皇帝的职责,不可以,绝对不可以浪漫到这样荒唐的程度。朝中的正人君子们都很痛心疾首,纷纷上书,要求他检点自己的行为,回到做一个好皇帝的立场上来。刚开始他还会不太情愿地听从,到后来索性不予理睬。他住在西园,那里就是他的乐园,他要宦官在门口挡住那些正人君子,好让自己沉迷在那些男男女女光着屁股打打闹闹的游戏之中。
妖孽控制了皇帝,让他陷在淫乐之中不能自拔。无论蔡邕还是卢植,几乎没有机会见到皇帝。即使偶然遇见了,也难有机会谈论妖孽的事情。蔡邕很有些着急,但他同时也知道,这不是着急能够解决的事。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图书。
……
前言/序言
烈火三国(套装上下卷) 《烈火三国》是一部恢弘壮阔的历史传奇,它以波澜壮阔的笔触,再现了中国历史上那段风云激荡、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本书并非对历史的简单罗列,而是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深刻刻画、对战争场面的生动描绘、对政治斗争的细致剖析,将那个乱世的真实图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上卷:群雄逐鹿,烽火燃起 故事伊始,东汉末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黄巾起义的烽火率先燃亮了中原的天空。在这样的乱世之中,各路英雄豪杰应运而生。曹操,这位出身官宦世家,却心怀天下、雄才大略的枭雄,凭借其过人的智慧和军事才能,迅速崛起,在北方站稳脚跟,并逐渐统一中原。他的崛起之路充满了权谋、征伐与蜕变,从一个被曹嵩寄予厚望的“官二代”,一步步走向那个决定天下归属的最高权力中心。 刘备,这位以仁德著称的汉室皇叔,虽屡遭挫折,却始终怀揣着匡扶汉室的宏愿。他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组建起一支以忠义为旗帜的军队。他的团队汇聚了关羽、张飞这样勇冠三军的猛将,以及诸葛亮、法正等运筹帷幄的智者。他们从零开始,在曹操的强大攻势下艰难求生,却从未放弃对理想的追逐。 孙权,江东的后起之秀,继承父兄基业,坐拥富庶之地。他审时度势,在曹操南征之时,凭借周瑜的智谋和鲁肃的劝说,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他的治理之道,既有雄主的气魄,又不失江南士族的温文尔雅。 上卷着重于描绘三国鼎立前夕的群雄争霸。读者将跟随曹操征讨黄巾,与董卓周旋,与袁绍大战官渡;见证刘备在颠沛流离中结识关羽、张飞,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屡败屡战,最终成就一番事业;了解孙权如何稳固江东,在关键时刻做出改变历史的决策。每一个重要战役,从虎牢关的群雄汇聚,到官渡之战的以少胜多,再到赤壁之战的火烧连营,都被描绘得惊心动魄,充满了策略与勇气的碰撞。 本书对人物的塑造尤为精妙。曹操的奸雄本色与雄才大略并存,他的复杂性让读者既敬佩又警惕。刘备的仁德光辉下,也隐藏着对权力的渴望与策略的运用。孙权则是在继承与创新中,展现出一位年轻君主的成长与担当。除了这三位核心人物,吕布的勇武与短视,袁绍的优柔寡断,张角的虔诚与狂热,都栩栩如生,仿佛穿越时空,展现在读者眼前。 下卷:鼎足三分,英雄谢幕 下卷则将视角聚焦于三国鼎立之后,各方势力如何在有限的疆域内进行长期的消耗与博弈。诸葛亮“隆中对”所勾勒的宏伟蓝图,成为了蜀汉政权努力的方向。他北伐曹魏,智斗司马懿,每一次出征都充满了智慧与决心。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了千古传颂的忠义典范。 曹魏政权在曹操之后,由曹丕继承,逐渐发展壮大。司马懿,这位深藏不露的权臣,在曹操、曹叡时期不动声色地积蓄力量,最终掌控曹魏大权,为司马氏代魏奠定了基础。他的隐忍与权谋,是三国后期政治斗争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章。 东吴政权在孙权晚年,也经历了内部的权力斗争与外部的压力。陆逊的智勇双全,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又抵挡住了曹魏的进攻,为东吴争取了宝贵的和平时期。但随着老一辈英雄的凋零,东吴也逐渐显露出衰败的迹象。 下卷的重点在于展现三国后期,战争的残酷性与政治斗争的复杂性。读者将看到诸葛亮在北伐路上的艰辛,他与司马懿在战场上的智慧较量,以及最终未能实现其宏图的遗憾。将深入探讨曹魏内部的权力转移,司马氏如何一步步蚕食曹氏江山。也会描绘东吴在孙权统治下的发展与挑战。 书中对战争的描写更加宏大和残酷。从街亭之战的失利,到五丈原的星陨,每一次的军事行动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命运。而政治斗争的描写则更加细腻,权力斗争的暗流涌动,阴谋诡计的层出不穷,都让读者深刻体会到那个时代政治的险恶。 本书在人物塑造上,对后期涌现出的英雄人物给予了充分的展现。诸葛亮的智慧与悲情,司马懿的隐忍与权谋,陆逊的忠诚与功勋,都成为了那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亮点。同时,书也描绘了许多小人物在乱世中的挣扎与选择,他们的命运与大时代紧密相连,构成了历史的另一面。 《烈火三国》的独特之处 《烈火三国》并非仅仅堆砌历史事件,而是注重人物内心的挖掘与情感的表达。书中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情感纠葛进行了细腻的描绘,使得每一个角色都鲜活立体,不再是冰冷的史书记录。读者能够感受到曹操统一天下的野心与无奈,刘备坚持仁德的执着与牺牲,孙权守护江东的责任与担当。 战争场面的描写更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从宏大的战役指挥,到近身肉搏的搏杀,都力求真实再现。无论是弓箭如雨、刀枪并举的血腥厮杀,还是战车滚滚、旌旗蔽日的宏伟景象,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 此外,《烈火三国》在权谋斗争的描写上,也丝毫不逊色。无论是曹操对汉献帝的控制,还是司马懿对曹魏政权的渗透,都展现了那个时代政治斗争的残酷与智慧。书中对计谋的运用,对人物关系的把握,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功底和创作才华。 《烈火三国》是一部集历史、战争、权谋、人性于一体的鸿篇巨著。它不仅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能够让读者深入了解三国历史、感悟英雄气概、品味人生百态的经典之作。它将带领读者穿越千年的时空,亲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英雄人物的悲欢离合,体味那个时代独有的豪情与悲壮。无论你是历史爱好者,还是喜欢跌宕起伏故事情节的读者,《烈火三国》都将带给你一次难忘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