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5
农业部于2013年启动了“南方地区幼龄草食畜禽饲养技术研究”的行业专项(编号201303143),以摸清近年来经济作物副产物在草食畜禽中的利用现状,挖掘南方地区经济作物副产物作为草食动物饲料资源的潜能。经过近几年的实施,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推进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本书由项目首席专家牵头,各参加单位参与,从南方经济作物副产物利用总体概况、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果业副产物及南方其他非常规饲料共6章节进行撰写,通俗易懂,实用性强。
刁其玉,男,德国哥挺根大学动物生理与营养博士,中国农科院杰出人才,饲料研究所研究员,家畜营养与饲料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先后主持和参加“攻关课题”和“支撑计划”10余项;作为首席专家主持过农业部“跨越计划,幼畜养殖新技术”,科技部“重点成果计划,提高奶牛养殖效益关键技术”,北京市“新型饲料添加剂”、天津市“幼畜培育新模式”等项目或课题,制定行业标准5项。主要研究领域:一、反刍动物幼畜生理营养原理,幼畜(犊牛羔羊)的生理营养与物质代谢规律,营养与生理免疫,幼畜早期定向培育的关键技术,所研究的代乳品技术已经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并在生产中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二、青贮饲料发酵过程控制与质量评定,产酸益生菌的筛选与培养,用益生菌处理农副产品,变废为宝提高生物利用率,粗饲料的加工与调制,本领域已获得授权专利。三,反刍动物营养需要与科学喂养关键技术。
第一章南方地区经济作物副产物利用概况
第一节我国南方地区草食畜禽养殖现状
一、存栏、分布及畜禽产品产量
二、养殖品种及生产性能
三、养殖规模及饲养方式
第二节南方地区经济作物副产物产量及分布特点
第三节南方地区经济作物副产物的加工利用现状
一、技术支撑不足,产业化程度不高
二、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政策支持
三、加强南方地区经济作物副产物的利用
参考文献
第二章纤维作物副产物
第一节麻类作物副产物的饲料化利用
一、概况
二、营养价值
三、加工利用技术
四、动物饲养技术与效果
第二节蚕桑作物副产物的饲料化利用
一、概况
二、营养价值
三、加工利用技术
四、动物饲养技术与效果
第三章油料作物副产物
第一节花生作物副产物的饲料化利用
一、概况
二、营养价值
三、加工利用技术
四、动物饲养技术与效果
第二节油菜作物副产物的饲料化利用
一、概况
二、营养价值
三、加工利用技术
四、动物饲养技术与效果
第三节大豆副产物的饲料化利用
一、概况
二、营养价值
三、加工利用技术
四、动物饲养技术与效果
第四节棕榈副产物的饲料化利用
一、概况
二、营养价值
三、加工利用技术
四、动物饲养技术与效果
参考文献
第四章糖料作物
第一节甘蔗副产物的饲料化利用
一、概况
二、营养价值
三、加工利用技术
四、动物饲养技术与效果
第二节木薯副产物的饲料化利用
一、概况
二、营养价值
三、加工利用技术
四、动物饲养技术与效果
第三节甘薯副产物的饲料化利用
一、概况
二、营养价值
三、加工利用技术
四、动物饲养技术与效果
第四节马铃薯副产物的饲料化利用
一、概况
二、营养价值
三、加工利用技术
四、动物饲养技术与效果
参考文献
第五章果类副产物
第一节香蕉副产物的饲料化利用
一、概况
二、营养价值
三、加工利用技术
四、动物饲养技术与效果
第二节柑橘副产物的饲料化利用
一、概况
二、营养价值
三、加工利用技术
四、动物饲养技术与效果
第三节椰子副产物的饲料化利用
一、概况
二、营养价值
三、加工利用技术
四、动物饲养技术与效果
参考文献
第六章其他非常规饲料
第一节笋副产物的饲料化利用
一、概况
二、营养价值
三、加工利用技术
四、动物饲养技术与效果
第二节茶副产物的饲料化利用
一、概况
二、营养价值
三、加工利用技术
四、动物饲养技术与效果
第三节辣木的饲料化利用
一、概况
二、营养价值
三、辣木加工利用技术
四、辣木动物饲养技术与效果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南方地区经济作物副产物利用概况
我国南方地区是指东部季风区的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江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南岭、武夷山脉、秦巴山地等地(吴殿廷,2001)。本书所指南方地区包括安徽、福建、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贵州、海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四川、云南、上海、浙江、重庆,共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南方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4~28℃,年平均降水量1200~2500mm。
南方地区生态气候多样,地形复杂,水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植被覆盖率高且恢复能力强,生态环境良好,经过长期自然和人工的选择,形成了丰富的地方植物品种资源,种植业基础好。南方各省区市除种植大量的粮食作物外,还具有种类繁多的经济作物,如油菜、麻类、茶、桑、柑橘、甘蔗、香蕉、木薯等,大量的经济作物在为人类提供衣食原料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副产品。这些经济作物副产品含有一定的蛋白质、能量、纤维及其他可供动物利用的营养素,可被草食畜禽利用,因此具有很大的饲料资源开发潜力。南方地区雪灾、旱灾和风灾等自然灾害较少,具有发展草食畜牧业的优越自然条件。
南方地区气候及自然条件优越,素有养殖牛、羊、兔、鹅等草食畜禽的传统,畜禽品种资源丰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畜禽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南方由于其充足的水热条件和丰富的植物资源,为草食畜禽养殖提供了饲料基础,有着巨大的生产潜力。
南方地区有着大面积的草山草坡资源,还有大面积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其副产物产量大、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供开发草食畜禽饲料的资源非常丰富。由于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因素,南方地区草食畜禽品种丰富,耐粗饲能力强,当地的牛羊等反刍动物,可以很好地消化和利用这些饲草料资源。兔是草食小家畜,饲草等粗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也比较大。鹅是草食禽,可以利用大量的粗饲料,降低饲养成本。草食畜禽饲养对解决南方地区粮食短缺问题、节约饲料用粮,增加当地畜产品产量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养殖潜力巨大,应当进行大力发展。同时,由于我国北方牧区草场载畜负荷较大,不宜继续扩大牛羊等草食畜禽的养殖规模,南方地区将是我国草食畜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
第一节我国南方地区草食畜禽养殖现状
《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中提出了我国节粮型畜牧业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及目标。节粮型畜牧业,是指充分利用牧草、农副产品、轻工副产品等非粮饲料资源,在减少粮食消耗的同时达到高效畜产品产出的畜牧业,主要包括牛、羊、兔和鹅等,目标是在2020年,我国牛、羊、兔、鹅肉产量将分别达到740万t、470万t、100万t、270万t。农牧发〔2015〕7号文件《农业部关于促进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草食畜牧业是现代畜牧业和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战略选择,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并对促进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重要指导意见。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牛肉和羊肉的产量分别为689万t和428万t,兔和鹅肉产量达到82��9万t和241万t(鹅肉产量为2013年数据)。我国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8%,经济规模占全国的57%,对肉类产品的需求大且品质要求高,特别是牛羊肉需要从北方地区大量调入或依赖进口,因此加强南方地区草食畜禽养殖,增加本地区的产肉量,对于稳定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是非常必要的。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南方地区饲料用粮占南方地区粮食总产量的1/3,饲料用粮挤占食用粮问题严峻,威胁到南方地区的粮食安全(李蕊超等,2015)。近年来,国家对南方地区草食畜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多次提出发展南方地区草食畜牧业的重要性。南方地区光、热、水土资源丰富,种植业发达,素有养殖草食畜禽的传统,用于草食畜禽饲养的饲料资源来源广泛,产量充足并且价格低廉,这为草食畜禽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可靠的基石,有着巨大的潜力和社会经济效益。南方草食畜禽养殖作为全国节粮型畜牧业的一部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c一、存栏、分布及畜禽产品产量�b
统计数据显示(表1-1),2014年我国南方地区牛存栏4527��8万头,占全国牛存栏的比例为42��8%,其中肉牛存栏2868��2万头,占全国的比重为40��7%;牛出栏1551��3万头,占全国的比重为31��5%;牛肉产量为193��1万t,占全国的比重为28��0%,占南方肉类总产量的3��9%。
我国南方地区牛存栏量较大的省份有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年末存栏量分别为983��9万头、750��8万头、495��9万头、456��8万头、448��6万头,这5省区的牛存栏量占到南方地区牛存栏量的69��3%,占全国牛存栏量的29��6%,属于南方地区乃至全国的养牛大省。肉牛存栏量排在前五的省份有云南、四川、湖南、贵州、江西,年存栏量分别是681��3万头、529��4万头、339��8万头、290��6万头、246��3万头,这5省区肉牛存栏量占到南方地区的72��8%。牛肉产量较大的省份有云南、四川、湖北、湖南、安徽,产量分别为33��6万t、33��4万t、21��9万t、18��9万t、17��9万t,占南方地区牛肉产量的65��1%。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南方各省区都有牛的养殖,肉牛养殖占重要部分,养殖数量大,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在四川、云贵地区及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带。
南方地区养羊历史悠久,养殖数量大。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南方地区羊存栏5988��9万只,占全国羊存栏量的19��8%,其中山羊、绵羊的存栏量分别为5590��4万只、398��5万只,占南方地区羊存栏量的比例分别为93��3%、6��7%。2014年南方地区羊出栏6434��0万只,占全国羊出栏的比例为22��4%;羊肉产量为101��0万t,占南方肉类总产量的比例为2��0%,占全国羊肉产量的比例为23��6%。
我国南方地区养羊较大的省份是四川、云南、安徽、湖南、湖北和江苏,存栏量分别为1750��8万只、1008��0万只、642��8万只、529��0万只、469��9万只、413��8万只,这6省的羊只存栏量占南方羊总存栏量的80��4%。南方以养殖山羊为主,山羊在南方各省区均有养殖,绵羊的饲养量则较少。
南方地区是我国肉兔的主产区,也是最大的消费区。2014年南方地区兔出栏量为34804��2万只,占全国兔出栏量(51679��1万只)的67��3%,南方地区兔肉产量约55��8万t(根据2014年全国兔肉产量估算得出)。养兔较多的是四川、重庆、江苏、福建、广西、湖南等省(区、市),出栏量分别为20528��7万只、4714��8万只、3995��4万只、1956��0万只、850��5万只和701��4万只,这6个省份的兔出栏量占南方地区兔出栏量的94%,其中四川和重庆的兔出栏量占南方地区兔出栏量的73%,占全国兔出栏量的比例达48��9%。可见,南方地区兔养殖数量非常大,兔产业存在“大集中,小分散”的特点,川渝地区是我国兔养殖规模最大的地方。
南方鹅产业是我国水禽产业的重要支柱,南方素有烹饪水禽肉类的习俗,具有广阔的水禽食品消费市场。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对我国21个水禽主产省(区、市)2012年水禽产业数据进行了调查统计表明,2012年全国主产区鹅存栏0��91亿只,全年鹅的出栏量3��5亿只,鹅肉112��5万t。其中,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等南方13个省区市鹅存栏量、出栏量、鹅肉产量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57%、66%和70%。
表1-12014年南方各省区市主要草食畜禽年末存栏量、
年出栏量以及主要畜产品产量(单位:万头、万只、万t)
地区
2014年末存栏量2014年出栏量2014年主要畜产品产量
大牲畜牛肉牛羊山羊绵羊牛羊兔奶类肉类
总产量牛肉羊肉
安徽153��0152��7129��8642��8641��71��1122��11045��0218��227��9414��017��915��5
福建67��867��833��2121��4121��40��025��6150��41956��015��0213��72��92��2
广东242��0242��0126��139��839��80��058��449��9332��313��5429��47��00��9
广西484��7448��697��9201��6201��60��0148��2205��6850��59��7420��014��43��2
贵州573��6495��9290��6337��4318��718��7115��2205��4159��15��7201��814��73��8
海南79��179��144��868��067��80��127��379��118��90��279��52��61��1
湖北353��2352��3230��7469��9469��70��2140��3515��0262��716��1440��421��98��6
湖南462��2456��8339��8529��0529��00��0155��8657��6701��49��3546��518��911��1
江苏34��530��68��1413��8404��19��717��3703��93995��460��7379��53��38��0
江西305��1305��1246��357��357��30��0133��372��1371��412��9339��813��11��1
上海5��95��90��028��126��71��40��141��89��627��123��40��10��5
四川1082��1983��9529��41750��81529��8221��0264��71583��620528��770��8714��733��425��3
云南922��3750��8681��31008��0932��875��3275��7792��4165��258��2378��533��614��6
浙江15��815��810��0111��440��570��98��3104��8520��015��9157��11��21��7
重庆143��6140��7100��2209��6209��40��259��0227��44714��85��7214��28��43��4
南方地区4924��84527��82868��25988��95590��4398��51551��36434��034804��2348��64952��7193��1101��0
占全国比
重(%)41��042��840��719��838��62��531��522��467��39��456��928��023��6
全国12022��910578��07040��930314��914465��915849��04929��228741��651679��13724��68706��7689��2428��2
此数据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统计年鉴2015》,下同
�c二、养殖品种及生产性能�b
我国南方地区由于温、光、水条件适宜,植物资源丰富,生态气候条件多样,人文习惯千差万别,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相当丰富的地方畜禽品种资源。
南方地区牛的群体数量大,牛的存栏量占到全国的40%以上,特别是水牛,占到全国总量的97%左右。由于饲养管理条件较为粗放,南方的地方品种牛具有良好的耐粗饲和抗逆性能,对于高温、高湿有较强的抗御能力。南方地区牛品种有皖南牛、巫陵牛、枣北牛、大别山牛、盘江牛、雷琼牛、吉安黄牛、锦江黄牛、温岭高峰牛、舟山牛,闽南牛、云南黄牛、邵通黄牛、中甸牦牛、川南山地牛等(夏晓平等,2009)。这些地方牛具有个体小、单位能量消耗少、早熟、肉品质优良、肉用潜力大、对秸秆类农副产品的利用能力较强等优点(张翔飞等,2013)。实际调研发现,南方肉牛养殖中存在良种覆盖率低、牛群结构不合理,母牛繁殖力低,集约化养殖程度不高、管理粗放,肉牛生产周期长,商品肉牛出栏率低、肉质差异大等问题。近年来,南方各省普遍推广良种,引进国外、省外优良品种对当地品种进行杂交改良,为肉牛生产的高效发展提供了一定基础。
我国南方地区有丰富而优良的羊品种资源,如湖羊、黄淮山羊、黔北麻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马头山羊等。因南方地区夏季湿热、冬季阴冷,受气候和自然条件以及消费者饮食习惯影响,且国内大多数绵羊品种(除湖羊等少数品种外)难以适应南方夏季的湿热环境,南方肉羊产业逐渐形成了以山羊养殖为主、绵羊养殖为辅的养殖格局。南方肉羊种质资源丰富,但绝大部分地方品种缺乏系统选育提高,退化较为严重,存在生长速度慢、产肉性能差、饲料转化率低的问题(张子军等,2010)。
我国是驯养家兔最早的国家,也是地方品种(品群)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南方地区历来就有传统养兔和食用兔肉的习惯。我国地方兔种遗传资源,在亚洲乃至世界地方兔种遗传资源的宝库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是最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和潜力的兔种资源。在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条件下,形成了适合各地长期饲养的本地品种,如中国白兔、四川白兔、福建黄兔、云南花兔、江苏省的中系安哥拉全耳毛兔,不同品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经济性状,具有母性好、性成熟早、产仔率高、抗病力强的优点,但存在生长缓慢、体型小、饲料报酬低、经济效益差等缺点。目前生产中大多利用地方品种与其他品种进行经济杂交,生产的商品兔大大缩短了饲养周期,提高了饲料报酬,而地方品种的优点也可充分发挥和利用,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了经济价值(谢晓红等,2010)。
我国养鹅历史悠久,鹅品种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狮头鹅、雁鹅、四川白鹅、皖西白鹅、浙东白鹅、豁鹅和太湖鹅等都是十分优良的中国鹅品种,其生产性能已进入世界同类良种的先进行列。
�c三、养殖规模及饲养方式�b
统计数据显示(表1-2),2014年,南方地区肉牛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数有6609个,占全国的比重为24��4%;年出栏在500~999头的有606个,占全国的比重为17��6%;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有215个,占全国的比重为19��7%;其余以年出栏100头以下的小规模分散养殖为主要养殖方式。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南方地区牛羊规模化养殖场户数占全国的比重较小,以传统的散养及中小规模养殖为主,从产业特点和经济效益分析,中小规模的养殖投入较少,饲养和管理成本低,疾病和市场风险比较 南方地区经济作物副产物饲料化利用技术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南方地区经济作物副产物饲料化利用技术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南方地区经济作物副产物饲料化利用技术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南方地区经济作物副产物饲料化利用技术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