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如棋 “围棋十诀”中的智慧人生

世事如棋 “围棋十诀”中的智慧人生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杨自强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17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ISBN:978754581512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7467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3
字数:1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为文史随笔集,书名源于俗语“世事如棋日日新”。以围棋棋理、围棋战术、围棋人物、围棋故事等为引子,结合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进行书写,分十诀,行文轻松流畅,可读性强,对广大学生、围棋爱好者、文史爱好者进一步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和传统智慧,具有积极意义和励志作用。文图并茂。

作者简介

杨自强,报人、文化学者,1964年生于浙江海宁,20世纪80年代师从国学大师姜亮夫先生研习古典文献学。现为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嘉兴市作家协会主席。著有《学贯中西——李善兰传》《人生三十六计》《李日华》《无规则游戏》《冷眼热肠》《将相本无种:历史的闲言碎语》《一生一个字:历史的闲言碎语》等十余部学术专著、学术随笔和新闻评论集,并在各地报刊发表作品一百余万字。

目录

第一诀 不得贪胜
“无目”之妙手

第二诀 入界宜缓
叩桥而不渡

第三诀 攻彼顾我
百目大杀局

第四诀:弃子争先
死棋活用

第五诀:舍小就大
耳赤之妙手

第六诀:逢危须弃
一弃再弃的名局

第七诀:慎勿轻速
“准名人”的误算

第八诀:动须相应
古今无类之妙手

第九诀 彼强自保
形势判断之名局

第十诀:势孤取和
“枯木逢春”的擂争

精彩书摘

  本手:聪明最是老实人
  围棋上的本手,指的是那些合乎棋理、合乎本分之著手,既不过分也不迟缓。通俗一点说,就是那些本分老实的棋。围棋是一人一手轮流下,双方拥有的“资源”是一样的,“资源”的使用效率能达到十分,那当然很好,能达到八九分,也可以满意了,这就是“本手”。如果硬要一分钱当一块钱来花,等于在棋盘上一个子要对付人家几个子,以寡敌众,以弱击强,如果双方棋力相当,这只能是自取其辱。因此,不贪婪,老老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是取胜之道。“揠苗助长”故事里的那个宋人之所以可笑,就在于他没有下出“本手”,最后必然是事与愿违。
  实话实说,晏同叔官运亨通
  李济是著名的人类学家、考古学家,有“中国考古学之父”之称。一个学生在临毕业时向他请教做学问的方法。李济问他:“假如一个网球掉在一大片草地里,而你又不知球从什么方向掉进去的,怎样才能这个网球?”对这貌似“无厘头”的问题,学生一下不知所措。李济说:“只有从草地的一边开始,按部就班地来往搜索,绝不跳跃,也不取巧地找到草地的另一边,这才是最有把握而不走冤枉路的办法。做学问也如找网球一样,只有这样不取巧,不信运气地去做一些也许被认为是笨功夫的工作,才会有真正成功的时候。”
  李济说的是做学问,其实围棋也是如此,这个找网球的方法,用围棋的术语来说,就是“本手”。
  春秋时鲁国有个相国叫公仪休,此人很喜欢吃鱼,于是国人纷纷买了鱼来送给他,但公仪休一律不收。有个门客很不理解,问他,你不喜欢吃鱼么,怎么一条鱼也不要?公仪休说:“只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不能受鱼。拿了人家的鱼,就得为人家办事,为人办事,免不了要枉法,一枉法,说不定这相国就没得做了。不做相国,就没人送我鱼了,而我自己又不会捕鱼,从此就没鱼吃了。而我不受鱼,凭相国的俸禄,买几条鱼吃吃还是绰绰有余。只要我这相国做得下去,鱼自然吃得下去。”公仪休的“却鱼”,就是一着“本手”。有了这着本手,他就没了后患,也用不着“补棋”(比如退赃,比如掩盖贪赃行为),而结果也不坏(照样有鱼吃),假如他受了鱼,就可能从此不得安生,这就是犯了“贪胜”的毛病。
  本手,可以理解为“本分的着手”,就是老实、诚恳,这肯定不能一下子捡个大皮夹-----如某些投机取巧者一样,但最终还是会有回报,所谓“做人老实最聪明”就是这个意思。
  北宋时有个著名词人叫晏殊,字同叔,“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就是他的名句。晏殊还是一个很有成就的政治家,官拜宰相。沈括的《梦溪笔谈》里记载了他早年的两则故事。
  宋景德二年(1005年),有“神童”之称、年仅十四岁的晏殊来到京城应试,成绩出色,考中进士。几天后,宋真宗亲自主持进士的诗、赋、论的考试。晏殊拿到考题一看,心头一喜,这作赋的考题正是自己刚做过的。这真是天下掉下了馅饼,笑纳便是,反正除了天知地知,只有自己知道。晏殊却当场提出“抗议”:“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要求另出一个题目。宋真宗见晏殊年纪轻轻,才华横溢,又是如此的实诚,“极爱其不隐”,大为欣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
  当时天下太平,国家富庶,京城的官员们往往在公务之余,流连于市楼酒肆,休闲娱乐。只有晏殊不随波逐流,每天在他堂弟在家埋头读书,互相探讨研究。一次,要在群臣中挑选一名东宫官。宋真宗说,也别再找了,就晏殊吧。东宫官负责对太子的教育,责任重大,一般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大臣担任。有关官员对这一任命实在有点不大理解,向真宗询问。真宗说,近来听说馆阁臣僚无不嬉游宴赏,有的甚至通宵达旦,只有晏殊杜门不出,一心读书,这样的人正是太子的好老师。到了授官之日,真宗当面说起任命晏殊的道理,也是个勉励的意思。不料晏殊说,其实我也不是不喜欢宴游,但家境清寒,没钱去花天酒地。我如果有了钱,或许也会到酒肆玩乐的。皇帝一听,更加喜欢他的诚实,这东宫官一职更是非他莫属了。晏殊后来仕途顺利,“卒至大用”,跟他这诚实的秉性有着很大的关系的。
  应该说,在考试和授官这两个人生的关键时刻,面对难得的“误会”,晏殊就是来个顺水推舟,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但他还是坚持下出“本手”,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而这反而给他带来了更多的机遇。细究起来,晏殊的这一“本手”也是最合适的应手,假如他顺着皇帝的话,说自己不喜宴游只爱读书,那么,当他发达后,要么露出本性而有“欺君”之罪,要么一直伪装下去自己痛苦,这都给以后的人生带来隐患。而实话实说,眼前可能会失去一些利益,但此后再也不用“补棋”,一生舒坦。当然,晏殊当时可能没有考虑那么多,他只是按棋理下出了一着“本手”,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说的也就是这个“不得贪胜”的道理。而“只管向前”的贪胜者,最后的结果往往并不太好。
  ……

前言/序言

  序
  孙光明
  汉代班固的《弈旨》,是我国最早的关于围棋的理论文章,大史学家班固认为围棋“局必方正,象地则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棋有白黑,阴阳分也;骈罗列布,效天文也”。围棋象征着天地、阴阳、神明,天地万物、上下古今无不可以通过围棋来呈现,所谓“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览其得失,古今略备”。围棋是否真如班固所说的融合于天地造化,恐怕很难说得清楚,但围棋之道与世间万物之理相通,这应该是没有异议的。清代陶式玉在《官子谱》序中说,下棋时强弱优劣的不断转化,可以体会春夏秋冬的更替;下棋时的计算和变化,可以理解“孙子兵法”的神妙,下棋时的深谋远虑,犹如治理国家的审慎与周全,下棋时控制情绪、抑止贪欲,就像贤明之人的自律自察。甚至“宦海风波,世途荆棘,升沉倏易,情态顿殊”,都可以在围棋中得到领悟,“天下事何者非弈也”,人生世事,也就是一盘棋而已,“法在谱中,理在弈外”通晓了棋理,也就领悟了人生。
  当然,古人的这些话,是就围棋的本质而言,是从大处着眼,并不可简单地理解为围棋就是世界,棋理就是真理。否则,围棋高手就是所有领域的高手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围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它本身有着技、艺、道三个层面。技,是技术,围棋最基本的要素。艺,乃艺术,技术成熟到一定的阶段就进入了艺术的境界。道,则是棋道,是围棋中蕴涵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围棋,可以加深对自然、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可以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这是为历史和围棋本身所不断证明了的。古人一方面不断强调,围棋无非是“小道”“小数”,另一方面,又说它通于“大道”。初看似乎十分矛盾,但古人要告诉我们的,是要学会从“小道”得悟“大道”,从方寸棋枰,看到天地方圆之象、阴阳动静之理。其实,几乎人类的所有活动,都具有术、艺、道三个层面,浸淫日久,所知渐深,都是可以从小见大,慢慢地领悟到一些形而上的东西的。毕竟,世间的道理是相通的,下棋的道理、打球的道理、写字画画的道理、做人做事的道理,说到底,万物一理。

世事如棋 “围棋十诀”中的智慧人生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世事如棋 “围棋十诀”中的智慧人生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世事如棋 “围棋十诀”中的智慧人生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世事如棋 “围棋十诀”中的智慧人生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世事如棋 “围棋十诀”中的智慧人生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