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次共同成长,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华语文坛温暖系作家叶倾城
十年写就育儿感悟
抚慰你的养育焦虑
孩子给母亲的,才是无条件的爱。
全书主题:“我的爱有很多瑕疵,但不会有人爱她比我更多。” “看见”孩子,“看见”自我,期待父母孩子之间不断调试下的爱与从容,希望能给我们凡人,以反思,抚慰,告诉自己“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不断前行,耐心等待懵懂孩童的每一步。
本书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叶倾城以自己陪伴女儿十年成长的切身感悟为灵感源泉,写就的一部短篇文集,是她由两性情感转向亲子关系领域的转型力作。
本书中,女儿小年常常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无限的爱,童言稚语令人忍俊不禁;作为母亲,作者尝试从女儿的内心世界出发,给予她足够的时间与耐心,陪伴她慢慢长大,并在与女儿相处的过程中,满怀感恩之心,逐渐完善自我。
我见过太多寂寞的母亲,生活中有无数的失意,事业不得志,婚姻过不下去,外面的世界向你板起晚娘脸,只有孩子,给你温暖的笑容和拥抱。
母亲就这样对孩子上瘾,你的心伤,依赖孩子治愈。被爱多么幸福,被全心全意信任依托让人错觉自己是全天下重要的人。你乐意长成矮树,让荏弱的孩子如青藤般依赖。
只是,你若是树,来自你血脉的孩子,也是一棵树,也要从地面重新出发,用自己的树根枝丫吸取天地精华,用自己的满头绿叶完成光合作用。如果一直生长在母树的阴影下,只会因为接触不到阳光而发育不良,矮瘦枯干。
分离注定要来到。一个人的至爱,本来就不应该是母亲。就像江河注定要离开白雪皑皑的山顶,头也不回奔向大地。如果你的一生,爱的是某个异性(或同性)与孩子,那么,你的孩子也是。
叶倾城,作家,主持人,湖北作家协会会员。国内发行杂志《读者》的签约作家,其作品在诸多的报杂志中有很高的转载率。著有《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三十八周零四天》《再多不舍也要勇敢向前》《爱是一生的修行》《倾城十年》等多部散文集,《原配》、《心碎之舞》《麒麟夜》等多部长篇小说,译有《走出非洲》《谁动了我的奶酪》(幼儿版)等诸多译作。
第一章 被抱抱,一定很舒服
爱是最好的老师 ........... . 003
妈妈,就是用来擦眼泪的 ........... . 006
被抱抱,一定很舒服 ........... . 009
拥有自己的隐秘世界 ........... . 012
白马寺的乌龟,龙门石窟的白鹭 ........... . 015
57 分美人儿 ........... . 020
小年想要个小妹妹 ........... . 023
天上的外公 ........... . 028
一个母亲的祈祷 ........... . 033
童子偈 ........... . 037
下一次,还是要勇敢试试 ........... . 040
我的孩子,赤胆忠心地护卫我 ........... . 044
有爱,有温饱,有亲人相伴的地方就是家 ........... . 048
我与你最深情的对望 ........... . 051
把父母拽下神坛吧 ........... . 056
母亲,不能对孩子上瘾 ........... . 062
第二章 我只能陪你到这里
我只能陪你到这里 ........... . 067
我一定会继续前进 ........... . 069
我终将一步一步失去她 ........... . 072
第1002 夜,山鲁佐德好寂寞 ........... . 076
小棕熊城市历险记 ........... . 080
上学的头一周 ........... . 083
白尔依山尽 ........... . 087
耐心,是唯一的雨露甘霖 ........... . 090
站在不远处,看她落泪 ........... . 093
谢谢你每星期送我上校车 ........... . 096
不会爱上怪物 ........... . 100
送伞的幸福 ........... . 103
她的小书包 ........... . 106
分床 ........... . 109
我只能陪你到这里 ........... . 113
所有无用的东西都是有用的 ........... . 116
第三章 接受世界的不圆满
女王的教室 ........... . 121
只要在工作,就不会破产 ........... . 124
用三十年等你长大 ........... . 126
孩子,你要了解人生的残酷吗? ........... . 131
童年即将来 ........... . 134
不要试图阻挡真实 ........... . 138
接受世界的不圆满,犹如这世界接受你 ........... . 141
爱的国度不需要智力 ........... . 145
如何对待熊孩子 ........... . 148
最后还在你身边的人 ........... . 151
自由不能来得太早 ........... . 155
妈妈得活着,才能救孩子 ........... . 158
第四章 你是女生,不能掉队
纵有金玉良言,不说也罢 ........... . 163
楚门的世界 ........... . 168
像小红帽一样 ........... . 171
世界是不上锁的诗廊 ........... . 174
在我的范围你给你尽量多的选择 ........... . 178
普通的父亲 ........... . 183
我的母亲走出了山外 ........... . 187
摘果子的小猴子 ........... . 191
把你觉得最好的书放在孩子眼前 ........... . 196
知识的自行车 ........... . 203
我支持你的每个选择与弯路 ........... . 206
九个月的时间够做什么 ........... . 209
你是女生,不能掉队 ........... . 213
遗忘之书 ........... . 216
你希望你的孩子怯懦畏缩吗 ........... . 220
爱儿爱女大不同 ........... . 227
被抱抱,一定很舒服
大姐的女儿出世那年,我还年轻,看着个小肉球球,只觉得好玩儿,肉球球居然还会打哈欠、打喷嚏,小嘴粉红。我正爱不释手,肉球球哭将起来,紧闭双眼,扯开嗓子哭号,比电钻电锯还刺耳,明明什么都没发生,她却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真烦人,烦死个人。
大概是肉球球一岁上下,一个半夜,她突然的哭声把全家人从梦中惊起。给奶不要,给水摆手,只是哭得肝肠寸断。量体温正常,摸周身上下,都不见有痛点,她管自踢腿伸手哭个不休,她爸她妈行将崩溃,只差和她一样痛哭流涕。我爸,也就是肉球球的外公把她接过去,抱在怀里。
一被拥在臂弯,她身子立刻向门的方向探,身体语言清晰可辨:出去玩儿。我们试着和肉球球做思想工作:白天再玩儿,现在是凌晨两点。肉球球哪里管这些,固执地手指门口,哭得越来越悲怆。万般无奈,外公只好抱着她在楼梯上上下下,拍着哄着,一层层的路灯应声而亮,又应声而息。
那一晚,不知坑了多少邻居。
折腾了至少一小时,才声渐不闻哭渐消,外公累坏了吧?外公还抱着肉球球,在客厅里踱着步,脸上带着温柔笑意,轻轻地说:“被抱抱,一定很舒服。”
肉球球伏在外公怀里,头抵在他肩上睡得屁是屁、鼾是鼾,用姿势表示:同意。
我的女儿小年,比肉球球小十岁。感谢天感谢地,这样的大闹天宫夜间版,不曾上演过。
这些年,家里人丁稀少,所以我们抱小年,抱得不太多。很早就跟她说:“姥姥腰不好。”我妈已经七十,经不起劳累。
两岁多,带她出门,她就会说:“年年不走妈妈抱,姥姥走姥姥把车(婴儿车)。”我先是把她竖着抱,体力不支后把她横过来,她说:“妈妈,我像是在天上睡觉。”又试着把她夹在腋下。总之,就是,变着法儿,让身体各部分均匀疲劳。
她再大一些,我们就千方百计灌输给她自力更生的理念:“年年,我们是大宝宝了,不要人抱。”她有时候坐在路边的石墩上哭闹:“累、脚疼、不不。”我勉为其难抱她起来。
她其实是个乖孩子,抱不了几步——往往就是到最近的电线杆或者广告牌,就说:“放我下来,就到这里。”抱是很珍贵的事物,如同糖,她早知道不可多吃,于是只追求偶尔的一甜,片刻被抱的愉悦。
一次我们出门,遇到邻居小姑娘,全家人前呼后拥着,小姑娘被爸爸高高地举在天上,众王之王般,居高临下向我们招手。小年看着,不作声。我也不说话,因为,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
昨天,她要求在电脑上看绘本故事,我为她设置好,就去了厨房,结果她跑到厨房门口喊我:“妈妈,来和我一起看。”我犹豫一下:算了,饭晚点儿吃也不会死。
我坐在电脑椅上,她立刻蹭上来,偎我腿上,在我与键盘之间的小小空当里存身。她乐滋滋地说:“我就喜欢挤在妈妈这里看。”
我忍不住,伸出手来环住她。耳边仿佛听见:“被抱抱,一定很舒服。”
这一生,我见过很多人,明知道是一场爱断情伤,却不能自抑地飞蛾扑火。所为的,不过就是被抱抱,被亲亲,被爱爱。
每一桩事物都有价钱,可悲的是,这价格永远随行就市,水涨船高。有些人不屑一顾的,对其他人来说得耗尽一生。
唯一免费的拥抱,大概就是来自家人吧。很抱歉,也许我给小年的拥抱,很不足够。但我必须保存体力,来陪她至少半生。
我拥着小年,想起我爸当年抱着肉球球上楼下楼的样子。那年,他快六十。而他,在小年出生之前四年,已经去世。
这本新近读到的作品,给我的心灵带来了一次意想不到的触动,它像是一阵温柔却坚定的风,吹散了我心中积攒已久的迷茫与尘埃。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尤其在描摹人物内心世界的起伏时,展现出一种近乎本能的洞察力。我特别欣赏那种叙事节奏的把握,它不是那种急于抛出高潮的直白,而是像老电影的胶片,一点点地,带着恰到好处的停顿和回味,将那些日常生活中被我们忽略的微小瞬间,提升到了哲学的层面。比如书中对于“等待”这个状态的刻画,它没有直接定义等待的意义,而是通过主角在不同场景下的肢体语言和细微的呼吸变化,让我们切实体会到时间流逝中蕴含的重量与希望。读完后,我发现自己开始重新审视过去那些被我匆匆略过的片段,那种感觉就像是突然被赋予了一副新的眼镜,世界因此变得更清晰、色彩也更加丰富了。这本书的语言有一种魔力,它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用最朴素的词汇,构建出最深邃的情感共鸣,让人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需要时间去消化和整理那些涌上心头的情绪浪潮。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震撼,源于它对“身份认同”这一宏大命题的细腻解构。作者没有采用宏大的叙事去探讨“我是谁”,而是通过一系列极其微观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片段,让我们看到“身份”是如何在日常的互动、微小的自我欺骗和外界的投射中被不断塑造和重塑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微妙,充满了张力与依恋,每一次关系的靠近与疏远,都伴随着对自我边界的一次重新划定。书中的对话场景堪称教科书级别,它们不是为了推动情节而存在的,而是为了揭示人物内心隐藏的动机和渴望。很多时候,你以为角色在谈论天气或琐事,但实际上他们正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权力博弈或情感试探。整本书的氛围是沉静的,但内在的能量却极其充沛,它像是一个精心打磨的万花筒,当你转动视角时,那些原本熟悉的事物会立刻呈现出完全陌生的结构和意义,让人不得不停下来,细细端详,思考自己与周遭世界的关系。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传统的时间线叙事,反而像是一张被打散又重新拼接起来的记忆碎片图。这种跳跃式的叙事,初读时可能会让人有些许不适应,但一旦适应了作者设定的这种“非线性”的节奏,就会发现其背后的匠心独运。它迫使读者去主动地建立各个场景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像是在参与一场智力上的探险。书中对环境的描写,尤其令人称道,那些景物的选择并非单纯的背景板,而是作为人物心境的投射,甚至是情节发展的隐性推动力。我能清晰地“看到”那些被雨水打湿的街道,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陈旧书页的气味,这种沉浸感极强,几乎让我感觉自己就是书中某个模糊不清的旁观者。全书的情绪基调是克制而深沉的,它避免了歇斯底里的煽情,而是选择用一种近乎冷静的笔调,讲述着最炙热或最痛苦的经历,这种反差反而制造出一种强大的张力,让人在不动声色中被深深打动。
评分我必须指出,这本书在处理“时间”这个主题上,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它探讨的不是时间如何流逝,而是时间如何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沉积”和“发酵”。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经过时间的过滤,竟然变成了决定性的因素。作者很擅长使用隐喻,这些隐喻不是那种生硬的、刻意为之的象征符号,而是自然而然地生长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对话之中,需要读者细心捕捉。例如,书中反复出现的某种特定的自然现象,它所代表的意义随着故事的推进而悄然改变,这种微妙的渐变,需要高度集中的阅读才能体会。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看一个故事,不如说是在跟随作者进行一次深度的哲学思辨,关于选择、关于遗憾、关于和解。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已经翻篇了,但其实那些经历仍然以另一种形态,在我们的潜意识中继续发挥作用,这本书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阴影效应”。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在我近期阅读的众多作品中,显得尤为独特和成熟。它带有一种老派的文学韵味,但又巧妙地融入了现代人特有的疏离感和自我审视。作者似乎对人性中的灰色地带有着超乎寻常的理解,笔下的人物都不是简单的“好人”或“坏人”,他们复杂、矛盾,充满了令人信服的真实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沉默”的方式,很多重要的转折和情感的爆发点,都是通过人物之间的“不言而喻”来完成的。那些没有说出口的话,比任何激烈的对话都更有力量,它们像冰山的水下部分,支撑着整个故事的情感重量。这种“留白”的艺术,是检验一个作家功力的试金石,而这本书无疑展现了高超的技艺。它不试图给出所有问题的标准答案,而是将选择权和最终的解读权交还给了读者,这使得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极大地增加了书籍的耐读性。
评分东西很不错,非常值得购买
评分好评
评分好评
评分喜欢她的散文,收集她的作品!
评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非常不错
评分写得挺细腻
评分书还可以,希望以后能学以致用。。
评分包装很好,还没开始看,但感觉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