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溫病學說理論與實踐》是根據國務院《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門關於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纔培養改革的意見》(教研[2014]2號)的精神,在國傢中醫藥管理局教材建設工作委員會宏觀指導下,以全麵提高中醫藥人纔的培養質量、積極與醫療衛生實踐接軌、為臨床服務為目標,依據中醫藥行業人纔培養規律和實際需求,由國傢中醫藥管理局教材建設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建設的。《溫病學說理論與實踐/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供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等專業研究生使用,並可作為中醫理論與臨床從業者的高級研修參考書。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溫病的學科性質與作用
第二章 溫病學形成的過程
一、萌芽於戰國至晉唐時期
二、成長於宋至金元時期
三、形成於明清時期
第三章 溫病學的近代發展
第一篇 溫病病因與發病學說
第四章 溫病的病因
一、六淫病因學說
二、癘氣病因學說
三、溫毒病因學說
四、溫邪與緻病微生物的關係
第五章 溫病的發病
一、發病因素
二、感染途徑
第二篇 溫病辨證研究
第六章 衛氣營血辨證理論
第一節 衛氣營血辨證源流
一、淵源於《內經》《難經》衛氣營血的生理概念
二、繼承《傷寒論》營衛氣血的病理認識
三、汲取元明醫傢氣血的辨治觀點
四、創立形成衛氣營血辨證理論
第二節 衛氣營血辨證綱領
一、衛氣營血辨證思路
二、衛氣營血辨證注意點
三、衛氣營血證候的相互傳變
第三節 衛氣營血辨證現代研究述要
一、以傳統理論為基礎,進行理論闡釋和補充
二、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手段,進行實質研究和論證
三、以疾病為抓手,開展臨床治療研究
第七章 三焦辨證理論
第一節 三焦辨證源流
一、淵源於《內經》三焦的生理概念
二、承襲《傷寒論》三焦分治和六經髒腑病機理論
三、汲取金元劉河間三焦分治的學術觀點
四、引申葉天士溫邪當分三焦投藥之說
五、創立形成瞭三焦辨證理論
第二節 三焦辨證綱領
一、三焦辨證思路
二、三焦辨證的注意點
三、三焦證候的相互傳變
第三節 三焦辨證現代研究述要
一、文獻研究
二、實驗研究
三、臨床應用研究
第八章 溫病辨證綱領的意義與關係
第一節 衛氣營血辨證與三焦辨證綱領的意義
一、辨彆病變部位
二、闡釋病證屬性
三、錶明病理傳變
四、確立治療法則
第二節 衛氣營血辨證與三焦辨證的關係
一、衛氣營血辨證與三焦辨證同中有異各有側重
二、衛氣營血辨證與三焦辨證有機配閤運用
第三篇 溫病治法研究
第九章 溫病的治療思想
一、祛邪
二、扶正
三、調理髒腑,去菀陳莝
第十章 溫病常用治法
一、解錶法
二、清熱法
三、攻下法
四、活血化瘀法
五、清熱祛濕法
六、益氣養陰法
第四篇 溫病名傢及其學術
思想概要
第十一章 “溫病四大傢”及其學術思想概要
第一節 葉桂及其學術思想概要
一、葉桂及《溫熱論》主要內容介紹
二、學術思想概要
第二節 薛雪及其學術思想概要
一、薛雪及《濕熱病篇》主要內容介紹
二、學術思想概要
第三節 吳瑭及其學術思想概要
一、吳瑭及《溫病條辨》主要內容介紹
二、學術思想概要
第四節 王士雄及其學術思想概要
一、王士雄及《溫熱經緯》主要內容介紹
二、學術思想概要
第十二章 溫疫學傢及其學術思想概要
第一節 吳有性及其學術思想概要
一、吳有性及《溫疫論》主要內容介紹
二、學術思想概要
第二節 戴天章及其學術思想概要
一、戴天章及《廣瘟疫論》主要內容介紹
二、學術思想概要
第三節 楊璿及其學術思想概要
一、楊璿及《傷寒瘟疫條辨》主要內容介紹
二、學術思想概要
第四節 劉奎及其學術思想概要
一、劉奎及《鬆峰說疫》主要內容介紹
二、學術思想概要
第五節 餘霖及其學術思想概要
一、餘霖及《疫疹一得》主要內容介紹
二、學術思想概要
第十三章 伏溫學傢及其學術思想概要
第一節 葉桂《三時伏氣外感篇》學術思想概要
一、葉桂及《三時伏氣外感篇》主要內容介紹
二、學術思想概要
第二節 柳寶詒及其學術思想概要
一、柳寶詒及《溫熱逢源》主要內容介紹
二、學術思想概要
……
第五篇 21世紀傳染病流行概況及中醫治療簡介
第六篇 溫病學辯治思路在臨床各科中的應用
附錄 引用方劑名錄
精彩書摘
《溫病學說理論與實踐/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六、益氣養陰法
益氣養陰屬於扶正的範疇。對於溫病的治療,一般來說當以祛邪為主,因為外邪是引起溫病的主因,並可因外邪的入侵導緻人體功能失調及實質性損害,所以溫病的治療當以祛邪為首務。然而,當人體正氣素虛,或病邪耗傷正氣之時,扶正則是不可或缺的,而扶正中,以養陰生津法和溫陽益氣法最為常用。
(一)溯源
《內經》中就有益氣養陰法的記載。如《靈樞·熱病》提齣“實其陰以補其不足”,突齣瞭養陰在溫病治療中的重要性。在《傷寒論》中益氣養陰法得到廣泛的運用,如《傷寒論》六經病證中的太陰、少陰病證大多屬於虛寒證,其治療多從溫補人手,治太陰虛寒證的主方理中丸、治少陰虛寒證的主方四逆湯都是應用人參、附子、乾薑、炙甘草等溫陽益氣。《傷寒論》對滋養陰液也較為重視,除瞭有豬膚湯之類滋陰潤燥方外,在白虎加人參湯、竹葉石膏湯、黃連阿膠湯等方中,配閤瞭養陰生津的藥物。明清時期,隨著溫病學的形成和發展,對溫病中陰液耗損和養陰法的認識也有瞭重要發展。吳又可《溫疫論》提齣“疫乃熱病也,邪氣內鬱,陽氣不得宣布,積陽為火,陰血每為熱搏”,因而在治療中不僅有養陰祛邪的六成湯、黃龍湯等攻補兼施之劑,而且明確提齣瞭“解後宜養陰”。葉天士在《溫熱論》中進一步指齣“熱邪不燥胃津,必耗腎液”,把溫病的陰傷做瞭明確的分類,同時提齣瞭甘寒滋胃津與鹹寒養腎液的治療大法,並於《臨證指南醫案》中記載瞭許多運用養陰法治療溫病的範例。吳鞠通根據肺胃陰傷和肝腎陰傷的不同屬性,創製瞭沙參麥鼕湯、益胃湯、加減復脈湯及加減方等養陰名方。柳寶詒在《溫熱逢源》中針對伏邪溫病的治療提齣瞭“養陰托邪”的方法。俞根初在《通俗傷寒論》中針對陰虛而患風熱襲錶者,擬定瞭加減葳蕤湯。溫病學在重視養陰生津的同時,也仍然重視固護陽氣。如葉天士對素體陽氣不足者感受溫邪的治療,強調“須要顧其陽氣”。而吳鞠通《溫病條辨》指齣:“間有陽氣素虛之體,熱病一退,即露舊虧,又不可固執養陰之說而滅其陽火。”對溫病過程中氣衰陽微者,常用參附湯,四逆湯之類以益氣溫陽。
(二)臨床運用
益氣養陰法在溫病中運用較為廣泛,特彆是在溫病的後期階段益氣養陰法為其主要的治法。如運用人參注射液靜脈注射或穴位注射搶救乙腦等危重病證呼吸衰竭或循環衰竭者;用參附湯治療肺炎、中毒性痢疾、腸傷寒等病齣現中毒性休剋及心力衰竭者;用附子、炮薑、炙甘草、白芍、肉桂、黃連、厚樸、山茱萸等水煎服,治療中毒型痢疾陰虛證者;在流行性齣血熱休剋期,應用參附湯、獨參湯、生脈散、復脈湯等益氣養陰、迴陽固脫之法。
溫病早、中期邪熱亢盛兼有陰虛者當注意邪正兼顧,常用滋陰解錶、清氣生津、增液通下、涼營養陰、涼血散血養陰、壯水瀉火等法;病變後期,邪退正衰,常用甘寒生津、鹹寒滋陰、育陰潛陽、養陰搜邪等法。如在流行性齣血熱的治療中,應該早用、重用滋陰生津法,所謂“早”,即在發熱期見舌紅少苔、口渴、汗齣較多時,就可在清熱解毒方中加入生地黃、石斛、麥鼕、蘆根等;所謂“重”即用藥量較大,如生地黃可用至60-120g,玄參可用至30-60g,其他如西洋參、麥鼕、龜甲、鱉甲、阿膠、雞子黃等,用量亦較大。在流行性齣血熱低血壓期可用生脈散養陰,而在少尿期,由於腎陰受傷,化源枯涸,可用知柏地黃丸加沙參、麥鼕等。
……
前言/序言
壯醫學專業教材作為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是為瞭培養更多符閤壯醫藥事業發展需要的閤格壯醫藥專門人纔而編寫。在黨和政府的關懷、重視和支持下,近30年來,我國的壯醫藥事業取得瞭較大的發展。經過大規模、有組織、有計劃的發掘整理和研究提高,壯醫藥已基本形成瞭自己獨特的理論體係,建立瞭自己的醫、教、研機構,在國傢醫療衛生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上升,人民群眾對壯醫藥的需求也與日俱增。廣西中醫藥大學根據近30年在壯醫藥科研、教學方麵的深厚積澱,開創瞭壯醫藥高等教育,於2002年9月正式設立中醫學(壯醫方嚮)專業。2011年,經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審核批準,正式設立我國高等醫學教育又一個新的專業——壯醫學專業,並於2011年9月開始招生,實現瞭民族醫藥高等教育的新突破。
“十二五”期間,壯醫藥事業迎來瞭韆載難逢的良好發展機遇。根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乾意見》精神和《中國(廣西)壯瑤醫藥振興計劃規劃綱要》等文件的指導思想,“廣西要加快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推動壯瑤醫藥發展實現新突破,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廣西中醫藥大學作為廣西唯一的中醫藥、民族醫藥教育機構,要為廣西中醫藥、民族醫藥事業發展提供充足的高層次人纔,在人纔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與創新、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麵發揮重要的作用”。
2002年9月,為瞭滿足中醫學(壯醫方嚮)專業教學需要,廣西中醫藥大學組織有關研究人員和教師,在總結近20年來壯醫藥發掘整理和研究的成果基礎上,結閤實踐驗證,按照教學任務要求,編寫瞭12種內部試用的壯醫學本科係列教材。2006年經過重新補充修訂後正式齣版瞭我國首套壯醫學本科專業教材——高等學校壯醫藥專業教材,供壯醫學人纔培養使用。該套教材的齣版,不僅實現瞭高等壯醫藥教育教材建設零的突破,同時也為壯醫藥高級人纔培養提供瞭重要的保證。2011年,該套教材獲得瞭廣西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奬。經過近10年的實踐、總結和發展,壯醫藥産生瞭一些新的理論和成果,這些理論和成果經過實踐檢驗後應盡快嚮教學轉化。為此,廣西中醫藥大學嚮國傢中醫藥管理局教材建設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國中醫藥齣版社遞交瞭“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規劃教材”選題申報書,對壯醫學專業教材提齣瞭再版申請。在國傢中醫藥管理局教材建設工作委員會和中國中醫藥齣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申報獲立項,至此壯醫學專業教材首次納入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規劃教材。
“十三五”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規劃壯醫學專業教材是在2006年版教材的基礎上修訂而成。本次修訂,在保留《壯族醫學史》《壯醫基礎理論》《壯醫診斷學》等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科發展的需要,將《壯醫方藥學》分為《壯藥學》和《壯醫方劑學》,並在《壯醫內科學》中增加瞭壯醫兒科的內容,整閤為《壯醫內兒科學》,在《壯醫外科學》中增加瞭骨傷科學內容,整閤為《壯醫外傷科學》,同時增加瞭《壯醫針灸學》《壯醫經筋學》《壯語基礎》3種教材,課程由原來的12種增加到16種。本套教材堅持育人為本,重視發揮教材在人纔培養中的基礎性作用,充分展現我國壯醫藥的特色和在醫療、保健、科研、文化等方麵取得的新成就,以期成為符閤教育規律和人纔成長規律,並具有科學性、先進性、適用性的特色教材。
教材是培養人纔和傳授知識的重要工具,由於水平所限,本套教材若存在錯漏之處,請讀者提齣寶貴意見,以便再版修訂時提高。
溫病學說理論與實踐/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