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芳天堂鸟 博物文库·博物学经典丛书

寻芳天堂鸟 博物文库·博物学经典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弗朗索瓦·勒瓦扬,[英] 约翰·古尔德,[英] 阿尔弗雷德·华莱士 著
图书标签:
  • 博物学
  • 鸟类
  • 天堂鸟
  • 自然观察
  • 科普
  • 博物文库
  • 经典
  • 动植物
  • 生物学
  • 珍稀鸟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78376
版次:1
商品编码:12115416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博物文库·博物学经典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6
字数:116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寻芳天堂鸟》:大师经典手绘逼真呈现天堂鸟绝世之美,西方王公贵族珍藏。

内容简介

  新几内亚热带丛林中的天堂鸟被达尔文等众多的博物学家誉为“世界上zui美的、zui有趣的鸟类”,它们以其极端艳丽的色彩和美丽的装饰性羽毛闻名于世。《寻芳天堂鸟》精选法国博物学家弗朗索瓦·勒瓦扬、英国博物学家约翰·古尔德和阿尔弗雷德·华莱士的天堂鸟画作,这些精美的画作准确、生动地展现了天堂鸟的基本形态特征、生境以及部分物种的食性等科学信息,长久以来一直是鸟类学家、鸟类爱好者和艺术家推崇至极的作品。

作者简介

  弗朗索瓦·勒瓦扬(1753—1824),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收藏家、鸟类学家。
  约翰·古尔德(1804—1881),英国鸟类学家,鸟类画家。因撰写和出版了大量绘有精美插图的世界各地鸟类的书籍而闻名。
  阿尔弗雷德·华莱士(1823—1913),英国博物学家、探险家、地理学家与生物学家。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博物学经典丛书”是一场思想与视觉的盛宴,带你走向科学与艺术的精彩人生。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 朱军

“博物学经典丛书”开启了一个美的世界,是艺术之美与自然之美的完美结合。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 董卿

目录

目录

总序一……8
总序二……14
导读……20
第一部分:勒瓦扬的天堂鸟……1
大极乐鸟(雄鸟)……10
大极乐鸟(雌鸟)……19
小极乐鸟(雄鸟)……22
小极乐鸟(雌鸟)……28
红极乐鸟……32
王极乐鸟……36
王极乐鸟(亚成体)……47
丽色极乐鸟……50
阿法六线风鸟……55
十二线极乐鸟(云雾鸟)……62
第二部分:古尔德的天堂鸟……71
阿法六线风鸟……79
十二线极乐鸟……82
卫古极乐鸟……85
丽色极乐鸟 ……88
金翅极乐鸟……90
黑嘴镰嘴风鸟……92
劳氏六线风鸟……94
黑蓝长尾风鸟……96
威氏极乐鸟……99
王极乐鸟……101
小华美极乐鸟……103
大极乐鸟……105
新几内亚极乐鸟……108
戈氏极乐鸟……110
巴布亚极乐鸟……112
红极乐鸟……114
号声极乐鸟……120
大掩鼻风鸟……122
小掩鼻风鸟……124
丽色掩鼻风鸟……126
幡羽极乐鸟……128
第三部分:华莱士的天堂鸟……131
大极乐鸟……137
小极乐鸟……140
红极乐鸟……142
王极乐鸟……145
丽色极乐鸟……148
威氏极乐鸟……150
华美极乐鸟……152
阿法六线风鸟……154
幡羽极乐鸟……156
黑镰嘴风鸟……159
十二线极乐鸟……161
丽色掩鼻风鸟……164
阿尔伯特裙天堂鸟……167
大掩鼻风鸟……169
小掩鼻风鸟……171
黑蓝长尾风鸟……172
长尾肉垂风鸟……174
辉亭鸟……176

精彩书摘

导  读
薛晓源 胡运彪

华羽的天堂鸟,是否在幸福云游?

飞着,飞着,春,夏,秋,冬,
昼,夜,没有休止,
华羽的乐园鸟,
这是幸福的云游呢,
还是永恒的苦役?

渴的时候也饮露,
饥的时候也饮露,
华羽的乐园鸟,
这是神仙的佳肴呢,
还是为了对于天的乡思?

是从乐园里来的呢,
还是到乐园里去的?
华羽的乐园鸟,
在茫茫的青空中,
也觉得你的路途寂寞吗?

假使你是从乐园里来的
可以对我们说吗,
华羽的乐园鸟,
自从亚当、夏娃被逐后,
那天上的花园已荒芜到怎样了?

——戴望舒《乐园鸟》

上面的诗作,是中国现代诗人戴望舒对天堂鸟诗意的描述,文字凄美,意境迷离,一股忧虑和悲切的情绪扑面而至,让人流连,让人感伤。关于天堂鸟,检索中文的文献,尚未发现比戴望舒更早的描述和咏叹,这可能是对天堂鸟最早的中文吟咏了,虽然有人试图证明早在明朝就有人在海外贸易中发现天堂鸟华丽的皮毛,但是尚未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这首诗作可能是戴望舒在留法期间看到天堂鸟的标本和图片,诗人在孤独和迷离中,对美好的事物和远隔万里之遥的爱情吟咏和呼唤,迷离的意境中散发着美丽和忧愁,哀感顽艳,感人至深。在诗作《乐园鸟》中诗人戴望舒对“乐园鸟”发出反复的呼唤与询问,四节诗中发出“五问”。一问你的飞翔“是幸福的云游,还是永恒的苦役?”二问乐园鸟无论饥、渴都不放弃“饮露”:“这是神仙的佳肴呢,还是为了对于天的乡思?”三问“是从乐园里来的呢,还是到乐园里去?”四问“华羽的乐园鸟,在茫茫的青空中,也觉得你的路途寂寞吗?”五问“自从亚当、夏娃被逐后,那天上的花园已荒芜到怎样了?”
如果我们越过诗人戴望舒的诗意描述,去追问天堂鸟的博物学的认识历程,或许我们能还原诗作的具体场景,能尝试回答诗人的疑惑和无休止的发问。天堂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华羽天堂鸟的飞翔是幸福的云游,还是永恒的苦役?本书将尝试描述博物学家对天堂鸟的认识、理解、描述、分类和命名。 在博物学对天堂鸟的发生学描述中,法国博物学家弗朗索瓦·勒瓦扬,英国博物学家约翰·古尔德、阿尔弗雷德·华莱士和美国博物学家艾略特的研究最为显著,且影响深远,天堂鸟以及画作就和他们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了。他们对天堂鸟的文字描述研究和相关画作,可以回应诗人和国人对天堂鸟的好奇和惊讶!
天堂鸟,英文名为bird of paradise,中文名也叫作极乐鸟。天堂鸟是极乐鸟科(学名:Paradisaeidae)鸟类的统称,根据最新的分类系统一共有41种。大部分种类的雄鸟色彩缤纷,具有纷繁华丽的饰羽,雄鸟一般大于雌鸟。华莱士经过考证认为: 天堂鸟,“马来人叫它‘上帝之鸟’,葡萄牙人发现其无翅无脚,唤其‘太阳鸟’,而博学的荷兰人给了它一个高雅的拉丁语名字‘天堂鸟’。”1522年,跟随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的胡安·塞巴斯蒂安·埃尔卡诺从东南亚的贸易口岸获得了几只天堂鸟的标本并带回欧洲。由于其华丽奇特,见多识广的旅行者们也不禁为其啧啧称奇。由于土著人独特的制作方式,导致这些天堂鸟标本的腿已经被去掉,不明真相的欧洲博物学家惊讶于此鸟的美丽,又误认为此鸟生来无腿,终生不落地。双名法的奠基人林奈将大极乐鸟的种名定为apoda,意思为无足之鸟。直到1824年,博物学家里内·莱森在新几内亚岛的热带森林中亲手采集到“来自天堂里的鸟”的标本,这时人们才知道这种鸟是新几内亚岛的热带森林中一种很常见的鸟。不过,由于欧洲人自16世纪以来一直把这种鸟称作birds of paradise(意思是“天堂里的鸟”),因此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为了简明起见,中国鸟类学家把这种鸟叫作极乐鸟,因为人们认为天堂是极乐世界。本书中采用了“极乐鸟”这一译名,但统称时仍称作“天堂鸟”。
本书从弗朗索瓦·勒瓦扬(1753—1824)、约翰·古尔德(1804—1881)和阿尔弗雷德·华莱士(1823—1913)三位历史上著名的博物学家的著作里选取了他们当时绘制和描述的天堂鸟。这三人从年龄上来说正好属于三代人,从三人的作品中所收录的天堂鸟的种类和绘画的细节上,我们能看出博物学发展的轨迹。勒瓦扬是法国人,出生于荷属圭亚那,并在那里度过了少年时光,喜欢上了探险。青年时期的勒瓦扬返回了欧洲,开始学习鸟类学并致力于标本收集工作。相比于勒瓦扬的巨著《非洲鸟类博物志》,其所著的《天堂鸟博物志》名气要稍低了一些,但也是当时关于天堂鸟资料最全的一本著作,丹尼尔·艾略特在出版自己的《寻访天堂鸟》一书中对《天堂鸟博物志》作出了高度的评价,说其是“到那个时期为止有关天堂鸟的出版物中最精致的一版,且有了详细描述”。
勒瓦扬没有去过极乐鸟的分布区进行过探险考察,在他的《天堂鸟博物志》一书中,所有的图片都是依据剥制标本绘制,有些鸟类的效果难免受到他所观察的标本所限,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十二线极乐鸟。在勒瓦扬的书中,十二线极乐鸟被其描述为云雾鸟,因其白色丝状饰羽给人以云雾缭绕的感觉。但是,由于他当时绘制所依据的标本并没有全部12根饰羽,只有9根,所以在书中他曾尝试给这个标本命名为九线风鸟。不过,勒瓦扬在文字描述中对于饰羽的数量进行了考据和论证,充分体现了一个博物学家的博学和谨慎。
相比于勒瓦扬,古尔德的年龄小了51岁,基本上属于两代人的跨度。从成就上而言,古尔德的成就要比勒瓦扬大许多,在其一生中古尔德参与绘制了3000多种鸟类,出版了《亚洲鸟类》《澳洲鸟类》《澳洲鸟类补遗》《大不列颠鸟类》《欧洲鸟类》《新几内亚岛及邻近岛屿的鸟类》《美洲鹑类志》《阔嘴鸟》和《蜂鸟》等鸟类学作品。其中,对澳洲鸟类的研究工作让其获得了“澳洲鸟类学之父”的美誉。英国的格拉斯哥大学曾将古尔德誉为奥杜邦之后最伟大的鸟类学家,从其对鸟类学研究的贡献来说,这一说法并不为过。他一生命名了许多种鸟,为了纪念古尔德,后来的学者还以他的名字命名过七种鸟类。查尔斯·达尔文也得到了古尔德的很多帮助,古尔德对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带回来的鸟类标本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并给那些鸟类起了名字,这些工作对于后来达尔文出版的经典著作——《物种起源》一书有着极大的帮助。
在古尔德的作品中,并没有专门的一本来描写天堂鸟,所以我们从其著作《澳洲鸟类》和《新几内亚岛及邻近岛屿的鸟类》中把天堂鸟的部分挑选了出来,呈现给大家。不同于勒瓦扬,古尔德曾在澳洲进行过标本采集和探险等活动,也曾在野外观察过一些活着的天堂鸟,所以在古尔德的绘画中往往会有天堂鸟的生境展示,而勒瓦扬的绘画中只是展示了鸟的姿态。尽管古尔德只在野外见过一两种天堂鸟,但他根据别人的描述便绘制出了生境效果,实属不易,体现出了其作为一位鸟类学家的实力。古尔德有着自己的标本制作公司,所以有机会接触大量的鸟类标本,这一点在其画作中也有着明显的体现。勒瓦扬的作品中基本上每幅画只有一只鸟类,而在古尔德的作品中一幅图中往往同时包括了雌雄或者几只雄鸟,读者可以从一幅图中清晰地看出雌雄个体之间的差异,这也从侧面佐证了他的收藏和涉猎标本之丰富。
而比起前两位来,阿尔弗雷德·华莱士的名气要更大一些,也更为公众所知。华莱士也是英国人,集博物学家、探险家、地理学家、人类学家与生物学家等称号于一身,足见其成就之大。华莱士最为人所知的成就就是和达尔文同时独立地提出了“自然选择”这一理论,1858年7月1日晚上,华莱士的论文《论变种不确定地偏离原先类型的倾向》和达尔文的作品都在伦敦林奈学会上进行了宣读,他们两人的论文里不约而同地体现了自然选择的思想。华莱士最为大众熟知的著作当属《马来群岛考察记》,他的自然选择理论便来自于在马来群岛的探险。华莱士提出了著名的“华莱士线”,将马来群岛的动物分成了两个区系,线以西是亚洲区的动物类型,线以东是澳大利亚区的动物类型,虽然后来经过了许多学者的修正,这一条线到今天仍然大部分有效。
本书第三部分的天堂鸟便来自于《马来群岛考察记》一书,相比勒瓦扬和古尔德,华莱士亲身前往这些地区采集并观察过几种天堂鸟,他对天堂鸟的了解要远比前两位深入和细致,这也体现在他的绘画和文字描述中。在华莱士的绘画中,往往都带着生境信息,而且鸟类并不只是静态的展示,往往两只或者多只一起,个体之间有一些行为上的互动,例如求偶炫耀和同性之间的竞争等。作为一个生物学家,华莱士体现出了自己的专业,在书中他一共收录了18种天堂鸟,但是对于其中的辉亭鸟,他并不确定到底是否该将其列为天堂鸟这一类,事实证明他的这种疑惑是对的,后来的鸟类学家证实辉亭鸟确实不属于天堂鸟,而是园丁鸟的一种。那些珍稀的天堂鸟常在险远之地,华莱士先后在马来群岛徘徊逗留十余年,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寻找和捕捉天堂鸟,在《马来群岛考察记》中华莱士讲述了他历尽艰辛发现天堂鸟的故事,很令人感动。天堂鸟的栖息地,不但是路途遥远,而且经常在野兽出没的丛林之中,当地土著人把天堂鸟看作是神鸟,千方百计阻拦捕猎计划,常常令华莱士无功而返。华莱士在病中恍然大悟,花钱雇佣土著人前去捕猎,结果大有斩获,获得大量天堂鸟的标本。他还雇人捉到了两只活的天堂鸟,并费尽心思把它们带回英国,在动物园进行展览,结果万人空巷,引起极大的轰动,天堂鸟靓丽的身姿和璀璨的色彩让人称奇不已。
如何欣赏这些美丽的天堂鸟,也引起不小的纷争和热议。不是所有天堂鸟都有靓丽的身姿和璀璨的色彩,只有一部分雄性的天堂鸟才拥有上天所恩赐的美丽和魅力。总结前人的审美描述和经验,要取得愉悦的美感,要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去欣赏天堂鸟之美。从静态上观察,是符合认知发生学的规律,欧洲人最早发现和得到的是天堂鸟的标本,在华莱士之前,人们基本没有看到活的天堂鸟。对于天堂鸟的美丽,人们主要的关注点有三个。一是雄性天堂鸟身形奇异,有些雄性天堂鸟头上和颈上长出奇异的羽毛,有两线,有六线,有十二线。有的羽翼直挺,翘首而立,神采奕奕;有的羽翼柔软弯曲,妩媚可爱,优雅动人,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二是奇特的羽毛,有些雄性天堂鸟的羽毛颀长丰美,造型多姿,形状奇特,有的天堂鸟羽毛有60—70厘米长,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三是羽毛色彩璀璨,五颜六色,交相辉映,仿佛是天边的云锦,又像是雨后七彩缤纷的彩虹,让人目不暇接,只有啧啧惊叹。华莱士饱满激情地写道:“天堂鸟,它们生活在深山老林里,全身五彩斑斓的羽毛,硕大艳丽的尾羽,腾空飞起,有如满天彩霞, 流光溢彩,祥和吉利。” 当地居民深信,这种鸟是天国里的神鸟,它们食花蜜饮天露,造物主赋予它们最美妙的形体,赐予它们最妍丽的华服,为人间带来幸福和祥瑞。
从动态上观察,天堂鸟之美一是羽翼丰满多姿,雄性天堂鸟向雌性求爱,在大地上、在树枝上、在天空中,来回摆动游弋,羽翼纵横展合,千姿百态;婀娜多姿,千种风姿,万般风情,在异域之地尽情展现,看过雄性天堂鸟表演的人说过: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二是五光十色的羽毛,在阳光照射之下,在旋转流动之中,闪出靓丽的金属般的光泽。柔软光滑的羽毛竟然能具有质感炫目的金属般的色彩,柔性与刚性的完美结合在天堂鸟的羽翼中得到无与伦比的呈现。这让目睹此情此景的华莱士和艾略特惊诧不已,忘记身处险境。华莱士衷心赞美道:“金属丝般的羽毛装点其身体,有些从头部、背部或肩部伸展出来,绚烂无与伦比。”
从博物绘画的美学效应来审视这三位博物学家的作品和相关画作,也可以看出博物学对天堂鸟认识、理解、描述和表现的知识和审美细化和深化的过程。勒瓦扬的作品和相关画作,是建立在对天堂鸟标本的认识和识别上,通过美好的想象去还原天堂鸟的美丽的颜色和奇特的倩影,刻画笔触比较细腻,但是造型略显板滞,况且构图有点单调,每幅画作描绘的都是单一的雄性或者雌性的天堂鸟,画面背景知识阙如。古尔德和他的团队绘制的天堂鸟,是在实地考察和见识大量标本基础上,进行了诗意的描绘,形象生动,色彩鲜艳,雌雄鸟类交织荟萃,美丽的羽毛与奇特异国风情交相呼应。他们细致地绘制出天堂鸟的生活场景:瑰丽的植物,奇异的花草,一抹彩云,一片蓝天,建构天堂鸟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看了他们绘制的天堂鸟图片,宛然置身于阆苑仙境、天堂圣域。华莱士著作的配图,是以木刻黑白图片的形式构成的,构图丰富多彩,刀法苍劲有力,天堂鸟的造型奇特而富有很强的表现力,质感很强,线条饱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比较遗憾的是,黑白木刻图片无法表现出天堂鸟的璀璨色彩。可见,勒瓦扬的作品以逼真见长,古尔德的作品以生动瑰丽见长,华莱士著作的配图以丰沛线条见长。
欣赏与观看天堂鸟,对于我们今天仍有很多的启示。其一,庄子在《知北游》中所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天堂鸟的美丽,验证庄子所说的话,让我们心悦诚服地感受造化之神奇,学会理解和欣赏自然万物之美。其二,天下奇异之万物常在险远之地,非有毅力与胆识奇异之人不能一睹其风姿。天堂鸟身处当时远离文明世界的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其发现和描绘历经艰难困苦,非直接体验者不能想象其承受的痛苦与快乐。其三,对待美好的稀缺之物,远观而不近玩,欣赏而不占有。西方王侯将相、达官贵妇头上天堂鸟的羽毛争相斗艳之时,正是天堂鸟日渐稀少之日,即使今天我们在天堂鸟的故乡新几内亚,也很难一睹天堂鸟的芳容,而某些地方的天堂鸟已经绝迹或者正濒临灭绝之境。看到天堂鸟的标本,敬畏自然的信念,相信会在每个热爱大自然的人的心里油然而生。
天堂鸟的雄鸟大多色彩绚丽或者有着让人惊叹的饰羽,但并不是所有的天堂鸟都如大极乐鸟、小极乐鸟以及王极乐鸟那般让人惊叹。除天堂鸟外,鸟类中不乏让人惊艳的种类,如红腹锦鸡、孔雀、鸳鸯等,大自然慷慨地馈赠给这些鸟类以绚丽多彩的羽毛,让这个世界充满色彩。我们人类能够有幸通过这些美丽的鸟来欣赏和领略自然之美,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在科技日新月异,生活越来越现代化且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我们似乎没有了去欣赏自然之美的时间和心情。我们希望借助此书能让大家从中认识天堂鸟的美丽,更希望大家能够重拾对自然的兴趣,去发现身边的自然之美。


《隐秘的花园:被遗忘的植物世界》 作者:艾莉丝·温斯顿(Alice Winston) 出品:自然之扉出版社 系列:遗珍博物文库 简介: 在人类文明的宏大叙事中,我们常常将目光聚焦于那些壮丽的山川、浩瀚的海洋,或是那些被历史铭记的英雄与事件。然而,在这颗星球上,存在着一个更为古老、更为沉默的王国,它以无数细微而又顽强的生命形式,悄无声息地编织着地球的脉络,记录着亿万年的变迁——那便是植物的世界。艾莉丝·温斯顿的《隐秘的花园:被遗忘的植物世界》,正是带领读者踏上一场深入植物王国腹地的探险,去揭示那些鲜为人知、却又至关重要的生命故事。 这本书并非一本传统的植物图鉴,也非一部枯燥的植物学史,它以一种充满人文关怀和科学严谨的态度,将植物置于它们所处的生态环境、演化历史以及与人类文明的复杂互动之中。温斯顿博士,一位在植物学领域耕耘数十载的资深学者,以其诗意的笔触和深入的洞察力,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植物画卷,唤醒我们对身边那些“沉默的居民”的关注与敬畏。 揭开植物的生命密码:从根系到繁衍的奥秘 《隐秘的花园》并非仅仅停留在描述植物的形态美,它更深入地探索了植物生命活动的内在逻辑。书中,作者将我们带到亚马逊雨林的深处,观察那些依靠寄生生存的“幽灵兰”,它们如何在黑暗的土壤中汲取养分,展现了生命力令人惊叹的适应性。接着,我们将目光移至北极苔原,了解那些在极端严寒中顽强生长的小型植物,它们如何巧妙地利用短暂的夏季,完成生命的轮回。 温斯顿博士尤其关注植物根系的地下王国。她用生动的比喻,将复杂的根系网络描绘成一个繁忙的“地下城市”,在这里,水分和养分的输送,信息的传递,甚至与其他生物的交流,都在静默地进行着。她详细阐述了根与真菌的共生关系,这种“菌根网络”如何成为森林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关键,揭示了植物并非独立的个体,而是 interconnected 的生命共同体。 在繁衍的篇章中,作者打破了我们对“花朵”和“种子”的刻板印象。她探讨了那些不依赖鲜艳花朵的植物,例如蕨类植物和苔藓,它们是如何通过孢子传播,征服了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她还深入剖析了各种授粉机制的精妙设计——从微风的轻拂,到昆虫的翩跹,再到蝙蝠的夜间访客,甚至一些植物“设下陷阱”诱骗昆虫,这一切都展现了自然选择的鬼斧神工。书中对种子传播方式的描绘同样引人入胜,无论是借风之力,还是借助动物的胃,抑或是如“弹射器”般将种子射出,都充满了生命的智慧与力量。 植物的生存智慧:应对挑战与相互依存 在严酷的自然界中,植物并非任人宰割的温顺生命,它们拥有令人惊叹的生存智慧。温斯顿博士带领读者认识那些“武装到牙齿”的植物,例如食虫植物,它们如何利用特制的“陷阱”来弥补土壤养分的不足,从叶片到花朵,每一个结构都经过了亿万年的优化。我们还将了解到那些能够抵御食草动物的植物,它们分泌的毒素、制造的尖刺、或是那令人厌恶的气味,都是它们守护自身生命的“化学武器”和“物理屏障”。 书中关于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也极其精彩。温斯顿博士以生动的案例,解释了植物如何感知光照、温度、湿度甚至土壤中的化学信号。她描述了那些能够在旱季进入休眠状态的植物,以及那些在火灾后迅速萌发的“凤凰树”,它们都展现了对生存环境非凡的适应能力。 更令人着迷的是,作者揭示了植物王国中普遍存在的“合作”与“竞争”的二重奏。她介绍了植物之间的“化学信号传递”,当一株植物遭受病虫害时,它会释放特定的化学物质,警示邻近的同类,共同启动防御机制。这种“植物的交流”让读者得以窥见一个复杂而动态的植物社会。同时,书中也描绘了植物之间激烈的资源竞争,它们如何通过快速生长、占据空间、或是分泌化感物质来抑制竞争对手,展现了自然界残酷而又公平的法则。 植物与人类的千年情缘:从生存工具到文化符号 《隐秘的花园》并非仅仅关注植物的自然属性,它更深入地探讨了植物与人类文明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植物就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食物的来源,是药材的宝库,是建筑的材料,是衣物的纤维。温斯顿博士追溯了那些被驯化的重要作物,例如小麦、水稻、玉米,它们如何从野生的祖先演变而来,又如何支撑了人类文明的繁荣与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结构的关键。 书中对植物在医药领域的贡献有着详尽的阐述。从古老的草药智慧,到现代科学对植物提取物的研究,作者展示了植物如何成为治疗疾病的天然药箱。例如,紫杉醇从太平洋紫杉中提取,为癌症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青蒿素从黄花蒿中发现,成为对抗疟疾的特效药。这些案例都凸显了植物作为“活的药库”的巨大价值,也警示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 除了实用价值,植物在人类文化、宗教和艺术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者探讨了那些被赋予神圣意义的花卉,例如莲花在佛教中的象征,玫瑰在西方文化中的爱情寓意。她还介绍了植物在古代壁画、诗歌、以及传统节日中的出现,这些都反映了植物早已融入人类的精神世界,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符号。 遗失的珍宝与未来的希望:对生物多样性的呼唤 在这本书的最后部分,温斯顿博士将我们的目光引向了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她以充满情感却又极具说服力的方式,描述了那些正在消失的植物物种,它们可能承载着未被发现的药用价值,或是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书中列举了亚马逊雨林、马达加斯加岛等地的植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以及它们所面临的破坏性威胁,如森林砍伐、气候变化和外来物种入侵。 作者并非仅仅停留在悲观的论调,她也为我们指明了希望的所在。她介绍了那些致力于植物保护的科学家、非政府组织以及当地社区的努力。她强调了重新发现和认识身边植物的重要性,呼吁公众积极参与到植物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来。书中对“生态旅游”、“植物园的保育作用”以及“可持续农业”的讨论,都为读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方向。 《隐秘的花园:被遗忘的植物世界》是一部集科学性、人文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杰作。它带领我们跳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去重新审视那些与我们共同生存的植物生命。艾莉丝·温斯顿以其博学和深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植物王国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隐藏在绿叶之下、深藏于泥土之中的宏大而又细腻的生命交响曲。读完这本书,你再也不会以同样的方式看待一片树叶,一朵小花,它们在你眼中,将不再是简单的背景,而是充满了故事、智慧和无尽生机的生命奇迹。这本书不仅是对植物世界的探索,更是对生命本身的敬畏与感悟。

用户评价

评分

《寻芳天堂鸟 博物文库·博物学经典丛书》这个书名,给我带来了一种极其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感觉。 “博物文库”和“博物学经典丛书”这样的组合,立刻将这本书的定位拔高到了一种学术性和历史性的高度,让我对它的内容质量充满了信心。 这意味着它很可能收录了该领域内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研究,或是对某一类生物进行了非常详尽和深入的考察。 “经典”二字,更是传递了一种经过时间沉淀、被学界广泛认可的价值。它不是一时兴起的流行读物,而是能够长久地为人们提供知识、启迪思想的基石。 我对“寻芳天堂鸟”这个具体的研究对象也充满了好奇。天堂鸟本身就以其极具观赏性的羽毛和独特的求偶行为而闻名,常常被视为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寻芳”这个词,则赋予了这项研究一种浪漫和执着的色彩。它暗示着作者可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冒着风险,跋涉千里,只为捕捉到天堂鸟最真实、最动人的瞬间。 我可以想象,书中会包含大量的精美插图,或许还有作者手绘的草图,详细描绘天堂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甚至是对其繁殖行为的细致观察。同时,它也可能探讨天堂鸟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所处的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 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关于一种鸟的知识,更是一次关于科学探索精神的启迪,一次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

评分

《寻芳天堂鸟 博物文库·博物学经典丛书》这个书名,本身就蕴含着一股浓郁的学术气息与人文情怀。 “博物学经典丛书”的标签,让我立即联想到那些承载着几代科学家智慧与汗水的煌煌巨著,它们是人类认识自然、理解生命演化的重要基石。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知识宝库的入口,预示着它将以一种严谨、系统、权威的方式,为读者呈现关于自然界的深刻见解。而“寻芳天堂鸟”这个具体的主题,则为这宏大的学术框架注入了生动的灵魂。 “寻芳”,这个词语自带一种积极主动、不辞辛苦的探求意味,仿佛一位执着的探险家,在广袤的自然界中,怀揣着对美的极致追求,寻找着那传说中的精灵。天堂鸟,本身就以其华丽的羽翼、奇特的舞姿以及神秘的栖息地,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向往。 我可以预见,书中将不仅仅是对天堂鸟外观的描述,更可能深入探讨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它们是如何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繁衍,它们的求偶行为背后蕴含的演化逻辑,以及它们与当地文化、神话传说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许,它还会触及到它们所面临的生存危机,以及博物学家们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生灵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这本书,仿佛一张通往自然秘境的邀请函,它承诺着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对生命奇迹的致敬,足以激发我内心深处对探索未知、热爱自然的渴望。

评分

我必须说,仅仅从《寻芳天堂鸟 博物文库·博物学经典丛书》的标题来看,我的脑海中就已经构建出了一个宏大的知识图景。 “博物学经典丛书”这个定语,就足以让我对这本书的价值产生极高的认同感。它意味着这本书并非一本泛泛而谈的休闲读物,而是一部沉淀了时间、凝聚了智慧、承载着科学精神的厚重之作。 经典,意味着它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其内容和方法论在博物学领域具有典范意义。它可能汇集了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博物学大家们的智慧结晶,也可能代表了某个时期博物学研究的巅峰成就。而“博物文库”,则暗示着这是一个系统性的、权威性的知识体系,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博物学世界的大门。 至于“寻芳天堂鸟”,这更是为整本书注入了灵魂。它将我们引向了一个具体而又极具吸引力的研究对象——天堂鸟。这种鸟类本身就以其华丽的羽毛、独特的求偶舞蹈以及神秘的生存环境而闻名,是许多博物学家梦寐以求的研究对象。 “寻芳”,更是将这种研究赋予了一种动人的情感色彩。它不再是冰冷的科学数据堆砌,而是充满了探索者的热情,充满了对生命之美的极致追求。 我可以想象,书中会详细描绘天堂鸟的种类、它们的栖息地、它们是如何被发现和研究的,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况。甚至,它可能还会涉及与天堂鸟相关的历史传说、文化象征,以及它们所面临的保护困境。 这是一本注定能引发深度思考和广泛联想的书籍,它不仅是对一个物种的深入剖析,更是对博物学研究精神和方法的一次致敬。

评分

初次翻开《寻芳天堂鸟 博物文库·博物学经典丛书》,便被其内涵深深吸引,虽未深入阅读具体篇章,但从书名本身透露出的意境,以及“博物文库·博物学经典丛书”的定位,便足以勾勒出一幅引人入胜的画面。 “寻芳”二字,何其浪漫,又何其执着,它暗示着一种对生命美好事物的追寻,对自然界精致细节的探索。试想,在那繁茂的丛林深处,或是幽静的山谷之中,一位博物学家,怀揣着无比的热情,如同寻宝一般,搜寻着那些稍纵即逝的美丽身影,那些拥有绚烂羽翼、婉转歌喉的天堂鸟。 这绝非简单的观赏,而是一种深入的、充满好奇的探索。它不仅仅关乎鸟类本身的外形特征、栖息地、生活习性,更可能触及到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它们与环境之间微妙的平衡,甚至其迁徙的规律和繁殖的奥秘。 “天堂鸟”,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名字,本身就带有几分神秘和令人神往的特质。它仿佛是从遥远伊甸园中坠落凡间的使者,带着上帝的旨意,将自然之美播撒人间。而将其置于“博物学经典丛书”之中,则说明了这本书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严谨的科学观察和深入的研究之上。它将以一种科学的态度,去解剖、去解读这份来自天堂的美丽,还原其最真实的生命姿态。 仅仅是想象,便足以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它承诺着一场关于自然界奇迹的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评分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寻芳天堂鸟 博物文库·博物学经典丛书》如同一个散发着独特光芒的宝藏,仅仅其名称便足以勾起我对自然界无限的好奇心。 “寻芳”二字,自带一种浪漫主义的色彩,它暗示着一种对稀有、珍贵事物的执着追寻,一种不畏艰辛、乐在其中的探索精神。我仿佛能看到一位身着粗布衣衫的学者,背着沉重的行囊,深入人迹罕至的雨林,只为一睹天堂鸟那令人屏息的美丽。 而“天堂鸟”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神秘与诱惑。它们是如此的与众不同,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每一根羽毛都可能蕴含着宇宙的奥秘。我脑海中已经浮现出它们在密林中翩翩起舞的景象,那种绚丽的色彩、奇特的造型,怎能不让人心驰神往?更何况,它被置于“博物文库·博物学经典丛书”之中,这意味着这本书并非浮光掠影的介绍,而是严谨、系统、深刻的科学探讨。它背后必然蕴含着长期的田野调查、细致的标本采集、精密的解剖研究,以及对鸟类行为、生态、演化等方面的深度剖析。 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能够以科学的眼光去理解和欣赏天堂鸟的生命之美,去感受博物学家们那份对自然纯粹的热爱和执着。它不仅仅是关于一种鸟的书,更是关于一种探索生命、探寻真理的精神的传承。

评分

过河拆桥!饥饿营销做得过分了!!

评分

发货很快,很精美,正版的,值得购买

评分

可以,常规购物可以,常规购物可以,常规购物

评分

挺不错的,图美美的,长知识了,支持京东图书,希望双十一大活动!

评分

个人认为这本比大开本那本漂亮,大概是入围品种比较集中,而且都是稀有漂亮天堂鸟的缘故吧。

评分

非常好!印刷质量不错。大爱天堂鸟。推荐!

评分

老公经常在京东买书,各种各样的书

评分

个人认为这本比大开本那本漂亮,大概是入围品种比较集中,而且都是稀有漂亮天堂鸟的缘故吧。

评分

博物系列收集中,活动入手,非常精美,喜欢的可以收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