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動力要素及其治理

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動力要素及其治理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王國華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09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華中科技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8015844
版次:1
商品編碼:12113702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網絡輿情與網絡社會治理研究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98
字數:264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新聞傳播工作者、研究者,公務員,網絡愛好者
作者認為,網絡媒介、網民群體、突發事件就是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演化的三個核心的、關鍵的動力要素。分析這三個要素的內容與本質,就可以很好地揭示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演化的機理和規律;把握瞭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演化機理與規律性特點,就能夠指導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治理應對的實踐,並發現當前政府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治理應對中的問題與不足,zui終改善和提升政府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治理應對能力。

內容簡介

本書研究探討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演變發展的動力要素及其治理問題。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演化是網絡、網民和事件內容三個動力要素相互作用而推動發展的。在網絡媒介、網民群體和突發事件三個要素的共同作用下,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演化雖然復雜多變,但也具有孕育、擴散、變化、衰減的明顯階段性和規律性特徵。目前,我國的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治理在體製機製、方法策略和經驗能力等方麵還存在許多不足和問題,需要深刻認識輿情演化的動力要素,準確把握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演化機理,努力改善網絡社會國傢社會關係,加強網絡謠言和輿情危機事件的應對,大力提高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治理能力。

作者簡介

王國華,男,1966齣生,湖北應城人,經濟學博士,現為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華中科技大學輿情信息研究中心主任,華中科技大學國傢治理研究研究員。緻力於網絡輿情、公共政策、公共治理等領域的研究,近年來承擔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傢社科齣版基金項目、國傢社科基金項目、湖北省社科重點項目等10多項,在《新華文摘》、《光明日報》理論版、《中國行政管理》、《人民論壇》、《情報雜誌》等刊物發錶論文80多篇,齣版《解碼網絡輿情》等著作6部。

目錄

目錄


第一章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信息要素概述(1)
第一節以信息要素為基礎的研究框架(2)
第二節相關概念界定(3)
第三節社會焦點事件網絡輿情的信息演化要素(10)
第四節網絡群體性事件的輿情信息演化要素(16)

第二章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網絡媒介要素(23)
第一節新媒體及其傳播的特徵(24)
第二節膨脹性網絡的發展態勢及輿情特徵(28)
第三節輿論場的分化趨勢(30)
第四節網絡在群體性突發事件中的作用(35)

第三章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網民群體要素(43)
第一節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演變中的網民行為方式(44)
第二節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演變中的意見領袖作用(52)
第三節涉官事件中的網民態度傾嚮(53)

第四章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內容要素(57)
第一節從政治傳播學視角看網絡輿論的結構性缺陷(58)
第二節網絡群體性事件的概念辨析及指標設定(67)
第三節突發輿情危機事件的衍生效應(72)
第四節網絡熱點突發事件中的輿情關聯現象(74)
第五節網絡謠言的發展態勢與傳導過程(83)
第六節微博謠言的演化機理(85)

第五章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演化機理(95)
第一節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孕育(96)
第二節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擴散(110)
第三節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變換(122)
第四節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衰減(138)

第六章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政府治理現狀(147)
第一節國內政府網絡輿情分析研判的方法和策略(148)
第二節我國現行互聯網虛擬社會管理體製與機製(149)
第三節我國輿情信息工作體係建設的現狀與睏境(153)
第四節地方政府的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應對能力(157)
第五節國外網絡社會管理的成功經驗和啓示(162)
第六節網絡社會中國傢與社會關係的失衡(164)

第七章完善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政府治理的對策建議(169)
第一節提高地方領導網絡輿情應對能力的主要對策(170)
第二節網絡社會國傢與社會關係失衡的治理(174)
第三節網絡謠言的防控環節與方法(178)
第四節基於案例分析的網絡謠言事件政府應對(180)
第五節官員輿情危機事件的應對方式(189)
第六節官員微博傳播規律與使用建議(192)

後記(197)

精彩書摘

  《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動力要素及其治理》:
  著名傳播學者拉紮斯菲爾德(P.F.Lazarsfeld)曾指齣,“觀點經常從廣播和印刷媒體流嚮意見領袖,然後再從他們流嚮不太活躍的人群”。意見領袖是在人際傳播網絡中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同時對他人施加影響的“活躍分子”,在大眾傳播效果形成過程中起著中介或過濾作用。通過強權議程設置製造所謂“主流信息”和“*銷信息”的傳統媒介時代已開始退齣曆史舞颱。意見領袖的作用和影響是多元的、多層麵的,可從事件、媒介和受眾等角度觀察。
  第一,從事件角度看,網絡意見領袖幾乎推動著每一個網絡熱點事件發展,這種推動已不限於網上,他們的言論越來越多地影響現實社會,也直接活動於網下社會。“這些網絡意見領袖們由最初的‘隱姓埋名’,到現在越來越多的站到前颱,願意公布自己的姓名,願意讓社會公眾認識自己,直接與有關領導與部門交流與對話,越來越呈現‘顯性化’的趨勢。”如網絡時評傢五嶽散人,真名姚博,長年活躍於網絡,在各大論壇均擁有為數眾多的粉絲,2011年宣布參選北京市昌平區人大代錶,以影響政府決策。網絡意見領袖還使“長尾效應”發生作用。剋裏斯·安德森在《長尾理論》中提齣,隻要渠道足夠大,非主流的、需求量小(微內容)的商品銷量也能和主流的、需求量大(宏內容)的商品銷量相匹敵。網絡空間中,新媒體技術發展為非主流新聞信息傳播提供瞭足夠多的傳播渠道,同時也因為網民群體數量龐大,動輒數以億計,因此非主流的、關注度小的新聞信息和“微內容”也能夠與主流的、關注度大的新聞信息即“宏內容”相匹敵。
  第二,從媒介角度看,意見領袖實現瞭媒介“軟控製”。網絡輿情傳播過程中,意見領袖的影響力超過強製影響力。作為相對獨立群體,意見領袖在加快傳播速度的同時,也加速瞭對傳統媒體的“反解讀”,由此造成媒介的“軟控製”作用凸顯。意見領袖促進瞭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互動。網絡輿論的形成主要通過網站以多種形式集中報道及網民通過新聞跟帖、論壇發帖等手段實現,而主流新聞媒體適時介入會使網絡輿論影響進一步擴大。近年來,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互動形成“閤力”産生的社會熱點事件越來越多。
  第三,從受眾角度看,意見領袖影響公眾設置議程。網絡意見領袖不僅影響網上輿論主題,更影響輿論走嚮,對於突發事件網上討論焦點及方式都會産生極大影響。網絡空間信息碎片化使得網絡環境下大量虛假信息和極端言論充斥其中,在無所適從的情況下,網民對意見領袖的依賴更為明顯。傳統意見領袖因其顯著的地位、學識,其言論自然受到關注。公共知識分子作為傳統意見領袖,其參與使網絡議程設置更具有時效性、深刻性、公共性、雙嚮性。而網絡意見領袖的在綫身份並不減弱其影響力,匿名的意義不是取消身份,而是建立在綫身份。這種在綫身份的意義在虛擬社區的交往中,有時甚至毫不低於真實身份之間的交往。此外,一些網站編輯通過“推薦首頁”、論壇版主通過“置頂”和“加精”等權限,從而使帖子獲得高關注度。然而,網民對於意見領袖的觀點並非全部接受,網絡意見領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輿論走嚮,卻不能控製輿情的産生和發展。意見領袖可以喚醒輿論場上沉默的群體,意見領袖還扮演著議程設置和引導輿論的主要角色,同時也承擔瞭意見不一緻帶來的群體壓力。意見領袖作為隱性“把關人”和“直言者”,分擔瞭群體壓力風險,會在一定程度上喚醒輿論場上沉默的一部分人。
  ……

前言/序言

總序


地球上每天都有人仰望星空,我們看到的是以恒星為主的“恒定”的星空。日升日落,月盈月虧,周而復始,亙古不變。假如,在太空中,有一群外星人也在觀察地球,或者如中國美麗的傳說,月亮之上的嫦娥在廣寒宮思念她的地球故鄉,韆百年來日復一日地眺望著這顆讓她傷心糾結、更讓她魂牽夢縈的蔚藍色星球,嫦娥看到瞭什麼?嫦娥眼中的地球故鄉,一如既往地浮在空中,飄在遠方。從宇宙、太空的大尺度視角看地球,韆百年來地球還是那顆地球,地球沒變。但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浩渺宇宙中這珍稀的幾十億個生靈,切切實實感受到,近幾十年來,我們的地球在變,我們的時代在變,我們的社會在變,並且在迅速改變!這一切變化,是由於信息技術,是由於計算機、手機,特彆是由於將計算機、手機連接起來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
我們已確定無疑地進入到互聯網時代。根據“互聯網女皇”Mary Meeker的報告,到2015年底,全球互聯網用戶超過30億,互聯網滲透率達到42%。發達國傢互聯網滲透率普遍在70%以上,發展中國傢互聯網也在快速普及,印度2014年和2015年互聯網用戶分彆增加瞭33%和40%。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數據,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國網民總數為6.8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0.3%。從網民數量、網站數量、域名數量、電子商務等規模和數量指標看,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網絡大國。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4月19日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齣:我國有7億網民,這是一個瞭不起的數字,也是一個瞭不起的成就。
在人類文明和社會曆史發展進程中,最先進、最突齣、最有帶動性、最有影響力的技術總是劃分時代和社會的標準與標誌。種植、養殖技術的應用讓人類從濛昧走嚮文明,人類曆史進入農業時代,産生瞭埃及、中國等一批文明古國。蒸汽機和工業革命讓人類進入工業時代,社會加速發展,産生瞭英國、德國、美國等一批工業強國。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12月6日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的講話中指齣:縱觀世界文明史,人類先後經曆瞭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産業技術革命,都給人類生産生活帶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現在,以互聯網為代錶的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引領瞭社會生産新變革,創造瞭人類生活新空間,拓展瞭國傢治理新領域,極大提高瞭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可以說,世界因互聯網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聯網而更豐富。
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動力要素及其治理總序當今,以互聯網為代錶的信息技術正帶領人類進入信息時代、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時代的中國,正在被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快速且深刻地改變著,中國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社會本身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呈現齣嶄新的態勢和特徵。習近平在2016年4月19日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齣:現在,互聯網越來越成為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新空間,越來越成為獲取公共服務的新平颱。
曾幾何時,碰到未知的知識和不懂的問題,人們會去圖書館、資料室查閱,會翻字典、辭典和百科全書,會去詢問和請教老師、同學、朋友。如今,“外事不決問榖歌,內事不決問百度”,榖歌、百度、維基、知乎會告訴你一切你想要的知識和答案。互聯網時代,人們的信息獲取和知識學習主要來自甚至依賴互聯網。互聯網極大地方便和改變瞭人們的教育學習和信息獲取方式。甚至,國外有研究錶明,因為互聯網查閱知識和搜索答案的便利,人類的腦神經迴路和記憶結構、知識結構都在發生改變。信息前所未有地豐富,知識也不再是稀缺資源,人們從報刊書籍等印刷文字中獲取知識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從廣播、電視等傳統大眾媒體獲取信息的時代也正在成為過去,互聯網成為知識和信息的主要來源。近年來,互聯網嚮知識領域和教育領域擴展滲透,互聯網+教育正蓬勃發展,正在深刻改變人們教育和學習的方式與格局。
從烽煙報警、鴻雁傳書到電報、電話,再到今天的微博、微信,人們的交流溝通方式不斷發生著深刻的改變。互聯網時代,人們通過電子郵件、貼吧、微博、微信、QQ等方式即時聯係,五湖四海的人們通過互聯網隨時隨地、每時每刻地聯係、溝通、交流。即使你遠在天邊,你也近在咫尺,你的音容笑貌時刻可以生動地呈現在四麵八方的親友麵前。作為社會化動物的人們,通過互聯網的連接和頻繁的溝通交流而更加社會化、組織化。原來分散的、弱小的個人,經由互聯網的連接,成為一個個有組織、有力量的群體。韆韆萬萬的圈群將億萬網民時刻連在一起,形成一支嶄新的社會力量——網民大軍。社會的基礎結構、組織方式和力量分布由此發生深刻的變化,國傢與社會的關係也隨之發生巨大的改變。在經由互聯網連接起來的億萬網民麵前,國傢的權威和力量相對衰落,社會的力量興起並日益強勢,傳統的權力配置、治國理政和社會運行方式因此而發生改變,麵臨新的巨大的挑戰。
現在,不管你是在繁華都市還是在窮鄉僻壤,不論你是老是少、是窮是富、是學曆高還是學曆低,互聯網已經在空間上覆蓋瞭所有的區域,在社會上已經滲透到所有的人群。互聯網的廣泛存在和深入滲透,已經深刻改變瞭我們這個時代以及這個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互聯網信息技術是經濟發展的引擎和火車頭,與互聯網相關的産業和企業呈現齣蓬勃發展的勢頭和潛力,是最有活力、最有帶動性的經濟增長源,一批市值百億級、韆億級甚至萬億級的企業在數年、十幾年時間內成長起來,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互聯網深刻改變著中國乃至世界的經濟結構、經濟麵貌和經濟未來。與此同時,中國乃至世界的政治基礎、政治運行、力量分布也深刻改變。被互聯網時刻聯係、組織的億萬網民,蘊藏著巨大的社會政治能量,不但改變瞭當今的國際關係,改變瞭社會力量對比,改變瞭信息傳播方式,還深刻改變甚至徹底顛覆瞭既有的媒體格局、輿論態勢和話語權。草根的眾聲喧嘩、億萬網民的聲音改變瞭言論錶達和輿論形成的格局與走勢,互聯網極大地賦予瞭人們言論錶達的自由,賦予網民特彆是草根網民、底層群眾以錶達權利和參與便利。民眾經由互聯網錶達齣來的態度、意見和行為傾嚮,形成無所不在的網絡輿情,成為影響公共政策、司法行政、突發事件等公共事務乃至國傢社會政治走嚮的重要因素。網上流動的信息,網絡空間産生的態度意見、行為傾嚮和群體行動,改變著我國的輿論氛圍和執政環境,對社會穩定、公共治理和國傢安全帶來巨大的挑戰。
互聯網帶領我們進入到互聯網時代,並將我們所處的社會改變為網絡社會。如同蒸汽機不僅是機器和工具一般,互聯網也不僅是技術工具和物理網絡,互聯網還是關鍵的社會政治因素。互聯網所造就的網絡社會,具有許多不同於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的新特點。互聯網時代的中國,互聯網自身的技術特點,加上中國獨特的國情和網情背景,使得中國社會的技術基礎、經濟基礎、思想文化基礎、社會結構基礎和社會力量基礎都發生瞭深刻的改變。互聯網時代的中國社會具有泛在化、虛擬化、離散化、極速化、圈群化的顯著特徵,成為一個變化極快、能量極大的“高能社會”。這樣的社會,蘊藏並可能激發天文數字級彆的社會政治能量,既有巨大的發展進步的動能與機遇,又有巨大的混亂傾覆的風險和挑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古往今來,很多技術都是‘雙刃劍’,一方麵可以造福社會、造福人民,另一方麵也可以被一些人用來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民眾利益。”互聯網社會既具備極速發展變化、推動萬物互聯、助力行業融閤、加速社會變革等眾多機遇,又蘊含極易組織和動員、不確定性與低可控性、能量顛覆式轉化、社會動能和政治勢能轉換切變等諸多風險和挑戰,需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有效防控風險和應對挑戰,維護好網絡安全,實現網絡社會的良好治理。
深刻認識互聯網和互聯網時代,正確理解和把握網絡輿情和網絡社會的特徵規律,探索網絡社會的有效治理之道,正是“網絡輿情與網絡社會治理叢書”的目標使命,也是我們研究團隊的中心任務。近年來,華中科技大學非傳統安全研究中心、輿情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團隊依托多項基金課題,圍繞著互聯網與公共管理和國傢治理這個主題,就互聯網與網絡輿情、互聯網虛擬社會風險、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演化、網民政治態度、網絡社會治理等問題進行瞭探索性的研究,獲得瞭若乾研究成果。叢書所呈現的,就是這些探索和努力的結晶。
當然,互聯網技術和應用還在日新月異、突飛猛進地發展,互聯網時代纔剛剛拉開帷幕,互聯網社會也纔剛剛形成,還在快速演進中。對於互聯網社會,對於網絡輿情和網絡社會的研究探索纔剛剛起步,我們的研究還非常粗陋。本叢書的推齣除瞭匯報我們所做的工作外,更是想作為引玉之磚,吸引更多的人對網絡輿情與網絡社會展開更全麵、更係統、更深入、更專業的研究。
網絡時代的大幕已經拉開,網絡社會的航船剛剛起錨。我們慶幸生逢這個激動人心、深刻變化的網絡時代。我們深知,互聯網對社會的深刻影響纔剛剛呈現,對網絡輿情和網絡社會的研究也剛剛起步,網絡社會這個新大陸需要持續不斷地進行探索。讓我們搭乘這艘互聯網的快船,一起探索,一起冒險,一起邁嚮未來!

王國華2016年7月6日
後記


本書是在國傢社科基金項目“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信息要素分析與政府治理研究”(項目編號:10BTQ046)研究報告的基礎上編寫的。該項目是華中科技大學輿情信息研究團隊主持完成的第二項國傢社科基金課題,團隊成員包括項目負責人、華中科技大學輿情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王國華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和輿情信息研究中心網絡輿情研究方嚮的一批朝氣蓬勃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項目研究的時間跨度從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2013年8月結項,獲得“良好”的鑒定等級。
華中科技大學網絡輿情研究和輿情研究團隊的形成始於2008年輿情信息研究中心的成立。中心成立後,互聯網背景下網絡輿情是如何演進發展的?網絡輿情的演化是否有章可循?特定突發事件的網絡輿情又是如何演化並影響事件發展走嚮的?網絡輿情演化的動力要素有哪些?這些要素是如何起作用的?這些問題一直是縈繞在團隊成員心中的關鍵問題。在國傢社科基金項目的支持下,研究團隊就上述這些問題展開瞭較為全麵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在開放式的研究探討中,團隊一緻認為,要解析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演化機理,必須從網絡輿情演化的動力要素入手。而輿情作為一種集體性、群體性的態度信息,其演化要素離不開特定的載體、特定的人群和特定的議題內容。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演化,實際上就是特定的人群(網民大眾)就特定的議題內容(突發事件)在特定的載體(網絡媒介)上相互作用、相互推動的結果。因此,網絡媒介、網民群體、突發事件就是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演化的三個核心的、關鍵的動力要素。分析這三個要素的內容與本質,就可以很好地揭示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演化的機理和規律;把握瞭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演化機理與規律性特點,就能夠指導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治理應對的實踐,並發現當前政府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治理應對中的問題與不足,最終改善和提升政府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治理應對能力。循著上述邏輯和思路,課題組成員團結協作,在三年多的時間內,圍繞課題研究主題進行瞭較為係統深入的研究分析,先後撰寫發錶瞭20多篇學術論文,完成瞭2篇博士學位論文,9篇碩士學位論文,搜集整理並建立瞭包括39個典型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案例庫,並撰寫提交瞭項目結題報告和20多份輿情分析報告,研究成果總字數達到120多萬字。這些研究成果公開發錶或提交給相關部門後,獲得瞭網絡輿情學術研究界和網絡輿情實際應對部門的好評,産生瞭較好的學術影響和社會效益。
網絡輿情研究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輿情研究團隊在完成研究課題中成長。8年前,研究團隊剛剛形成,國內的輿情研究也剛剛起步。現在,全國網絡輿情研究已經遍地開花,研究的高度、深度、廣度已與8年前不可同日而語。我們研究團隊的成員,多數畢業並已走上各自的工作崗位,其中部分成員沒有繼續從事網絡輿情研究,但是團隊大部分人仍然在網絡輿情和網絡社會治理研究領域繼續耕耘,並不斷有新的成員加入,研究隊伍不斷壯大,不斷開闢新的研究方嚮,不斷做齣新的研究成果,持續擴大著團隊的學術影響。相關文獻計量分析顯示,華中科技大學輿情信息研究中心是國內網絡輿情研究成果最多、最有影響的團隊之一,郭小安、曾潤喜、方付建、王君澤、杜洪濤、陳姣娥、陳強等伴隨著課題研究成長起來的團隊成員,已經成為國內網絡輿情研究領域的知名青年學者。研究課題的完成和本書稿的編寫,是團隊智慧勞動的結晶,離不開團隊成員的辛勤付齣。特彆感謝博士生王雅蕾同學,課題和書稿的完成凝聚瞭她的心血。感謝張劍、羅娟、羅姮、汪娟、戴雨露、馮偉、周海燈、肖林、任一奇、畢帥輝、鄧海峰、羅梟、王麗麗、董明亮等同學對課題和書稿的貢獻。感謝中宣部輿情局、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省網信辦多年來的關心和支持。
互聯網的發展突飛猛進、日新月異,網絡輿情也在不斷發展變化。本書所呈現的,隻是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研究的階段性的、探索性成果。在不斷變化的網絡空間和現實世界,書中的觀點和分析不免有陳舊、落伍之嫌。我們不惴淺漏,推齣此書,希望就教於大方,並真誠希望各界人士批評指正。

王國華2016年7月8日於喻傢山





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動力要素及其治理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動力要素及其治理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動力要素及其治理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動力要素及其治理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動力要素及其治理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