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中小学通识启蒙读本:地理的故事

欧美中小学通识启蒙读本:地理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著,志晶 译
图书标签:
  • 地理
  • 通识
  • 启蒙
  • 中小学
  • 欧美
  • 教育
  • 文化
  • 科普
  • 历史
  • 世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1708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3601
品牌:文通天下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62
字数:16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科普大师房龙写给青少年的世界地理入门书。
  2.从故事中聆听地球变迁的历史,让孩子在阅读中体验多姿多彩的风物人情
  3.美国图书馆协会、美国教育协会获奖作品,入选“美国中小学人文启蒙必读书目”“美国国务院推荐驻外机构学校教材”
  4.美育教育必读经典,入选“20世纪影响青少年的100本书”

内容简介

  《地理的故事》是一部通俗易懂的世界地理百科全书。房龙把地理和人类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让看似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鲜活生动、趣味无穷。来吧!跟着房龙进行一场恢弘、壮美的文明之旅,让世界各地好玩有趣的历史、古迹、艺术瑰宝……统统开口说话!
  本书自出版以来备受读者赞誉,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中小学人文启蒙必读书目。

作者简介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1882-1944),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和记者,荷兰裔美国人。1921年,房龙以《人类的故事》一举成名,从此蜚声国际,被誉为“优秀的通俗历史作家”,其作品风靡世界数十年,得到了一代代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精彩书评

  任何一个民族的根总是深深埋藏于土壤和灵魂之中。土壤影响着灵魂,灵魂有影响着土壤……当我们掌握了二者真正的内在含义时,我们便拥有了开解任何国家的特性的钥匙。
  ——本书作者房龙

  房龙的地理书以深厚的人文关怀,关注人类的生存,关注着人类的发展……他把历史融入到地理的介绍中,于是,这些山山水水都有了文化气息,让你看到了过去人们的苦难和奋斗。
  ——读者书评

  对比当下的青少年基础教育读物,极少有能与房龙作品相媲美的读物,要么枯燥乏味,要么照本宣科,总是不容孩子靠近。文科教材尤其如此,在这样功利浮躁的阅读环境下,房龙充溢着美好、纯善,兼具知识性、趣味性的作品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了。
  ——美国《纽约时报》书评

目录

第1章 地球上的人类 001
第2章 地理学的定义 009
第3章 我们的地球 013
第4章 地图 035
第5章 一年四季及其形成 053
第6章 地球上的陆地 057
第7章 欧洲的发现 065
第8章 希腊 071
第9章 意大利 083
第10章 西班牙 105
第11章 法国 119
第12章 比利时 135
第13章 卢森堡 141
第14章 瑞士 143
第15章 德国 151
第16章 奥地利 163
第17章 丹麦 169
第18章 冰岛 175
第19章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179
第20章 荷兰 191
第21章 英国 199
苏格兰 214
爱尔兰 216
第22章 俄罗斯 223
第23章 波兰 237
第24章 保加利亚 243
第25章 罗马尼亚 249
第26章 芬兰 253

精彩书摘

  第1章地球上的人类
  有些事听起来不可理解,但却是真实存在的。假如我们地球上的人人均身高6英尺、宽1.5英尺、厚1英尺(事实上要比真实的人高大一些),那么,地球上全部的人(最新统计资料表明,人类如今差不多有20亿人——译者注:依照房龙当时所处时代的人口统计数据,下同),可以被装进一个长、宽、高各为半英里的大箱子。
  就如我刚才所说,这听上去不可理解。不过,若你不信,你自己去计算,就会发现它真的没错。
  假如这个大箱子被我们运到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为了防止人们在面对这巧夺天工的、令人惊叹的美景时,因过于惊讶而扭断了脖子,于是乎,我们将这大箱子平稳地放在矮矮的石崖上。然后,我们将一条名叫“小笨蛋”的达克斯猎狗(这真是一个聪明又听话的小家伙)召唤来,让它用那褐色的柔软的小鼻子轻轻地拱一拱那庞然大物。
  随后,大木箱轰然落下,在下落的过程中不停地撞向石头、灌木、树木,发出噼里啪啦的隆隆声和撕裂声,伴着一阵低沉、柔和的噼啪声,最终,一下子砸进科罗拉多河的河岸,激起一片水花。
  最后,一片沉寂,所有的一切均被湮没了。
  世界很快就把死亡箱中的“人类沙丁鱼罐头”抛之脑后。
  科罗拉多大峡谷还是如常地经受着风吹霜冻、日晒雨淋,矗立在那儿,亘古如初。
  在神秘的宇宙中,地球照常沿着既定的轨道运行着。
  不管是遥远的星球还是近地星球的天文学家,均不曾察觉任何异象。
  100年后,一个被厚厚的、植被覆盖的小山丘或许可以表明,曾经的人类就埋葬在这里。
  以上,就是人类故事的全部。
  我绝对可以想象到,对于这个故事,一些读者必定不会喜欢。在他们看来,让其引以为豪的人类竟然沦落到如此可悲、可鄙的境地,那是一件十分难受的事情。
  不过,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来看此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可以将自己体形弱小、数量稀少的劣势,彻底转化成极具深远意义的、名副其实的巨大优势。
  在此,我们仅仅是一些既柔弱的又无法自保的哺乳动物。在人类诞生的首个黎明开始,成群结队的动物就将我们团团包围住——此前,这些动物为了赢得生存竞争做了许多准备。
  这些动物中,有的体长达100英尺,体重像一个小型火车头;有的牙齿锋利如圆锯:还有许多身披中世纪骑士盔甲般的外壳,到处走动,寻欢觅食:还有一些人类用肉眼看不见,但繁殖速度快得惊人的物种,若其天敌未用同样惊人的速度将其消灭,或许,无须一年的时间,它们就会将整个地球都霸占了。
  同时,人类所能生存的环境必须是最适宜的环境,人类仅能在高山和深海间的几块小小的、干燥的陆地居住。而我们的竞争者则不然,它们野心勃勃,对山高海深无畏无惧。显然,它们可以依靠构成其身体的物质,在任何难以想象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
  我们由一些经典著作中获知,有一类可以在石油(难以想象,我们竟然可以将它们作为日常饮食的主要成分)里尽情嬉戏的昆虫;还有一些可以在温差极大的环境下生存的昆虫,而我们人类若身处温差如此悬殊的环境,数分钟之内就会没命;还有那些可怕的棕色小虫子,它们似乎对书籍情有独钟,不知疲倦地爬行于我们的书橱里,就算是没了双腿、三条腿,甚至四条腿,它们还可以不停地爬着,而我们的脚趾就算被针扎一下,也会感到十分不舒服。
  当我们弄清楚以上情况后,就会意识到,这个不停运转的多岩石星球,从我们出现在它上面,到消失于残酷无情的宇宙中某个最黑暗的角落,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面对诸多竞争者。
  那些披着厚皮的竞争者——动物,在我们一旁虎视眈眈,看着我们这些粉红色的原始人首次用后腿直立行走,不去攀缘树枝,不手持拐杖……于是,它们因我们那蠢笨的样子而放声大笑。
  那些一度借助暴力与狡诈,傲视两亿平方英里的大陆和海洋(辽阔的大气层除外)的王者,曾一度对地球施以至高无上的统治,而如今,它们又在何方呢?
  在我们的注视下,地球上那些曾称霸一时的大部分雄者都消失了,它们因我们的缘故,在自然历史博物馆内赢得了一席之地,我们为其贴上“展品A”或者“展品B”的标签。
  还有其他一些生物,出于生存的目的无奈地成为人类的家畜,将皮毛、蛋、奶、肉提供给人类,或者成为我们搬运重物的劳力。
  更多的生物则被我们驱赶到荒郊野岭,在那里以草木为生,在那里繁衍后代,原因是我们认为,截至目前,它们没必要被消灭殆尽,占领其领地对于我们而言早已失去了意义。
  简言之,人类在几十万年的时间内(对永恒的时间长河而言,这仅仅是短暂的一瞬间),成为这个星球上所有土地的无可置疑的统治者。甚至于,如今,人类还把大气层和海洋也纳入到了自己的疆域。
  你可以由当下的一切得出如下结论:这一宏伟的目标是由几亿人共同实现的——人类具有绝对的理智,而这是人类超越其他所有物种的优势。
  说到此处,我有些过于夸张了。因为这种天赋的理智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仅被一小部分人掌握,而他们当仁不让地成为群众的领袖。其他人虽然不满于这样的现实,内心愤愤不平,不过也只能默默忍受。甚至可以说,无论人们怎样努力奋斗,能被人铭记的真正的先驱仅为万分之一。
  我们不清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人类将走向何方。不过,过去4000年所取得的成果告诉我们,人类将在未来取得无可估量的成就,前提是其不被天生的野性所束缚,不会偏离了正常的发展道路。
  要知道,人类内在的野蛮的本性,会令我们在对待同类时相当残酷,而对待一头牛、一条狗,甚至一棵树时,却不会用相同的方式。
  所以,人类将地球以及地球上的所有的事物都掌握在手中。对于那些还不曾被人所掌控的东西,人类则会凭借聪明的头脑、卓越的远见和手中的枪炮将其征服和占有。
  我们的家园是如此美好。它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让我们免受饥饿之苦。它为我们提供大量的岩石、泥土和森林,让人人有可遮风避雨的房屋可住。从牧场上温顺的羊群,波澜起伏的开满蓝色花朵的亚麻地,以及桑树上忙碌的蚕宝宝的身上,我们获得蔽体的原材料,让自己免受严寒和酷暑的煎熬。
  我们的家园是如此美好。我们从它那里得到众多的恩泽,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少,无不从中获益。就算是未来出现意外的灾祸,假如略作调配,人类也可以获得这些恩泽的庇护,进而安然度过困难时期。
  不过,大自然自有其法则——这是一些公平、公正且严酷无情的法则,而且,地球上不存在可供人类上诉的法院。
  我们由慷慨的大自然那里获得无尽的恩泽,它是那么的大方而无私,但它同时也要求我们学习并遵守它的法则。
  要是把100头牛放养于一片仅能放养50头牛的草地上,那必定会引发灾难。这是所有牧民均懂得的常识;而原本仅能供10万人的居住之所,若住上100万人,必然会造成拥挤、贫穷和不必要的痛苦。可是,那些主宰我们命运的先驱们,显然是把这明显的事实给忽略了。
  人类犯了无可计数的错误,不过,这还并非其中最严重的错误。人类还用其他方式伤害着那位慷慨、无私的大自然母亲。在现存的物种中,人类是唯一敌视同类的。你看,狗不会吃狗,虎也不吃虎,没错,甚至最让人讨厌的鬣狗也会和同类和平共处,可是,人类却互相仇视、彼此厮杀——当今世界,防患来自邻国的杀戮,做好随时进攻的准备,是每个国家的头等大事。
  《圣经·旧约·创世记》第一章指出,同类之间应当友好相处,善待他人,若公然违背信条,就会造成人类的覆灭。这是由于我们的敌人时刻在窥伺着我们,打算乘虚而入。假如智人(这一称谓极具谄媚的味道,来自那些愤世嫉俗的科学家,其目的是为了凸显人类的智力水平远高于其他物种)无法或不愿意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者,那么,这个位子会成为成千上万的候选者的争夺目标。
  想一想,假若一个世界由猫、狗、大象或者一些组织严密程度更高的昆虫主宰着,似乎的确比一个满是军舰、大炮的星球好太多!
  我们因为祖先的愚昧无知而步入了一个充满悲惨和灾难的死胡同。希望本书可以略尽绵薄之力,让我们可以找到一条出路,一条唯一可行的出路。
  前路漫长,等待着我们的是几百年缓慢而痛苦的教化过程,如此,我们方能找到一条真正的自救之路。
  我们会意识到:人类身处同一个星球,每个人都是同行的伙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不管是否还存在其他可居住之地,我们将永远固守在这个于偶然间降生于此的地方。一旦我们领悟了这一经过千锤百炼的真理,一旦我们认清了这个事实,我们就要心甘情愿地谨言慎行,如同乘坐于奔向未知之地的火车或者轮船上的旅客一样。
  如此,我们就迈出了克服这一可怕问题的第一步,当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为这就是所有问题的根源。
  所有的人类均为同一星球上的旅伴,我们祸福与共,生死相依!
  说我是梦想家也罢,骂我是傻瓜也好,或者称我是异想天开的空想家也无所谓。不然,请让警察或救护车将我送到一个我再也无法散布这种不受欢迎的“异端邪说”的地方吧!不过,请牢记我说过的话,并在人类不得不将自己的小玩具收拾好,不得不将幸福的钥匙交给更有资格的新继承人时,请回想我曾经说过的那些话吧!
  下面这句话包含着人类生存下来的唯一希望:
  我们仅有一个地球,每一个人都是这一星球上的旅伴,都应承担起让这世界变得更加幸福的责任!
  ……

前言/序言


穿越时空的丝绸之路:连接古今的贸易与文化脉络 序章:当世界还是地图上的空白 想象一下,数千年前,人类的足迹尚未踏遍这颗星球的每一个角落。群山峻岭、浩瀚沙漠、奔腾江河,都像是神秘的屏障,将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明隔离开来。沟通的渠道极其有限,信息的传递缓慢而艰辛。然而,正是这种“未知”,激发了人类最原始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些勇敢的灵魂,怀揣着对远方的渴望,踏上了探索未知的征程,也由此拉开了人类文明史上最壮丽的篇章——贸易之路的序曲。 第一章:驼铃响起,沙漠的低语 当“丝绸之路”这个词语在脑海中回荡,你是否能听到阵阵悠扬的驼铃声,感受到古老沙漠的微风?这并非一条具体的“路”,而是一张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是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大陆的贸易动脉。它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一种对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朴素追求。 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汉朝的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其目的在于联合大月氏,共同抵御匈奴的侵扰。然而,这次“军事外交”行程,却意外地开启了东西方交流的大门。张骞带回了关于西域风土人情的宝贵信息,更重要的是,他让中国知道了遥远的西方存在着比丝绸更珍贵的商品,也让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东方神秘而富庶的国度。 从此,一车车精美的丝绸、香料、茶叶、瓷器,从东方启程,跋涉万里,穿越戈壁大漠,翻越巍峨雪山,最终抵达地中海沿岸。而从西方运来的,则是骏马、葡萄、苜蓿、毛皮,以及各种奇珍异宝。这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换,更是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当一队商队,在漫天黄沙中,缓缓前行。领头的商队首领,身着朴素的丝绸长袍,眼神中透着坚毅。他身旁,是一匹匹健壮的骆驼,驼峰上堆满了沉甸甸的货物,那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希望,也是连接遥远文明的纽带。夜晚,当营火燃起,星光璀璨,商人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旅途中的见闻,交流着对未知世界的猜想。他们说起波斯湾的鱼市,罗马帝国的宏伟建筑,以及印度恒河畔的寺庙。这些故事,如同种子一般,在彼此的心中生根发芽,激发着更多人对远方的向往。 第二章:绿洲上的奇迹,文明的十字路口 丝绸之路并非只有严酷的沙漠和险峻的山峦。在漫长的旅途中,点缀着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绿洲。这些生命之泉,不仅为疲惫的商旅提供了休憩之地,更成为了文化交流的枢纽。 从敦煌的莫高窟,到撒马尔罕的集市,再到君士坦丁堡的宫殿,每一个重要的绿洲城市,都成为了不同文明的交汇点。在这里,商人、僧侣、学者、工匠、艺术家,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汇聚一堂。他们带来了各自的语言、宗教、艺术、技术,也带走了他人的智慧与创意。 想象一下,在撒马尔罕的巴扎,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香料的气息,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汇聚成一曲人类繁荣的交响乐。一位波斯商人,正在向一位来自中国的丝绸商兜售精美的波斯地毯;一位印度僧侣,正与一位罗马学者,用希腊语讨论着哲学与天文学。孩子们在街头巷尾追逐嬉戏,他们的口中,可能已经夹杂着不同的语言。 丝绸之路的繁荣,催生了许多伟大的文明成果。佛教,正是随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逐渐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中国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发明,也通过这条道路传向西方,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进程。同样,西方的哲学思想、天文历法、医药知识,也为东方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三章:变革的浪潮,丝绸之路的兴衰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丝绸之路的命运也随着时代变迁而起伏。 当蒙古帝国崛起,广阔的疆域和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使得丝绸之路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马可·波罗的东游,正是这一时期的见证。他的《马可·波罗游记》,向西方描绘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东方世界,极大地激发了欧洲人的好奇心,也为后来的地理大发现埋下了伏笔。 然而,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以及陆上通道的战乱频发,丝绸之路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地理大发现开辟了新的贸易航线,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海上运输,逐渐取代了漫长而艰辛的陆路运输。古老的丝绸之路,在历史的长河中,似乎渐渐沉寂。 第四章:古道的回响,连接未来的桥梁 尽管如此,丝绸之路的故事并未结束。它留下的,不仅仅是历史的遗迹,更是人类文明交流的基因。那些曾经繁荣的城市,至今仍闪耀着历史的光辉;那些曾经交融的文化,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今天的我们,重新审视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为了追溯历史的辉煌,更是为了从中汲取智慧,面向未来。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成为时代的主题。“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对古老丝绸之路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它旨在通过互联互通,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想象一下,今天的“新丝绸之路”,不再是驼铃声声,而是高铁飞驰、货轮穿梭、航班翱翔。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将曾经需要数年才能传递的消息,在瞬间送达。我们依然在进行着商品的交换,更在进行着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科技合作、理念碰撞。 “穿越时空的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段关于贸易与文化的历史,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探索、交流与合作的史诗。它告诉我们,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开放与包容,离不开相互理解与尊重。当古老驼铃的回响,与现代科技的轰鸣交织在一起,我们看到的是一条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永不褪色的文明之路。这条路,见证了人类的智慧与勇气,承载着世界的梦想与希望,并将继续引领我们,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书,主要还是因为名字里那几个字——“通识启蒙”。现在的孩子,信息爆炸,接触的东西五花八门,但是很多时候都流于表面,缺乏系统性的了解。《欧美中小学通识启蒙读本》这个系列,听起来就很扎实,而“地理的故事”则像是为这个系列添上了最吸引眼球的亮点。我希望这本书的内容能非常丰富,不仅仅是简单的介绍几个国家的名字,而是能讲出地理背后的故事。比如,为什么有些地方会有火山?冰川是如何形成的?海洋的潮汐是怎么回事?我想,如果能用讲故事的方式,将这些科学知识娓娓道来,孩子们肯定会听得津津有味。我脑海里想象的是,书里会有精美的插图,描绘出各种壮丽的地理景观,配上通俗易懂的文字,让孩子们仿佛置身其中,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我甚至希望,这本书能介绍一些关于地理学家的小故事,让他们知道,那些伟大的发现背后,也有着普通人的辛勤耕耘和不懈追求。我想,这样的内容,一定能让孩子们对地理产生更深的理解和喜爱,不仅仅是记住知识点,更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从小就具备科学探索的精神。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被它的排版和插画风格吸引了。那种充满艺术感的设计,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读物,更是一件可以细细品味的艺术品。我特别喜欢“地理的故事”这个名字,它不像那些枯燥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了想象力和故事性。我一直觉得,地理知识是了解世界最直观、最根本的方式,如果能让孩子们从小就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未来的视野一定会更加开阔。我希望这本书能讲述一些关于地理的奇闻趣事,比如世界上最深的海洋,最高的山峰,最干旱的沙漠,以及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我希望它能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关于地理的传说和故事,比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等等,将神话传说与科学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趣味中学习。我甚至希望,这本书能介绍一些关于地理探索的勇敢者,他们的故事,一定会激励孩子们去探索未知,去挑战极限。我想,如果能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就爱上地理,爱上探索,这便是这本书最大的成功。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那种温暖又略带复古的插画风格,让我觉得捧在手里,仿佛能闻到纸墨的香气。我一直觉得,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好的阅读启蒙,而《欧美中小学通识启蒙读本》这个系列的名字,就充满了让我好奇的魔力。我尤其对“地理的故事”这个副标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在我看来,地理不仅仅是地图上的线条和国家名字,更是连接人与世界、历史与文化的一座桥梁。我期待这本书能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带领孩子们去探索地球的神奇,去了解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去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不是能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就对世界产生初步的认知,从而激发他们对未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我脑海中浮现出各种画面,比如孩子们围坐在书本旁,瞪大眼睛听爸爸妈妈讲关于高山、河流、沙漠的故事,或者在睡前,指着书上的插图,问“妈妈,那里的房子为什么是圆的?”这样的场景,想想就觉得美好。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慈祥的长者,用充满智慧的语言,讲述那些关于地球的古老传说和现代奇迹,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的视野和格局,让他们从小就拥有一颗包容和开放的心。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很有档次,那厚实的纸张和精美的印刷,都透着一股严谨认真的态度。我一直相信,一本好的图书,不仅仅在于内容的深度,更在于它传递给读者的感受。而《欧美中小学通识启蒙读本:地理的故事》,光是名字就充满了吸引力。我特别好奇“地理的故事”究竟能讲出多少令人惊叹的篇章。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非常有趣、引人入胜的方式,向孩子们揭示地球的奥秘。是不是会有关于古老文明如何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的讲述?比如,埃及金字塔为什么建在尼罗河畔?古希腊文明为何能孕育出伟大的思想家?我希望这本书能带领孩子们跳出课本的束缚,去感受地理对人类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深远影响。我甚至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互动的设计,比如地图上的小游戏,或者一些关于如何制作简易地图的指导,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孩子们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让他们从小就拥有一颗探索世界、热爱世界的心。

评分

我当时选这本书,纯粹是被它“欧美中小学”的定位吸引了。我一直觉得,欧美的教育体系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他们对于基础教育的重视。而“通识启蒙”这几个字,更是让我觉得这本书很有分量,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泛泛而谈的儿童读物,而是强调一种广博的知识体系。《地理的故事》这个副标题,更是点睛之笔。我一直认为,地理知识是认识世界的基础,它连接着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甚至哲学。如果能让孩子们从小就对地理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那么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就会更加有方向感。我期待这本书能带领孩子们“走出去”,去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去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是不是会有关于古丝绸之路的传说?关于大航海时代的冒险?关于神奇的北极光?我希望这本书能用一种非常生动、形象的方式,将这些故事呈现出来,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就能“看”到世界。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培养孩子们一种“世界公民”的意识,让他们明白,我们都是地球村的一员,要学会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共同建设一个美好的未来。

评分

书还没看不过应该不错,作者名字莫名似曾相识

评分

小孩喜欢看,买齐一套了。

评分

马上暑假啦,买了一堆书,打算和孩子们一起读,亲子阅读,一起成长

评分

买得不想回头了,败家娘们啊,总之败败败,书籍是好的。

评分

京东活动囤货,还没看呢!

评分

如此巨大的工程量能平稳高效地达成,都仰赖于强大的基础设施。这座永不停歇的不夜城,是我们了解现代大城市运转原理的样本。城市规划专家凯特·阿歇尔运用简洁易懂的语言与精致的图画、详实的数据,带领我们探索现代都市背后的奥秘。

评分

每次京东图书活动,我们都会采购好多,喜欢买书,喜欢看书,都是给孩子们买的,精神的投资,希望京东在图上多多活动,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点实事,这个不需要捐款,只需要给消费者的实惠就行了……

评分

孩子一口气看完了,很实用,老师指定要买的书。

评分

大多数都在京东上买,东西折上折时更优惠。回来塑封有的可以有的直接没有塑封。不过买书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期,为了孩子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