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主义”论争集萃

“汉学主义”论争集萃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顾明栋,周宪 编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0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01053
版次:1
商品编码:1209598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7
字数:351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汉学主义”是国内外华裔学者提出的一个文化理论。大致上是西方人在与中国交往中处理各种中国事物并理解纷繁复杂的中国文明时所构思并使用的一种隐性系统,其中包含观点、概念、理论、方法、范式。“汉学主义”理论立足中国的问题脉络,以对话的姿态,谦逊地把自身定位于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之外的另一种可选择的方案(而不是替代)。它彰显了不同于东方主义理论的知识贡献——不再美化对西方的对抗,转向自我反思。这个反思同时指向本土的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进而对自我有一种清醒而理性的认识,同时恰当地认识他者的智慧,这正是“文化自觉”的基本内涵。
  《“汉学主义”论争集萃》由美国著名学者顾明栋和周宪主编,将国内外学者讨论“汉学主义”的论文结集,内容包括“汉学主义”理论的提出、对该理论的评价、批评以及对批评的回应。
  《“汉学主义”论争集萃》的出版必将促进汉学主义理论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

作者简介

  周宪,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著有:《文化表征与文化研究》(2015)、《从文学规训到文化批判》(2014)、《视觉文化的转向》(2008)、《审美现代性批判》(2005)等。
  
  顾明栋,字泽木,中国江苏人,芝加哥大学文学博士,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艺术与人文学院比较文学教授,美国《诺顿理论与批语选》特别顾问,主要从事英美文学、西方文论、比较诗学、中国思想及跨文化研究。

目录

一 “汉学主义”理论的提出
为扩张主义服务的美国“汉学”
汉学或“汉学主义”
文学研究中的“汉学心态”
汉学与汉学主义:中国研究之批判
什么是汉学主义?
——探索中国知识生产的新范式
“汉学主义”:反思汉学的知识合法性
从“西方美人”到“东门之女”
汉学主义、中国学主义与国学主义
关于“汉学主义”的几点思考
汉学作为方法与西方汉学传统的颠覆
——从弗朗索瓦·于连说开去
“汉学”和“汉学主义”刍议

二 对“汉学主义”理论的评价
也谈海外汉学与“汉学主义”
“汉学主义”,或思想主体的焦虑
在知识和政治之间
汉学主义:北美汉学研究新范式
评《汉学主义》
同情之理解:“汉学主义”与华裔学者的身份焦虑
“汉学主义”何以成为夏洛之网?
——兼论学术概念的提炼与理论型构过程
论《汉学主义》的独立价值及其新建范式
原创性·批判性·理想性
——读顾明栋的《汉学主义》

汉学主义:一种新的批判视野
三 关于“汉学主义”的争鸣
“汉学主义”及其反思
对所谓“汉学主义”的思考
我看汉学与“汉学主义”
为“汉学主义”一辩
——与赵稀方、严绍望、张博先生商榷
突破二元对立的汉学主义研究范式
——对顾明栋先生的回应
“汉学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再辨析
——走向自觉反思、尽可能客观公正的知识生产
关于“汉学主义”之辨
生不逢时,抑或恰逢其时?
——为“汉学主义”把脉
当中国学术遇上西方范式
——从“汉学主义”争论谈起
“汉学主义”引发的理论之争
——与张西平先生商榷

附录一 国外关于“汉学主义”的评论一览
附录二 作者简介
鸣谢

精彩书摘

  《“汉学主义”论争集萃》:
  最近我在一篇题为“谈谈困扰现代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的文章(载《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中,提出“汉学心态”这个说法,引起学界一些朋友的议论。本来不想再谈这个问题了。做学问嘛,各有各的路数,不好多加议论。但考虑到教学需要,对某些偏向提出建议,也许是有利于同学们的学习的,所以我再就这个问题,补充一点意见,供大家参考。我的基本观点是,汉学很重要,是可供本土学科发展借鉴的重要的学术资源,但借鉴不是套用,对汉学盲目崇拜,甚至要当作本土的学术标准或者摹本,这种心态并不利于学科的健康发展。我这里要提出警惕所谓“汉学心态”,主要是针对文学研究中空泛的学风,并非指向汉学。
  汉学是外国人研究中国文化、历史、语言、文学等方面的学问。在欧美,提到汉学(Sinology),马上会想到这是很偏的古典的学术。有些新近的欧美汉学家,不见得喜欢“汉学”这个名堂,他们宁可把自己的研究叫作“中国学”。汉学在国外学术界处于边缘的位置,并不是主流的学术,而现当代文学研究又是边缘的边缘。不过一二十年来,西方学者对现代中国的关注与日俱增,汉学研究的视野逐步从古代拓展到现当代。还有一个变化,就是有越来越多的华裔学者加入到这一领域,有些从中国大陆或者中国台湾到欧美留学的人,学成后在那里找到教职,比如在东亚系,他们有小部分人也对现当代文学有兴趣。这些华裔学者和那些传统汉学家不同之处,是对中国比较了解,但由于同样是在欧美的学术背景下做研究,还是不出汉学的圈子。汉学研究一般都做得深入专注,往往“穷尽”某一课题,在所属领域有发言权。汉学家的研究主要是面向西方读者的,这是他们共同的特点,也就成为外国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从另一方面看,以西方为拟想读者的汉学,也可以作为我们观察研究本土文化的“他者”。近百年来,中国现代学术的发生与成长,离不开对外国学术的借鉴,其中汉学就曾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但传统的汉语研究并不成系统,汉语语言学真正作为一门学科,得益于欧洲汉学家的影响。又比如敦煌在中国,但敦煌学作为专门的学问,也是先由汉学家搞起来的。特别是现当代文学学科,其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的复兴,也借助过美、日等国汉学研究的催化促助。记得1979年,那时我还在读研究生,看到美国汉学家夏志清先生的英文版《现代中国小说史》,在我们习见的文学史之外第一次发现很不相同的另一种模式。在该书的引导下,我找张爱玲、钱锺书、沈从文、废名等被遗忘的作家作品来看,大大拓展了眼界,也冲击了自己原有比较沉闷的研究思维。当时我还在一本内部刊物上发文介绍过夏志清的书。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乐黛云老师领着一批学生翻译了几十篇国外研究鲁迅的文章,汇集出版,也给国内的鲁迅研究打开了一扇大门。那时伴随着所谓“方法热”,海外汉学著作大批翻译,改变了我们这个学科的研究格局。汉学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复兴与发展,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应当感谢汉学家们的贡献。就是现在,我们与海外汉学的联系也还是非常密切,在北大中文系,就常有汉学家来访,海外汉学始终是我们重要的学术资源。
  ……

前言/序言

  “汉学主义”(Sinologism)是一个关于汉学、中西研究和中国知识生产的理论,也是一个主要由海内外华人学者提出的文化批评理论。本书是一部对“汉学主义”理论进行构思、介绍、批评和反思的文章集萃,收录的都是国内外已发表的文章和评论。“汉学主义”自20世纪末出现至今已有十余年了,但仍然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其争议性即意味着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本文集的初衷就是要为进一步探讨这个有争议的话题提供迄今为止最为完备的相关资料。
  “汉学主义”的前世今生
  为方便读者阅读本书,参加讨论,有必要对“汉学主义”的来龙去脉做一个简要的梳理。作为一个新词或概念,“汉学主义”尚未被收入中外文词典。由于这是一个含义多元而且令人容易混淆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尚未得到明确的界定,因而在讨论时会引起一定的混乱。根据我们对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的观察和归纳,这一概念大致涉及八个方面:(1)一个从外部对中国和中华文明进行探索的知识系统;(2)一个由对待中国的意识形态所操控的知识处理系统;(3)中国知识生产中的问题性总体;(4)对汉学研究中的问题进行批判的理论;(5)一种由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识分子共同创造的智性产品;(6)中西研究中被异化了的知识和学术;(7)中西研究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转化为知性意识形态的产物;(8)一种自觉反思、提倡尽可能客观公正地生产中国知识的批评理论。这八个方面可以归纳成两大类:汉学主义现象和汉学主义理论。
  作为一个新的批评范畴和理论,汉学主义在其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1)前期阶段,其发展深受东方主义和后殖民理论影响,重视对中西研究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的批判和研究;(2)后期阶段,其发展扬弃了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影响,力求超越政治意识形态批判的局限,反思构成汉学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内在逻辑,挖掘造成汉学主义现象的文化无意识,强调政治和学术的分野,提倡尽可能客观公正的知识生产方式。
  “汉学主义”早期思想的逻辑和路径并不完全来自“东方主义”和后殖民理论,而是与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研究有着虽不曾谋面却似曾相识的渊源,这尤其表现在中国学界根据马列主义关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理论对汉学和东方学进行的批判性研究。但是“汉学主义”作为一个概念,最早仅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末。1998年,澳大利亚华裔学者雷金庆和德国华裔学者夏瑞春几乎同时使用了该词,尽管他们的用意很不相同。前者认为用汉学来指西方的中国语言文化研究已经过时而又不够准确,应该代之以Sinologism(汉学主义)。后者的概念更接近于现在的“汉学主义”的早期批评理论,因为夏瑞春认为汉学主义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类似,并且,在描述欧洲对中国的构建时比东方主义更为精确,西方还有一些人使用Sinologism一词,但与“汉学主义”理论没有多少关联。在“汉学主义”作为一种有别于后殖民主义的理论被提出之前,多数学者倾向于使用“汉学的东方主义”。
“汉学主义”论争集萃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汉学主义”论争集萃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汉学主义”论争集萃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汉学主义”论争集萃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汉学主义”论争集萃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