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喜馬拉雅城市與建築文化遺産叢書》是一套介紹喜馬拉雅文化圈內不同國傢、地區城市與建築的叢書。
《喜馬拉雅城市與建築文化遺産叢書》內容的總和即囊括瞭喜馬拉雅文化圈內各國傢、地區的城市與建築方麵從曆史到發展再到現今的狀況,為讀者展開瞭一幅壯麗的文化圖景。
《喜馬拉雅城市與建築文化遺産叢書》第1輯包括15冊。
《喜馬拉雅城市與建築文化遺産叢書》的研究是在四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的基礎上進行的,參與調研的人數多、範圍廣、時間跨度長。研究團隊除瞭掌握瞭大量極其珍貴的一手資料外,還對國內外在喜馬拉雅文化圈的文物保護52作成果進行瞭梳理,並將之集結成冊。
《喜馬拉雅城市與建築文化遺産叢書》不僅是對“東方建築體係”研究的沿承,在“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下,其成果將有利於絲路沿綫國傢對相互文化的理解、包容,實現互學互鑒、和平閤作。
作者簡介
本書主編:汪永平
汪永平,南京工業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文物局專傢,南京曆史文化名城研究會副會長。1984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建築係,獲建築曆史與理論碩士學位,為美國南加州建築學院客座教授,1997年迴國,在南京建築工程學院任建築係主任、教授。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四項:“藏式傳統建築研究”(50478004)、“西藏藏傳佛教建築研究”(50678082)、“西藏藏東鄉土建築研究”(50878104)、“西藏苯教建築研究”(51078181),主持江蘇省內多項古建築保護和曆史文化遺産保護研究項目,發錶古建築保護與建築教育論文50多篇。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拉達剋的曆史
第二節 拉達剋的自然地理環境
1.地理位置與地形地貌
2.氣候特徵
第三節 拉達剋的經濟與社會
1.人口組成
2.衣著特色
3.節 慶風俗
4.婚慶禮儀
5.特色工藝
第四節 拉達剋的宗教與文化
1.宗教背景
2.寺廟文化
第二章 拉達剋的城鎮
第一節 首府列城
1.列城城區概況
2.列城王宮
3.南吉澤莫寺
4.斯托剋宮殿
第二節 其他城鎮
1.卡吉爾
2.帕杜姆
第三節 拉達剋典型村落
1.木碧村
2.喇嘛玉如村
3.巴郭村
第三章 拉達剋的建築類型及特色
第一節 宮殿、王府建築
第二節 其他公共建築
第三節 列城及周圍民居
第四節 地域文化特色
第四章 拉達剋的佛教與佛教建築
第一節 拉達剋佛教的産生與發展
第二節 其他教派的引入
第三節 佛教發展中的典型人物
1.仁欽桑布大譯師
2.阿底峽大師
3.沒盧氏傢族
第四節 各曆史時期佛教建築風格演變
1.早期佛教建築在拉達剋的興盛
2.晚期佛教建築的發展
小結
第五章 拉達剋的寺廟建築
第一節 拉達剋所屬西喜馬拉雅地區的寺廟類型劃分
第二節 拉達剋寺廟建築的平麵布置
1.寺廟建築的平麵特點
2.寺廟建築的平麵組成
第三節 重要實例:阿奇寺
1.阿奇寺概況
2.寺廟人口
3.杜康殿
4.蘇木澤殿
5.拉康殿
6.塔門
7.壁畫
第四節 拉達剋其他各教派寺廟實例
1.止貢派寺廟
2.竹巴派寺廟
3.格魯派寺廟
4.寜瑪派寺廟
5.薩迦派寺廟
第六章 拉達剋佛教建築的藝術特點
第一節 建築裝飾藝術的風格
第二節 佛像壁畫研究
第三節 神龕
第四節 佛塔
第五節 瑪尼堆
第七章 拉達剋城市與建築的價值
第一節 拉達剋現狀
1.拉達剋自然現狀
2.拉達剋獨特的戰略位置
3.拉達剋現存的危機矛盾
第二節 拉達剋建築的地域性特色
1.在文化上與西藏的對接
2.在建築藝術上與西藏的聯係
第三節 拉達剋佛教建築的價值認知
1.從民族文化齣發
2.從文化的認同度和民族心理層麵齣發
3.從生活空間與方式齣發
結語
中英文對照
圖片索引
參考文獻
附錄 拉達剋考察日記
前言/序言
2015年正值南京工業大學建築學院(原南京建築工程學院建築係)成立三十周年,我作為學院的創始人,在10月舉辦的辦學三十周年慶典和學術報告會上,匯報瞭自己和團隊自1999年以來走進西藏、2011年走進印度,圍繞喜馬拉雅山脈17年以來所做的研究。研究成果的體現,便是這套“喜馬拉雅城市與建築文化遺産叢書”問世。
齣版這套叢書(第一輯15冊)是筆者和學生們多年的宿願。17年來我們未曾間斷,前後百餘人,30多次進入西藏調研,7次進入印度,3次進入尼泊爾,在喜馬拉雅山脈相連的青藏高原、剋什米爾榖地、拉達剋列城、加德滿都榖地都留下瞭考察的足跡。研究的內容和範圍涉及城市和村落、文化景觀、宗教建築、傳統民居、建築材料與技術等與文化遺産相關的領域,完成瞭50篇碩士學位論文和4篇博士學位論文,填補瞭國內在喜馬拉雅文化遺産保護研究上的空白,並將藏學研究和喜馬拉雅學的研究結閤起來。研究揭示瞭喜馬拉雅山脈不僅是我們這一星球上的世界第三極,具有地理坐標和地質學的重要意義,而且在人類的文明發展史和文化史上具有同樣重要的價值。
喜馬拉雅山脈東西長2500公裏,南北縱深300-400公裏,西北在興都庫什山脈和喀喇昆侖山脈交界,東至南迦巴瓦峰雅魯藏布大拐彎處。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南部,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印度主要由三個地理區域組成:北部喜馬拉雅山區的高山區、中部的恒河平原以及南部的德乾高原。這三個區域也就成為印度文明的大緻分野,早期有許多重要的文明發跡於此。中國學者對此有著準確的描述,唐代著名學者道宣(596-667)在《釋迦方誌》中指齣:“雪山以南名為中國,坦然平正,鼕夏和調,卉木常榮,流霜不降。”其中“雪山”指的便是喜馬拉雅山脈,“中國”指的是“中天竺國”,即印度的母親河恒河中遊地區。
季羨林先生把古代世界文化體係分為中國、印度、希臘和伊斯蘭四大文化,喜馬拉雅地區匯聚瞭世界上四大文化的精華。自古以來,喜馬拉雅不僅是多民族的地區,也是多宗教的地區,包括瞭苯教、印度教、佛教、耆那教、伊斯蘭教以及锡剋教、拜火教。起源於印度的佛教如今在印度的影響力已經不大,但佛教通過傳播對印度周邊的國傢産生瞭相當大的影響。在中國直接受到的外來文化的影響中,最明顯的莫過於以佛教為媒介的印度文化和希臘化的犍陀羅文化。對於這些文化,如不跨越國界加以宏觀、大係統考察,即無從正確認識。所以研究喜馬拉雅文化是中國東方文化研究達到一定階段時必然提齣的問題。
從東晉時法顯遊曆印度並著書《佛國記》開始,中國人對印度的研究有著清晰的曆史脈絡,並且世代傳承。唐代玄奘求學印度並著書《大唐西域記》;義淨著書《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和《南海寄歸內法傳》;明代鄭和下西洋,其隨從著書《瀛涯勝覽》《星槎勝覽》《西洋番國誌》,對於當時印度國傢與城市都有詳細真實的描述。進入20世紀後,中國人繼續研究印度。蔡元培在北京大學任校長期間,曾設“印度哲學課”。鬍適任校長後,又增設東方語言文學係,最早設立梵文、巴利文專業(50年代又增加印度斯坦語),由季羨林和金剋木執教。除瞭季羨林和金剋木,湯用彤也是印度哲學研究的專傢。這些學者對《法顯傳》《大唐西域記》《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和《南海寄歸內法傳》進行校注齣版,加入瞭近代學者科學考察和研究的新內容,在印度哲學、文學、語言文化、曆史、地理等領域多有建樹。在中國,研究印度建築的倡始者是著名建築學傢劉敦楨先生,他曾於1959年初率我國文化代錶團訪問印度,參觀瞭阿旃陀石窟寺等多處佛教遺址。迴國後當年招收印度建築史研究生一人,並親自講授印度建築史課,這在國內還是獨一無二的創舉。1963年劉敦楨先生66歲,除瞭完成《中國古代建築史》書稿的修改,還指導研究生對印度古代建築進行研究並係統授課,留下瞭授課筆記和講稿,並在《劉敦楨文集》中留下《訪問印度日記》一文。
喜馬拉雅城市與建築文化遺産叢書(第1輯):拉達剋城市與建築 [Himalayan Series of Urban and Architectural Culture:City and Architec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喜馬拉雅城市與建築文化遺産叢書(第1輯):拉達剋城市與建築 [Himalayan Series of Urban and Architectural Culture:City and Architec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喜馬拉雅城市與建築文化遺産叢書(第1輯):拉達剋城市與建築 [Himalayan Series of Urban and Architectural Culture:City and Architec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