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守困与突围

李鸿章传:守困与突围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梁启超 著,杨欢 编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13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9254814
版次:1
商品编码:12082842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6
字数:228000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①国学大师梁启超经典著作,真实再现李鸿章波澜壮阔的一生
  本书是梁启超在李鸿章逝世那年完成的著作,全书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对于李鸿章的才华、功过和地位进行了客观而公正的评价,被誉为“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读来引人入胜,令人耳目一新。
  ②欲了解晚清,不能不了解李鸿章
  李鸿章从镇压太平天国发迹,创办洋务运动使其声望达到顶点,再到甲午战争撞碎其强国梦,*后只能周旋于列强的外交舞台直至死去。梁启超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翻开本书,看李鸿章如何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守住底线,突破困境。
  ③突破中国传统传记的写作模式,开纪传体文学写作的一代新风
  本书是梁启超先生所撰人物传记中*著名的一种。全书突破了中国传统传记“类皆记事,不下论赞”的写作模式,而“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开一代传记写作之新风,是近代中国人物传记中的典范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经典名作,被誉为“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在本书中,梁启超以“常带感情”之笔,从李鸿章的早年经历落笔,写到他镇压太平天国、创办洋务运动,再到甲午战争撞碎其强国梦,最后只能周旋于列强的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悲壮一生。
  全书在叙述李鸿章生平事功的同时,对于李鸿章的才华、功过和地位进行了客观而公正的评价,读来引人入胜,令人耳目一新,既是了解李鸿章的经典读本,也是解读近代史的一把钥匙。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伟大的社会活动家,被时人称为舆论界的骄子。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发人深思,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清代学术概论》《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少年中国说》等。

  杨欢,现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在读,本科、研究生阶段中文专业,喜欢文字。有多年图书翻译经验,翻译图书有《小窗幽记》、《菜根谭》、《凡尔纳三部曲》等。

目录

原文
序例/3
第一章 绪论/5
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9
中国历史与李鸿章之关系
本朝历史与李鸿章之关系
第三章 李鸿章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14
李鸿章之家世
欧力东渐之势
中国内乱之发生
李鸿章与曾国藩之关系
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上)/18
李鸿章之崛起与淮军之成立
当时官军之弱及饷源之竭
江浙两省得失之关系
常胜军之起
李鸿章与李秀成之劲敌
淮军平吴之功
江苏军与金陵军浙江军之关系
金陵之克复
第五章 兵家之李鸿章(下)/33
捻乱之猖獗
李鸿章以前平捻诸将之失机
曾李平捻方略
东捻之役
西捻之役
第六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40
洋务之治绩
北洋海陆兵力
李鸿章办理洋务失败之由
第七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49
中日战争事祸胎
李鸿章先事之失机
大东沟之战
平壤之战
甲午九十月以后大概情形
致败之由
李鸿章之地位及责任
第八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上) /59
天津教案
法越之役
中日天津条约
议和日本
停战条约及遇刺
中日和约及其功罪
第九章 外交家李鸿章(下)/67
三国代索辽东
中俄密约
李鸿章历聘欧洲
任外交官时代
胶州之役
旅顺大连威海广州湾九龙之役
李鸿章出总署
第十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77
日本议和后入阁办事
巡察河工
两广总督
第十一章 李鸿章之末路/90
义和团之起
李鸿章之位置
联军和约
中俄满洲条约
李鸿章薨逝
身后恤典
第十二章 结论/100
李鸿章与古今东西人物比较
李鸿章之轶事
李鸿章之人物
译文
序例/113
第一章 绪论/115
第二章 李鸿章的历史位置/120
中国历史与李鸿章的关系
清朝历史与李鸿章的关系
第三章 李鸿章发迹以前及当时中国的形势/127
李鸿章的家世
欧洲势力的东扩
中国的内乱
李鸿章与曾国藩的关系
第四章 军事家李鸿章(上)/132
李鸿章的崛起与淮军的建立
官军的衰败与粮饷的匮乏
江浙两省的得与失
常胜军的兴起
李鸿章与李秀成
淮军平吴之功
江苏军与金陵军、浙江军的关系
南京的收复
第五章 军事家李鸿章(下)/152
捻军的猖獗
李鸿章以前平捻诸将的失误
曾国藩、李鸿章的平捻策略
东捻之役
西捻之役
第六章 洋务运动与李鸿章/160
洋务运动的业绩
北洋海陆兵力
李鸿章办理洋务失败的原因
第七章 中日甲午战争与李鸿章/170
甲午海战的起因
甲午海战前李鸿章的失策
大东沟之战
平壤之战
甲午九十月以后大概情形
失败的原因
李鸿章的地位及责任
第八章 外交家李鸿章(上)/183
天津教案
法越之役
中日天津条约
议和日本
停战条约及遇刺
中日和约及其功罪
第九章 外交家李鸿章(下)/192
俄、德、法代索辽东
中俄密约
李鸿章历次出访欧洲
任外交官时期
胶州之役
旅顺大连威海广州湾九龙之役
李鸿章离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第十章 赋闲时期的李鸿章/204
日本议和后入阁办事
巡察河工
两广总督
第十一章 李鸿章的末路/222
义和团的兴起
李鸿章的位置
联军和约
中俄满洲条约
李鸿章之死
李鸿章死后朝廷的恩典
第十二章 结论/235
李鸿章与古今东西人物比较
李鸿章之轶事
李鸿章之人物

精彩书摘

  第二章 李鸿章的历史位置
  ★中国历史与李鸿章的关系
  ★清朝历史与李鸿章的关系
  要想正确评价李鸿章,就要先了解李鸿章成长的国家和他生活的时代。
  第一,李鸿章成长的国家是一个数千年来处于皇权专制统治之下的国家,而他又恰好赶上了这种政体业已成熟——专制程度达到顶峰——的时代。
  其二,李鸿章处于一个满人统治下的汉人国家,而他又恰好赶上了满汉杂居多年且汉人的权力逐渐恢复的时代。
  评论家动不动就说李鸿章是近代中国的权臣。我并不理解他们所谓“权臣”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如果拿李鸿章与两汉的霍光、曹操及明代的张居正相比,和近代欧美、日本那些所谓君主立宪制国家的权臣相比,他手中的权力简直不值一提。倘若李鸿章是真正的权臣,那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看中国古代的那些权臣,他们无一不是控制皇帝而独揽大权,让天下惧怕而能撼动江山社稷的;反观李鸿章,他没有野心、兢兢业业,可以说是个纯粹的大臣。倘若李鸿章真的是权臣,那么不妨看看近代各国的权臣,他们都是在政治改革中雷厉风行而得心应手的人物,全然不理会旁人的责难和猜忌;反观李鸿章,他却因循守旧、畏首畏尾,最终无所成就而萎靡不振。如此说来,李鸿章简直是个平庸的大臣。更何况,李鸿章所处的时代与环境本来就与那些人有出入,我在这里试着和读者一起追溯古今,以进行研究和分析。
  众所周知,中国是个实行专制体制的国家。但是,它的专制制度也是遵循进化的规律逐渐发展,臻至成熟,直到形成今日的局面。所以,时至今日,权臣手中的权力已被剥夺得所剩无几。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三桓,即孟孙、叔孙、季孙;晋国的六卿,即智氏、赵氏、韩氏、魏氏、中行氏、范氏;齐国的陈氏、田氏,都是权臣中的魁首。那时是纯粹的贵族政体当道,国家的臣子是层层选拔上来的人才,就像大树的枝干太粗,必然会伤到树干。到了两汉时期,天下统一,中央集权的政体虽已出现,但根基未稳,外戚掌权而祸乱朝纲。霍光、邓骘、窦宪、梁冀等人接连而起,一时间权倾朝野,王莽借机夺下了汉朝的江山。当时的政治带有明显的贵族政治特色。如果没有显贵的家世或非凡的资历,任何人都不敢妄想大权独揽。范晔在《后汉书》中提到的张奂、皇甫规等人,虽然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也很有声望,他们原本有机会坐上皇帝的宝座,但他们却无怨无悔地拜倒在汉朝天子脚下,这就是儒家思想教化的作用。当时贵族独揽大权的风气盛极一时,除了贵族出身,其他人都不敢有非分之想。这是第一种类型的权臣。后来,董卓出现,天底下的实力派纷纷起来造反,曹操趁机登上高位,为后世那些有勇有谋的武官开了个头。此后,司马懿、桓温、刘裕、萧衍、陈霸先、高欢、宇文泰等人纷纷效法。这是第二种类型的权臣。又比如秦朝的商鞅,汉朝的霍光、诸葛亮,宋朝的王安石,明朝的张居正等,他们身世普通,无依无靠,只能凭借自身的才识学问赢得皇帝的赏识,在朝廷担任要职,以此来实现自己的抱负。他们同样也权倾一时,类似于君主立宪制国家的首相。这是第三种类型的权臣。至于权臣中的败类,则是那些只会花言巧语地巴结皇帝,窃取大权进而祸害百姓的人,比如秦朝的赵高,东汉的十常侍,唐朝的卢杞、李林甫,宋朝的蔡京、秦桧、韩侘胄,明朝的刘瑾、魏忠贤等。这是第四种类型的权臣。以上四种类型可以囊括中国数千年来称得上是权臣的人。
  总而言之,时代越久远,权臣就越多;时代越近,权臣就越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权臣的数量和专制制度的进化程度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中国专制制度如此发达主要有两大原因:第一,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第二,杰出君王的不懈努力。孔子考虑到周朝末年周天子势微,权臣玩弄朝纲的现象,希望能出现一位强有力的君主来安定天下,因此建立了一系列的理论体系,来强调这一政治思想。
  西汉时,叔孙通、公孙弘等人打着儒家思想的旗号来强化君主专制。汉武帝尊崇六艺、罢黜百家,靠着儒家思想统治天下,君臣之间地位的尊卑也越来越明显,这时天下人才开始意识到权臣是应当受到指责的。之后的两千年里,他们都从这种观点出发来教化民众,这种观点在宋朝时被学者们进一步发扬光大。凡是达官显贵都时刻警醒,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以避免与权臣沾上边。这种思想的深入人心,足以消除人们心中的狂妄和跋扈。蜀汉的诸葛亮、唐朝的郭子仪,以及近代的曾国藩、左宗棠,乃至李鸿章,都是这种观点的拥趸者和践行者。
  此外,历朝历代的君王都勤于研究国家兴亡的规律,以及挽救国家于危难的方法,一代比一代周密,因此到了汉朝末年时,贵族独掌大权的现象就消失了。刘秀、赵匡胤等人会给予功臣重奖,让他们解甲归田;刘邦、朱元璋等人则会设法抓住功臣的把柄,如他们稍有反抗,就株连他们全家。虽然他们对功臣的态度或宽厚或残忍,但其最终目的都是削弱臣子的权力,确保君主专制。到了近代,土地世袭制度消亡,郡县制度继之而起,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相互制衡,皇帝可以任意对付他们。不论是身为宰相辅佐朝政数十年,还是在地方上封疆千里,只要皇帝一纸诏书,就可以解除他们的官职,并由司法部门的低级官员押入监牢,跟普通百姓别无二致。因此,身居高位的人没几个能善终,惟有采用持盈保泰的方法来维护自己的名声,保全自己的性命。并非这些人的性格或涵养有多好,而是因为形势所迫。正是基于以上原因,那些心怀野心的人才会有所顾忌,不敢任意妄为,天下也因此更加太平。对于那些洁身自好的人来说,他们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纵然有些事应该据理力争、亲力亲为,也会因为有所顾忌而不敢力排众议,冒天下之大不韪。俗话说得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种风气并非形成于一朝一夕,而是逐渐形成的。
  清朝时,出现了另一个重要原因。满族最初是一个生活在中国东北的部落,后来逐渐壮大,直至入主中原。这个只有几十万人的外来部落统治着上亿的本地居民,你我有别的想法也因此产生。当时在云南、福建和广东等地,那些投诚的武将被任命为封疆大吏,后来清王朝几经征战,终于将其平定,形成了稳固的中央集权。因此两百年以来,成为权臣的只有满人官员,没有汉人官员。诸如鳌拜、和珅、肃顺、端华等都是满人。除去清王朝开国的那一次战役,之后出兵几十次,如平三藩、平准噶尔、平青海、平回部、平哈萨克布鲁特敖罕巴达克爱乌罕、平西藏廓尔喀、平大小金川、平苗、平白莲教、平天理教、平喀什噶尔等,靠的都是由亲王贝勒或满人大臣统帅的八旗兵。平时,无论是在内阁,还是作为封疆大臣,汉人都处于从属地位,即使顺治、康熙年间的洪承畴;雍正、乾隆年间的张廷玉等在朝廷颇有威望的汉人官员,也不能插手国家的重要政策。换而言之,他们虽然地位尊崇,声名显赫,也不过是弄臣而已,剩下那些低级官员更是微不足道。因此,在咸丰帝之前,汉人从来没有在清王朝担任过任何重要的文武官职,即使偶尔有一两人官至将帅,也是汉军旗人。后来,洪秀全和杨秀清等人起兵造反,赛尚阿和琦善率领八旗兵的精锐部队前去围剿,却因为屡次贻误战机而使太平军的实力不断壮大。这时,朝廷才幡然醒悟,八旗军早已外强中干,开始对汉人委以重任。所以,金田起义可以说是满汉官员权力此消彼长的开端。等曾国藩、胡林翼等人在湖南、湖北招募勇丁,逐渐成为安定江南地区的中坚力量时,朝廷仍命满人出身的官员以大学士的身份出任钦差大臣。当时的朝廷不得不依靠汉人,却并非真心信任汉人。曾国藩、胡林翼使出浑身解数,想与那些满人官员搞好关系——每次向朝廷汇报,都由满人官员领衔;每次上报军功,都将头等功记在满人官员头上,上奏捷报也必须先获得满人官员的同意。这份谦谦君子的风度固然可敬,但这背后的苦心也着实令人心酸。《曾文正公全集》提到,攻下南京后,曾国藩每日如芒在背,活得战战兢兢,人情练达的曾国藩都是如此,更何况李鸿章呢?因此,在我看来,李鸿章在清朝廷所处的地位与西汉的霍光、东汉的曹操、明代的张居正,乃至近代欧洲、日本那些君主立宪制国家的权臣并不一样,而这种区别是时势造就的。
  要说明李鸿章的地位,就得先弄清中国的官职。李鸿章历任的官职是大学士、北洋大臣、总理衙门大臣、商务大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直隶总督,表面看来,这足以称得上位极人臣。然而,清朝自雍正朝以来,军机大臣掌握了政府实权(同治年间以后,地方总督、巡抚的权力逐渐膨胀,但这也因人而异,不可一概而论),因此,国家政策的对与错,军机大臣要承担大部分责任。李鸿章虽然出任总督、巡抚时较之同一级别的人更有权,但也不应该把近四十年来朝廷在政策上的失误都归咎于他一人身上。试举同治中兴以来掌有实权的军机大臣如下:
  按语:此表反映了满汉官员权力的此消彼长。在太平军、捻军起义之前,汉人没有掌握任何实权。事实上,文祥和沈桂芬是汉人执政的开端。他们之后,孙毓汶、徐用仪两名尚书继承了李鸿藻、翁同龢两人的职位。抛开这些人的才能与品性不谈,同治年间及之后,封疆大吏中汉人占了半壁江山,即使是内阁中枢,汉人的权力也一路走高。1898年8月后,形式再次发生变化,其中原委说来话长,而且跟本书并无关系,在此就不赘述了。
  可以想象几十年来与李鸿章共事的都是些什么人。抛开他们的才识和品性不谈,这些人与李鸿章见识不同、信仰不同,根本不可能同心协力地做好一件事。李鸿章与俾斯麦之间的对话是有根据的,此外还有一些惟惟诺诺的军机大臣夹在其中,他们只会按照上面的旨意办事,这也是我为李鸿章感到悲哀的原因。我这么说,并非有意为李鸿章开脱。即使李鸿章握有实权,能将他的理想付诸实践,我认为他能取得的成就也不会更大。因为李鸿章本来就是个缺乏学识的人,倘若他是一个真豪杰,他原本可以凭着自己的地位,逐渐壮大自己的势力,推广自己的政策,从而取得更高的成就。因此,想为李鸿章辩护很困难。虽然如此,如果把中国政策的失误归咎于李鸿章个人,那些误国误民的内阁大臣就得到了逃脱罪责的理由,而我大中国四亿国民也无法认清他们应担负的罪责。正因为我看清了李鸿章的处境,所以不得不反复为他辩护。他的功劳,他的罪责,以及他的才能、品性将在后文详述。
  ……

李鸿章传:守困与突围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李鸿章传:守困与突围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鸿章传:守困与突围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李鸿章传:守困与突围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很好

评分

很好

评分

不影响

评分

印刷质量好

评分

买错了,以为是李鸿章的故事版

评分

买错了,以为是李鸿章的故事版

评分

送货快速,质量优良,服务态度好。

评分

印刷质量好

评分

不影响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李鸿章传:守困与突围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