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场理论 [The Field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传播学场理论 [The Field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程郁儒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3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93969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2067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he Field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9
字数:3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传播学场理论》是以场论范式对传播学理论的整合研究成果。
  《传播学场理论》批判地继承了传播学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和技术-功能学派的理论,并建立了理论架构。传播学场理论力求融合理解传播学三个学派分立的理论体系,力求纳入中国传播实践研究西方传学理论,力求联系互联网情景改写前互联网时代的经典理论,力求在业界实践的基础上关照学界研究,力求理论的自洽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内页插图

目录

自序
导论
一 理论与结构
二 版图与前沿
三 范式与立场
四 路径与方法
(一)理论预设法
(二)回归实验法
(三)整合修正法

第一章 微观场理论
一 理论概述
(一)实践归纳
(二)理论演进
(三)核心概念
二 微观场理论模型
(一)基本模型
(二)模型分析
三 基本结论
(一)电视节目的趋第一场性
(二)被屏蔽的第一场
(三)第一场悖论
(四)前置的编辑过程
四 对相关问题的回答
五 传统媒体的再认识
(一)开放场域
(二)合并情境
(三)表演仪式
(四)社会规制

第二章 电视职业角色的共享理念
一 场的辨识:一种电视拍摄的职业素养
(一)场的辨识
(二)场的进入
二 场的控制:一种采访现场的职业能力
(一)从第三场开始
(二)语言性采访
(三)动作性采访
三 场的意识:一种节目主持的职业理念
(一)主持人在第二场、第三场和第四场的场意识
(二)主持人在第五场的场意识
四 合格电视作品的三个特征
(一)关于节目的信息真实
(二)关于单位时间的信息量
(三)关于各场镜头的组合

第三章 纪录片真实性建构的场理论阐释
一 研究现状
(一)纪录片理论演进的历史脉络
(二)纪录片理论演进的双线结构
二 纪录片真实性建构的场境分析
(一)动作场境分析
(二)语言场境分析
三 纪录片情景再现的原则
四 微纪录片的实质与概念
(一)概念梳理
(二)质思的问题
(三)“WE”视域下的微纪录片

第四章 宏观场理论
一 总论
(一)理论建构的问题
(二)理论思考的向度
(三)宏观场模型
二 分论
(一)文本场论
(二)受众场论
(三)意义场论
(四)文化场论
(五)社会场论
三 线性互动关系
(一)金融资本生产过程
(二)文化资本生产过程
四 共振效应
(一)微观共振
(二)场际共振
(三)复合共振

第五章 意识形态在传播场域的发生机理
一 研究现状
(一)意识形态的隐藏策略
(二)意识形态的同化策略
(三)编码/解码理论
二 意识形态在职业传播中的发生机理
(一)意识形态隐藏策略重读
(二)基于微观场理论的思考
三 意识形态在社会传播中的发生机理
(一)同化策略的失效
(二)解码方式的局限
(三)基于宏观场理论的思考

第六章 舆论场的结构与联系
一 四个舆论场的内部结构
(一)政府舆论场
(二)传统媒体舆论场
(三)民间舆论场
(四)网络舆论场
二 四个舆论场的总体联系
(一)各场要素与结构
(二)同名的不同场域
(三)场间联系的枢纽
(四)场间的权力关系
三 对应关系论
(一)政府舆论场与传统媒体舆论场的关系
(二)政府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关系
(三)政府舆论场与网络舆论场的关系
(四)传统媒体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关系
(五)传统媒体舆论场与网络舆论场的关系
(六)民间舆论场与网络舆论场的关系
四 网络舆论场治理研究
(一)现行的治理策略
(二)基于传播学场理论的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当今如果有人企图改写某一学科的理论,这种企图总让人怀疑。
  《传播学场理论》的写作就有这种令人怀疑的企图。
  1987年,笔者求学于复旦大学新闻系。那时,传播学刚译介到中国。其相较于新闻学的学理性、对应于现实的真切性,都令人耳目一新。时过30年,笔者经历了报社记者、电视台主持人、电影厂管理者这些职业角色后,回到大学。吃惊的是,当下大学的传播学理论和30年前并无二致。
  唯物主义绝不相信会有什么绝对真理。但是,西方传来的传播学似乎成了某种不可逾越的高峰。当然,不只笔者看到这样的现实,相信也有学者试图改变。由于各种纵向科研项目大致都采用了“家有千般事,先就急处说”这样的评审标准,纯理论的研究难以立项。人是要吃饭的,知识分子也难免俗。静下心来,抛开名利去做纯理论的研究算是一种“病”。
  可是,这一切让笔者有了强烈的撕裂感。
  首先,这种撕裂感是因为学生无法学以致用。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在“象牙塔”里学到的,到了现实中往往使不出来。理论和实践是无法黏合的“两张皮”。
  其次,这种撕裂感来自于传播学理论版图的学派分立。我国的传播学教材多采用的是经验学派的理论,对批判学派和技术主义学派的理论仅限于介绍。三个学派各执一端,互不理会。可以算是一种学术的冷暴力。
  最后,这种撕裂感来自于“行道于邦”与“真理至上”的抵牾。“行道于邦”与“真理至上”之间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如果把这个争论转译为是“为祖国做研究”还是“为人类做研究”,这个争议就成了知识在不同时空中的功能性差异的命题。这个命题近来确乎有了答案。抛开争议,无论是为祖国还是为人类,科学研究都必须立足于学理性。缺乏学理性的研究当然就没有任何功用。
  从业界到学校,笔者成了年轻的老同志。人教育行不长,因此算年轻,年龄又不小,当然是老同志。一个在业界打拼多年的人,要回来大学做学术,难免让人怀疑。
  这本书的写作基本上来自于一些基于常识性的思考,笔者将其称为三个回归。
  其一,学术回归常识。阅读一些论文和著作常惊叹于它们在玄妙的词汇和深邃的语句之下表述出的一些有违常识的判断。简单地将社会文化现象归结为单一的传媒因子是一种;大而无当的政治、经济、文化归因分析是另一种;当然,还有各种“正确的废话”所表达的“建议”。当学术研究与常识抵触时,我们更希望研究可以改写常识。可悲的是,研究总在常识之下显得荒诞。
  其二,学术回归实践。‘大学被称为象牙塔。学者做的工作很大一部分在于自圆其说。如果研究成果完全不能对应现实,那又有何意义?传播学传人、沿袭、发展了这么多年,现在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理论都无法对应现实:第一个现实叫中国情境,第二个现实叫互联网情境。中国传媒实践的复杂性及其可资研究的价值一直被低估。学习者和研究者还把套用西方理论验证中国情境和互联网情境作为主要的学术贡献。那些引用和转载的因子都拱卫了这种研究的权威性。
  其三,学术回归理性。传播学三大学派理论的分立态势如此明显;我们的教科书在采信某些理论时的功利主义态度如此明显;前互联网时代的理论体系在解释现实中的无力感如此明显;西方语境下的基本概念和中国传媒实践的差异性如此明显,以致我们根本不需要科学哲学,只要回归基本的理性就可以产生改写的冲动。因此,整合传统理论,对应现实和时代就是基本的理念和方法。
  本书的研究方法非常简单,用20年去业界做实践,再用10年来研究文献和理论,把过去的实践经验力所能及地理论化,写一点来自实践又可以回归实践的东西。
  当然,真理是相对的。笔者相信这部著作当中的许多观点和结论乃至整个的理论框架和体系,都会被或认同或批判,被或证实或证伪。
  儿时喜欢朝湖里丢进一粒石子,看着湖面平静的状态被打破。石子终归沉入水底,不再看见。可喜的是,它曾激起一些涟漪。
传播学场理论 [The Field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传播学场理论 [The Field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传播学场理论 [The Field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传播学场理论 [The Field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传播学场理论 [The Field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