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詳解(套裝共3冊)

TCP/IP詳解(套裝共3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Kevin R.Fall,W.Richard Stevens 著
圖書標籤:
  • TCP/IP
  • 網絡協議
  • 計算機網絡
  • 網絡編程
  • 互聯網
  • 底層原理
  • 網絡技術
  • 協議分析
  • 網絡工程師
  • 經典教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12064005
版次:1
商品編碼:12064005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4-01
用紙:膠版紙
套裝數量:3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完整而詳細的TCP/IP協議指南。針對任何希望理解TCP/IP協議是如何實現的讀者設計

內容簡介

  《TCP/IP詳解 捲1:協議(原書第2版)》
  《TCP/IP詳解》是已故網絡專傢、著名技術作傢W. Richard Stevens的傳世之作,內容詳盡且極具權*,被譽為TCP/IP領域的不朽名著。
  本書是《TCP/IP詳解》第1捲的第2版,主要講述TCP/IP協議,結閤大量實例講述TCP/IP協議族的定義原因,以及在各種不同的操作係統中的應用及工作方式。第2版在保留Stevens卓越的知識體係和寫作風格的基礎上,新加入的作者Kevin R. Fall結閤其作為TCP/IP協議研究領域領導者的尖端經驗來更新本書,反映瞭*新的協議和*佳的實踐方法。首先,他介紹瞭TCP/IP的核心目標和體係結構概念,展示瞭它們如何能連接不同的網絡和支持多個服務同時運行。接著,他詳細解釋瞭IPv4和IPv6網絡中的互聯網地址。然後,他采用自底嚮上的方式介紹TCP/IP的結構和功能:從鏈路層協議(如Ethernet和Wi-Fi),經網絡層、傳輸層到應用層。
  書中依次全麵介紹瞭ARP、DHCP、NAT、防火牆、ICMPv4/ICMPv6、廣播、組播、UDP、DNS等,並詳細介紹瞭可靠傳輸和TCP,包括連接管理、超時、重傳、交互式數據流和擁塞控製。此外,還介紹瞭安全和加密的基礎知識,闡述瞭當前用於保護安全和隱私的重要協議,包括EAP、IPsec、TLS、DNSSEC和DKIM。
  本書適閤任何希望理解TCP/IP實現原理的人閱讀,更是TCP/IP領域研究人員和開發人員的*威參考書。無論你是初學者還是功底深厚的網絡領域高手,本書都是案頭必備,將幫助你更深入和直觀地理解整個協議族,構建更好的應用和運行更可靠、更高效的網絡。
  《TCP/IP詳解捲2:實現 》
  《TCP/IP詳解·捲2:實現》完整而詳細地介紹瞭TCP/IP協議是如何實現的。書中給齣瞭約500個圖例,15000行實際操作的C代碼,采用舉例教學的方法幫助你掌握TCP/IP實現。《TCP/IP詳解·捲2:實現》不僅說明瞭插口API和協議族的關係以及主機實現與路由器實現的差彆。還介紹瞭4.4BSD-Lite版的新的特點。《TCP/IP詳解·捲2:實現》適用於希望理解TCP/IP協議如何實現的人,包括編寫網絡應用程序的程序員以及利用TCP/IP維護計算機網絡的係統管理員。
  《TCP/IP詳解捲3:TCP 事務協議、HTTP、NNTP和UNIX域協議》
  《TCP/IP詳解·捲3:TCP事務協議、HTTP、NNTP和UNIX域協議》是“TCP/IP詳解係列”的延續。主要內容包括:TCP事務協議,即T/TCP,這是對TCP的擴展,使客戶-服務器事務更快、更高效和更可靠;TCP/IP應用,主要是HTTP和NNTP;UNIX域協議,這些協議提供瞭進程之間通信的一種手段。當客戶與服務器進程在同一颱主機上時,UNIX域協議通常要比TCP/IP快一倍。《TCP/IP詳解·捲3:TCP事務協議、HTTP、NNTP和UNIX域協議》同樣采用瞭大量的實例和實現細節,並參考引用瞭捲2中的大量源程序。適用於希望理解TCP/IP如何工作的人,包括編寫網絡應用程序的程序員以及利用TCP/IP維護計算機網絡的係統管理員。

作者簡介

  凱文 R. 福爾(Kevin R. Fall)博士,有超過25年的TCP/IP工作經驗,並且是互聯網架構委員會成員。他還是互聯網研究任務組中延遲容忍網絡研究組(DTNRG)的聯席主席,該組緻力於探索極端和有挑戰性的環境下的網絡性能。他也是一位IEEE院士。

  W. 理查德·史蒂文斯(W. Richard Stevens)博士,是國際知名的UNIX和網絡專傢、受人尊敬的技術作傢和谘詢顧問。他教會瞭一代網絡專業人員使用TCP/IP的功能,使互聯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中心。Stevens於1999年9月1日去世,年僅48歲。在短暫而精彩的一生中,他著有多部經典的傳世之作,包括《TCP/IP 詳解》(三捲本)、《UNIX網絡編程》(兩捲本)以及《UNIX環境高級編程》。2000年他被國際*威機構Usenix追授“終身成就奬”。

  G.R.賴特(Gary R.Wright),美國Connix公司的董事長。閤著有《TCP/IP詳解 捲2:實現》。

精彩書評

  “我認為本書之所以領先群倫、獨一無*,是源於其對細節的注重和對曆史的關注。書中介紹瞭計算機網絡的背景知識,並提供瞭解決不斷演變的網絡問題的各種方法。本書一直在不懈努力以獲得精確的答案和探索剩餘的問題域。對於緻力於完善和保護互聯網運營或探究長期存在的問題的可選解決方案的工程師,本書提供的見解將是無價的。作者對當今互聯網技術的全麵闡述和透徹分析是值得稱贊的。”
  ——VintCerf,互聯網發明人之一、圖靈奬獲得者、榖歌公司副總裁兼首席互聯網宣傳官

目錄

《TCP/IP詳解 捲1:協議(原書第2版)》
TCP/IP Illustrated, Volume 1: The Protocols, Second Edition
齣版者的話
譯者序
本書評語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改編)
第1章 概述 1
第2章 Internet地址結構 21
第3章 鏈路層 54
第4章 地址解析協議 113
第5章 Internet協議 124
第6章 係統配置:DHCP和自動配置 161
第7章 防火牆和網絡地址轉換 209
第8章 ICMPv4和ICMPv6:Internet控製報文協議 248
第9章 廣播和本地組播(IGMP和MLD) 307
第10章 用戶數據報協議和IP分片 335
第11章 名稱解析和域名係統 362
第12章 TCP:傳輸控製協議(初步) 412
第13章 TCP連接管理 423
第14章 TCP超時與重傳 462
第15章 TCP數據流與窗口管理 492
第16章 TCP擁塞控製 517
第17章 TCP保活機製 563
第18章 安全:可擴展身份認證協議、IP安全協議、傳輸層安全、DNS安全、域名密鑰識彆郵件 571
縮略語 666
《TCP/IP詳解捲2:實現》
譯者序
前言
第1章 概述
第2章 mbuf:存儲器緩存
第3章 接口層
第4章 接口:以太網
第5章 接口:SLIP和環迴
第6章 IP編址
第7章 域和協議
第8章 IP:網際協議
第9章 IP選項處理
笫10章 IP的分片與重裝
第11章 ICMP:Internet控製報文協議
第12章 IP多播
第13章 IGMP:Intemet組管理協議
第14章 IP多播選路
第15章 插口層
第16章 插口I/O
第17章 插口選項
第18章 Radix樹路由錶
第19章 選路請求和選路消息
第20章 選路插口
《TCP/IP詳解捲3:TCP 事務協議、HTTP、NNTP和UNIX域協議》
譯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CP事務協議
第1章 /CP概述
第2章 /CP協議
第3章 /CP使用舉例
第4章 /CP協議(續)
第5章 /CP協議的實現:插口層
第6章 /CP的實現:路由錶
第7章 /CP實現:協議控製塊
第8章 /CP實現: CP概要
第9章 /CP實現:CP輸齣
第10章 /CP實現:CP函數
第11章 /CP實現:CP輸入
第12章 /CP實現:CP用戶請求
第二部分 CP的其他應用
第13章 HP:超文本傳送協議
第14章 在HP服務器上找到的分組
第15章 P:網絡新聞傳送協議
第三部分 Uix域協議
第16章 Uix域協議:概述
第17章 Uix域協議:實現
第18章 Uix域協議:I/和描述符的傳遞
附錄A 測量網絡時間
附錄B 編寫/CP應用程序
參考文獻
縮略語

前言/序言

  譯者序
  TCP/IP Illustrated, Volume 1: The Protocols, Second Edition
  21世紀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數字化、網絡化與信息化,支撐這一切的正是功能日益強大的計算機網絡。目前,計算機網絡已成為支撐現代社會運行的基礎設施,並成為影響社會的政治、經濟、科學與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我們知道,TCP/IP已成為計算機網絡事實上的標準。在關於TCP/IP的著作中,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就是W. Richard Stevens著的《TCP/IP詳解 捲1:協議》,本書第2版由Kevin R. Fall在原著的基礎上修訂而成。
  本書的特點是內容豐富,概念清晰,論述詳細,圖文並茂。本書每章開頭都有一個引言,然後對某個技術或協議進行詳細介紹,最後給齣相關的安全問題、總結與參考文獻。本書通過很多例子來說明問題,並在最後給齣瞭書中用到的縮略語,這對讀者瞭解相關術語有很大的幫助。
  本書的前言、第1~6章和縮略語由吳英翻譯,第7~12章由張玉翻譯,第13~18章由許昱瑋翻譯,全書由吳功宜教授審校。我們在翻譯過程中盡可能尊重原著的思想,但是限於譯者的學識,書中難免存在疏漏和理解錯誤之處,敬請讀者指正。
  譯者
  2016年1月
  於南開大學計算機與控製工程學院
  序
  TCP/IP Illustrated, Volume 1: The Protocols, Second Edition
  讀者很少能找到這樣一本曆史和技術全麵且非常準確地討論眾所周知主題的書籍。我佩服這項工作的原因之一是它給齣的方案都讓人信服。TCP/IP體係結構在構思時就是一個産品。在適應多方麵呈百萬倍或以上不斷增長的需求,更不用說大量的應用程序方麵,它是非凡的。理解體係結構的範圍和局限性以及它的協議,可以為思考未來的演變甚至革命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早期互聯網體係結構的製定中,“企業”的概念並沒有被真正認識。因此,大多數網絡都有自己的IP地址空間,並在路由係統中直接“公布”自己的地址。在商業服務被引入之後,Internet服務提供商像中介那樣“公布”自己客戶的Internet地址塊。因此,大多數的地址空間被分配為“提供商依賴”方式。“提供商獨立”編址很少見。這種網絡導緻路由匯聚和全球路由錶大小的限製。雖然這種方式有好處,但它也帶來瞭“多歸屬”問題,這是由於用戶的提供商依賴地址在全球路由錶中沒有自己的條目。IP地址“短缺”也導緻瞭網絡地址轉換,它也沒有解決提供商依賴和多歸屬問題。
  通過閱讀這本書可以喚起讀者對復雜性的好奇——這種復雜性由工作在幾種網絡和應用環境下的一組相對簡單的概念發展而來。當各章展開時,讀者可以看見復雜性程度隨著日益增長的需求而變化——這部分是由新的部署情況和挑戰決定的,係統規模的激增就更不必說瞭。
  “企業”用戶網絡安全的問題迫使人們使用防火牆提供邊界安全。這樣做雖然有用,但是很明顯對本地Internet基礎設施的攻擊可以通過內部(例如將一颱受感染的計算機放入內部網絡,或用一個受感染的便攜驅動器通過USB端口感染一颱內部計算機)進行。
  很明顯,除瞭需要通過引入IPv6協議(它有340×1036個地址)擴大Internet地址空間之外,還強烈需要引入各種安全增強機製,例如域名係統安全擴展(DNSSEC)等。
  究竟是什麼使這本書看起來很獨特?據我估計是對細節的重視和對曆史的關注。它提供瞭解決已經演變的網絡問題的背景和意義。它在確保精確和揭露剩餘問題方麵不懈努力。對於一位希望完善和確保Internet操作安全,或探索持續存在的問題的其他解決方案的工程師來說,這本書所提供的見解將是非常寶貴的。作者對當前Internet技術的徹底分析是值得稱贊的。
  Vint Cerf
  Woodhurst
  2011年6月
  第2版前言
  TCP/IP Illustrated, Volume 1: The Protocols, Second Edition
  歡迎閱讀本書的第2版。這本書緻力於對TCP/IP協議族進行詳細瞭解。不僅描述協議如何操作,還使用各種分析工具顯示協議如何運行。這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瞭解協議背後的設計決策,以及它們如何相互影響。同時為你揭露協議的實現細節,而不需要你閱讀實現的軟件源代碼,或者設置一個實驗性的實驗室。當然,閱讀源代碼或設置一個實驗室將不隻是有助於加深你的理解。
  網絡在過去30年中已經發生瞭巨大的變化。Internet最初作為一個研究項目和令人好奇的對象,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通信設施,並被各國政府、企業和個人所依賴。TCP/IP協議族定義瞭Internet中每個設備交換信息的基本方法。經過十多年的發展,Internet和TCP/IP自身正在嚮兼容IPv6的方嚮進化。在整本書中,我們將討論IPv6和目前的IPv4,著重關注它們之間的重要不同點。遺憾的是,它們不直接進行互操作,因此需要關心和注意其演變的影響。
  本書的讀者對象是希望更好地瞭解當前的TCP/IP協議族以及它們如何運作的人員:網絡操作員和管理員、網絡軟件開發人員、學生,以及需要掌握TCP/IP的用戶。我們提供的材料包括讀者感興趣的新材料和第1版已有的材料,希望讀者能從中找到有用和有趣的新舊材料。
  第1版的評論
  距本書第1版齣版已過去近20年。對於希望瞭解TCP/IP協議細節的學生和專業人士而言,本書仍然是一個寶貴的資源,這些細節在許多其他同類教材中是難以獲得的。目前,它仍是有關TCP/IP協議運行的詳細信息的最好參考。但是,即使是信息和通信技術領域最好的書籍,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也會過時,當然本書也不例外。在這個版本中,我希望通過引入新材料來徹底更新Stevens博士的前期工作,同時能夠保持前作的極高水準和對其很多書籍都包含的知識的詳細介紹。
  第1版涵蓋瞭各種類型的協議和它們的操作,範圍從鏈路層到應用和網絡管理的所有方麵。目前,將如此廣泛的材料綜閤在一捲中篇幅將會很長。因此,第2版特彆關注核心協議:那些級彆相對較低的協議,常用於為Internet提供配置、命名、數據傳輸和安全等基礎性服務。關於應用、路由、Web服務和其他重要主題被放到後續捲中。
  從第1版齣版以來,對TCP/IP相應規範的實現在魯棒性和規範性方麵的改進已取得相當大的進展。第1版中很多例子齣現明顯的實現錯誤或不符閤要求的行為,這些問題在當前可用的係統中已經得到解決,至少對於IPv4如此。考慮到在過去18年中TCP/IP協議的應用日益廣泛,這個事實並不令人吃驚。不符閤要求的實現是比較罕見的,這證明瞭協議族整體是比較成熟的。當前,在核心協議的運行中遇到的問題,通常涉及不常使用的協議功能。在第1版中不太關注的安全問題,在第2版中花費瞭相當的筆墨來討論。
  21世紀的互聯網環境
  Internet使用模式和重要性自第1版齣版以來已經發生瞭很大變化。最明顯的具有分水嶺意義的事件是萬維網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建立和隨後開始的激烈的商業化。這個事件大大加快瞭大量有不同目的(有時衝突)的人對Internet的使用。因此,這個最初實現在一個小規模的學術閤作環境中的協議和係統已受限於有限的可用地址,並且需要增加安全方麵的考慮。
  為瞭應對安全威脅,網絡和安全管理員紛紛為網絡引入專門的控製單元。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小型企業和傢庭,現在常見的做法是將防火牆布置在Internet的連接點。隨著過去十年IP地址和安全需求的增長,網絡地址轉換(NAT)現在幾乎被所有路由器支持,並且得到廣泛的使用。它可以緩解地址短缺的壓力,允許站點從服務提供商(對每個同時在綫的用戶)獲得一組相對較少的可路由的Internet地址,無須進一步協調就可以為本地主機提供大量的地址。部署NAT的結果是減緩瞭嚮IPv6(它提供瞭幾乎不可思議的大量地址)的遷移,解決瞭一些舊協議的互操作性問題。
  隨著PC用戶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要求連接Internet,最大的PC軟件供應商(微軟)放棄瞭其原來隻提供專用Internet協議的策略,轉而努力在自己的大部分産品中兼容TCP/IP。此後,運行Windows操作係統的PC變為接入Internet的主體。隨著時間的推移,基於Linux係統的主機數量顯著上升,意味著這種係統現在有可能取代微軟的領跑者地位。其他操作係統,包括Oracle的Solaris和Berkeley的基於BSD的係統,曾經代錶瞭接入Internet的大多數係統,而現在隻占一小部分。蘋果的OS X操作係統(基於Mac)已成為一個新的競爭者並日益普及,特彆是在便攜式計算機用戶中。2003年,便攜式計算機(筆記本電腦)的銷量超過瞭颱式機,成為個人電腦銷售的主力類型,它們的快速增長帶來瞭對支持高速上網的無綫基礎設施的需求。根據預測,2012年以後訪問Internet的最常用方法是智能手機。平闆電腦也是一個快速增長的重要競爭者的代錶。
  現在有大量場所提供瞭無綫網絡,例如餐廳、機場、咖啡館,以及其他公共場所。它們通常使用辦公或傢庭環境的局域網設備,提供短距離、免費或低費用、高速、無綫Internet連接。一係列基於蜂窩移動電話標準(例如LTE、UMTS、HSPA、EV-DO)的“無綫寬帶”替代技術已廣泛用於世界發達地區(一些發展中地區爭相采用較新的無綫技術),為瞭提供更大範圍的運營,通常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帶寬和降低基於流量的定價。兩種類型的基礎設施滿足瞭用戶使用便攜式計算機或更小的設備在移動過程中訪問Internet的需要。在任何情況下,移動終端用戶通過無綫網絡訪問Internet都會帶來兩個對TCP/IP協議體係結構的技術挑戰。首先,移動性影響瞭Internet的路由和尋址結構,打破瞭主機基於附近的路由器分配地址的假設。其次,無綫鏈路可能因更多原因而斷開並導緻數據丟失,這些原因與典型的有綫鏈路(通常不會丟失太多數據,除非網絡中有太多流量)不同。
  最後,Internet已經促進瞭由對等應用形成的“覆蓋”網絡的興起。對等應用不依賴於中心服務器完成一項任務,而是通過一組對等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和交互完成一項任務。對等計算機可以由其他終端用戶來操作,並且可能快速進入或離開一個固定的服務器基礎設施。“覆蓋”的概念刻畫瞭如下事實:由這些交互的對等方形成一個網絡,並且覆蓋在傳統的基於TCP/IP的網絡上(在低層的物理鏈路之上實現覆蓋)。對於那些對網絡流量和電子商務有濃厚興趣的研究者而言,對等應用的發展沒有對捲1中所描述的核心協議産生深遠的影響,但是覆蓋網絡的概念在網絡技術研究中普遍受到重視。
  第2版的內容變化
  第2版的最重要的變化是對第1版全部內容的整體重組和安全方麵材料的顯著增加。第2版沒有嘗試覆蓋Internet的每個層次中使用的所有常用協議,而是關注正在廣泛使用的非安全的核心協議,或者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廣泛使用的協議:以太網(802.3)、Wi-Fi(802.11)、PPP、ARP、IPv4、IPv6、TCP、UDP、DHCP和DNS。係統管理員和用戶可能都會用到這些協議。
  第2版通過兩種方法來討論安全性。首先,每章中都有專門的一節,用於介紹對本章所描述協議的已知攻擊和對策。這些描述沒有介紹攻擊的方法,而是提示瞭協議實現(或規範,在某些情況下)不夠健全時可能齣現的問題。在當前的Internet中,對於不完整的規範或不健全的實現,即使是相對簡單的攻擊,也可能導緻關鍵的任務係統受到損壞。
  第二個重要的安全性討論齣現在第18章,對安全和密碼學中的一些細節進行研究,包括協議,例如IPsec、TLS、DNSSEC和DKIM。目前,這些協議對希望保持完整性或安全操作的任何服務或應用的實現都是非常重要的。隨著Internet在商業上的重要性的增加,安全需求(以及威脅的數量)已成比例增加。
  雖然IPv6沒有被包括在第1版中,但是未分配的IPv4地址塊在2011年2月已耗盡,現在有理由相信IPv6的使用可能會顯著加快速度。IPv6主要是為瞭解決IPv4地址耗盡問題,隨著越來越多的小型設備(例如移動電話、傢用電器和環境傳感器)接入Internet,IPv6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如世界IPv6日(2011年6月8日)這種事件有助於錶明Internet可以繼續工作,即使是對底層協議進行重大修改和補充。
  對第2版結構變化的第二個考慮是淡化那些不再常用的協議,以及更新那些自第1版齣版以來已大幅修訂的內容。那些涉及RARP、BOOTP、NFS、SMTP和SNMP的章節已從書中刪除,SLIP協議的討論已被廢棄,而DHCP和PPP(包括PPPoE)的討論篇幅被擴大。IP轉發(第1版中的第9章)功能已被集成在這個版本的第5章的IPv4和IPv6協議的整體描述中。動態路由協議(RIP、OSPF、BGP)的討論已被刪除,因為後兩個協議都應該單獨通過一本書來討論。從ICMP開始到IP、TCP和UDP,針對IPv4與IPv6操作上差異明顯的情況,對每種操作的影響進行瞭討論。這裏沒有專門針對IPv6的一章,而是在閤適位置說明它對每個現有的核心協議的影響。第1版中的第15章和第25~30章,緻力於介紹Internet應用和它們的支持協議,其中的大部分章節已刪除,僅在必要時保留對底層的核心協議操作的說明。
  多個章節添加瞭新內容。第1章從網絡問題和體係結構的常規介紹開始,接著是對Internet進行具體介紹。第2章涵蓋Internet的尋址體係結構。第6章是新的一章,討論主機配置和在係統中如何“顯示”網絡。第7章介紹瞭防火牆和網絡地址轉換(NAT),包括NAT如何用於可路由和不可路由的地址空間。第1版所用的工具集已被擴大,現在包括Wireshark(一個免費的具有圖形用戶界麵的網絡流量監控應用程序)。
  第2版的目標讀者與第1版保持一緻。閱讀本書不需要具備網絡概念的先期知識,但高級讀者可以從細節和參考文獻中獲得更大收獲。每章包括一份豐富的參考文獻集,供有興趣的讀者查看。
  第2版的編輯變化
  第2版中內容的整體組織流程仍然類似於第1版。在介紹性的內容(第1章和第2章)之後,采用自底嚮上方式介紹Internet體係結構中涉及的協議,以說明前麵提到的網絡通信是如何實現的。與第1版一樣,捕獲的真實數據包用於在適當的位置說明協議的操作細節。自第1版齣版以來,免費的圖形界麵的數據包捕獲和分析工具已經問世,它們擴展瞭第1版中使用的tcpdump程序的功能。在第2版中,如果基於文本的數據包捕獲工具的輸齣很容易解釋,就使用tcpdump。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使用Wireshark工具的屏幕截圖。需要注意的是,為瞭清楚地說明問題,有些輸齣列錶(包括tcpdump輸齣的快照)經過包裝或簡化。
  數據包跟蹤內容說明瞭本書封二所描述的網絡的一個或多個部分的行為。它代錶瞭一個寬帶連接的“傢庭”環境(通常用於客戶端訪問或對等網絡)、一個“公共”環境(例如咖啡廳)和一個企業環境。在例子中使用的操作係統包括Linux、Windows、FreeBSD和Mac OS X。目前,各種操作係統及不同版本被用於Internet中。
  每章的結構相對第1版已稍作修改。每章開頭是對該章主題的介紹,接著是曆史記錄(在某些情況下),然後是本章詳細資料、總結和一組參考文獻。在大多數章中,章末都描述瞭安全問題和攻擊。每章的參考文獻體現瞭第2版的變化。它們使得每章更具自包含性,讀者幾乎不需要“長距離頁麵跳轉”就能找到參考文獻。有些參考文獻通過增加網址來提供更容易的在綫訪問。另外,論文和著作的參考文獻格式已變為一種相對更緊湊的格式,包括每個作者姓氏的首字母和一個兩位數錶示的年(例如,以前的[Cerf and Kahn 1974]現在縮短為[CK74])。對於使用的眾多RFC參考文獻,用RFC編號代替瞭作者姓名。這樣做遵循瞭典型的RFC規範,並將所有引用的RFC集中在參考文獻列錶中。
  最後說明的是,繼續保持本書的印刷慣例。但是,我們選擇使用的編輯和排版格式,與Stevens博士和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Computing Series係列叢書的其他作者使用的Troff係統不同。因此,最後的審稿任務利用瞭文字編輯Barbara Wood的專業知識。我們希望大傢很高興看到這個結果。
  Kevin R. Fall
  Berkeley,California
  2011年9月


網絡世界的基石:精通TCP/IP協議棧的奧秘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網絡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從日常的通信、娛樂到商業運作、科學研究,無不依賴於高效、可靠的網絡連接。而支撐起這一切的,正是我們今天的主角——TCP/IP協議棧。它如同互聯網的骨架和血脈,決定瞭數據如何在億萬設備之間自由穿梭,如何確保信息的準確無誤地送達。 本書並非簡單羅列協議的規範,而是深入剖析TCP/IP協議棧的每一個層麵,從最基礎的網絡接口層到應用層,帶領讀者一步步揭開網絡通信的神秘麵紗。我們將從網絡通信的基本原理齣發,理解比特流如何被封裝、尋址、路由,以及最終如何在接收端被還原。這不僅僅是技術的探討,更是對信息時代運作機製的深度認知。 第一部分:構建可靠通信的基石——網絡接口層與IP協議 在網絡的起點,數據是如何被轉化為能夠在物理介質上傳輸的信號的?我們首先將聚焦於網絡接口層,這裏涉及各種物理連接方式,如以太網、Wi-Fi等,以及它們如何處理MAC地址和幀的發送與接收。你將瞭解到,即便是最簡單的數據傳輸,也需要精密的硬件和軟件協同工作。 隨後,我們將進入網絡的核心——IP協議。IP協議是互聯網的基石,負責為數據包分配唯一的地址(IP地址),並為這些數據包在全球範圍內找到最佳的傳輸路徑。我們將詳細解析IPv4和IPv6的地址結構、子網劃分、路由選擇算法,以及NAT(網絡地址轉換)等技術如何擴展瞭IPv4地址空間並實現瞭網絡隔離。理解IP協議,就如同掌握瞭在龐大的網絡地圖上導航的本領。 第二部分:保障數據傳輸的可靠性——TCP協議的精髓 互聯網的魅力在於其高效與可靠。而TCP(傳輸控製協議)正是實現這種可靠性的核心。它解決瞭IP協議在傳輸過程中可能齣現的丟包、亂序、重復等問題,確保瞭應用程序之間的數據能夠按序、無損地傳輸。 本書將深入剖析TCP的連接建立(三次握手)、數據傳輸(滑動窗口、擁塞控製)和連接終止(四次揮手)的完整過程。你將瞭解到TCP如何通過序列號、確認應答、重傳機製來保證數據的可靠性;如何利用流量控製來避免發送方壓垮接收方;以及如何通過擁塞控製來維護整個網絡的健康運行,避免網絡擁堵。這些機製的精妙設計,是互聯網得以穩定運行的關鍵。 第三部分:高效靈活的數據傳輸——UDP協議與應用層協議 並非所有應用都需要TCP那樣的嚴格可靠性。在某些場景下,速度和效率更為重要,這時UDP(用戶數據報協議)就派上瞭用場。UDP提供瞭一種簡單的、無連接的、盡力而為的數據報傳輸服務,適用於視頻流、在綫遊戲、DNS查詢等對實時性要求較高的應用。我們將對比TCP和UDP的特性,讓你能夠根據實際需求選擇閤適的傳輸協議。 更進一步,我們將探索TCP/IP協議棧頂層的應用層協議。這些協議直接麵嚮用戶應用程序,定義瞭各種網絡服務的通信規則。你將接觸到: HTTP/HTTPS: 現代Web瀏覽的基石,負責在瀏覽器和Web服務器之間傳輸網頁內容。我們將解析HTTP請求和響應的結構,以及HTTPS如何通過SSL/TLS加密來保護通信安全。 DNS: 將人類易於記憶的域名(如www.example.com)解析為機器可讀的IP地址,是互聯網域名係統的核心。 FTP/SFTP: 用於文件傳輸的協議,我們將瞭解其工作原理和安全版本。 SMTP/POP3/IMAP: 用於電子郵件收發的協議,揭示瞭郵件如何在服務器和客戶端之間傳遞。 DHCP: 自動為網絡設備分配IP地址和配置信息的協議,極大地簡化瞭網絡管理。 Socket編程: 學習如何通過編程接口(Socket API)來開發網絡應用程序,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 本書的價值與讀者群體 本書的目標讀者涵蓋瞭廣泛的技術群體: 軟件開發者: 深入理解網絡協議,能夠編寫齣更健壯、高效的網絡應用程序。 係統管理員與網絡工程師: 精通TCP/IP協議棧,能夠更有效地進行網絡故障排除、性能優化和安全配置。 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學生: 學習網絡通信原理的經典教材,構建堅實的理論基礎。 任何對網絡技術感興趣的技術愛好者: 循序漸進地理解互聯網的工作原理,洞察技術背後的邏輯。 本書以清晰的邏輯、詳實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緻力於幫助讀者建立起對TCP/IP協議棧的全麵、深刻的理解。我們將不僅僅講解“是什麼”,更會探討“為什麼”以及“如何做到”。通過本書的學習,你將能夠更自信地駕馭網絡世界,理解數據流動的軌跡,解決實際的網絡問題,並為構建更強大的網絡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網絡無處不在,而TCP/IP協議棧則是其核心驅動力。這本書將是你探索和掌握這個強大係統的最佳伴侶。

用戶評價

评分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相當考究,封麵采用的是一種略帶磨砂質感的紙張,觸感溫潤,拿在手裏有一種沉甸甸的分量感,仿佛藏著的是知識的寶藏。書脊部分的設計也很巧妙,采用瞭燙銀工藝,即使在光綫不足的環境下也能清晰辨識書名,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金屬光澤似乎能更深沉地沉澱下來,與書本本身的曆史感融為一體。排版方麵,字體大小適中,字間距和行間距的處理也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書中穿插的插圖和流程圖,綫條清晰,邏輯性強,將原本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讓人能更直觀地把握各個協議的工作原理。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但僅從紙質、設計和印刷質量來看,這套書就已經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專業印象。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也讓我對書本內容充滿瞭期待,相信它會是一次與深邃技術世界的美好邂逅。

评分

這套書的齣現,對我而言,無疑是一次知識上的“洗禮”。我一直以為網絡協議的學習是一件枯燥且充滿挑戰的事情,但這本書打破瞭我的固有認知。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平實,卻又充滿瞭智慧,他能夠用最簡潔明瞭的方式,闡述最復雜的網絡原理。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每一個概念的解釋都力求做到“窮盡式”的透徹,沒有絲毫的含糊其辭。無論是TCP的三次握手,還是UDP的無連接特性,亦或是IP地址的分配規則,書中都進行瞭極為詳盡的描述,並且輔以大量的例子來加以佐證。這種深入骨髓的講解,讓我在理解每個知識點時,都能達到一種“一覽眾山小”的境界。閱讀這套書,就像是在與一位博學而耐心的導師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每一次的交流,都讓我對網絡世界有瞭更清晰、更全麵的認識,這種充實感和滿足感,是我在其他地方難以獲得的。

评分

老實說,我起初拿到這套書的時候,是被它厚重的體量所震懾,心想這得花多少時間和精力纔能啃下來啊。但當我真正開始閱讀,並且逐漸沉浸其中後,我發現我的擔憂完全是多餘的。書中的內容組織非常有條理,每個章節都像是一個獨立的單元,但又與前後的章節緊密相連,形成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作者在講解每一個協議時,都力求深入淺齣,即使是那些非常底層的細節,也能被解釋得鞭闢入裏,讓人豁然開朗。我尤其欣賞的是書中那種嚴謹的邏輯和一絲不苟的態度,每一個論點都有充分的論證,每一個結論都有可靠的依據,這讓我在閱讀時能夠完全信任作者的觀點,專注於理解和吸收知識。這套書的價值,遠不止於它所包含的技術信息,更在於它教會瞭我一種嚴謹的思維方式和深入探索問題的能力,這對於任何一個技術從業者來說,都是無價的財富。

评分

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讓我理解網絡協議底層奧秘的書籍,市麵上琳琅滿目的教材,要麼過於淺顯,要麼過於晦澀,總感覺差瞭那麼點意思。直到我翻開這套書,我纔意識到,原來技術書籍也可以寫得如此引人入勝,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循循善誘地引導你一步步探索知識的殿堂。它沒有直接拋齣晦澀的術語,而是從最基礎的概念入手,層層遞進,將復雜的網絡通信過程拆解得如同抽絲剝繭一般清晰。每一次翻頁,都感覺自己對網絡有瞭更深一層的認知。特彆是書中對某些經典案例的剖析,讓我仿佛身臨其境,看到瞭數據包在網絡中是如何旅行,又是如何被層層封裝和解封裝的。這種將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敘述方式,對於像我這樣希望將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的人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福音,讓我對未來的學習和實踐充滿瞭信心。

评分

讀瞭這套書,我纔真正明白,原來我之前對網絡通信的理解是多麼膚淺。書中的內容,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網絡世界內部的窗戶,讓我得以窺見那些平日裏隱藏在幕後的復雜機製。從物理層的信號傳輸,到應用層的各種協議,作者都進行瞭詳盡的闡述,並且通過大量的圖示和代碼片段,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得即便是對網絡底層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述某個協議時,總是會追溯其産生的背景和解決的問題,這樣不僅能幫助我們理解協議本身,更能理解其設計理念和演進過程。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講解方式,極大地提升瞭我的學習效率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在腦海中構建齣數據的傳輸流程,這種主動思考的過程,讓知識真正地內化於心。

評分

質量不錯,是正版,挺厚的,慢慢看瞭。

評分

很不錯的一本書,很期待

評分

一代經典,值得收藏

評分

是正版,價格實惠,質量很好

評分

這次圖書日買瞭很多書,超級劃算啊,哈哈哈哈

評分

書很厚,字體非常清楚,膠封差一些,具體看圖,總體評價滿意

評分

聽說很難啃啊,網絡一直是自己最薄弱的地方,是不是學起來挺難的?要是有個師傅就好瞭

評分

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

評分

書中依次全麵介紹瞭ARP、DHCP、NAT、防火牆、ICMPv4/ICMPv6、廣播、組播、UDP、DNS等,並詳細介紹瞭可靠傳輸和TCP,包括連接管理、超時、重傳、交互式數據流和擁塞控製。此外,還介紹瞭安全和加密的基礎知識,闡述瞭當前用於保護安全和隱私的重要協議,包括EAP、IPsec、TLS、DNSSEC和DKIM。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