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出版史论

先秦两汉出版史论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刘光裕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01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齐鲁书社
ISBN:978753333589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44200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81
字数:4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一般说,古代出版史就是书籍出版史。古代研究书籍的学问称书志学。在书志学中,出版史与目录学、版本学、校雠学、文献学相比,与书籍史、刻书史相比,都是十分年轻的学科。众所周知,建设新学科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学科的对象与范围;有关对象、范围的任何不科学或不恰当,都将妨碍学科建设。从历史上看,并不是有了文字就一定有书籍,也不是有了书籍就一定有出版。*早的出版,本是书籍传播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里,涉及如何理解出版概念。科学界定出版概念,是界定出版史对象、范围的出发点。出版活动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出版活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制约。社会环境对出版的存在方式、发展演变以及成就与不足等,常常有重大影响或决定性影响。鉴于此,出版史的范围除了历史上有关出版的基本过程、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外,还必须包括社会历史环境,特别是给出版以重大影响的经济、文化、技术等社会因素。确定了出版史的对象、范围,才能有的放矢地搜集资料,避免事倍功半。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而考察出版的产生发展与历史演变。再根据出版自身在发展演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做历史分期的工作。《先秦两汉出版史论》历史分期的主要根据并非社会发展阶段或朝代更替,而是出版自身的阶段性特征,以体现出版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古典到现代的历史过程。

目录

序言 中国出版史的对象、范围与分期
——关于编撰中国古代出版通史的基本看法
一、关于出版概念
——两要素说与三要素说
二、出版史的对象与范围
——兼谈方法问题
三、出版史如何分期
——出版诞生与历史分期的依据
四、从官府垄断到孕育出版
——官书制度不准公众传播
五、抄本出版(古典出版)基本特征
——读者传写盛行与书商边缘化
六、雕版出版基本特征
——建立先校雠,次印刷,后发行的工作模式

最早书籍与史官文化
一、不同文字载体的不同作用
应用范围以简策最广,使用人群以简策最多
甲骨是记录卜辞的专用载体
铜器铭文的作用是成为简书的补充
刻石文的作用是成为简书的补充
二、最早书籍与简书
书籍材料与文字载体如何区别
关于夏代篇籍的推测
商代有篇籍
从文献记载看周代简书
有关最早书籍的争论
简书的独特优势是我先民在制造中自觉赋予的
帛书在应用中的特殊作用
三、史官文化与官书制度
巫史官员
史官文化基本特征
官书与官书制度

商周简册考释
——兼谈商周简册的社会意义
一、从殷墟甲骨文“册”字看殷商有简册
二、从西周册命看西周有简册
三、商周社会为何需要简册?
——简册作为传播工具的巨大作用

简论官书三特征
——不准公众传播、作者不署名、书无定本
一、不准公众传播
——兼谈“铸刑鼎”与典籍公之于众的区别
……
孔子与官书制度
子书崛起与书籍变革
秦汉书籍政策
——从垄断走向开放
两汉书籍流通
刘向校书对抄本(古典)出版的贡献
汉代制作简书与帛书
以纸代简考
——纸早期应用史
附录一关于建立出版史料学
附录二人生如梦非为梦,岁月无情似有情
——《历史与文化论集》序言
后记

精彩书摘

  《先秦两汉出版史论》:
  一、不同文字载体的不同作用
  古代出版史基本上是书籍出版史,所以需要考察书籍如何产生,以及产生后如何发展演变。出现最早书籍,一要有作品,二要有书籍材料。出现作品的先决条件是要有文字;有文字,才可能有作品。不过,讨论最早书籍,不必从难以论定的文字起源讲起,只需知道甲骨文绝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二十世纪著名文字学家唐兰先生认为,汉字的产生“远在夏代以前”①。今天古文字界大都赞同唐兰这个观点,考古发现也为这个观点不断提供新证据。一般说,形声字的出现是汉字走向成熟的主要标志,殷墟甲骨文中形声字数量很多,所以古文字家一致认为,甲骨文是较为成熟的文字。诚然,甲骨文不等于商代文字,因为商代至少另有简书(如册命)、金文等。然而,迄今出土最多的商代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足以说明商代文字已经较为成熟。继河南安阳出土大量商代甲骨文之后,又在陕西周原、山东济南发现商代甲骨文。安阳、周原、济南三地相距遥远,由此表明至晚到商代后期,已有全国范围内大体一致的文字。全国范围大体一致的文字,各地都可能读懂。从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看,商代的文字完全可以记录完整的作品;从商代文字全国范围大体一致看,商代用文字书写的作品(如商天子的册命等)可以行布全国。
  我们考察最早书籍,且略去文字的起源与发展,直接介绍记录文字的载体,即文字载体,以便为讨论书籍材料做准备。凡是可以记录文字的物质材料都是文字载体。我们讨论最早书籍,只需关注著录作品的那些载体,主要是商周以来的简策、甲骨、铜器、刻石等。
  人类有了文字,就可以利用文字进行超越时间、空间的间接传播,这等于是延伸了人类的感觉器官。凭借文字的作用,人们的感觉范围扩大了,感觉能力提高了,进而拓展了思维范围,提升了思维能力。于是,文明之门大开,进步潮流生生不息。可是,文字仅仅是一种符号,文字只有附着在载体上才能发挥作用。文字发挥作用,任何时候都必须依赖载体;文字的任何作用,其中都有载体的作用。而且,载体的性质如何,决定文字如何发挥作用,与发挥怎样的作用。
  商周以来,社会上存在多种文字载体。凡是文字载体都可以记录文字。记录了文字的载体可以传播信息,从而成为传播工具。不同的载体在记录文字、传播信息方面的作用并不是一样的,有些差别很大。这样在社会应用,载体彼此之间不能不在功能互补基础上形成一种结构关系。结构关系是一种稳定性很强的社会关系,载体在结构关系中获得的地位与作用也是比较稳定的。下面,讨论商周以来诸多文字载体,主要不是向读者介绍文献资料或考古资料,主要利用已有资料,通过结构学方法,从载体彼此间存在的结构关系中,考察它们在社会应用中的不同地位与作用。
  ……

前言/序言

  一般说,古代出版史就是书籍出版史。古代研究书籍的学问称书志学。在书志学中,出版史与目录学、版本学、校雠学、文献学相比,与书籍史、刻书史相比,都是十分年轻的学科。众所周知,建设新学科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学科的对象与范围;有关对象、范围的任何不科学或不恰当,都将妨碍学科建设。从历史上看,并不是有了文字就一定有书籍,也不是有了书籍就一定有出版。最早的出版,本是书籍传播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里,涉及如何理解出版概念。科学界定出版概念,是界定出版史对象、范围的出发点。出版活动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出版活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制约。社会环境对出版的存在方式、发展演变以及成就与不足等,常常有重大影响或决定性影响。鉴于此,出版史的范围除了历史上有关出版的基本过程、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外,还必须包括社会历史环境,特别是给出版以重大影响的经济、文化、技术等社会因素。确定了出版史的对象、范围,才能有的放矢地搜集资料,避免事倍功半。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而考察出版的产生发展与历史演变。再根据出版自身在发展演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做历史分期的工作。本书历史分期的主要根据并非社会发展阶段或朝代更替,而是出版自身的阶段性特征,以体现出版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古典到现代的历史过程。
  一、关于出版概念
  ——两要素说与三要素说
  出版概念是考察出版史的出发点;有什么样的出版概念,大致就有什么样的出版史。学术界提出的出版概念很多。然而,就出版概念如何表述出版过程看,当今世界上的出版概念主要是两大类:一类为两要素说;另一类为三要素说。
  所谓两要素说,是根据复制与发行这两项来界定出版概念。例如,《世界版权公约》1971年巴黎文本之第六条:“本公约所用的‘出版’一词,系指以一定有形方式复制某作品,并将复制本在公众中分销,以供阅读,或以其它方式观赏。”①《伯尔尼公约》1971年巴黎文本之第三条第三款:“就作品的性质而言,无论复制本以何种方式制作,只要可以满足公众的合理需求,即构成出版。”②上面两个国际公认的版权公约都认为,将作品复制了,并且发行了,就是“出版”。换言之,兼具复制、发行这两项就是出版。这就是两要素说。世界上许多工具书都以两要素说界定出版,具体表述不同,恕不一一列举。
先秦两汉出版史论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先秦两汉出版史论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先秦两汉出版史论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先秦两汉出版史论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先秦两汉出版史论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