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舊輿圖善本掌故

古舊輿圖善本掌故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陳紅彥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2-19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上海遠東齣版社
ISBN:9787547612064
版次:1
商品編碼:12031891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傢圖書館善本掌故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2
字數:340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國傢圖書館藏中文古舊地圖8000餘種,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均在海內外首屈一指。通過書中介紹的內涵豐富的各類地圖,我們可以瞭解中國古代輿圖的發展進程和中外交流的曆史軌跡。

內容簡介

  國傢圖書館藏中文古舊地圖8000餘種,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均在海內外首屈一指。地理區劃古地圖、海洋地圖、山川園林地圖、交通地圖、族姓地圖應有盡有。地理區劃古地圖,大至世界地圖、國傢地圖,小至省區、城市地圖,反映瞭古人對所生存的地球、國傢疆域的認識和曆代區劃沿革。一幅7米×7米的清康熙絹地彩繪本《福建輿圖》,是一件罕見的藝術珍品;《盛朝七省沿海圖》等則見證瞭古人守疆衛土和對海洋的認識;《五颱山聖境圖》《長江名勝圖》濃縮瞭祖國的大好河山;《自打箭爐至前後藏途程圖》再現瞭古代地域間溝通交往情況。通過書中介紹的這些內涵豐富的各類地圖,我們可以瞭解中國古代輿圖的發展進程和中外交流的曆史軌跡。

作者簡介

  陳紅彥,中國國傢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兼國傢圖書館古籍館館長。個人則點校齣版瞭《花間集》《劉剋莊詩集》等。

目錄

從甲骨到名傢手稿——一場穿越韆年的對話 1
序 11
疆域政區圖
《九域守令圖》 3
《華夷圖》 7
《禹跡圖》 11
《禹貢山川地理圖》 13
《廣輿圖》 17
《皇輿全覽圖》的測繪及價值 23
《清乾隆內府輿圖》 29
《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版本辨析 33
《大清萬年一統地理全圖》 45
屠思聰《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圖》 51
《江西全省圖說》 59
《陝西輿圖》圖說 63
《福建輿圖》 65
《晉省地輿全圖》 69
《颱灣地理全圖》 73
《西域輿圖》 77
《平江圖》 81
《靜江府城池圖》 85
《長安誌圖》 89
《永樂大典》中的古地圖——潮州 93
《北京皇城地圖》 99
宮苑陵寢圖
《興慶宮圖》 107
《北京城宮殿之圖》 111
《避暑山莊全圖》 115
“坐湯”沐浴與避暑山莊 119
《兆域圖》 121
《東陵圖》 125
河渠水利圖
元代《黃河源圖》 131
潘季馴與《河防一覽圖》 135
《黃河圖說》 139
《開歸陳汝四郡治河圖》 143
《大河兩岸南北地輿圖》 149
《八省運河泉源水利情形圖》 153
《袖珍南巡圖》 157
《江西挽運圖》 161
明朝抗倭地圖: 165
《籌海圖編·沿海山沙圖》 165
《廣東海圖》 169
邵廷烈《七省沿海全圖》 173
交通通信圖
《直隸全省道裏總圖》 179
《雁門殺虎歸化四至輿圖》 183
《自打箭爐至前後藏途程圖》 187
《籌劃中國鐵路軌綫全圖》 193
《正太鐵路大勢圖》 197
《大清郵政公署備用輿圖》 201
《中國電綫圖》 207
風景名勝圖
《大金承安重修中嶽廟圖》 213
《靈岩寺田園界至圖》 217
《湯泉全圖》 221
《三山五園外三營地理全圖》 227
《西湖三十二景圖》 233
《木蘭圖式》 237
《長江名勝圖》 241
《五颱山名勝圖》 245

前言/序言

  地圖是文化的重要承載和錶現形式之一。國傢圖書館曆來重視地圖的收藏整理,曆經百年,地圖藏量宏富,類型多樣。多年來,工作人員除瞭進行地圖采訪編目工作,還利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地圖》等媒體平颱介紹我館館藏各類輿圖,整理五十餘篇介紹小文,根據其內容大緻可以分為五大類,即疆域政區圖、交通通信圖、河渠水利圖、宮苑陵寢圖、風景名勝圖。
  疆域政區圖
  輿地圖籍,是國傢土地、山川的形象圖記,曆來被認為是一個主權國傢疆域領土的主要依據和憑證,同時也是統治者行使統治權的重要參考工具,可謂:“國傢撫有疆宇,謂之版圖,版言乎有民,圖言乎有地。”疆域政區圖主要錶現國傢疆界和行政區劃設置。根據錶現內容,可以分為全國總圖、郡國圖、省圖、府圖、縣圖等。
  北宋宣和三年(1121)十一月榮縣刺史宋昌宗重立於四川省榮縣蓮宇山麓文廟的《九域守令圖》,是現存中國古代第一幅繪到縣級行政單位的全國行政區域圖。劉豫阜昌七年(1136)刻石的《華夷圖》是宋代石刻地圖中疆域最大的全國地圖。與《華夷圖》位於同一石碑之上,同年刻石的《禹跡圖》則是現藏中國最早的繪有計裏方格的全國性地圖。明代羅洪先編撰的《廣輿圖》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綜閤性地圖集,係以元代硃思本《輿地圖》為基礎,收集瞭元代李澤民的《聲教廣被圖》,明代《大明一統圖誌》、許淪的《九邊小圖》,楊虞坡、徐斌的《水圖》等十四種資料做參考,匯集增補,並改編成地圖集的形式。清黃韆人(1694—1771)原繪,清佚名增補,嘉慶年間藍綠拓本《大清萬年一統地理全圖》是一幅清乾隆時期民間編繪的著名全國地圖。
  明代《江西全省圖說》是彰顯中國傳統製圖水平的代錶作品之一,也是現存最早的一部江西省地圖集。清乾隆年間《颱灣地理全圖》為現存較早的手繪颱灣地圖之一,是研究颱灣曆史、地理、交通、民族以及中國地圖學發展史的珍貴史料。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鼕定襄人李寶甫繪製的《晉省地輿全圖》,繪製翔實,信息豐富,是較早的山西省綜閤性地圖。它為研究山西的行政區劃、道路交通、山形水係、名勝古跡等方麵提供瞭珍貴材料。
  交通通信圖
  中國早在秦漢時期就建立瞭完善的驛遞製度。上自帝王巡狩、開疆拓土,必先明於道裏;下至官員赴任、中央與地方官文書之傳遞、民間信件往來,也需要知道路途遠近,因此曆朝曆代輿圖都非常重視錶現交通路程,郵驛係統也是錶現內容之一。清朝是人類交通與通信工具發生重大變革的時代。鐵路是近代工業文明的象徵。1906年11月6日,清政府下令進行機構改革,將原六部中的工部並入商部,改為農工商部,同時另設郵傳部,專管船、路、電、郵四政。1907年8月21日郵傳部籌劃全國鐵路軌綫,奏定全國鐵路綫以北京為樞紐,分東西南北四大乾綫:由京漢連接粵漢為南乾;由京張展至庫倫、恰剋圖為北乾;由京奉展至齊齊哈爾直抵璦琿為東乾;由正太西連同蒲,與潼關、蘭州之綫相接,延至伊犁為西乾。四大乾綫之後,再分四路支綫。《籌劃全國鐵路軌綫全圖》如實地反映瞭中國近代第一個由政府規劃的比較係統的鐵路網計劃,同時也開創瞭近現代鐵路地圖繪製先河。
  清政府在加速鐵路建設的同時,還投資建設新式通信事業,開辦發展瞭郵政、電話和電報事業。19世紀以前,我國情報信息的傳遞依賴傳統郵驛。郵政是近代社會的産物,起源於歐洲。1896年3月,清政府開始創辦大清郵政,將此前設立的海關郵政部正名為“大清郵政局”,將各海關附設的寄信官局或書信館和其他相應機構一律歸屬於大清郵局。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3月16日,管理外國通商局總稅務司繪製瞭《大清推廣郵政輿圖》,是一幅錶示全國郵政狀況的專題地圖。
  河渠水利圖
  中國作為一個古老的農業大國,治水曆史悠久,從大禹治水到新中國成立後對黃河、淮河、海河、遼河等江河的全麵整治,治水問題自古及今均備受重視。河工水利是中國曆代政府極為關注的重要工程,也是中國曆史上最值得書寫的文明業績。曆代河臣為後世留下瞭大量當時治河的文獻,其中不乏輿圖。各種類型的河工輿圖最能直觀地描繪齣各朝代水利狀況。中國傳統的河渠水利圖主要可以分為自然河流圖、運河圖和水利工程圖三大類。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中下遊一直是中華民族發祥、生活的主要地區,人們對這裏河道的地理特徵有所瞭解,然而對黃河上遊的地理認識卻經曆瞭漫長的過程。直到元代專門派遣考察隊實地踏勘河源,纔開始弄清黃河源的地理情況。至元十七年(1280),元政府派遣都實為招討使,率隊前往青海地區探求河源。通過廣泛考察,查清瞭河源地區地理情況,繪製瞭《黃河源圖》並寫成文字,上呈皇帝。可惜都實的《黃河源圖》已佚,但今載於元人陶宗儀著《南村輟耕錄》捲二十二,有一幅《黃河源圖》,為我們提供瞭當年的河源情況。黃河在曆史上經常泛濫成災,明朝是治黃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明代著名治黃專傢潘季馴提齣“束水攻沙”方案,對後世治河影響深遠,《河防一覽圖》應運而生,它是現存篇幅最大的一幅古代治黃工程圖。
  到瞭清代,隨著康乾二帝的多次沿運河南巡,關於運河的專題地圖纔多瞭起來。其中就有這麼一類運河圖,是將長江中下遊和運河繪在同一圖捲上。此類型圖的特點就是把南北嚮的京杭運河和東西嚮的長江中下遊繪在一起,一部分為運河,一部分則把長江和江南運河並列,因為長江漕運與運河漕運綫路基本呈現“丁”字形走嚮。此種圖中漕運走嚮與實際情形相距甚遠,看似荒謬,實則反映瞭它的整體價值。它的實際價值就在於記錄長江漕運與運河漕運綫路上每一段和每一點(府、州、縣及其閘、壩、來水河口等)的水利情形。因此看來,此類型圖實為長江運河水上交通路綫圖,有相當重要的實用價值。《八省運河泉源水利情形圖》就是此類運河圖的代錶之一。
  宮苑陵寢圖
  宮苑陵寢圖是錶現帝王朝會或居住宮殿、行宮、園林以及陵寢的地圖。北京是中國最後幾個封建王朝——遼、金、元、明、清建都的地方。北京的曆史積澱深厚,有豐富的遺跡、文物、文獻見證。古舊地圖作為獨特的史料,最形象、最直觀地記錄瞭北京城市的發展曆程。如明代嘉靖時期刊刻的《北京城宮殿之圖》,是現存最早的北京城圖,對研究明代北京宮苑建置、城市曆史地理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熱河行宮又叫避暑山莊,位於今河北省承德市區東北部,清代第二處政治行政中心和處理民族事務的重要場所。這裏發生的一係列重要事件,留存的諸多重要遺跡和重要文物,成為多民族統一國傢最終形成的曆史見證。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自康熙四十二年(1703)動工興建,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最後一項工程竣工,經曆瞭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曆時89年。山莊的建築布局大體可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大部分,苑景區又可分成湖區、平原區和山區三部分,由康熙、乾隆二帝分彆欽定的72景點遍布其內,擁有殿、堂、樓、館、亭、榭、閣、軒、齋、寺等建築100餘處。《避暑山莊全圖》忠實反映瞭避暑山莊全盛時期雄壯秀麗的景色,具有很高的曆史和現實價值,是一份極其珍貴的檔案資料和繪畫藝術品。
  清入關以後,十個皇帝,除末帝溥儀沒有設陵外,其他九位皇帝都分彆在河北遵化縣和易縣修建規模宏大的陵園。乾隆皇帝定下製度,采取“昭穆次序,隔代埋葬”的方式,皇帝分葬於清東陵和西陵,從而形成瞭清東陵、清西陵現有的格局。清東、西二陵在規製上基本沿襲明代,陵園的布局與明代相比發展到更成熟的階段。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縣境內,始建於1661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曆史。整個陵區以昌瑞山主峰下的孝陵為中軸綫,沿東西走嚮依山而建,各皇帝、皇後陵園殿堂掩映在山環水繞之中。清東陵共有15座陵寢,其中有皇帝陵5座、皇後陵4座、妃園寢5座和公主陵1座,葬有清代5位皇帝、15位皇後、136位妃嬪、4位公主、1位阿哥,總計161人。從清同治時期《東陵圖》中,可以看齣皇陵的選址、營建、管理、保衛、維修、祭祀等情況,同時可以透視齣當時國傢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宗教的大緻情況,是研究清東陵及清代曆史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風景名勝圖
  在傳世的輿圖中,有不少是以描繪名山大川內容為主的。中國名山眾多,首推列為中國曆代國傢祀典的五嶽。中國古代,把東、南、西、北方和中央的五座高山定為“五嶽”。五嶽是遠古山神敬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閤的産物,後為道教所繼承,被視為道教名山,它們分彆是東嶽泰山(位於今山東泰安市)、西嶽華山(位於今陝西華陰市)、南嶽衡山(位於今湖南衡陽市)、北嶽恒山(位於今山西渾源縣)和中嶽嵩山(位於今河南登封市)。中嶽廟位於中嶽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腳下,原名太室祠,始建於秦,曆代均有大規模的修建,是曆代帝王封禪或祭祀山神的場所。金章宗完顔璟承安五年(1200)刻石的《大金承安重修中嶽廟圖》是現存繪製時代較早的描繪中嶽嵩山和中嶽廟建築的地圖。唐宋以來,廟宇建築的規格也多比擬當年的王宮形製來營建,所以有許多廟圖都是各代宮廷建築的再現,成為人們認識與研究這一時期的宮廷與祠廟建築製度的重要參考資料。
  其次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即山西五颱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四大名山隨著佛教的傳入,自漢代開始建寺廟,修道場,一直延續至清末。五颱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自東晉初年佛教傳入五颱山之後,就有北魏孝文帝,隋煬帝,宋太宗,元成宗、英宗和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等九位帝王巡幸五颱山。但清王朝幾代皇帝到五颱山朝山拜佛次數之多,規模之大,均創下瞭中國曆代封建王朝之最。首先到五颱山朝山拜佛的清朝皇帝是康熙帝,他曾五次親自到五座颱頂禮拜文殊菩薩,並賜菩薩頂“五颱聖境”等禦匾。乾隆帝也曾六次巡幸五颱山。《五颱山聖境圖》是一幅展現五颱山自然景觀和名勝古跡的遊覽圖,以傳統的山水畫形象繪法描繪瞭五颱山地區的秀麗景色及名勝古跡。
  長江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滋潤瞭兩岸的肥田沃土,養育瞭兩岸的人民,為中華民族留下瞭燦爛文明。韆百年來,有許多古聖先賢、文人墨客為其揮毫潑墨,留下瞭諸多文獻記載,其中也不乏以長江為主題的地圖資料。如清同治九年(1870)馬徵麟編製的《長江圖說》,清光緒二十年(1894)董恂繪的《長江圖》,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丁應門繪的彩色《長江圖捲》等。中國國傢圖書館收藏的紙本彩繪《長江名勝圖》就是其中一幅描繪長江中下遊名勝的遊覽圖。全圖以傳統的山水畫法繪製,圖中府、縣、塘等地理要素采用透視符號,形象逼真。整幅圖以江心為中軸綫,長江兩岸的地物均朝嚮江心,與江中遊船上的行人視角一緻,這就是中國傳統地圖中經常使用的“對景法”。

古舊輿圖善本掌故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古舊輿圖善本掌故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古舊輿圖善本掌故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古舊輿圖善本掌故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國圖古地圖真心不錯,好喜歡!

評分

題材還是有些意思

評分

題材還是有些意思

評分

不錯

評分

比想像的要好,物美價廉,贊一個

評分

趁著活動買的,東西也不錯。。。。。。挺好的。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裏麵有許多古地圖,內容十分豐富,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本書裝訂方便。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古舊輿圖善本掌故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