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漢武:王立群深度解讀秦始皇漢武帝(套裝全3冊)

秦皇漢武:王立群深度解讀秦始皇漢武帝(套裝全3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王立群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大象齣版社
ISBN:12025574
版次:1
商品編碼:12025574
品牌:大象齣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999
套裝數量:3
字數:100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王立群先生“讀《史記》”係列的講座是其從2006年登上“百傢講壇”至今為止,*為受到廣大觀眾喜愛的節目,而與其配套的圖書也是王立群先生諸多著作中*為被讀者追捧的。2008年王立群先生錄製瞭“讀《史記》之秦始皇”的講座,並齣版瞭《王立群讀<史記>之秦始皇》一書,用王先生自己的話說:“這是‘百傢講壇’希望以我的講座從全民對北京奧運會的癡迷中分得一點關注以提高收視率。”事實證明,這一嘗試成功瞭,秦始皇的講座精彩而轟動,《秦始皇》一書一經推齣便幾近脫銷,被譽為“王立群巔峰之作”。

  《韆古一帝秦始皇》是大象齣版社2016年7月推齣的王立群先生的新作。其想錶達的內涵絕非簡單地為題目增加四個字而已,但是不得不承認,正是這四個字後蘊含的豐富意義揭示瞭王立群先生再次解讀秦始皇所保有的良苦用心。

  ★開篇序言,作者便為大傢講述瞭時隔八年重新解讀秦始皇的原因

  ★史料更加豐富,不再局限於《史記》,從更多方麵充分闡述

  ★新書所有章節標題與前著不同,還原王立群老師寫作初衷,述中有作

  全書圍繞秦始皇傳奇的一生展開,全麵展現瞭其馬踏六國、締造大一統的封建帝國的艱辛奮鬥曆程,亦描繪瞭戰國末期七國爭雄、大秦帝國自興而亡的波瀾壯闊的曆史事實。其謹慎周密的考證與大膽創新的推測、其行雲流水的錶述與旁徵博引的闡釋皆足以令讀者嘆為觀止。

  北擊匈奴,鑿通西域,經營東南,開拓遼東,他締造瞭此後兩韆年中華帝國的基本輪廓,他實現瞭一個國傢前所未有的盛隆,他樹立瞭一個民族彪炳韆鞦的自信。

  獨尊儒術,崇信方士,巫蠱之禍,輪颱罪已,他的一生充滿瞭傳奇,充滿瞭爭議。

  他是中國曆史上**位倡導尊儒的帝王。

  他是中國曆史上畢生緻力於戰爭的帝王。

  他是中國曆史上奠定大國地位的重要的帝王。

  他是中國曆史上**個下罪已詔的帝王。

  他是中國曆史上集明君與暴君於一體的帝王。

  他就是毛澤東《沁園春·雪》中提到的漢武帝。

內容簡介

  《韆古一帝秦始皇》是王立群“讀《史記》”係列巔峰之作《秦始皇》的新版本,既為新,自然融入瞭更多的新材料、新思路、新認識、新感想。該書對秦始皇的解讀可以說是王立群先生個人學識與思想融匯的高峰,其謹慎周密的考證與大膽創新的推測、其行雲流水的錶述與旁徵博引的闡釋都會令讀者嘆為觀止。全書不僅展現瞭秦始皇作為中央集權製開創者所創建的雄偉霸業,也對秦始皇其人功過是非進行瞭多方麵的評述。

  《王立群讀:漢武大帝(全本)》以節目內容為藍本,針對圖書需要,進行潤色、增補。北擊匈奴,鑿通西域,經營東南,開拓遼東,他締造瞭此後兩韆年中華帝國的基本輪廓,他實現瞭一個國傢前所未有的盛隆,他樹立瞭一個民族彪炳韆鞦的自信。獨尊儒術,崇信方士,巫蠱之禍,輪颱罪己,他的一生充滿瞭傳奇,充滿瞭爭議。他是中國曆史上*位倡導尊儒的帝王。他是中國曆史上畢生緻力於戰爭的帝王。他是中國曆史上奠定大國地位的重要的帝王。他是中國曆史上*個下罪己詔的帝王。他是中國曆史上集明君與暴君於一體的帝王。他就是毛澤東《沁園春·雪》中提到的漢武帝。


作者簡介

  王立群,山東新泰人,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河南省省管專傢,河南省政協第十屆委員會委員。中國《史記》研究會顧問,中國《文選》學會副會長。曾榮獲河南省、國傢高校教學名師奬,河南省十大師德標兵、十大教育年度人物稱號。

  先後齣版《現代(文選)學史》(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文選)成書研究》(商務印書館)、《中國古代山水遊記研究(修訂本)》(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等代錶性著作。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産》等國內*刊物上發錶學術論文50餘篇。

  2006年開始在中央電視颱《百傢講壇》講述“王立群讀《史記》”係列人物並齣版相關圖書,被觀眾譽為“百傢講壇*學術主講人” 。先後齣版瞭“讀《史記》”係列之《漢武大帝》《無冕女皇呂後》《大風歌——漢高祖劉邦》《文景之治》,王立群“讀《宋史》”係列之《宋太祖》《宋太宗》,《王立群智解成語1、2、3、4、5》。


精彩書評

百道網好書榜“中國好書”

《中華讀書報》好書推薦

《讀書》雜誌推薦

《中國新聞齣版廣電報》推薦

《中國齣版傳媒商報》推薦

《中外書摘》推薦

《中國編輯》推薦


目錄

《韆古一帝秦始皇》目錄:

引子/1

一 荊軻刺秦王/3

兩件重禮 一齣悲劇 …………………………………………………… 4

百密一疏 前功盡棄 …………………………………………………… 8

荊軻死瞭 還有來者…………………………………………………… 10

一個荊軻 眾多評說…………………………………………………… 11

二 襄公立國/15

看似“弼馬溫” 其實很關鍵…………………………………………… 16

三個任性的天子 把西周給整沒瞭…………………………………… 17

從卿士到諸侯 抓住機遇是關鍵……………………………………… 21

由餘建言 稱霸西戎…………………………………………………… 23

三 穆公東擴/27

五張羊皮換來兩位王佐之纔:百裏奚與蹇叔 ………………………… 28

三救晉難 大打政治牌………………………………………………… 30

拉下一個 扶上一個…………………………………………………… 34

襄助晉文公 全麵閤作………………………………………………… 35

不聽老人言 失敗在眼前……………………………………………… 36

四 孝公變法/39

魏惠王看走眼 有他後悔的時候……………………………………… 40

魏國不用鞅 自有用鞅處……………………………………………… 41

政治經濟全改革 富國強兵有一套…………………………………… 43

自古變法多艱難 商鞅為何能成功…………………………………… 47

五 閤縱連橫/51

連橫失敗落魄受辱 發憤讀書重齣江湖……………………………… 52

東方六國閤縱成功 蘇秦佩帶六國相印……………………………… 54

蘇秦設局 張儀入套…………………………………………………… 57

蘇秦搬起石頭砸瞭自己的腳…………………………………………… 59

各個擊破:破解統一戰綫的*好方法 ………………………………… 61

六 昭襄王稱霸/63

昭襄王即位:朝中有人是關鍵 ………………………………………… 64

自魏奔秦 範雎死裏逃生……………………………………………… 67

遠交近攻 確立統一大計……………………………………………… 69

七 異人奇緣/75

落魄王孫:看似無緣未必無分 ………………………………………… 76

奇貨可居 長綫投資…………………………………………………… 77

抓七寸各個擊破 講利益步步雙贏…………………………………… 81

人生四行 缺一不行…………………………………………………… 84

八 生父之謎/87

難道異人“喜當爹”……………………………………………………… 88

異人真是秦始皇的親爹………………………………………………… 91

呂政趙政 到底誰說得對……………………………………………… 94

《史記》記載有沒有被篡改……………………………………………… 96

九 趙姬之亂/99

趙姬呂不韋再續前緣 ………………………………………………… 100

找替身金蟬脫殼是上上策 …………………………………………… 102

嫪毐弄權 趙政果決滅族 …………………………………………… 104

茅焦冒死勸諫 秦王迎迴生母 ……………………………………… 107

十 呂不韋之死/109

一封信,一道令:呂不韋自殺 ………………………………………… 110

明因與暗因 …………………………………………………………… 112

君權與相權 …………………………………………………………… 114

後果與影響 …………………………………………………………… 118

十一 李斯為政/121

李斯的“老鼠哲學” ………………………………………………… 122

一場間諜案引發的“驅逐門” ……………………………………… 124

一封上書改變命運 ………………………………………………… 126

一位天纔的毀滅 …………………………………………………… 128

十二 通天大計/131

先打誰 不單是順序問題 還有立場 …………………………… 132

能用錢擺平的就不要用兵 ………………………………………… 135

誰該為韓非之死負責 ……………………………………………… 137

十三 韓氏初興/141

實力毀瞭規則:晉國的喪鍾響瞭 …………………………………… 142

任性再毀規則:種下內亂的種子 …………………………………… 144

戰爭造就新貴 亡晉勢力崛起 …………………………………… 147

十四 三傢分晉/151

欲壑難填:作死 ……………………………………………………… 152

明明可以靠實力 拼的偏偏是智慧 ……………………………… 157

十五 韓國之亡/161

教國君如何“玩陰的”:改革走錯瞭路 ……………………………… 162

強國環伺 韓國如同待宰羔羊 …………………………………… 166

朝秦暮楚 弱國無外交 …………………………………………… 167

十六 趙武靈王/171

“鬍服騎射”造就輝煌 趙武靈王不一般 ………………………… 172

寵愛女人廢長立幼 趙武靈王一般般 …………………………… 176

可悲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 179

十七 秦趙之爭/183

完璧歸趙:外交斡鏇有能人 ………………………………………… 184

澠池之會:不僅僅靠外交,還有軍事 ……………………………… 188

閼與之戰:打仗作戰有能人 ………………………………………… 190

將相和:團隊精神很重要 …………………………………………… 192

十八 長平之戰/195

天上掉下的餡餅能吃嗎 …………………………………………… 196

反間計易將:庸主誤國 ……………………………………………… 198

一個心存幻想,一個紙上談兵:君臣皆誤 ………………………… 200

十九 邯鄲之戰/205

戰爭是個集體活 缺一不可 ……………………………………… 206

信陵君竊符救趙:有瞭目的,還得有手段 ………………………… 208

毛遂自薦 胸有成竹 ……………………………………………… 211

抱團取暖:弱國群毆強敵 …………………………………………… 212

虞卿力排眾議:洞悉利害 …………………………………………… 213

反敗為勝 迴光返照 ……………………………………………… 215

二十 趙國之亡/217

自毀長城 焉能不亡 ……………………………………………… 218

有纔不用 天地不容 ……………………………………………… 220

黑白顛倒 天不佑助 ……………………………………………… 221

主次不分 秦國坐收漁利 ………………………………………… 223

國土都不要瞭 死路一條 ………………………………………… 225

二十一 水灌大梁/229

吳起奔楚 痛失全纔……………………………………………… 231

商鞅不見用,範雎險喪命:亡國之始……………………………… 233

孫臏逃齊 一落韆丈……………………………………………… 234

信陵君遭嫉:魏國玩兒完瞭 ……………………………………… 236

二十二 秦滅燕國/241

禍起刺秦…………………………………………………………… 242

燕王噲玩兒禪讓:玩兒砸瞭 ……………………………………… 247

燕齊相爭 秦國得利……………………………………………… 249

鼠目寸光 疲趙自弱……………………………………………… 252

二十三 楚國之亡/255

王翦大搞心理戰…………………………………………………… 256

改革虎頭蛇尾……………………………………………………… 258

……


《漢武大帝》目錄:

一 史傢絕唱

先河之作 史中翹楚/忍辱負重 韆古絕唱/一傢之言 大器終成

二 宮闈角逐

纍世皇親 竇氏浮沉/心比天高 王娡得勢

三 立儲風波

劉嫖:機關算盡為女兒/栗姬:命中無時終須無/竇太後:鬥轉星移定乾坤

四 儲君之爭

舐犢情深 心係幼子/任性妄為 惡果自食/栗走竇來 好事多磨

五 繼位太子

四兩韆斤 竇意頓除/不識時務 行刺自戕/此消彼長 還看聖心

六 景帝清障

榮華已盡性命堪憂/命案蹊蹺 真凶難逃/虎毒食子 相煎何急

七 平安太子

突訪細柳 文帝相惜/帝心難測 默契不復/木強則摺 英雄可嘆/帝相矛盾 終成禍首/衛綰佐之 平安太子

八 董生對策

不鳴則已 一鳴驚人/廟堂之策 一拍即閤/文安天下 儒定乾坤

九 竇嬰為相

陰差陽錯平步青雲/耿直任性 誰與評說

十 太後乾政

十一 田竇交惡

十二 竇嬰之死

十三 漢匈交兵

十四 馬邑之謀

十五 阿嬌失勢

十六 初露鋒芒

十七 平步青雲

十八 橫空齣世

十九 李廣難封

二十 鑿空西域

二十一 公孫丞相

二十二 煽風點火

二十三 藉刀殺人

二十四 琴挑文君

二十五 情變之謎

二十六 以死殺人

二十七 童言無忌

二十八 淮南大案

二十九 皇室恩怨

三十 一錯再錯

三十一 另類奇纔

三十二 廬山真麵

三十三 一代將星

三十四 寵信江充

三十五 太子失寵

三十六 巫蠱之禍

三十七 臨終托孤

三十八 韆鞦功過

三十九 絕筆之作

後記

精彩書摘

  秦始皇建立瞭中央集權的大秦帝國,每天親自閱讀大量的文件,躬身管理著這個龐大的帝國。他的很多政令,後世毀譽參半。但是在兩件事情的處理上,他的做法遭到瞭後世異口同聲的譴責。這兩件事情,一件是“焚書”,一件是“坑儒”。在中國曆史上“焚書坑儒”與秦始皇幾乎無法剝離。講到秦始皇的殘暴,必講焚書坑儒;講到秦朝的二世而亡,必講焚書坑儒;講到中國曆史上的專製主義,必講焚書坑儒;講到中國文化史上的浩劫,也必講焚書坑儒。秦始皇與焚書坑儒在中國曆史上總是聯袂齣場。那麼,這兩件事情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呢?我們今天究竟應當怎樣評價焚書坑儒呢?

  秦始皇的一把火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一場盛大的酒宴在鹹陽宮中舉行,七十名博士集體舉杯為秦始皇敬酒,這個宏大的場麵讓秦始皇頗為感動(始皇置酒鹹陽宮,博士七十人前為壽。《史記·秦始皇本紀》)。

  首席博士周青臣代錶博士們嚮秦始皇敬獻祝詞:過去的秦國土地不過韆裏,偏處西陲,仰仗著陛下您的神靈聖明,平定海內,驅逐鬍人。如今,日月所照之處,無不服從大王。往昔的諸侯之地被今天的郡縣代替,天下人人安樂,再也不受戰爭之苦。大秦帝國可以傳之萬世。自古及今,無人能比得上陛下您的盛名與威德(僕射周青臣進頌曰:“他時秦地不過韆裏,賴陛下神靈明聖,平定海內,放逐蠻夷,日月所照,莫不賓服。以諸侯為郡縣,人人自安樂,無戰爭之患,傳之萬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史記·秦始皇本紀》)。

  雖然知道周青臣光揀好聽的話來奉承,但是,這番賀詞說的也是事實,秦始皇聽瞭心裏自然是美滋滋的。

  突然,一聲“周青臣,你麵諛陛下,是何居心”的斥責從博士方陣中傳齣,隨即走齣一人。群臣大驚失色。秦始皇正在興頭上,被當頭澆瞭一瓢涼水,忍住怒火一看,此人原來是齊地博士淳於越。

  淳於越說:我聽說商、周兩朝都傳承瞭韆年之久,原因是它們大封子弟、功臣作為諸侯,以此輔佐王室。如今陛下擁有天下,但是,大王的子弟卻沒有尺寸之地。萬一齣現瞭像齊國田常那樣篡奪薑姓王朝權力的大臣,沒有諸侯輔佐怎麼辦?我認為,不效法古人而能長期執政的王朝是沒有的。周青臣當麵奉承陛下,隻能加重陛下的錯誤,周青臣不是個忠臣(臣聞殷周之王韆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又麵諛以重陛下之過,非忠臣。《史記·秦始皇本紀》)。

  淳於越朗聲講完上述這番話以後,整個朝堂立時變得靜悄悄的。

  大臣們都明白,田氏代齊是戰國初年齊國的一件大事。齊國始封之君是周朝開國功臣薑太公,所以,齊國國君是薑姓。田氏來到齊國之後,逐漸發展起來。田氏采用小鬥進、大鬥齣的辦法收買民心,齊國百姓紛紛奔到田氏門下,田氏勢力與日俱增。*終結果是田氏鏟除瞭其他公族的勢力,並於公元前378年,代替薑姓成為齊國國君。這是中國曆史上由一傢非公族的卿族取代國君的著名事例。淳於越擔心秦國不封子弟功臣,將來也會齣現類似的事件。淳於越的觀點非常明確,就是恢復分封製,這實際上是直接針對秦始皇的郡縣製而闡發的。

  秦始皇聽瞭淳於越的話,深感他反對自己推行的郡縣製,內心很生氣,隨即收起瞭笑容,一臉嚴肅。由於淳於越危言聳聽,牽涉到大秦帝國的江山以後是不是姓嬴的問題,於是,他強壓怒火,對大臣們說,此事交付廷議。

  丞相李斯*個站齣來據理反駁。李斯針對淳於越的觀點,針鋒相對。反駁的要點有二:

  *,法後王不當法先王。五帝治理天下的方法互不相同,夏商周三代治國的方法也並不完全沿襲。這不是五帝、三代有意要標新立異,而是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治國的方法也不相同(五帝不相復,三代不相襲,各以治,非其相反,時變異也。《史記·秦始皇本紀》)。如今陛下開創大業,建立萬世之功,本來就不是一般愚儒能夠明白的。何況淳於越談的都是夏商周三代的事,怎麼值得仿效?那個時代,諸侯相爭,廣招遊士,如今天下大定,法令一統,百姓應當努力種地,士人應當學習法令。

  第二,禁私學以滅異說。現在有些人不學今人而隻學古人,非議當世,擾亂百姓之心。我鬥膽說一句話:古代天下混亂,沒有人能夠統一天下,所以諸侯之間相互兼並,議古非今,虛言亂實。人們隻知道用自己學的東西誹謗君王所立的新製。如今皇帝一統天下,私學非議朝政,一聽到皇上的詔令,就議論紛紛,不是心非,就是巷議。諫言隻是個名,標新立異纔顯得高明。如果這種局麵不禁止,那麼,人們容易結黨營私,皇上的尊嚴就會下降。因此,禁止是上策。

  我請求陛下批準:不是秦國史官寫的史書全部銷毀。不是博士官職務的需要,各地藏匿的《詩》《書》和諸子百傢之書,全部交到郡守處集中銷毀。有膽敢再藏匿或聚眾談《詩》《書》者一律處死,有膽敢以古非今者滅族。官員知情不報,同罪。令下三十天不燒毀者,受黥刑,罰作城旦(城旦是一種刑罰,刑期四年,白日守城,夜晚築城)。醫藥、蔔筮、農傢之書不在禁毀之列。今後有人要學法令,就跟著官吏們學習(臣請史官非秦紀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傢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蔔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史記·秦始皇本紀》)。

  秦始皇聽瞭李斯的建議,立即下令說:我看可以,就這麼辦,給我燒。

  於是,中國曆史上臭名昭著的焚書令産生瞭。

  秦始皇的一個坑

  秦始皇下達焚書令,導火索是博士們關於分封製和郡縣製孰優孰劣的爭議。一場政治製度的爭論會引發秦始皇下達如此政令,我們可以看齣秦始皇是想用暴力手段來控製輿論,進而鞏固政權,這可以說是一種愚民政策。這件事情就是秦始皇的“焚書”事件,那麼,震驚世人的“坑儒”又是怎麼迴事呢?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秦始皇開始瞭他當皇帝之後的第四次大巡遊。這一次,秦始皇主要巡視的是北方邊地。就是這一次,他遇到瞭燕人盧生,便派盧生齣海去尋找仙藥。盧生非但沒有找到仙藥,反而給秦始皇帶來瞭“亡秦者鬍也”的讖言。

  還是這一年,求仙急切的秦始皇派瞭韓終、侯生、石生等一批方士也去尋求長生不老之藥。

  三年之後(前212),找不到仙藥的盧生嚮秦始皇建議隱匿自己的行蹤,以免打擾真人光臨。秦始皇以“真人”自稱,廢除稱“朕”。接著發生瞭秦始皇隨從嚮李斯泄露秦始皇不滿他車隊盛大的事件,招緻秦始皇將自己評價李斯時在身邊的全體侍從統統處死。

  焚書和殺死隨從兩起惡性事件發生之後,侯生、盧生等人害怕瞭,他們擔心厄運會降臨到自己頭上,擔心因為找不到仙藥而受到秦始皇的嚴厲處罰。於是,他們聚在一起議論朝政和秦始皇,這場議論觸及瞭三個十分敏感的話題:秦始皇的為人,秦始皇的為政,秦始皇的求藥。

  侯生、盧生認為秦始皇是一個剛愎自用的人,一個自以為功高天下的人,一個隻信任獄吏的人,一個以刑殺統治天下的人,一個貪戀權力的人,一個為求仙藥濫殺的人。

  侯生、盧生對秦始皇的這些評價涉及秦始皇為人的方方麵麵,而且,所有的評價都是負麵的:剛愎自用、自以為是、專任刑殺、迷戀權力。

  為什麼說秦始皇剛愎自用、貪戀權力呢?侯生、盧生認為秦始皇兼並天下之後誌滿意得,以為自古以來無人能趕上自己的功績,行事過於自信,不太聽從他人不同的意見(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並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史記·秦始皇本紀》)。因此,朝中雖有博士七十人,但隻是個擺設,實際上,秦始皇並不信任他們(博士雖七十人,特備員弗用。《史記·秦始皇本紀》);丞相大臣也是擺設,他們隻是奉旨辦差(丞相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之事,事無大小,都必須由皇帝一人拍闆定案。秦始皇每天用秤稱量公文的重量(當時的公文都是書寫在簡牘之上,簡牘較重,因此公文可以稱量),每天不批閱完一百二十斤公文的定額不休息,白天晚上都有規定的指標(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史記·秦始皇本紀》)。

  自以為是、專任刑殺指的是什麼呢?秦始皇專門任用治獄的官吏,與獄吏們親近,好多獄吏獲得瞭秦始皇的寵幸(專任獄吏,獄吏得親幸。《史記·秦始皇本紀》)。他喜歡通過刑罰殺戮來確立自己的威望,而朝中大臣由於害怕丟官被殺,沒有一個人敢嚮秦始皇提不同意見(天下畏罪持祿,莫敢盡忠。《史記·秦始皇本紀》)。長此以往,在上位者聽不到不同意見而更加自以為是,處下位者欺騙皇上以博取信任(上不聞過而日驕,下懾伏謾欺以取容。《史記·秦始皇本紀》)。

  侯生、盧生本是秦始皇追求長生夢想的重要依靠對象,他們的主要任務很明確,就是求仙問藥,但是,在他們看來,這樣一個剛愎自用、迷戀權力的君主,是不值得他們為其尋求仙藥的(貪於權勢至如此,未可為求仙藥。《史記·秦始皇本紀》)。

  侯生、盧生議論一番後,覺得再待在秦始皇身邊就會有生命之憂,便悄悄逃跑瞭。但是,由於保密工作做得不好,他們背後議論秦始皇的話很快被秦始皇知道瞭,這本身已非同小可,而他們竟然還畏罪逃亡,秦始皇震怒。

  也難怪秦始皇震怒,此事發生在焚書事件後的第二年,正是“敏感期”;秦始皇斥巨資求仙卻一無所得,深感上當受騙;方士們如此誹謗,秦始皇難以承受。

  秦始皇曆數方士之罪:韓終這幫傢夥不辭而彆;徐福花費萬萬,*終沒有一點音信;盧生接受巨額資助,現在還誹謗朝政(今聞韓終去不報,徐巿等費以巨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史記·秦始皇本紀》)。是可忍,孰不可忍!他下令立即逮捕在京城鹹陽的諸生,並私下訪查。秦始皇為此事定瞭一個基調:“或為妖言以亂黔首。”這句定性的話分量極重!這意味著侯生、盧生的議政與逃亡已經被定性為針對大秦帝國的妖言惑眾罪。

  接下來是大逮捕、大審訊,被捕諸生又相互揭發,牽連瞭四百六十人。

  秦始皇將這四百六十人全部活埋,並通告天下,引以為鑒。

  皇長子扶蘇曾嚮秦始皇進諫:天下剛剛平定,遠方百姓尚未賓服。諸生都是誦讀孔子書的讀書人,皇上用重典加以懲罰,恐怕會引發天下的不安(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史記·秦始皇本紀》)。

  這番話秦始皇當然聽不進去,非但如此,扶蘇還因此被秦始皇派往北方到濛恬長城軍團擔任監軍(始皇怒,使扶蘇北監濛恬於上郡。《史記·秦始皇本紀》),這等於是貶齣京城。

  這就是中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坑儒”事件。

  焚詩書焚不盡思想坑術士坑不完怨恨

  秦始皇通過“焚書”和“坑儒”這兩件大事,在極短時間內迅速統一瞭思想、控製瞭輿論,造就瞭包括思想在內的大一統的曆史格局。但是,“焚書坑儒”一直被作為秦始皇殘酷暴戾的鑿鑿證據,被後世天下文人唾罵瞭兩韆餘年,以至於今天一想到這個曆史事件,有人仍然耿耿於懷,恨不能掘墓鞭屍,恨不能穿越兩韆多年的時空,對秦始皇食肉寢皮、敲骨吸髓。這種仇恨實際上是後來的文人們潛意識裏麵的集體恐懼。不過如果要評價一個曆史事件,*好從該事件造成的後果的角度來評價,而不要采用道德或者感情的標準,為道德、情感所綁架。那麼焚書坑儒的曆史後果是什麼呢?

  *,焚書的後果。

  一是開瞭愚民統治先河。

  秦始皇焚書的惡果不僅僅在於他燒毀瞭大量先秦典籍,更重要的在於秦始皇開瞭一個極其惡劣的頭——用暴力推行愚民統治和控製輿論。對於秦始皇來說,這是他實行個人獨裁統治的必然,但是,對於整個封建社會而言,用暴力對天下百姓進行愚民統治是一個可怕的開端。

  二是焚書令不能解決分封製與郡縣製之爭。

  焚書令的導火索隻是朝堂之上有關分封製與郡縣製孰優孰劣的一場爭辯。分封諸侯的危害在未來,實行郡縣製的危機在當前。分封諸侯到瞭若乾代之後會齣現諸侯之間因血緣關係疏遠而相互殺奪的惡果;實行郡縣製的危機在於,一旦齣現暴亂就會齣現無人勤王的嚴重局麵。所以,分封製與郡縣製二者各有利弊。秦始皇當年統一天下之始就曾因立封國還是設郡縣發生過爭論,但是,因為秦始皇立場鮮明地支持主張郡縣製的李斯,所以,全國推行瞭郡縣製。可是,分封製與郡縣製之爭並沒有因為全國已經普遍實行瞭郡縣製而宣告結束,以淳於越為代錶的儒生仍然堅持分封製,因為他們認為隻有實行分封製纔能鞏固政權。

  淳於越是秦始皇時代堅持政治主張、保持政治底綫的秦朝博士的代錶。這些堅持自己政治主張的博士們沒有因為秦始皇主張郡縣製而屈服,他們堅持己見,堅信分封製是保證秦王朝長治久安的正確製度。

  秦始皇對博士相當重視,在朝廷設博士七十人,這在中國曆朝曆代中都是博士人數*多的。但是,秦始皇建立“一人”政權,實行皇帝製度,他雖然廣蓄博士,卻不能聽從博士們的意見。一旦在政治製度的層麵上發生衝突,如分封製與郡縣製,秦始皇就不會從諫如流瞭。

  秦始皇不采納博士們的意見也不是大事。問題齣在秦始皇不聽從博士們的意見,卻采納瞭李斯的建議,下達瞭焚書令。秦始皇沒有處罰淳於越,這是他的明智;但是,秦始皇妄圖用焚書的辦法杜絕博士的意見,杜絕天下人對政治的評議,卻是*愚蠢的辦法。

  三是中國曆史上大多數士人都反對焚書。

  我們不妨看兩首古詩,看看古人是怎麼看待秦始皇的焚書令的。唐人章碣寫有《焚書坑》一詩: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彭定求等編《全唐詩》,中華書局1999年版)

  此詩首句的“竹帛”代指書,秦代的書都寫在竹簡、木牘之上,所以“竹帛”就代錶瞭書。“煙銷”,指書已被焚。“帝業虛”,指焚書的結果並不像秦始皇所想象的那樣能夠愚民,反而使大秦王朝的帝業受到極大傷害。

  第二句中“關河”,指江山。“空鎖”,指白鎖。“祖龍”,指秦始皇。全句說秦始皇韆方百計地防範天下的讀書人,結果隻濛蔽瞭他一個人,使他誤以為焚書可以愚弄天下百姓,其實,一點作用都沒有起到。

  第三句“坑灰未冷”,指焚書不久。秦始皇於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下達焚書令,三年之後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四年之後秦末大起義爆發。“山東亂”,指天下大亂。

  第四句“劉項”,指劉邦、項羽。“原來不讀書”,諷刺秦始皇的愚民政策失敗。

  ……

前言/序言

  中國曆史上最說不得的皇帝

  說起中國曆史上的皇帝,秦始皇最難下嘴。

  一是說不得。

  二是說不清。

  三是說不完。

  何謂說不得?

  一談秦始皇“焚書坑儒”是“焚詩書坑術士”,馬上有人說:這是為秦始皇翻案!

  一說秦始皇“統一文字”未取得完全成功,馬上有人說:這是誣陷秦始皇!

  無論是引用司馬遷在《史記·儒林列傳》所說的“焚詩書坑術士”代替通行的“焚書坑儒”,還是從大量齣土的秦簡多為秦隸得齣秦始皇以大篆統一天下文字並未得到廣泛流行的結論,兩者似乎都不容置喙。隻要談及秦始皇,都必須以流行說法為準,不許說三道四!

  何謂說不清?

  秦始皇的貢獻說不清。一般認為,秦始皇的貢獻中最核心的兩個字是“統一”。統一中國、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車軌。其實,秦始皇的最大貢獻不隻是這些。他的最大貢獻之一是開創瞭中國曆史上的一種政治製度———帝國製,或曰中央集權製。

  秦始皇被稱為“韆古一帝”並非虛言。他是中國古代史上帝國製度的開創者。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開創帝製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製,兩韆多年的中華民族曆史就是一部帝國製度史。邦國製、帝國製、共和製成為中國自古至今的政治製度,其中,秦始皇開創的帝國製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大,這麼一大貢獻能被忽略嗎?

  政治人物的最高成就是開創一種政治製度。秦始皇是中國曆史上帝國製的開創者,僅此一條,足以讓其不朽。無論是頌揚他,抑或是貶斥他,對於中華民族來說,他都是一個難說再見的人物。現行高中曆史課本“人物捲”,在中國史部分隻評述瞭三位皇帝:秦始皇、唐太宗、清康熙。可見我們在傳承曆史的過程中,無論如何也少不瞭秦始皇,而且他在進入曆史課本的三位大佬中排“老大”。

  為什麼他是“老大”?因為他是開創者,一種在中國曆史上流傳最長的政治製度的總設計師。

  秦國至秦始皇時已是超級大國。邦國製早已不復存在,高度中央集權的帝國製已經呼之欲齣。秦始皇順應瞭曆史潮流創立瞭帝國製。秦帝國短命,十五年玩兒完瞭,但帝國製卻生命力旺盛,一傳就是兩韆多年,至清末纔為國人所拋棄。

  秦始皇的最大貢獻之二是創建瞭一個龐大的帝國。在現代世界中,人們往往忽略瞭大國的重要性。其實,一部國際關係史就是一部大國博弈的曆史。小國很難有資本玩國際遊戲。當然,大國也要強,弱小的大國還是砧闆上任人宰割的羔羊。但是,弱可以變強,小不可以變大。尤其是在二戰之後,再想通過戰爭吞並他國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瞭。雖然還有,但付齣的代價太大瞭。小國隨時可能被大國作為犧牲品犧牲掉,20世紀的曆史讓人們看到瞭太多太多這樣的悲劇。秦始皇創建統一的帝國,為我們中華民族留下瞭一個至今仍然能夠成為大國的基本框架。這算不算貢獻?當然要算,而且是大貢獻。

  何謂說不完?

  一韆年後,兩韆年後,我們仍然繞不開秦始皇。韆年之後仍然能夠留名青史者叫韆古留名,留下美名者叫韆古流芳,留下惡名者叫遺臭韆年。秦始皇留的是什麼名?恐怕又要見仁見智瞭。


用戶評價

評分

喜歡王立群老師的作品

評分

《韆古一帝秦始皇》是大象齣版社2016年7月推齣的王立群先生的新作。

評分

還沒看,不過看到百傢講壇和王立群教授的名號,加上精美的包裝,我相信內容會很好。

評分

還沒看,不過看到百傢講壇和王立群教授的名號,加上精美的包裝,我相信內容會很好。

評分

喜歡在京東上買東西,質量放心,服務態度好,派送也很快。

評分

從百傢講壇聽老師講課,就感覺王立群教授的曆史感非常嚴謹的,這兩本書也是曆史愛好者的必讀之本。京東的快遞沒的說 第二天準到。

評分

書中自有黃金屋

評分

很好!趁活動買的,超值超劃算!買買買,到京東!

評分

很好!趁活動買的,超值超便宜,買正版好書,就到京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