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丛书所选品种为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推荐临摹范本、欣赏作品,同时也是书法学习者、大中专院校艺术系学生临摹和欣赏书法的佳范本。
本丛书由张海先生做主编,共48册,每册单独定价,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单册购买,也可成套购买。
本套丛书所选图版,皆为善本,有些是传世孤本。书前有碑帖全拓,内文有对应的释文,书后有碑帖简体释文句读。
本套丛书原色印刷,设计精美,印刷精良,用纸考究,品种齐全。尤其是一些近现代书法家的作品,如毛泽东、启功、林散之等名家书法作品,目前市场难得, 因此,本丛书为读者提供了齐全、优秀的书法学习范本。
《碑》题《汉故毂城长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有题名,刻于东汉中平三年(186年)无盐(治今山东省)境内,于明代出土。 张迁碑现存于山东泰安。
碑文隶书朴厚劲秀,方整多变,碑中字体大量渗入结构,字型方正,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张迁碑碑文记载了张迁的政绩,是张迁故居韦荫等为表扬他而刻立的。是传世汉碑中风格雄强的典型作品,现存早拓本为明拓本(“东里润色本”),藏于。
作为一名业余书法爱好者,我日常练习多以楷书和行书为主,但总觉得自己的结体和气势上缺了一股“根基”。听说汉隶是楷书的源头活水,便决定从这套放大本入手来补足这块短板。阅读《张迁碑》的过程,更像是一场沉浸式的书法课。以往看小图时,总觉得那些横画收尾的“蚕头”有些突兀,但放到这么大的尺寸下观察,我才明白那绝非简单的“顿笔”,而是一种力量在笔尖的蓄势和释放,是一种对“一波三折”的极致表达。我尝试着模仿其中几字的结构,才发现自己过去对隶书的理解过于僵化,只是停留在字形表面的模仿。这本书的精细程度,让我能清晰地看到每一笔的起笔、行笔和收笔的细微差别,特别是那些侧锋入笔的瞬间,那种刀刻的力度感跃然纸上。它迫使我慢下来,去理解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去感受字形在方寸之间所蕴含的开合之势。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套书的期待值其实是相当高的,毕竟“最具代表性”这几个字的分量不轻。拿到手里仔细翻阅,我发现它在选材的精到上确实下了大功夫。很多碑帖的放大本,常常为了追求清晰度而牺牲了碑刻特有的那种“毛边”和“残损”的韵味,结果看起来像数字化的清晰版,失去了原作的现场感。然而,这本《张迁碑》的影印质量,精准地把握住了那种“拙厚”与“锐利”的平衡。那些历经风霜留下的斑驳和剥落,都被细致地保留了下来,这对于研究碑刻的文化语境至关重要。我特意对比了几家不同出版社的同类版本,这本的层次感和墨色的浓淡变化处理得最为出色,有些地方的“飞白”效果,简直像是拓片被注入了生命力。光是欣赏那些饱满的横画和方峻的转折,就已经是一种极大的享受了。这让我更加确信,好的碑帖影印,绝不仅仅是复制,而是在进行一次高标准的艺术转译工作,而这套书的制作者显然深谙此道。
评分坦白说,我对市面上许多打着“高清放大”旗号的书籍都持保留态度,很多都是粗制滥造,只是把小图简单地拉大,导致墨迹模糊,线条僵硬。但《张迁碑》这本却让我彻底改变了看法。它呈现的质感,仿佛是直接站在了千年碑前,用最清晰的视角在触摸历史。书中的装帧、纸张的选择,乃至墨色还原的层次感,都体现出一种对中华文化遗产的敬畏心。我注意到,在一些关键的转折处,比如“日”“月”等字的结构,放大后所展现的笔势的连贯性和内在的韧劲,远超我以往见过的任何版本。它不仅仅是帮助我写得更好,更是让我对汉代隶书的审美情趣有了更深层次的体悟——那种沉稳、大气,又蕴含着内在的灵动与倔强。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好的书法作品,其精髓在于其内在的气韵流动,而这套放大本恰恰成功地捕捉并放大了这种气韵。
评分拿到这套“中国最具代表性书法作品放大本系列”中的《张迁碑》时,我的第一感受是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虽然我不是科班出身,但对金石碑刻一直抱有特殊的情感,总觉得那些刀痕里的故事,比墨迹更为凝练和苍劲。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考究,厚实的纸张和精良的印刷,让原本就气势磅礴的碑文,在细节上更显功力。我尤其喜欢他们对碑文释文的处理方式,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对照,更是在版面的设计上做了巧妙的呼应,让人在阅读和临摹之间能找到一个很好的过渡。这种对原作精神的尊重和现代工艺的结合,让这部古代的瑰宝得以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我拿起放大版的拓片,那些错落有致的蚕头燕尾,那些看似随意却又布局精妙的笔画转折,仿佛能听到千年前刻工手中的凿子声,那种力量感是小尺寸摹本难以传达的。它不只是一本“看”的书,更像是一件可以反复“品味”的艺术品,每一寸的放大,都揭示了古人对线条、结构和气韵的深刻理解。对于想深入研究汉隶碑刻的朋友来说,这种放大版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局限于临摹者。我同时也对古代的文字学和碑刻艺术史略有涉猎,因此对《张迁碑》本身的文献价值也十分关注。这套放大本在版式设计上的匠心独到,体现在它对碑文上下文的尊重。放大版清晰地展现了碑文边缘的模糊、碑文之间的间距变化,以及由于刻工差异导致的不同笔画风格,这些“瑕疵”恰恰是研究其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的关键线索。我惊喜地发现,有些过去阅读小字拓本时忽略的细微笔画处理,在放大后变得非常清晰,这对于研究汉隶向魏晋楷书过渡时期的风格演变提供了极佳的实物参照。与其说这是本书法帖,不如说它是一份精美的、经过高度专业处理的文物档案。对于致力于学术研究的人士来说,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还原,是任何低分辨率的电子扫描件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很大一本。
评分赞
评分谁允许你把书折起来寄的?你自己怎么不把自己折起来睡个小棺材?差评!
评分行
评分京东快递很给力,谢谢快递小哥
评分一开始没货,后来有货的部分先发了,态度还不错
评分实物与图片不符,看图
评分书法学习用的,不错中国最具代表性书法作品放大本系列 钟绍京 灵飞经
评分最近想练练书法,所以买点字帖,字迹很清晰,非常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