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甲午:重走近代中日對抗十五局(修訂版)

復盤甲午:重走近代中日對抗十五局(修訂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王鼎傑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2-23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上海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8139626
版次:1
商品編碼:11998086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13
字數:429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國內從戰略學角度反思甲午之戰的首本著作

  將戰略學、政治學、國際政治學、軍事學、曆史學知識有機結閤,視野廣闊,發人所未發

  兼實戰性、思想性、學術性、可讀性於一體

  將曆史的宏觀與微觀巧妙結閤

  被評為騰訊·商報“2015年度社科類十大華文好書”、第三屆中國讀友讀品節“讀者喜愛的十大好書”,中國齣版傳媒商報、中華讀書報、南方周末、騰訊文化、澎湃、鳳凰網一緻推薦。此次全新修訂,隨書附送珍貴高清大圖。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從戰爭史和戰略學角度專論中日甲午戰爭的專著。全書以戰略學為主導,以紮實的政治學、軍事學、戰略學和曆史學知識為基礎,利用中日英俄等多方檔案材料和相關人員的日記、迴憶錄,並廣泛吸收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藉用圍棋的復盤概念,從15個環節對甲午戰爭進行瞭角度新穎、內容全麵、有力度、有深度的戰略推演,力圖撥開戰爭迷霧,澄清戰爭細節,深入揭示勝敗真相,從而更深刻地剖析這場改變中日曆史走嚮的戰爭,並從中汲取應有的曆史教訓。此修訂版主要對成歡和平壤之戰結閤新發現的史料作瞭修訂,對全書結論部分進行充實,並收入多張珍貴高清的作戰圖作為文字的有效補充。

作者簡介

  王鼎傑,祖籍安徽碭山,生長於江蘇豐縣。自幼受傢庭影響,對軍事、曆史、傳統文化深感興趣。後屢遇奇人異士相提攜,自學成纔,融曆史學、軍事學、戰略學、政治學為一爐,獨樹一幟。著有《復盤甲午:重走近代中日對抗十五局》、《李鴻章時代》、《當天朝遭遇帝國:大戰略視野下的鴉片戰爭》等書。自2002年以來,在《世界軍事》、《戰略與管理》、《中華參考》、《信報》(香港)、《成報》(香港)、《國學新視野》(香港)、《曆史月刊》(颱灣)、《航空檔案》、《現代艦船》、《戰場文集》、《全球防務》、《圍棋天地》、《百傢講壇》等期刊纍計發錶戰略、曆史、傳統文化類文章百餘萬言。現居北京從事智庫工作。《世界軍事》戰略縱論專欄著名評論員,“鳳凰軍機處”軍事談話節目特約嘉賓,凰傢智囊團“鼎力推鑒”係列講座主講人,搜狐曆史—軍事頻道特約顧問。

精彩書評

  本書將大戰略的視角引入19世紀下半葉的中日關係河甲午戰爭研究,立意宏遠,視野廣闊,不拘成說,讀來讓人耳目一新,掩捲後又啓發讀者久久的思索。可以說,整個學術界,迄今尚未有人對於甲午戰爭、對於近代中日關係,做過如此角度的剖析。

  ——薑鳴(著名近代史專傢)

  甲午之戰是日本首次大段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但絕非最後一次。在這個沉痛的曆史命題前,本書的作者展現瞭驚人的理性和高度的專業素養。這部專著既用上瞭戰略的放大鏡,又用上瞭曆史的顯微鏡,在國內可謂獨樹一幟,如一把犀利的思想手術刀,觸及瞭曆史傷疤深處被遺忘的病因。或許有人無法接受這種醫學式的理性,但卻不能不承認:120年來,相關研究多如過江之鯽,但如本書這般兼實戰性、思想性、學術性、可讀性於一體的著作可謂鳳毛麟角。欲知甲午,不可不讀!

  ——戴旭(國防大學教授)

  國之大事如何以史為鑒?本書給齣瞭精彩的迴答。全書綜閤運用政治學及國際政治學、軍事學、戰略學、曆史學的方法,動態再現瞭近代中日的首輪國運大碰撞。十五局復盤,兼顧瞭曆史的宏觀、中觀與微觀,既有局外的俯瞰,又有局內的推敲,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環環相扣,動魄驚心,顛覆瞭大量循循相因的定論成說,開闢瞭戰史研究的嶄新路徑。

  ——江上葦(《南方都市報》專欄作者、天涯煮酒論史版主)

目錄

引論 戰爭不復盤,曆史無殷鑒1

中日甲午戰爭研究對比2

中日敗戰研究對比3

戰爭史該如何研究?5

曆史可假設,戰爭須復盤7


第一局 近代中日對抗格局 之形成11

第一節交鄰之道12

第二節從絕域到近鄰:變化中的中日關係16

第三節走嚮對抗之路18

第四節勝敗檢討:戰略認知不對稱的形成22


第二局 地緣支點之爭27

第一節地緣支點與地緣意識28

第二節近代中日地緣認知的不對稱33

第三節四大支點34

第四節近代中日的支點之爭37


第三局 戰略機遇之爭43

第一節戰略、戰略機遇與戰略機遇期45

第二節不對稱的和平機遇期50

第三節晚清戰略睏局 的形成與破局 機遇的齣現51

第四節英俄博弈送來的搭車機遇55

第五節曆史的可能性58

第六節李鴻章的戰略設計61

第七節對抗焦點的轉嚮67


第四局 軍事轉型之爭71

第一節19世紀的陸海軍轉型72

第二節中國軍事轉型觀的缺陷76

第三節中日陸軍轉型對比79

第四節晚清海軍發展的認知與實踐84

第五節日本海軍發展的認知與實踐90

第六節競爭焦點的再度轉嚮98


第五局 購艦競賽101

第一節殺手鐧思維與購艦競賽的實質102

第二節難以規避的競爭103

第三節急則治標的購艦競賽104

第四節日本的再反超107

第五節何以日本不再等待110


第六局 半島危機與齣兵競爭115

第一節戰略的“餘味”與“鬼手”116

第二節從壬午到甲午(一):朝鮮危機的演變117

第三節從壬午到甲午(二):對抗模式的形成124

第四節甲午年的齣兵競爭130

第五節得失檢討138

第六節齣乎意料的轉摺140


第七局 調停引發的明爭暗鬥143

第一節英俄調停與“以夷製夷”144

第二節李鴻章的誤算145

第三節攸關全局 的“治孤”147

第四節失去的機會150


第八局 開戰法理之爭161

第一節被忽略的機會162

第二節李、袁的失機163

第三節日軍的行動167

第四節得失檢討172


第九局 豐島海戰175

第一節海戰迴顧176

第二節必然的結果,不必然的態勢177

第三節威懾的魔咒180

第四節進兵計劃與海軍部署的變更183

第五節海戰態勢的最終形成185

第六節未曾發生的曆史188


第十局 成歡之戰193

第一節失去的勝利194

第二節日軍一綫兵力優勢的喪失196

第三節戰前雙方的兵力調度200

第四節戰場及雙方的兵力部署202

第五節戰鬥經過204

第六節兩軍脫離接觸後的運動206

第七節戰鬥檢討207


第十一局 中日戰爭計劃對比211

第一節兵力對比與戰場態勢212

第二節清廷之戰爭指導機構與戰爭計劃215

第三節日本之戰爭指導機構與戰爭計劃221

第四節實踐之檢討225


第十二局 平壤之戰229

第一節會戰迴顧230

第二節外綫與內綫240

第三節日軍視角的檢討244

第四節清軍視角的檢討248

第五節平壤城下戰鬥的再檢討252

第六節平壤敗戰的影響256


第十三局 大東溝海戰259

第一節海戰迴顧261

第二節中日海軍武器代差的形成264

第三節中日海軍戰術代差的形成268

第四節9月17日海戰的戰理分析272

第五節日本聯閤艦隊的失誤283


第十四局 金旅之戰295

第一節敗戰之惑296

第二節登陸與抗登陸作戰的檢討298

第三節花園口登陸前的清軍戰爭指導302

第四節花園口登陸後的清軍戰爭指導308

第五節金旅失守的戰術檢討312

第六節總結323


第十五局 終戰的較量329

第一節終戰的要義330

第二節清廷的終戰指導331

第三節日本的終戰指導333

第四節針鋒相對的較量338

第五節大潰敗342

第六節艱難的談判與昂貴的一槍346

第七節貽害百年的城下之盟352

總結篇 日本的甲午夢與中國的甲午病363

日本的甲午夢364

中國的甲午病369

“以史為鑒”的再反思376


主要參考書目382


精彩書摘

  引論:戰爭不復盤,曆史無殷鑒

  自甲午敗戰至今,已曆120年。這場戰爭對中日兩國近代國運産生瞭巨大影響,對中國造成的巨創尤其令國人刻骨銘心。所以,自這場戰爭結束的那一刻起,關於這場戰爭的反思、研究、爭鳴便層齣不窮。作為一個研究課題,似乎早已成瞭一盤被翻炒過度的冷飯。然而,當我們從數量的堆砌中冷靜下來審視時,又不能不麵對一個尷尬的事實,中日兩國對這場戰爭的研究均遠說不上透徹,而我國的相關研究尤其存在嚴重缺陷。

  中日甲午戰爭研究對比

  將中日兩國的甲午戰爭研究進行對比,就會發現,從源頭處我們就已經落瞭下風。

  自1878年,日本從德國引入參謀總部製度開始,日軍便非常注重戰史資料的記錄和保存。甲午戰爭期間,自大本營、參謀本部、陸軍省、外務省,直到參戰各單位,均留下豐富的相關資料。函電、匯報亦多得保存。戰後又編纂瞭捲軼浩繁的《明治廿七八年日清戰史》、《明治廿七八年日清海戰史》、《日清戰爭實錄》等多部專著。再加上相關當事人的迴憶錄、傳記,局外人士、機構的研究著述,可謂汗牛充棟。

  相反,清軍則缺乏相應的製度和意識,不僅對一綫的原始史料缺乏記錄、保存,事後亦無相關機構進行反思和係統研究。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中方甲午戰爭史料,絕大多數都是些完全不懂軍事的文人,想當然的評論。或者便是齣於派係鬥爭,互相攻訐的産物。此外,親曆者的著述中,也大多是一些幕僚、師爺在為自己及自己的主官辯護、贊揚。其中具有軍事研究價值的資料極少。

  戰爭結束後的120年內,日本方麵關於甲午戰爭的研究基本能做到兩點:

  其一為不斷發掘新史料。如中塚明發現《明治廿七八年日清戰史》草稿本,及其結閤解密的外交檔案重新解讀陸奧宗光的迴憶錄,都是國人迄今尚未充分吸收消化的研究。

  其二為注重戰史細節問題的探究。如齋藤聖二對甲午戰爭中運輸問題、軍用電報綫問題的研究, 黛治夫對艦炮問題的研究, 桑田悅對雙方戰爭指導、作戰過程得失的專業研究, 均為國人所不及。至於就武器、關鍵戰鬥、戰爭指導機製等問題進行深入探究的作品亦不在少數,且迄今鮮為國人關注。

  其三是較能持之以恒,新研究不斷湧現。

  而我國對甲午戰爭的研究,雖然也産生瞭《甲午戰爭史》(戚其章)、 《甲午戰爭前後的晚清政局》(石泉) 等優秀著作,但總體而言:

  (1)高質量的作品數量極少,宣傳性質的書籍遠多於研究性書籍。

  (2)較少學者能對甲午問題持之以恒的研究,大多是在滿百紀念年紮堆齣書,頗有過節色彩,節前一擁而上,節後一哄而散。

  (3)政界、軍界、學界、民間之研究團體和研究人員之間的交流溝通嚴重不足。

  (4)體係內的研究機構率多滿足於解釋政策和用曆史達成宣傳目的,而較少深刻的研究。體係外的研究者又率多屈從於市場和新媒體,務求嘩眾取寵。甚至公然抄襲,以訛傳訛,嚴重缺乏規範性和專業性。本該發揮主陣地職能的學術界則自我封閉於211、985、核心期刊、項目經費的幻境中,畫地為牢,自說自話,乃至不乏自愚自樂、自欺欺人者。專業期刊則與職稱晉級掛鈎,率多染上排隊買版麵、發文看頭銜的陋習。這就嚴重阻礙瞭深度研究的展開,更嚴重阻礙瞭年青學人的良性發展空間。

  兩相對比之後,不能不承認,過人對甲午戰爭的研究貌似熱烈,實則大多閉門造車、思路有誤,不僅自身成效有限,且完全不關注海外研究成果,實際上已落後於日本對此的研究。

  中日敗戰研究對比

  如僅單純的對比中日兩國軍界、學界關於甲午戰爭的研究,尚有一層不對稱關係。即甲午戰爭對中國是一場刻骨銘心的慘敗,對日本則是對外擴張的勝利開端。按理,我國學人更該深入研究這場戰爭纔對。反之,站在日本的立場上,類似刻骨銘心的事件當推二戰。故而,與其將中日兩國關於甲午戰爭的研究做對比,倒不如將中國研究甲午戰爭的成果,和日本研究太平洋戰爭的成果相對比,在敗戰研究這個尺度上看兩國的反思角度和反思力度,反而更有可比性。

  事實上,對日本研究界而言,甲午戰爭頗有雞肋之感。因為,從勝利的角度講,講甲午不如講日俄——畢竟後者是抗擊歐洲列強的勝利,且可與日後之美俄對抗相呼應,增強日本在抗俄陣營中的地位。如言失敗,則研究甲午遠不如研究二戰更讓日本軍學兩界感興趣——畢竟太平洋戰爭真正把日本打痛瞭,對日本來講這是刻骨銘心,一定要反思。

  其實,早在二戰還沒有結束的時候,日本軍政精英中已經有人開始反思,為什麼這場戰爭會爆發?以及為什麼打成今天這一步?當天皇玉音放送,宣布無條件投降時,日本陸海軍為瞭掩飾戰爭暴行,同時開始大規模的焚毀文件。但幾乎與此同時,很多日本軍官,尤其是參謀軍官,開始想盡方法的保存資料,其目的是有朝一日通過深入研究這場戰爭來真正超越這場戰爭,從失敗中汲取勝利的因素,從而不再失敗。一些政治、外交係統的官員也隨之參與其中。

  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一批前日本軍政精英企圖從實戰角度反思二戰,立即引起美蘇等戰勝國的警覺。在兩強的強力乾涉下,相關研究工作被迫轉入地下。直到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決定扶植日本充當遠東戰略防波堤,於是,日本的戰史研究禁令也得到瞭鬆綁。目的就是讓日本不要自廢武功。美國人防鬆管製之後,日本軍政精英立即毫不猶豫的盡量利用此種空間,有組織、有計劃、有製度的持續研究。這個研究計劃最終形成的成果,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著名的一百零二捲本《大東亞戰爭戰史叢書》(俗稱公刊戰史)。 為瞭編寫這套書,光是籌劃組織,就用瞭三十五年。直接編撰的時間為二十年。從第一本齣版(昭和四十一年)到最後一本書刊行(昭和五十五年),曆時十五年。內容涉及各戰場、各層次、各時段。這就是日本的敗戰反思功夫。

  但這部書畢竟還是屬於官修史書性質的“公刊”戰史,參與編修者都有二戰經曆。優點是切膚之痛在身,自然不敢不深入研究。但利害關係也在身,難免門戶之見、黨同伐異。很多民間研究者和研究機構對這套書是頗有微詞的。但相關研究者絕不限於批判,而是要建設的填補空白,直陳得失。故而,日本民間的相關研究更不容忽視。相關類書、套書,不齣版則已,齣版便動輒數百捲規模。如“曆史群像”的太平洋戰史叢書,PHP智庫的戰史文庫、朝日社的航空戰史書係、光人社的NF文庫,都屬此類。

  而甲午戰爭對中國同樣有斷股裂頸之痛,但我們的研究卻顯然遠未達到類似水準。

  兩相對比,我們就會發現,中日雙方的敗戰反思,又是日本占瞭上風。

  戰爭史該如何研究?

  但是,日本的甲午戰爭研究,終究隻是勝於中國,如果立足世界戰爭史研究的水準看中日,就會發現,中國的相關研究固然非常不足,日本的研究也不過是五十步勝百步。其間關鍵就在於研究戰爭史之方法論問題。

  曆史研究之推陳齣新,無外乎兩大關鍵:一為新史料之發掘,一為新方法之使用。戰爭史研究也不例外。

  以新史料而言,中日兩國遺存史料均可謂汗牛充棟,業已整理者可謂九牛一毛,都還有極大的發掘空間。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史料之多寡對曆史研究固然重要,但如不能正確使用,則史料雖多亦無用。所謂兵不在多而在用,正是一個道理。這就引齣瞭方法論的問題。

  中國近代史大師唐德剛先生在論及甲午戰爭時,曾說過如下一句名言:

  “什麼叫做戰爭呢?西人有言曰:‘戰爭’者,‘政治’之延續也。不知‘戰’前的‘政治’,空談‘政’後的‘戰爭’,小兒科也。”

  這段話極具哲理,但放在中國近現代戰爭史研究的大背景下,卻又極具誤導性。蓋如“空談”,則無論是戰前之政,還是政後之戰,都是小兒科。如認真研究,二者正不可偏廢。從本末關係上講,確實是政治統攝軍事,但中國在農業文明時代浸淫過久,習慣於技術變革緩慢、科學性低、藝術性高的傳統戰爭,所以多側重戰前之政的分析,而忽略政後之戰的研究(唐德剛先生念茲在茲的《資治通鑒》就是這樣一種思路下寫成的史書 )。影響所及,自甲午敗戰120年來,各種盤外分析鋪天蓋地,盤內的檢討卻少如鳳毛麟角,不能不說是潛意識裏受瞭傳統戰爭觀的誤導。

  從某種程度上講,戰爭很像醫學。都是高度技術專業化、理性化的行業。且二者都無法進行活體實驗。故而醫學注重臨床案例之記錄、研究,戰爭則注重戰爭曆史的記錄和研究。

  同樣類似的是,假如一個人生瞭病,首先應該做的就是看醫生——無論是中醫、西醫,還是體係內外,其為醫則當為一。就算醫生全是庸醫,我們要謀求的也首先應是想盡方法提升醫生、醫院和相應教育機構之能力,而絕不應是因為對醫生失望,就轉而迷信神漢、氣功師乃至邪教領袖。這本是極其簡單的道理,豈料在中國戰爭史研究領域,卻長期遭到瞭無視。

  後人在研究甲午戰爭時,當然可以隨意選取視角進行研究、解讀。但任何視角都不能無視更不能替代一個最基礎的事實:甲午戰爭首先是一場戰爭。因而,其研究首先應符閤戰爭研究之內在理數和專業需求。

  正如孫子所言,戰爭是“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如不能從實戰角度進行深入剖析,則一切研究、解讀都是空談。如果一個國傢的戰爭研究也墮化為象牙塔裏知識分子的智力遊戲,甚至變成一種說書式的調侃、演義,文學化的抒情、嘆詠。則隻能說明,一種比清談誤國更惡劣的風氣已經開始蔓延。事實上,戰爭史研究必須建立在如下五根支柱之上:

  (1)政治學及國際政治學

  正如剋勞塞維茨早已指齣的那樣,戰爭是政治的暴力延續。 故而,從目的上講,戰爭帶有強烈的政治屬性。具體到像甲午戰爭這樣的外戰,則可視為國際政治問題的延伸。所以,研究外戰性質的戰爭史,首先應具備的是國際政治學的專業知識。

  (2)軍事學

  從過程上講,戰爭主要體現為軍事對抗。故而,研究戰爭史應具備的第二個專業基礎即軍事學。如軍事戰略學、戰役學、戰術學、軍事地理學、國防經濟學、武器裝備學、後勤學、軍製學、軍法學、軍事技術、軍事教育、軍事思想等等,皆為其組成部分。

  (3)戰略學

  自1500年以來,戰爭的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軍事專業也日趨發達,從而引齣軍事集團以專業化為藉口擺脫政治控製的惡果,為瞭維持目的和手段的平衡,更為瞭有效的指導戰爭,乃有“大戰略”(Grand strategy)的齣現(詳情參閱本書正文第三章),並逐步發展為獨立的戰略學,此即研究戰爭史所必需之第三種知識基礎。

  (4)曆史學

  最後,戰爭史畢竟仍是曆史,故而,曆史學亦必不可缺。

  由此可知,政治學及國際政治學、軍事學、戰略學和曆史學是研究戰爭史的必備基礎。在此基礎上,結閤具體研究對象之特徵,當然可以“多多益善”的疊加其他知識構成,但此五大支柱為必不可缺之基本支撐,則無疑問。也必有瞭這樣一種立體的知識結構,纔能找到恰當的方法論,以無厚入有間,切中肯綮、遊刃有餘。假如隻是立足曆史學的單一視角,滿足於厘清人物、事件在時間、空間軸綫上的分布,則不僅嚴重的限製瞭研究的質量和層級,甚至無法有效甄彆史料本身——這就像一個根本不懂物理學的人無法寫齣優秀的物理學史是一個道理,越是專業性的史料越需要超曆史學的專業知識進行判讀,否則,必將是連人物、事件在時間、空間軸綫上的分布本身也說不清楚。

  曆史可假設,戰爭須復盤

  但不幸的是,自晚清以來,我國的戰 復盤甲午:重走近代中日對抗十五局(修訂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復盤甲午:重走近代中日對抗十五局(修訂版)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復盤甲午:重走近代中日對抗十五局(修訂版)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復盤甲午:重走近代中日對抗十五局(修訂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很不錯,思路清晰

評分

很滿意!速度快,服務好!感覺不錯,值得推薦!

評分

書很好,長知識。期待下次.

評分

經典作品,內容精彩,值得珍藏。

評分

挺不錯的,就是一點不好,最近買的書總有破損的地方。雖然不影響閱讀,但怎麼都希望自己的書是全新的。

評分

很棒的書,推薦

評分

印刷精美,裝訂很好。另一隻眼睛看曆史,好書一本,一本好書

評分

參戰者很少注意到中東戰區。所以,中東的戰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小群冒險傢和下級軍官來塑造的,他們離權力的核心很遙遠。庫爾特?普呂弗是個文弱的知識分子,在德國駐開羅大使館工作,他的秘密任務是煽動反對英國統治的伊斯蘭聖戰。亞倫?亞倫森是一位知名農學傢和熱忱的猶太復國主義者,他贏得瞭敘利亞的奧斯曼總督的信任。威廉?耶魯是傢道中落的美國豪門後嗣,受雇於標準石油公司。他前往奧斯曼帝國,對土耳其人弄虛作假,以便獲得珍貴的石油開采權。故事的中心是勞倫斯。1914年初,他還是一位考古學傢,在敘利亞沙漠中發掘遺址;到1917年,他已經成為一次世界大戰中浪漫的角色,與敵人和自己的政府做鬥爭,為瞭實現他為阿拉伯人民構想的未來而奮鬥。這四個人相互交織的命運——他們實施的計劃、參與的戰鬥、遭遇的背叛,以及他們自己做齣的背信棄義行為——摺射瞭沙漠戰爭的恢宏氣度、奸險陰謀和莫大悲劇。普呂弗成瞭德國在中東的特務頭子。亞倫

評分

很滿意!速度快,服務好!感覺不錯,值得推薦!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復盤甲午:重走近代中日對抗十五局(修訂版)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