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11
方大曾是我國20世紀30年代紀實攝影的先驅。他自1937年9月在河北的抗日戰場失蹤之後,在近半個多世紀的歲月中,幾乎被曆史淹沒。然而,由於其胞妹方澄敏的自信和堅持,由於陳申、馮雪鬆等眾多知識分子的不懈努力,終於使他和他的作品漸漸呈現在世人麵前。這尋找,絕不單單是在尋找方大曾個人,而且是在尋找生命的尊嚴和價值,尋找他所珍藏的我們國傢和民族的一段曆史,尋找知識分子的良知和品格,尋找中國攝影的一份珍貴的遺産。
這是一本收錄中國戰地記者方大曾攝影作品的畫冊。畫冊內容主要集中優選瞭方大曾於1935年至1937年期間在綏遠地區拍攝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真實反映瞭當時的社會風貌,特彆是對抗日戰爭期間的百姓生活給予瞭大量還原性的報道。這些照片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現已經被中國國傢博物館收藏。
烏蘭察布市文化産業研究會,是主要從事文化産業研究、開發的非營利性、學術性社科研究組織。研究會緻力於團結和組織市文化産業界及其他有誌於文化産業建設和發展的人士,廣泛、深入地開展學術研究、指導谘詢、文化交流、人纔培養和産業開發等活動,提高市文化産業的競爭力,促進市文化産業的發展和繁榮。
成長的方大曾綏遠的烽火歲月
綏東前綫視察記
興和之行(綏東通訊)
八十年前的烏蘭察布
從集寜到陶林
尋找方大曾
以身許國的新聞戰士
半個世紀的搜索
幾乎觸碰到的氣息——拍攝《尋找方大曾》紀錄片手稿
後記
烏蘭察布市概況
方大曾生平年錶
綏東前綫視察記
小方
為瞭把綏遠抗敵的情形,可給讀者一個實際的真確的認識,所以記者乃有前綫之行。
一 從北平到集寜
十二月四日晚,自北平起程,平綏道上的火車在冽風中掙紮瞭一個整夜,經過張傢口大同等處,記者均從睡夢中驚醒,聽到車窗外麵咆哮的大風,就覺得冷栗,而體會到戰壕中守衛國土的將士之身境。啊,冷!凍得死人的冷!
五日晨,到集寜縣,這是綏東的軍事重鎮,記者即在此下車。集寜縣車站,從前叫平地泉,因為在縣城的東南三十裏路,有個地方名為平地泉,當年平綏路測定綫路時,本預備在那裏設站的,雖然後來又改在集寜縣設站,但是站名就仍依原來的規定,直到今年七月一號,纔正式改為名符其實的集寜縣車站。
縣城是以土牆圍成的,火車站即在城內的中央,火車從南門開入再由西門穿齣,把整個的內城區域橫分為兩部分,西半塊地方名為橋西,東半塊名為橋東。到綏東前綫去的路,無論是去紅格爾圖或興和縣,均須經橋東齣東門,因之在東門外,滿布瞭一片偉大的防禦工事。
記者在一個飯館裏午餐,遇著許多軍人,他們是昨夜纔開到的,因為這裏已有的店傢,棧房都早被軍隊占滿瞭,所以這後來的隻得到各飯店暫為藉宿。他們大都操著南方口音,是第四師的弟兄,由陝北徒步抵此,曾費瞭一個多月的光陰,飽嘗瞭塞北的風霜。
他們問記者從前綫距這裏還有多遠,當他們聽到隻有一百八十裏時,不由得大傢都互相的看瞭一看,繼之在每個人的麵上都發齣一種微笑的錶情。
“隻有一百多路啦,我入他媽的!”其中的一位這樣不可抑製高興著說。他們一個多月來辛苦的長途跋涉,好像這纔得到一點真正的安慰,他們即刻就要和晉綏軍聯閤起來,防守國土,收迴察北,打到熱河,把敵人從我們的東三省裏驅逐齣去。
他們又問記者道:“敵人是日本兵呢還是僞匪軍?”
“現在還都是僞匪軍作先鋒,不過日本軍也就快親自齣馬瞭。”這些忠勇的弟兄,聽到記者的迴答時,首先錶示著有點失望的樣子,但過一會兒就又都微笑起來瞭。
記者自飯館齣來,即分彆到各方接洽,得唔騎兵一師軍法處彭啓予處長,商議赴前方視察之事。該師防地之最前方,隻得一站一站的逐段前進,恰巧趕上該師王參謀長仁光君預備在下午五點半乘軍用運輸車到距集寜六十裏路的大六號陣地去,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記者遂與同行,抱著得前進一步就前進一步的策略到火綫上去!
二 到紅格爾圖去
從集寜到紅格爾圖,要經過五個主要的村莊,這五個村莊的名字及其與集寜的距離如下:第一,黃傢村三十裏。第二,大六號六十裏。第三,賁紅八十裏。第四,高傢地一百二十裏。第五,十二蘇木一百六十五裏,從十二蘇木再走十五裏,即是目的地瞭。我們從集寜起程時,已是黃昏時分,走到東門外八裏路的霸王橋,天即漆黑。在路途上,遇到第四師與三十五軍換防的夜行隊伍,令人感觸著一種戰場上的偉大景象。
到黃傢村時,車停十幾分鍾,大傢下車活動一下凍僵瞭的腿腳,然後續行。汽車在高低的山原上,在曠野的黑暗中,共走瞭二小時,始到大六號,騎兵一師的參謀處設在這裏,記者即以此地作為赴紅格爾圖的第一站駐地。
晚間,和王參謀長及各位參謀暢談,他們興高采烈的敘述十一月十五至十八日的紅格爾圖之役,又拿瞭許多勝利品來齣示記者,其中有一件最使記者感覺興趣的,是那幅大張的“北支那”地圖,這張日文的華北地圖,還是最近纔由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齣版的,其詳細為我們本國齣版的任何地圖所不及,記者見此如同珍寶,把它詳細的看,簡略的抄下。據段參謀說:這地圖是在匪首王英的司令部中獲得的。當我軍把圍攻紅鎮的僞匪打退之後,又繼續追至十五裏路以外的大拉村地方,那兒是王英所在的僞司令部,我軍追剿至此,正值深夜,王匪和僞軍官長們有的連褲子都沒有來得及穿,在倉促中乘汽車逃走,這是當地老百姓所親睹的情形。這次王匪傾巢來犯,以七韆人之眾,詳密的動員來圍攻我隻有二百名守軍的紅格爾圖,他計劃著三小時內可以打下,當然並沒有想到會遭遇這樣的慘敗,所以鬧瞭裸體而逃的大笑話,也是古今戰場上的一段趣味。
在這次戰役中,以物質來說,我軍也得到不少的貴重收獲,如無綫電兩架,文件,軍火等,不隻是敵方的損失,而且還都是對我們有實用的東西。所以王參謀說:“我們歡迎他們再來一次,好給我們一點補充。”
次日,參謀處奉命開駐大六號以北二十裏路的賁紅,這樣,記者又得有機會乘運輸車前進一戰瞭,至於騎軍一師走後的大六號地帶,則由新來的第四師駐防。
當我們全部開到賁紅時,纔上午十一時,記者因赴前綫之心甚切,所以正當他忙於布置新駐地時,乃告辭,自己單獨徒步北行,因為從此地到北麵的高傢地隻有四十裏路,今天不妨多趕一程,晚間即宿該地。
沿途經過一個小村莊,有四零一團的步兵駐守著,弟兄們正在附近工事。記者趨前說明來意,並給他們攝影,大傢都歡喜極瞭。塞北荒原上的路程,比起內地來重要較長一些,這四十裏的路程,直走瞭五個多鍾頭纔到。有房因為逆著強烈的北風,所以更感覺特彆的吃力,當黃昏時候到達高傢地已是疲倦極瞭。
……
方大曾和烏蘭察布
方大曾是我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紀實攝影的先驅。他自1937 年9 月在河北的抗日戰場失蹤之後,在近半個多世紀的歲月中,幾乎被曆史淹沒。然而,由於其胞妹方澄敏的自信和堅持,由於陳申、馮雪鬆等眾多知識分子的不懈努力,二十多年來,一顆顆正直的、善良的、嚮真嚮美的心匯聚成的一股“尋找方大曾”的力量,終於使他和他的作品,漸漸地呈現在世人麵前。這尋找,絕不單單是在尋找方大曾個人,更是在尋找生命的尊嚴和價值;尋找他所珍藏的我們國傢和民族的一段曆史,尋找知識分子的良知和品格,尋找中國攝影的一份珍貴的遺産。
這本有關方大曾和烏蘭察布的書,應是“尋找方大曾”事業的又一個進展和突破。
方大曾和烏蘭察布有著一段令人感動的情緣。
從1936 年末至1937 年初,在綏遠抗戰的烽火歲月中,年僅24 歲的方大曾隻身奔赴貧窮、戰亂、寒冷的綏遠大地。他的足跡踏遍瞭今天烏蘭察布的集寜、察右後旗、興和、察右中旗、豐鎮、察右前旗、四子王旗,以及曾屬烏蘭察布管轄的達茂旗。他的身影齣現在軍營裏、農傢院、濛古包、街道上、礦井邊、佛堂前;他的鏡頭對準塞外的山川、河流、城鎮、村莊,一個個軍人、農民、牧人、縴夫、乞丐……在他存世的九百餘張照片中,竟有近四百張拍攝於現在的烏蘭察布地區。他的作品,聚焦在嚴酷的抗日前綫:坑道裏的戰士、冰雪中的哨兵、日僞的暴行、戰爭的慘烈……他用真誠的、熱愛和平與自由的、仇視侵略者的目光,為我們留下瞭中國軍民的抗日圖譜。他的作品,緊貼著冰冷的社會下層:黑暗中的礦工、烈日下的縴夫、河流的浮屍、街巷的難民……那一幅幅艱辛、疲憊、無奈的錶情,錶達著他同情勞苦大眾,關注人類生存環境的民本思想。
方大曾為什麼要來烏蘭察布?毫無疑問,他是奔著綏遠抗戰來的,而綏遠抗戰就發生在烏蘭察布。作為一個熱血沸騰的愛國戰地記者,哪裏是抗日前綫,他就衝嚮哪裏。當時的綏遠抗戰就是全國聚焦的抗日前綫。綏遠抗戰在中國的抗日戰爭史上有著特彆重要的地位。“九·一八事變”之後,中國人民和中國軍隊反抗侵略者的鬥爭是驚天動地、悲壯激烈的。就國民黨軍隊的抗戰而言,就有馬占山領導的江橋抗戰、“一·二八”淞滬抗戰、長城抗戰、察哈爾同盟軍抗戰等,然而,由於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使這些抗戰都一次次地以失敗而告終。而綏遠抗戰卻是一次徹底勝利的戰爭,它極大地鼓舞瞭全國人民抗日必勝的信心,打擊瞭日僞軍的囂張氣焰,在一定程度上誘發瞭西安事變,在全國引發瞭一場轟轟烈烈的援綏抗戰運動。
方大曾用自己的方式把這場戰爭的一些實況公諸於世,這在當時引起瞭很大的反響。方大曾生前並沒有想到,八十年後的今天,他的名字與烏蘭察布這樣緊緊地聯係在一起。現在,烏蘭察布市正在籌建“綏遠抗戰紀念館”。之前,我們苦於找不到當時的資料,一些同誌曾在北京圖書館等地埋頭翻閱那些泛黃的舊書刊,但所獲甚微。自從找到瞭方大曾,我們就像發現瞭一座寶藏。我們決心在方大曾的學習、宣傳和研究上走齣一條新路,讓方大曾的思想和精神在他曾經戰鬥和工作過的地方深深紮根,發揚光大。
除瞭綏遠抗戰,方大曾還拍瞭為數不少的大眾生活和民族風俗照片,“四子王婚禮”就是其中非常珍貴的一組。這一組照片當年在英國倫敦,後來在颱灣發錶以後,在海內外和海峽兩岸引起瞭廣泛關注。這些八十年前的照片,是留給我們的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産。而方大曾在其中的作用是無以替代,功不可沒的。
雖然我們在識彆和辨認這些照片的時候,做瞭很多工作,費瞭很大的力氣,然而由於年代之久遠和學識之有限,使得其中相當一部分照片,還不能為其準確冠名,例如寺廟名、人名、地址名稱等等。這些遺憾隻能隨著日後研究之深入而逐步得以解決瞭。
方大曾曾經在烏蘭察布這塊貧瘠而多難的土地上為國傢、為民族做齣瞭一個記者能夠做到的巨大貢獻,也為自己贏得瞭本應該得到的榮譽和成就。烏蘭察布因為有方大曾而倍感榮幸,不僅使它的文化含量和影響力漸增,而且使它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而自信。
王玉水 任緻中
2015 年12 月於烏蘭察布
方大曾綏遠之行:1936年烏蘭察布掠影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方大曾綏遠之行:1936年烏蘭察布掠影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方大曾綏遠之行:1936年烏蘭察布掠影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