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之道:中国文明的诞生

尧舜之道:中国文明的诞生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姚中秋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0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ISBN:9787519018993
版次:1
商品编码:1199358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胶版纸
字数:482000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以《尚书·尧典·皋陶谟》为基础,系统准确阐释尧舜是如何肇始华夏,构造超大规模之文明共同体:华夏—中国。以此窥探中国文明诞生之过程。且在中西文明源头的对比中,讲述尧舜是如何突破巫术的束缚,超过神教,从而确立中国人的真精神:敬天。中国文明,始自尧舜。在尧舜有效治理下,中国文明共同体的凝聚力不断提升,范围不断扩大,从而成为今天之中国。尧舜之道,不仅构成了今后中国政府之范本,也成为普通人成长为圣人的典范。


作者简介

  姚中秋,笔名秋风,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宏道书院院长。作者横跨儒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哲学、中外历史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强烈的现实感。近年来致力于儒家义理的阐述,中国王道治理的研究。出版译著《法国大革命讲稿》《法律与自由》《哈耶克与古典自由主义》等十余种,出版儒学著作《国史纲目》《现代中国的立国之道》《<论语>大义浅说》等。


精彩书摘

  二十、天统众神

  天与众神

  由舜所立之祀典,可见华夏神教生活之基本格局:诸神统于天,或曰一天多神。

  在此之前,只有多神。人类早期文明都有此阶段,但人类终究有追寻普遍之蕲向,只是路径大不相同。

  有些文明走一神教之路,多神变为唯一真神,完全拒斥此前之多神。据犹太教之《创世记》,在西奈山上,神对摩西颁布“十诫”,首先说:“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甚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他,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唯一真神以言辞宣告自己是唯一神,并命令人放弃其他神,否则将惩罚人。伊斯兰教义与此相当。唯一真神之降临,必定消灭一切其他神灵。

  颛顼、尧另有其道,即“绝地天通”,由此,彻底超出了神灵,最为崇高者不是任何神灵,而是天。原来各族群之神灵仅保护本族群,天则遍覆万物,一切人皆在天之下。敬天,让长期生活在不同族群中的人们的心得以对陌生人敞开,从而塑造了华夏、天下意识。

  天是普遍的,这一点与唯一真神相同。唯一真神让本来生活在狭小族群中的人们心智开放,天也如此。但两者的区别也是巨大的:天不是独断的,遍覆之天没有挤压、消灭人们此前信奉之各种神灵;现在,天巍然在众神之上,又含容众神。实际上,众神在天中,故祭天,并不妨碍王者及其他人祭祀各种神灵。人也在天中,祭天也不妨碍王者祭祀祖先,以及造福于民之圣贤。故舜祭天,祭祀天的部分人格化之形态——上帝,但他不只是祭天,他也祭祀天地之间各种神灵和祖先。此后历代王者均如此。

  尧“协和万邦”,尊奉和而不同之道;在信仰领域中,尧舜同样确立“和而不同”之道。或者可以说,信仰领域中的“和而不同”,实为政治上协和万邦之基础。各族群当初处在分立状态,最为根本的区隔力量,就是其各信其神。此为“不同”。天是“和”的力量,天让不同神灵得以处在和的状态,由此才有政治上之万邦协和。天不像唯一真神那样,“同”各邦之神,而是“和”之。

  尧舜时代确立诸神统于天的神教格局,由此形成“祀典”制度:它规范各个等级的人的祭祀。比如《礼记·曲礼》谓:

  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遍。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岁遍。大夫祭五祀,岁遍。士祭其先。

  由此可见,祭祀与政治之间有密切关系。

  这是一个开放的信仰世界:每个人同时崇奉多个神灵,这些神灵形成一个系统。由此,人们祭祀的对象在持续地变化,有些神灵被人遗忘,又有新的神灵获得人们崇奉。华夏之外各种神教的神灵,也可进入这个开放的信仰世界。这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动态的神灵崇拜体系。

  然而,不能简单地说,中国人信奉的是多神教,因为天始终享有崇高地位。这是一个以天为本、和而不同的神灵崇拜体系。

  相比于多神教和一神教,这似乎相当独特,然而,这恰恰是神教生活之中道。天是普遍的,但不独断。众神和而不同,没有人可借一个神要求其他人。因此,尧舜以后,中国的信仰世界是自由的。

  至孔子,删述六经,发展文教,汉武帝复古更化以后,广泛渗透社会各层面,并渗透到各种神灵崇拜体系中,而形成“一个文教、多种神教”的格局。这同样是和而不同:多种神教共存,文教协调多种神教,使之和平共处,且具有若干共同价值。

  一天多神或者一个文教、多种神教,正是华夏—中国之为天下,始终具有包容力,从而在过往历史中持续成长的生命力所在。

  二十九、天下观念

  不可逾越之区隔,宇宙仍是分裂的,人受到其约束,终究不能真正普遍化。

  颛顼、尧树立敬天。天恒在,所有人都在天之下。唯当人知天,敬天,才可有天下观念。在中国,天下观念之肇事,在尧舜时代。

  由人之敬天,而有天下。天是生生不已的万物之大全,而其直观呈现是天空,故有“上天”之说。与之对应,人所立足、活动的大地,在天之下,此即“天下”。

  天下是真正普遍的。天是遍覆的,天外无物,一切皆在天之中,天之下,包括一切已有之物,一切未来之物。因为,天的根本属性就是生生不已,一切生者、所生者,均为天所生,生一切是天之实存形态。天生生不已,故无固定之体,如《周易·系辞》所说“神无方而易无体”。

  天无体,故不二。神灵必有其体,唯一真神也毕竟有其体,能言就是其有体之明证。一切有其自体者,都是局部的,不能遍覆。故唯一真神虽宣告自身为“一”,事实总是,诸神同在,有此体的唯一真神必与另外的唯一真神同在。天无体,故不二,无外。

  万物与人皆在天下。以天下观人,则天下就是人所能结成之最广泛的共同体。天下者,至大无外之人的存在体也。实际上,天下乃无体之体。天本身生生不已,则天下同样生生不已。天下包容一切未来将生之人,哪怕生活在其他星球上的人,也同在天下。子曰,“惟天为大”[1],而正是尧确立了这一事实;由此,唯天下最大。

  天下意识

  唯一真神有助于打破族群、邦国之隔离,但普遍的人类共同体之形成,对人提出强势要求:所有人同时绝对服从唯一真神。但第一,此为永远不可能达到的前提,故唯一真神不能塑造真正普遍的秩序;第二,这一要求太高,服从者完全可能因懈怠而放弃,则其所支持之普遍的人类共同体必定解体。

  天不言,不必有人传达唯一真神之言,故人之于天,无所谓服从,遑论绝对服从。人生而在天下,人就在天之中。人只需知天,就在天下,而不需经过复杂的皈依程序。

  人知天,即可有天下意识。天下意识者,关于人的存在之最为开放、包容的自我意识也。天下意识让人的心智超出自我,超出自己所在的族群、邦国,对所有人开放。因而,天下意识让人成为普遍的人。这是真正的普遍,在此,没有神、人之隔。天就是生生不已的万物之大全,人在其中,故天、人不二。人的普遍化没有任何不可逾越的阻隔。

  天下意识不仅涵容一切人,还涵容万物。天生万物以及人,人与人为一体,人也与万物为一体,故张载《西铭》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故《中庸》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天下无外,天下无体,那么,天下何在?每一个人都在天下,每一个人就是天下的原点。天下不是静态的,也永远不可能达到终结的平衡、静止状态,天下永远不会是已完成态,因为天生生不已,人所在之天下必定呈现为连绵不绝之道德的历史过程,天下永远在以每一个体为原点、由亲及疏、由近及远的扩展过程中。

  故在圣贤话语中,天下有大、小之别:有时,天下指王权所及、政教覆盖之华夏;有时,天下包括与华夏发生较频密关系之蛮夷戎狄;有时,天下包括虽不与华夏发生关系,但华夏所知之人;有时,天下涵括上天之下所有人。

  天下概念如此游移,正由天下概念之内在属性决定:天下不是固定的圆满状态,天下不是静态的“一”,天下是人类持续不断的生存过程,天下是由亲及疏、由近及远的文明化过程。此一无终点的过程之原点在每个人,在每个人对天的自觉。

  ……


尧舜之道:中国文明的诞生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尧舜之道:中国文明的诞生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尧舜之道:中国文明的诞生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尧舜之道:中国文明的诞生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次愉快的双十一购物经历。

评分

一次愉快的双十一购物经历。

评分

一次愉快的双十一购物经历。

评分

一次愉快的双十一购物经历。

评分

一次愉快的双十一购物经历。

评分

一次愉快的双十一购物经历。

评分

一次愉快的双十一购物经历。

评分

一次愉快的双十一购物经历。

评分

一次愉快的双十一购物经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尧舜之道:中国文明的诞生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