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holder

杨宽著作集: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

杨宽著作集: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杨宽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4-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37585
版次:1
商品编码:11983868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杨宽著作集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书写纸
页数:256
字数:184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中国历代君王实行“事死如事生”的礼制,陵寝布局和规格与礼制密切相关。作者通过分析“陵”、“寝”、“庙”三者的关系,以及墓葬、陵园、石刻建筑的构造,展示了两千年来陵寝制度的起源和演变,对时代划分与特点分别进行了深入的系统研究,其中很多见解都是发前人所未发。本书先有日文版,由西岛定生监译(尾形勇、太田有子译)的《中国皇帝陵寝的起源和变迁》(学生社,1982年),后来由著者增订出版中文版《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这是新中国学者第一部以未刊稿的形式在日本公开发表的学术专著,被认为是中日学术交流史上的创举。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是杨宽先生探讨古代陵寝制度史的成果汇编,共分上中下三编,上编探讨了春秋战国之际陵墓的起源情况以及战国中期以后至唐宋明清陵寝制度的变迁;中编是关于古代陵寝制度若干专题的探讨;下编“古代陵寝和陵园布局的研究”则着重介绍了秦始皇陵园和秦汉陵墓的布局结构,是结合实地考察而得到的成果。

作者简介

杨宽(1914-2005),原上海市博物馆馆长兼光华大学历史系教授,1953年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60年转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1970年始专任复旦大学教授。著有《中国上古史导论》、《中国历代尺度考》、《西周史》、《古史新探》、《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等。

目录

上编 中国皇帝陵的起源与变迁1
日文译本序1
一 前言5
二 陵墓的起源(春秋、战国之际)5
1殷周时期的墓葬6
2坟丘墓的出现7
3坟丘墓的普及8
4坟丘墓普及的原因10
5墓的名称的变化12
6“陵”出现的原因14
三 陵寝制度的创始时期(从战国中期到西汉)15
1庙、朝、寝、宫15
2宗庙的“寝”16
3陵与庙、寝的结合17
4陵与庙、寝结合的原因21
5寝的所在地点23
6寝的机能24
7陵寝制度和礼制25
8秦的陵寝制度25
9中山王墓与陵寝制度27
10秦始皇帝陵和寝30
11墓侧的“寝”的起源32
12宗庙制度和陵寝制度34
13陵寝制度和墓祭35
14“寝”的设备36
四 陵寝制度的确立时期(东汉)36
1上陵之礼和陵寝制度37
2明帝的上陵之礼38
3“上墓”的礼俗39
4推行“上陵之礼”的历史背景39
5宗庙制度的改革40
6陵寝规模的扩大41
五 陵寝制度的衰退时期(魏晋南北朝)42
1曹魏时期43
2晋代陵墓的构造43
3南北朝时代的陵墓44
4北魏的陵墓45
5永固陵的构造47
6北魏陵寝制度的特色48
六 陵寝制度扩张和改革时期(唐宋和明清)50
1唐代的陵寝制度52
2昭陵的构造52
3唐代陵园的发展55
4北宋的陵寝制度55
5北宋的“上宫”60
6北宋的“下宫”63
7南宋的陵园构造65
8明清陵园的特色66
七 历代陵寝制度和身份等级制70
1汉代坟墓的高低问题70
2坟丘的形制和等级72
3唐代陵墓的各种形制73
4唐代坟丘的高低问题75
八 代表等级地位的墓前神道两旁的石刻群76
1霍去病墓前石刻77
2东汉时期的状况77
3东汉石刻的特色78
4南北朝的石刻83
5唐代皇帝陵前的石刻群85
6石刻群和身份等级制(唐与宋)86
7明代以后的石刻群89
九 结语91
日文译本后记91

中编 关于古代陵寝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95
一 前言95
二 再论古代墓地上建“寝”的制度96
三 再论先秦墓上建筑100
四 “古不墓祭”问题的讨论102
五 周武王“上祭于毕”是否墓祭的问题106
六 殷墟王陵东区排葬坑的祭祀对象问题109
七 墓祭的起源和祭坛的设置112
八 上冢的礼俗和上陵之礼116
九 西汉中期以后坟墓前的祠堂建筑120
十 东汉墓前石祠及“寝”的建筑123
十一 先秦、秦汉之际陵寝布局的变化130
十二 汉代祠堂前的阙的建筑133
十三 汉代阙前的罘罳建筑138
十四 墓前神道上华表(石柱)的起源和演变142
十五 东汉和南朝墓前的石神兽148
十六 墓碑的起源及其发展152
十七 再论封建时代坟墓的等级制155
十八 陵区的形成及其发展159
十九 唐宋以后陵园建筑的演变163
二十 西夏陵园的布局166

下编 古代陵寝和陵园布局的研究169
一 先秦墓上建筑和陵寝制度169
(一) 先秦墓上建筑不可能用于祭祀170
(二) 先秦墓上建筑当即“陵寝”的“寝”173
二 秦始皇陵园布局结构的探讨182
(一) 秦始皇陵园是在战国君王陵寝制度的基础上创设的182
(二) 秦始皇陵园布局结构的特点及其由来186
(三) 秦始皇陵园布局对西汉陵园的影响192
三 秦汉陵墓考察195
(一) 秦始皇陵园的布局196
(二) 西汉诸帝陵园的布局200
(三) 东汉诸陵的位置和象庄的石象207
四 先秦墓上建筑问题的再探讨209
(一) 殷墟“排葬坑”是否用于“墓祭”问题210
(二) 墓上建筑的用途问题212
(三) 对三点评论的答复215

附表一 西汉帝陵后陵规模表218
附表二 东汉陵寝规模表233
附表三 南朝陵墓现存石刻表236
附表四 唐代陵寝规模表239
附表五 唐陵原有石刻和现存石刻表242
附表六 唐昭陵已定位的陪葬墓和现存碑刻表245
附表七 北宋陵寝规模表251
附表八 宋陵石刻存毁状况表254

精彩书摘

   《杨宽著作集: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
   4坟丘墓普及的原因
   坟丘式墓葬为什么中原地区在春秋战国之际逐渐增多,到战国时代普遍推广呢?看来和当时社会变革密切有关。主要由于下列四个原因:
   第一,由于贵族的没落,以宗族为单位的墓葬制度开始瓦解,以家族为单位的墓葬制度开始兴起。原来贵族实行宗族的集体墓葬制,既有按贵族的等级和宗法关系安葬的“公墓”(《周礼·春官·冢人》),又有“国人”集体安葬的“邦墓”(《周礼·春官·墓大夫》)。不论“公墓”或“邦墓”,每个人的安葬都必须按礼制规定次序来排列,有着一定的规格和位置。到春秋战国之际,由于社会发生变革,社会组织发生变化,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原来贵族以宗族为单位的墓葬制开始瓦解,以家族为单位的墓葬制开始兴起。在同一墓葬区里,就出现贫富悬殊、身份高低不同的交错排列情况。同时由于经济上、政治上交往加强,东西南北流动的人增多,每个宗族或家族的墓葬就不可能固定在一个地方,出现分散各处的现象。在这样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有些人就像孔子所说的,为了便于识别起见,墓葬就采用各种不同的坟丘形式。
   第二,随着贵族组织的解体,地主阶级和富商大贾的出现,家族私有财产的继承制逐渐代替宗族共有财产的继承制,人们的家族观念加强,因而重视已故家长的丧葬之礼,重视对祖先坟墓的建筑。《荀子,礼论篇》之所以特别重视丧葬之礼,就是由于这个缘故。
   荀子认为“礼”就是讲究养生和送死的道理的,他说:“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丧葬之礼是讲究送死的,他说:“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像)其生以送其死也。”就是说要像侍奉活人一样去送死人的丧葬。因此他进一步认为,能做好这点,就是“礼义之法式也”;如果与此相反,“厚其生而薄其死”,“是奸人之道而倍(背)叛之心也”,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对于亲长的叛逆行为。基于这样的理论,荀子不仅主张讲究棺椁和随葬品的制作,也还主张重视墓圹(墓穴)和坟丘的建筑。荀子说:“故圹垄,其貌象(像)室屋也。”就是说,建筑墓圹和坟丘必须像替活人建造住的房屋一样讲究。荀子这种主张,代表了战国时代统治者的看法,因而建筑高大的坟墓就成为一时的风尚。
   ……

前言/序言

我国现在许多古代重要的帝王陵园,都已设有管理和考古调查的机构,并对外开放,作为参观游览的场所,这对于保护文物和开展研究,都是有利的。
历代封建统治者以大量人力物力,修建规模巨大的陵墓以及用来供奉、祭祀、朝拜的建筑,即所谓“陵寝”,作为推崇皇权和加强封建统治的一种手段。由于他们十分迷信,推行“事死如事生”的礼制,所以“陵寝”是按照帝王生前所居的宫廷格局设计的,又是按照当时礼制的需要而规划的。从战国时代开始建设“陵寝”起,下迄明清两代,陵寝制度已有二千几百年的历史。陵寝的建设方式,是随着供奉、祭祀、朝拜的礼制的变化,而不断有所变革的。它发展成为明十三陵,清代东陵、西陵那样的布局,有一个长期发展变化的过程。从先秦到西汉,陵园中设有“寝”,如同活人一样,陈设有生活用品、家具和卧具,并住有宫女,如生前一样侍奉。有的还设有游乐场所,如汉武帝茂陵设有白鹤馆、驰逐走马之馆及西园等。东汉开始每年定期举行“上陵”的朝拜祭祀仪式,于是扩大“寝”的建筑,既用来日常侍奉,又用来定期朝拜祭祀。魏晋南北朝时期,陵寝制度曾经一度衰落。到唐代,又有进一步的扩展,既设有举行“上陵”礼用的“上宫”,又有供日常侍奉的“下宫”。到明代,取消日常侍奉,废除“下宫”,而重视定期“上陵”礼制,扩大享殿建筑,形成三进院落的陵园规模。从东汉到明清,陵园南门外大道(即所谓“神道”)两旁陈列有石刻群,用来表示皇帝的威严,其中人像和动物像的品种历代也有许多变化和发展。各个时期陵园中的房屋和陈设,都是反映当时建筑技术和雕刻艺术的代表作品。因此,我们今天对于历代陵园的调查研究和考古发掘,已成为考古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今天对于陵寝制度历史的研究,已成为探讨文化史、建筑史和艺术史的重要课题。
这部书,是我近两三年来探讨古代陵寝制度史的成果的汇编,共分上、中、下三编。上编是我应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的邀请前往讲学准备的一个学术报告,原来讲题是:《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的起源及其演变》。这个报告是1981年2月在东洋文化研究所做的,听讲的有十多所大学和研究单位的研究人员六十多人。在讲演完毕以后,又解答了听讲者提出的一些问题。我的报告,承蒙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西嶋定生先生组织领导,由东京大学教授尾形勇先生和庆应大学太田有子女士翻译成日文,由日本专门出版考古图书的学生社于1981年11月出版。经过协商,书名改为《中国皇帝陵的起源与变迁》。这样以未刊的讲稿,先译成日文而在日本出版,日本学者认为这是中日学术文化交流中的创举。为了纪念这次十分有意义的中日之间的学术交流,讲稿收入本书作为上编,未作改动,保存了原样。只是调换了一张插图,加上三则“追记”。因为秦始皇陵园的考古调查有了进一步发现,需要纠正过去所画平面图上的一些错误,把原来插图九《秦始皇帝陵(丽山园)平面图》(依据《文物》1975年第11期《临潼县秦俑坑发掘第一号简报》),改为《秦始皇陵园布局示意图》(依据最近前往实地考察所得结果)。原来对秦始皇陵和西汉诸陵的“寝”的位置没有确定,现在依据考古调查的成果,大体可以作出一些推断,为此作了三则“追记”,以免与本书下编所收文章不一致。
中编是《关于古代陵寝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这是在上编的基础上提出了二十个问题来进行探讨的。有的是补充上编讨论的不足的,如先秦墓上建筑的问题、“墓祭”的起源和发生时代的问题、封建时代坟墓的等级制的问题等等。也有是上编没有讨论到的,如祠堂、石祠、阙、罘罳、华表(石柱)、墓碑的起源及其发展演变等问题。
下编是收入了四篇新写的文章,可以说是这方面研究的新成果,特别是结合实地考察而得到的新成果。1982年4月,我们进行教学实习,曾到西安、洛阳、巩县等地,有计划、有系统地考察了历代帝王陵墓,以战国时代秦王陵和秦始皇陵为起点,逐个考察了西汉诸陵、东汉诸陵、西晋诸陵、北魏诸陵、唐代诸陵和北宋诸陵。由于有系统地结合遗迹和文献来探讨,得到了不少收获。下编收入的《秦汉陵墓考察》,就是所得到的一部分收获。最近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特地派人前来为他们将要出版的《建馆三年文集》约稿,我就依据这次考察秦始皇陵园所得,写成了《秦始皇陵园布局结构的探讨》一文,发表了我最近的看法。现在也收入本书下编。这些文章,原来都是单独成篇发表的,有一些地方不免和上编、中编内容重复,为了保存原样,也不作删改了。
日文译本《中国皇帝陵的起源与变迁》,卷首印有精彩图片十七幅,其中除两幅秦始皇陵出土铜马车的照片以外,其余十五幅照片都是翻译者提供和选定的。本书卷首有图片三十二幅,其中十幅选自日文译本,特此志谢。秦始皇陵出土铜马车的两幅照片,本书仍继续采用。另有东汉石辟邪照片一幅,承蒙蒋若是同志惠赐,也在此表示谢意。其余十九幅,是1982年4月实地考察时拍摄的。
作者试图对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的历史作有系统的探讨,摸清它的发展变化的线索,以便作进一步的研究,本书仅仅是探索的开端。出版的目的,在于引起史学工作者和考古工作者的注意,从而推动这方面研究工作的开展。想来今后在考古调查方面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在结合遗迹和文献的研究方面亦一定不断会有新的成就。


杨宽著作集: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杨宽著作集: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杨宽著作集: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杨宽著作集: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杨宽(1914—2005年),字宽正,上海青浦人,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尤其是先秦史方面的研究。曾就读于苏州中学师范科,1936年毕业于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53年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60年调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所长,1970年又回复旦大学历史系任教授。

评分

杨宽(1914—2005年),字宽正,上海青浦人,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尤其是先秦史方面的研究。曾就读于苏州中学师范科,1936年毕业于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53年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60年调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所长,1970年又回复旦大学历史系任教授。

评分

目录

评分

.好书,6.18买的价格便宜,买入慢慢看。

评分

不错,杨宽先生的书。

评分

杨宽(1914-2005),原上海市博物馆馆长兼光华大学历史系教授,1953年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60年转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1970年始专任复旦大学教授。著有《中国上古史导论》、《中国历代尺度考》、《西周史》、《古史新探》、《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等。

评分

  杨宽(1914—2005),字宽正,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白鹤江镇人。曾就读于苏州中学师范科,1936年毕业于光华大学国文学系,师从史学大家吕思勉、蒋维乔、钱基博。1936年参与上海市博物馆筹建工作,1946年任上海博物馆馆长兼光华大学历史系教授,1953年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59年调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所长,1970年又调回复旦大学历史系工作。1984年赴美国迈阿密定居至逝世。历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秘书、古物整理处处长,上海市博物馆馆长,中国先秦史学会首届至第三届副理事长。著有《中国上古史导论》《西周史》《战国史》《战国史料编年辑证》《古史新探》《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等。

评分

著名历史学家杨宽先生积半个世纪研究、历时近二十载完成的一部西周史研究领域的权威之作。系统论述了自公元前十一世纪末叶周武王克商、创建周朝,迄公元前七七一年周幽王被杀、平王东迁洛邑西周时代约280年历史,对西周的井田制度、社会结构、军事制度以及政治、文化制度等方面作了细密的考证和深刻的论述,全面、系统、准确地阐述了中国奴隶社会在西周时代从发展到衰亡的过程。

评分

这本书内容还是很受用的,多少对教育孩子有帮助,当时在新华书店看样的时候,就觉得应该买一本参考。后来京东经常缺货,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书的内容大家是认可的。但是我要提出疑问,就是印刷质量是怎么一回事?一、内页印的如盗版,我在新华书店看样的时候记得不是这样,难道我买到了…………?二、有二个封面。严格的说,是第二封面被撕去了绝大多数,只是在书脊处留下了一个小小的边,难道这本书被回炉了?…………经典的诗经学术研究书。这本书与普通国内诗经学研究著作略有不同的是,关注点在字词和诗意的解释,其中不乏耳目一新的主张,特别是对前儒的一些臆想和猜测,直接不认可,不得不让人佩服高本汉的汉学功底。京东搞活动时买入,超值。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杨宽著作集: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