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世界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选择什么样的指导思想,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将会深刻地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当前,面对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哲学社会科学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批判“普世价值” 论、“宪政民主” 观、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新闻观等错误思潮,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冷战结束以来,在西方所谓“普世价值” 论的鼓吹下,一些国家被折腾得不成样子,有的四分五裂,有的战火纷飞,有的整天乱哄哄的……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也门等国家就是典型案例。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给这些国家带来的显然不是“福音” 或“救世良方”,而是无尽的动荡和灾难。这些国家和地区惨痛的教训证明,根本就没有普遍适用于一切社会、一切国家和一切民族的永恒的价值观。价值观念从来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具体社会经济政治形态的产物,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变化的,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相联系,所谓抽象的、超阶级的、超历史的“普世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独立存在。一些人宣扬的“普世价值” 论,是一个有特定政治含义和具体企图的思想陷阱,其针对我国的目的,就是要否定四项基本原则,而代之以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本质上是要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人民民主专政、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宪政民主” 观是近年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涌现的又一股错误思潮。在党中央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战略部署的背景下,有人趁机兴风作浪,故意混淆“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与西方“宪政民主” 的本质区别。“宪政民主” 是伴随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政治理念,逐渐演变成为西方资产阶级的主流政治和制度主张,完全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国家理念、政治模式和制度设计。他们鼓吹的“宪政民主”,实质上是要彻底否定我国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和法治、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体,代之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模式,搞“三权分立”、“多党制” 和“议会制”,一句话搞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体。“宪政民主” 显然绝对不是什么“普世民主” 或“普世价值”,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我国是具有本国具体历史和现实特点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适合什么样的制度,适用什么样的模式,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模式行不通,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大国,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
新自由主义思潮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而渗入进来的。从本质上看,新自由主义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代表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核心利益和价值观念,通过鼓吹完全私有化、彻底市场化、绝对自由化和全球一体化,为以美国为首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开辟全球空间。新自由主义先后被英、美金融垄断资产阶级捧上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宝座,逐步由经济思潮转化为附带一系列政策、举措的意识形态主张,并迅速向拉美、亚非、东欧等国家和地区广泛蔓延。自90年代后期开始,新自由主义的“副作用” 开始显现,先后导致一系列引进新自由主义的国家与地区的经济深受重创,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苦不堪言。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随即蔓延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十年来,为了走出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相互拖累的发展困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国家被迫采取加大政府开支、扩大基础建设投入等政府干预政策。可以说,世界金融危机这场肇始于美国的“经济灾难” 正式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彻底破产。这一破产表明,当代资本主义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内在矛盾;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正是由于生产资料占有方式的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有制本质决定了经济危机的可规避性、可防范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告诉人们,只有将公有制为主体的制度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同时用好“看得见的手” 和“看不见的手”,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西方新闻自由观是资产阶级在欧洲大陆血雨腥风的斗争中形成的,曾经为资本主义打倒封建制度的传播武器。然而,随着岁月流逝,新闻自由的进步因素在西方传媒界越来越被淡化,越来越变成一种巩固资本主义统治、打压社会主义和一切寻求国家独立与社会进步发展的国家的武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根据所谓的国家核心利益的诉求,肆意扭曲与歪曲新闻自由,使新闻自由成为“为我所用”、“唯我独尊” 的“法宝”。这也充分暴露了西方新闻自由观的虚伪性、自私性、两面性和独裁性。为了针对中国,美国等西方国家把新闻自由等价值观包装成全球公共产品,以全人类“适世价值” 观为幌子,宣传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以此进行思想控制,进而危害中国的国家安全和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
当然,对充满西方意识形态色彩的错误思潮的否定与批判,并不等于全盘否定西方现代文明所创造的一切有价值的、于我有用的思想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汲取世界先进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大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对错误思潮予以鲜明的批判和抵制,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组织院内外专家学者,围绕错误思潮的源流、本质及其危害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与批驳,推出了一批较有影响的论著,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本套文选选编了近年来公开发表的一些重点文章。这些文章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各种谬论展开了具体而深入的批判。
我们期望这套文选的出版,能够帮助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学好马克思主义,学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将自身原有的理论素养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发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是为序。
王伟光
2017年10月
坦白说,一开始我对这本书抱有一种审慎的态度,毕竟“批判”二字有时会让人联想到过于情绪化的表达。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后,才发现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作者展现出的,是一种冷静而深刻的学术分析,他/她并没有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通过有条理的论证,指出了新自由主义思潮在实践中可能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中展现出的那种“接地气”的智慧,他/她并没有将论述局限于象牙塔内,而是用大量生动的例子,将复杂的理论与普通人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读这本书,我时常会有“原来如此”的感叹,仿佛一直以来困扰我的某些社会现象,在作者的笔下找到了合理的解释。作者对于不同观点的包容性也令我印象深刻,他/她并非一味地攻击,而是力求在对立的观点中找到共通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开放而富有建设性的批判精神,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这本书帮助我跳出了固有的思维模式,以一种更加批判性的眼光审视社会,让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更多的思考和期待。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富挑战性的,但也因此充满了收获。作者的论述逻辑严谨,思维跳跃性强,常常需要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回顾和思考,才能完全把握其精髓。然而,正是这种挑战性,让我感觉每一次翻页都充满了智识上的探索。他/她对于新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语境下的特殊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我尤其被作者对于“市场万能论”的质疑所打动,他/她用大量事实证明,过度追求市场效率而忽视社会公平和人文关怀,最终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社会的发展绝不能仅仅依靠经济指标来衡量,更需要关注其是否能够真正地提升人民的福祉。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成熟,语言驾驭能力极强,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乏文学的美感。他/她对于复杂议题的阐释,清晰而富有条理,即使是对于非专业读者,也能够从中获得深刻的启发。这本书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迪,它让我对社会转型时期的诸多复杂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的社会发展方向有了更坚定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提供了一个与我以往阅读的经济学或社会学著作截然不同的切入点。作者巧妙地将抽象的理论与鲜活的社会现实相结合,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议题变得生动起来。我特别喜欢他/她对历史脉络的梳理,那种将当下现象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的方式,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只看到了眼前的枝叶,却忽略了那深埋地下的根系。而这本书,正好帮助我看到了那些不易察觉的联系。作者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不时流露出一种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深切忧虑,读来令人动容。他/她对于一些具体政策出台背后的逻辑和可能产生的长远影响,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对一些社会事件的发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是一种对社会责任的呼唤,鼓励读者积极思考,参与到公共议题的讨论中来。对于那些渴望深入了解中国社会转型期复杂性,并希望找到有价值思考方向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震撼。作者以一种近乎“剥洋葱”的方式,层层揭开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内在逻辑和外在表现。我被他/她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分析能力所折服。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而这本书则帮助我们看到了那些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他/她对于“去国家化”趋势的批判,以及对社会福利、公共服务等议题的重新审视,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作者的语言充满了力量,时而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时而如惊涛骇浪,振聋发聩。他/她并没有回避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而是直面它们,并试图从中寻找解决之道。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种思潮的批判,更是一种对社会发展路径的深刻反思。它鼓励读者跳出狭隘的视角,以更宏大的视野和更批判性的思维去理解当下的中国和世界。对于任何一个希望深入了解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动向,并寻求深刻思想启迪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绝对是一次不容错过的精神盛宴。
评分这本书真是太引人入胜了!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深刻的洞察力所折服。他/她对当前社会思潮的剖析,仿佛一把解剖刀,精准地切开了那些看似光鲜亮丽却暗藏隐患的论调。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并非空泛地批判,而是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史料支撑,层层剥茧,揭示出新自由主义思潮在不同领域渗透和影响的复杂性。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作者提出的观点,并将其与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观察相互印证。这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让我对很多曾经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笔下的文字,时而激昂,时而沉思,充满了学者特有的严谨与人文关怀。他/她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非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制度、文化、个体意识等多个层面。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挑战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独立思考的信念。这本书无疑是献给所有关心中国未来、渴望理解当下社会脉络的读者的宝贵财富。
评分好厚好大
评分好厚好大
评分质量很好,物流速度很快
评分okokokok
评分好厚好大
评分好厚好大
评分质量很好,物流速度很快
评分质量很好,物流速度很快
评分好厚好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