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第2版)》是在乐昌硕1984年主编的《岩石学》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外岩石学发展现状和教学改革的需要重新编写而成。《岩石学(第2版)》强调了岩石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介绍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重视教材系统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反映当代岩石学的新进展。在每章的结尾,通过“知识要点”和“复习思考题”,为读者提供掌握主干内容的核心框架。
本书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可作为地质学及其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参考阅读。
总序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绪言
一、岩石与岩石学的概念
二、岩石的分类
三、岩石学的研究意义
四、岩石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篇 岩浆岩
第一章 岩浆岩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岩浆
一、岩浆的概念
二、岩浆的成分
三、岩浆的温度
四、岩浆的粘度
第二节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一、岩浆作用
二、岩浆岩
第三节 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一、岩浆岩的化学成分
二、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三、岩浆岩的矿物共生组合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第四节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一、岩浆岩的主要结构类型
二、岩浆岩的主要构造类型
第五节 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一、岩浆岩的产状
二、岩浆岩的相
第六节 岩浆岩的分类
一、化学成分分类
二、矿物成分分类
三、产状、结构构造分类
知识要点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岩浆岩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超基性岩类(橄榄岩一苦橄岩类)
一、一般特征
二、侵入岩的主要类型
三、喷出岩的主要类型
四、产状、分布及有关矿产
第二节 基性岩类(辉长岩一玄武岩类)
一、一般特征
二、侵入岩的主要类型
三、喷出岩的主要类型
四、产状、分布及有关矿产
第三节 中性岩类钙碱性系列(闪长岩一安山岩类)
一、一般特征
二、侵入岩的主要类型
三、喷出岩的主要类型
四、产状、分布及有关矿产
第四节 中性岩类碱性系列(正长岩一粗面岩类)
一、一般特征
二、侵入岩的主要类型
三、喷出岩的主要类型
四、产状、分布及有关矿产
第五节 中性岩类过碱性系列(霞石正长岩一响岩类)
一、一般特征
二、侵入岩的主要类型
三、喷出岩的主要类型
四、产状、分布及有关矿产
第六节 酸性岩类(花岗岩一流纹岩类)
一、一般特征
二、侵入岩的主要类型
三、喷出岩的主要类型
四、产状、分布及有关矿产
第七节 脉岩类
一、一般特征
二、脉岩的主要类型
……
第三章 岩浆岩的成因概述
第二篇 沉积岩
第四章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及特征
第五章 沉积岩的分类及主要类型
第六章 沉积相
第三篇 变质岩
第七章 变质作用及变质岩的基本特征
第八章 变质岩的类型
第九章 变质岩形成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矿物代号
对于《岩石学(第2版)》这本书,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它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岩石世界的好奇心。在介绍火成岩的部分,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描述,而是深入探究了岩浆的起源、演化和岩石的形成机制。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岩浆演化”的讲解,作者通过详细的图表和实例,一步步地展示了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如何发生分异、混染等过程,最终形成形态各异的火成岩。这让我意识到,每一块岩石都携载着一段关于地球早期历史的信息。虽然书中在描述一些复杂的成岩过程时,运用了一些比较专业的术语,但我认为作者已经尽力做到通俗易懂,并且通过丰富的插图,辅助了我的理解。我最希望的是,如果书中能再增加一些关于不同地区典型的火成岩分布和成因的案例分析,那将更加完美。
评分我不得不说,《岩石学(第2版)》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书,但有时候也像是在攻克一座知识的堡垒。在描述变质岩的形成方面,作者真是下了血本。他不仅仅罗列了各种变质岩的名称,还详细解释了变质作用的类型、过程和影响因素。我特别着迷于对“变质相”理论的阐述,作者通过引入相图的概念,直观地展示了在不同温压条件下,矿物组合如何发生变化,以及岩石的类型如何随之演替。书中所举的各个地质构造单元中变质岩的例子,更是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些壮丽的地质现场,感受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这本书的深度,让我一度感到有些吃力,尤其是对于一些非岩石学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但正是这种深度,让我能够更全面、更系统地理解岩石的生成和演化。我甚至开始尝试着去辨认自己收集的一些岩石样本,虽然还谈不上专业,但已经能够从中看到一些端倪了。
评分这本书,我断断续续也啃了快一个月了,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我还有点打退堂鼓。封面不算特别吸引人,但内容上,我感觉编辑团队是下足了功夫。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教材那样,生硬地罗列概念和定义,而是试图将复杂的岩石生成和演化过程,用一种相对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尤其是关于变质岩的那部分,作者并没有止步于介绍矿物组合和相,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温压环境下,岩石内部矿物发生相变、重结晶乃至熔融的精妙机制。我特别喜欢他举的几个实际地质体的例子,比如某个区域出露的典型变质岩系列,通过分析这些岩石,我们仿佛能“看到”在地壳深处发生过的壮丽地质事件。而且,书中关于岩石分类的体系,我认为非常清晰,从宏观到微观,从成分到结构,层层递进,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无疑是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有些地方,如果能再多配一些高分辨率的显微照片,或者加入一些更生动的模拟动画(虽然这在纸质书上不可能实现),可能会让理解更加直观。但是,瑕不掩瑜,作为一本入门读物,它绝对称得上是优秀。
评分我对这本《岩石学(第2版)》的整体评价是:严谨,扎实,但偶尔也稍显晦涩。在介绍火成岩部分,作者花了大量篇幅阐述岩浆的分异演化,从最原始的地幔岩浆到各种花岗岩、闪长岩、玄武岩等的形成过程,其逻辑链条非常完整。我尤其欣赏的是,他不仅仅列出了不同的岩石类型,还尝试解释了形成这些岩石的动力学背景,比如板块构造理论如何解释不同岩浆活动的区域分布。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岩浆房”概念的讲解,作者通过类比和图示,生动地描绘了岩浆在地下如何积累、冷却、结晶,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复杂反应。当然,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比如在理解一些复杂的成岩过程时,需要反复阅读,甚至查阅一些额外的资料。这可能也反映了岩石学本身学科的深度和广度。不过,我相信坚持下去,收获会是巨大的。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是那种“读一遍就懂”的书,而更像是需要“陪伴”的书,随着我们对地质学的理解加深,再回头翻阅,会有新的领悟。
评分这本书,我必须诚实地说,它的信息量是巨大的,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一个知识的宝库里探索。在火成岩的章节,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分类,而是深入剖析了岩浆的物理化学性质、岩浆的演化过程以及各种岩石的形成环境。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岩浆通道”和“岩浆房”的论述,作者通过生动的图示和类比,将这些地下深处的复杂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甚至能够想象出,岩浆在地下的涌动、冷却、结晶的壮丽景象。当然,我也承认,在理解一些涉及到具体矿物成分和晶体结构时,我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正是这种挑战,让我对岩石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我真心希望,如果未来能够加入一些关于现代岩石学研究进展的介绍,那将更能体现这本书的时代感。
评分《岩石学(第2版)》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体验是,它让我看到了岩石背后隐藏的丰富信息。在沉积岩的成因部分,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沉积环境和沉积物搬运、沉积、成岩的过程。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岩相分析”的讲解印象深刻,通过对沉积岩的宏观和微观特征进行分析,我们就能重建古代的地质环境,这就像是在解读地球留下的“书信”。书中的图例非常丰富,例如不同沉积结构和构造的示意图,极大地帮助了我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尽管如此,在一些涉及到沉积物成分和化学演化的章节,我还是觉得需要花费一些额外的时间去深入研究。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岩石不再仅仅是“石头”,而是充满了故事的“地球记忆”。
评分阅读《岩石学(第2版)》的过程,是一次智识上的洗礼,也是一次对地球生命史的探寻。这本书在叙述沉积岩的形成机制时,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砂岩、泥岩、页岩这些我们常见的岩石,而是深入到沉积物的搬运、沉积、压实、胶结等一系列过程。作者对于不同沉积环境的描述,比如河流、湖泊、海洋以及沙漠,都做得非常细致,并结合了大量的实例。我特别喜欢关于“岩相”的讨论,通过岩石的宏观特征和微观构造,我们就能推断出它曾经经历过的沉积环境,这就像是在解读地球的“历史书”。书中关于化石在沉积岩中的保存和意义的阐述,也为我们理解古环境和古生物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虽然有时候,一些关于沉积结构和构造的术语,初学者可能需要花些时间去消化,但一旦掌握,便能打开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总的来说,这本书极大地拓展了我对岩石作为地球信息载体的认识。
评分坦白讲,一开始我购买《岩石学(第2版)》时,抱有的心态是“死马当活马医”。我一直对岩石学感到有些畏惧,总觉得它枯燥乏味,充斥着难以理解的矿物名称和复杂的化学式。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在组织内容时,非常注重逻辑性和循序渐进。他从最基本的矿物介绍开始,逐步深入到岩石的分类、成因和演化。我尤其欣赏他在讲解矿物光学性质时,引入的显微镜观察技巧,这让我意识到,原来肉眼看不见的矿物世界,在显微镜下竟然如此色彩斑斓,形态各异。书中的图例也十分丰富,无论是矿物的晶体形态,还是岩石的切片图像,都制作得相当精良,极大地帮助了我的理解。尽管如此,在一些关于晶体化学和矿物物理性质的章节,我还是觉得稍微有些理论化,如果能结合更多实际的应用案例,比如矿产的勘探和开发,或许会更有吸引力。
评分阅读《岩石学(第2版)》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次与地球生命史的对话。书中的变质岩部分,让我对地球内部的动力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在讲解变质作用的类型和温压条件时,引用的实例都非常具有代表性,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在地壳深处,岩石是如何被“重塑”的。我特别欣赏他对于“变质岩石相”理论的阐述,通过这些理论,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变质岩之间的成因联系。尽管书中涉及一些复杂的矿物学和化学概念,我可能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消化,但我相信,掌握了这些,就能真正打开岩石学的“密码”。我个人最大的愿望是,如果书中能够增加更多关于不同地质构造区变质岩的典型案例研究,那就更加完美了,能够帮助我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背景更好地结合起来。
评分这本《岩石学(第2版)》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就是让我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一个对岩石世界充满敬畏的“半个行家”。在讲解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时,作者简直是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展现在我的面前。他详细描述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成岩等一系列复杂而精妙的过程,让我深刻理解了沉积岩是如何记录地表的历史变迁的。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岩石风化”和“沉积构造”的讲解,通过对这些细节的观察,我们能够推断出沉积环境的古气候、古水文甚至古生物信息。尽管书中有些章节,对于一些细节的描述,稍微有些密集,需要我反复阅读和思考,但总体的逻辑清晰,结构严谨。我感觉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关于地球“回忆录”的导读,引领我一步步去解读那些沉默的岩石。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是正版!对野外考察很有指导性。
评分书还可以,纸张不错.,字清晰。
评分教材编写的不错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是正版!对野外考察很有指导性。
评分教材编写的不错
评分好书。。。。
评分包装精美
评分很好,是我想要的
评分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