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瓷器由商代原始瓷發展到東漢成熟的青瓷,至唐、宋、元、明、清各代,曆經瞭原料配製由粗到精、坯胎由不透明到半透明、釉色由單色到多色、燒成溫度由低到高、工藝技術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不斷進步,裝飾藝術由“素瓷”到“彩瓷”、單彩到多彩、釉下彩瓷到釉上彩瓷的長期演變,展現齣中國陶瓷一萬多年綿延不斷的發展經曆。
內頁插圖
目錄
汝窯
(宋代)汝窯盞托
(宋代)汝窯水仙盆
(宋代)汝窯花口碗一對
(宋代)汝窯把碗
(宋代)汝窯玉壺春瓶
(宋代)汝窯弦紋瓶
龍泉窯
(宋代)龍泉窯八角硯
(宋代)龍泉窯碗
(宋代)龍泉窯碗
(宋代)龍泉窯外刻蓮瓣龍泉碗
(宋代)龍泉窯鉢
(宋代)龍泉窯刻花葵口大盤
(宋代)龍泉窯花邊刻花盤
(宋代)龍泉窯刻花盤
……
前言/序言
華夏民族以自己的聰明纔智和勤勞雙手,創造瞭象徵著東方燦爛文化的中國瓷器。遠在一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我們的祖先就發明瞭製陶術,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最早製作和使用陶器的國傢之一。
中國瓷器由商代原始瓷發展到東漢成熟的青瓷,至唐、宋、元、明、清各代,曆經瞭原料配製由粗到精、坯胎由不透明到半透明、釉色由單色到多色、燒成溫度由低到高、工藝技術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不斷進步,裝飾藝術由“素瓷”到“彩瓷”、單彩到多彩、釉下彩瓷到釉上彩瓷的長期演變,展現齣中國陶瓷一萬多年綿延不斷的發展經曆。
今將藏傢收藏的500多件陶瓷,在聘請專傢鑒定和梳理後,從中遴選齣200多件上品集輯齣版,供陶瓷愛好者鑒賞學習。主要包括汝瓷、鈞瓷、龍泉青瓷、景德鎮的青花瓷和粉彩瓷等。這些陶瓷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收藏價值和史料價值。
汝瓷因産自河南省汝州而得名。汝瓷形成於北宋前期,繁榮於北宋後期,是專門為皇室燒製的産品,傳世汝瓷稀少,僅有70餘件。汝瓷有四大特色:一是汝瓷的燒製多采用“裹足支燒”,器物的外底多留有六到八個細小的支釘痕,俗稱“芝麻支釘釉滿足”,技藝精良:二是裂紋絕,一般釉是直裂,而汝瓷釉是斜裂,狀如蠅翅、蟬翼紋;三是汝瓷以釉色取勝,難見紋樣裝飾,且多使用內含瑪瑙的釉料,釉麵呈現奇特的天青色,色澤冷暖適應,和諧優雅,汝瓷釉色伴隨光綫強弱會呈現齣不同的色澤色調變化,這在其他瓷品中是少有的;四是汝瓷的造型精美彆緻,造型豐富多變。
鈞瓷因産自河南省禹州鈞颱而得名。鈞瓷始燒於唐晚期,盛於北宋。鈞瓷以瑰麗異常的銅紅窯變釉而聞名天下,這種釉係在青釉上施銅紅釉料,因銅紅釉料中還混雜其他著色金屬氧化物,故燒成後釉色變化豐富,有“入窯一色,齣窯萬彩”之說。鈞瓷的釉質深厚透活,有明快的流動感。鈞瓷的釉色,各不相同,有的一器一色,有的一器多色,找不到兩件色彩完全相同的産品,有“鈞瓷無雙”之說。窯變是鈞瓷的最大特色。
龍泉青瓷産自浙江省龍泉。始燒於五代,盛於南宋和元朝,衰落於明朝,終於清代康熙年間,有近800年的曆史。龍泉青瓷胎中鐵的含量高達3.5%-5%,用還原焰燒成,所以瓷胎灰黑如鐵,通稱“鐵骨”。同時器物口沿因釉層較薄,呈紫褐色,而圈足底端無釉處在燒成後呈現黑褐色,俗稱“紫口鐵足”。龍泉青瓷采用多次素燒、多次上釉的工藝,釉層豐厚,滋潤如玉,內外兩麵釉層的厚度有時超過胎的厚度,追求“釉色如玉”之美。龍泉青瓷分哥窯和弟窯兩大類,哥窯是釉麵開片瓷,即釉麵有像裂痕的紋路,這種片紋是因胎體膨脹係數大於釉的膨脹係數,在燒窯冷卻時齣現的,本是一種缺陷,卻産生“金絲鐵綫”的特殊裝飾效果。弟窯是釉麵不開片的,有粉青釉、梅子青釉和米黃釉等。
人間偏愛此琉霞:私傢藏瓷鑒賞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