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经典国学启蒙读本(套装共4册) [6-9岁]

给孩子的经典国学启蒙读本(套装共4册) [6-9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 李白 等 著,史汶昕,薛金冉,童超,樊文龙 编
图书标签:
  • 国学
  • 启蒙
  • 儿童
  • 经典
  • 传统文化
  • 绘本
  • 故事
  • 6-9岁
  • 中华文化
  • 亲子阅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11874877
版次:1
商品编码:11874877
品牌:日知图书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美丽国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768
套装数量:4
字数:7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6-9岁
  1.这是全新国学读物“美丽国学”丛书中为孩子量身打造的一套全彩图说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读物”,涵盖了《趣味中华成语故事》《中国通史故事》《唐诗·宋词三百首》《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四部国学读物。
  2.本套图书从传统文化出发,以全新而实用的观点阐述了国学经典中的智慧和精髓,对现代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3.本套图书从内容、版式到装帧设计都别于市场上诸多繁冗杂乱、浓墨重彩的国学读物,而是以一种清新、简洁的风格,带给读者一种全新的美的享受。
  4.本套书全彩印刷、素雅装帧、轻便大气,携带方便,是送人自用的精美礼品。

内容简介

  面对当今时代的碎片化阅读、片面而凌乱的知识系统,孩子们急切需要一套完整的经典读物来充实自己。而“美丽国学”中这套专门为孩子打造的经典读物便是这样一套有深度、有温度、有智慧的书系。而且这些国学读物还是新课标中必读书目。本套书包含了《趣味中华成语故事》《中国通史故事》《唐诗·宋词三百首》《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四本国学经典,以诸多有价值的经典故事,借古讽今,以全新的角度和视野,再结合当下孩子们生活中所遇到的“疑难杂症”,做出了全面、有趣、针对性很强的阐述和讲解。

作者简介

  史汶昕,自由撰稿人。精通文史,喜欢舞文弄墨,文风生动优美。尤其热爱古典文化,对此有独到的钻研,并曾在相关课题研究中获奖。


  薛金冉,女,毕业于中山大学。因对历史和中华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曾多次参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翻译和编写工作,现为中山大学老师,研究中国古代史。曾在省级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出版过的书籍有《暮色紫禁城》、《富兰克林自传》、《中国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华蒙学经典》等作品。


  童超,1938年生于江苏徐州,祖籍浙江绍兴。1961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64年四川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史研究》杂志社总编辑兼社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系主任,以及中国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秦文研究会会长等职。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撰写或合著的主要学术成果有:《中国土地制度史》、《中国封建土地制度史》(第一卷)、《中国古代军制史》、《中国军事制度史·后勤制度卷》、《中国农民战争史·魏晋南北朝卷》、《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等。主编历史普及读物“中国大历史”(系列丛书)和《看得见的中国史》等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一生诗作无数,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樊文龙,陕西人氏,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性好经史,耽于杂学,医卜星相,多所涉猎,博学而不精,落落而无成。悠游书海,怡然自得。曾主编诗词、古文、佛教故事、《中国书法全集》、《中国美术全集》、《世界摄影全集》等图书多部。


内页插图

目录

《趣味中华成语故事》
哀毁骨立/8
爱屋及乌/9
按图索骥/10
暗渡陈仓/10
八斗之才/12
八仙过海/13
拔苗助长/14
百步穿杨/14
半部论语/16
杯弓蛇影/17
逼上梁山/18
背水一战/19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1
沧海桑田/22
豺狼当道/23
草木皆兵/25
长风破浪/26
长安居大不易/27
车水马龙/28
沉鱼落雁/29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30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32
乘兴而来/33
程门立雪/34
池中之物/35
初出茅庐/36
大义灭亲/37
呆若木鸡/39
岛瘦郊寒/40
东窗事发/41
东床坦腹/42
东山再起/43
得陇望蜀/44
多多益善/44
对牛弹琴/46
二桃杀三士/47
反其道而行之/49
焚书坑儒/50
风马牛不相及/51
风声鹤唳/52
凤毛麟角/54
负荆请罪/55
覆水难收/56
甘拜下风/57
孤注一掷/58
顾曲周郎/59
刮目相待/60
管鲍之交/61
邯郸学步/62
合浦珠还/63
涸辙之鲋/64
河东狮吼/65
侯门似海/66
狐假虎威/67
画饼充饥/68
画龙点睛/69
画蛇添足/70
黄粱一梦/72
挥戈反日/73
讳疾忌医/74
祸起萧墙/75
鸡鸣狗盗/76
鸡犬升天/78
疾风知劲草/79
江郎才尽/80
狡兔三窟/81
结草衔环/82
解铃还须系铃人/83
借箸代筹/85
金屋藏娇/86
惊弓之鸟/87
精卫填海/88
举案齐眉/89
鞠躬尽瘁/91
刻舟求剑/92
口蜜腹剑/93
夸父逐日/94
滥竽充数/96
老骥伏枥/97
老马识途/98
老牛舐犊/99
乐不思蜀/100
梁上君子/102
龙盘虎踞/103
庐山真面目/104
洛阳纸贵/105
马首是瞻/106
马革裹尸/107
买椟还珠/108
盲人瞎马/109
盲人摸象/110
毛遂自荐/111
门可罗雀/113
梦笔生花/114
名落孙山/115
目不窥园/116
目无全牛/116
南辕北辙/118
南柯一梦/119
难兄难弟/120
囊萤映雪/121
鸟尽弓藏/122
呕心沥血/123
破镜重圆/124
破天荒/125
期期艾艾/126
七步成章/127
奇货可居/128
杞人忧天/129
千夫所指/130
前倨后恭/130
黔驴技穷/132
秦晋之好/133
倾城倾国/134
请君入瓮/135
如鱼得水/136
塞翁失马/137
三顾茅庐/139
三人成虎/140
丧家之狗/141
上方宝剑/142
世外桃源/142
首鼠两端/144
甚嚣尘上/146
数典忘祖/146
树倒猢狲散/148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149
司空见惯/150
四面楚歌/150
弹冠相庆/152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153
天女散花/154
铜琶铁板/155
投笔从戎/156
投鞭断流/157
图穷匕首见/158
退避三舍/159
外强中干/160
丸泥封关/160
完璧归赵/162
亡羊补牢/164
望梅止渴/165
望洋兴叹/166
韦编三绝/167
围魏救赵/168
闻鸡起舞/168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169
卧薪尝胆/170
握发吐哺/171
洗耳恭听/172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172
萧规曹随/174
小时了了/175
胸有成竹/176
悬梁刺股/177
掩耳盗铃/178
夜郎自大/178
一鼓作气/179
一鸣惊人/18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182
一字千金/183
余音绕梁/184
愚公移山/184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185
约法三章/186
运筹帷幄/187
终南捷径/188
逐鹿中原/189
坐山观虎斗/190
作壁上观/191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12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12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12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12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13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13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3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13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14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14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14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14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15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15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15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15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16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16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16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16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17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17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17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17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18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18
此十义,人所同。 18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19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19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19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19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20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20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20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20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21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21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21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21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22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22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22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22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24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24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24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24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25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25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25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25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26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26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26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26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27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27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27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27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29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29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29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29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30
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 30
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 30
并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诈废。 30
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 31
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 31
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31
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终。 31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32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32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32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32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33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33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辏 33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33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34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34
大禹治水/8
夏宫之乱/10
残暴的夏桀/12
成汤建商/14
盘庚迁殷/16
武丁中兴/18
妇好的传奇人生/20
武王伐纣/22
国人暴动/24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26
齐桓公慧眼识管仲/28
楚庄王一鸣惊人/30
孙武斩妃/32
孔子周游列国/34
勾践卧薪尝胆/36
神医扁鹊/38
商鞅变法/40
屈原投江/42
秦王扫六合/44
蒙恬奉诏修长城/46
沙丘政变/48
刘邦斩蛇起兵/50
鸿门宴/52
西楚霸王项羽/54
张骞通西域/56
飞将军李广/58
司马迁著《史记》/60
昭君出塞/62
王莽夺玺称帝/64
张衡发明地动仪/66
乱世英雄曹操/68
刘备三顾茅庐/70
赤壁之战/72
曹丕称帝代汉/74
高平陵之变/76
豪门斗富/78
愚夫妒妇/80
王马共天下/82
淝水之战/84
“三绝”画家顾恺之/86
刘裕建宋/88
北魏孝文帝改革/90
隋文帝勤俭治国/92
杨广杀父自立/94
玄武门之变/96
一代诤臣魏徵/98
文成公主入藏/100
玄奘取经/102
女皇武则天/104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106
“诗仙”李白/108
梦断马嵬驿/110
我花开后百花杀/112
朱全忠不忠/114
耶律阿保机称帝/116
后周世宗柴荣/118
陈桥兵变/120
李元昊建西夏/122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124
苏门三父子/126
完颜阿骨打建金/128
靖康之变/130
女词人李清照/132
岳飞抗金/134
陆游临终留诗/136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38
“箭镞”哲别/141
忽必烈建元/142
欧洲来客马可·波罗/144
元曲大家关汉卿/146
科学巨匠郭守敬/148
和尚做皇帝/150
靖难之役/152
明成祖迁都北京/154
郑和下西洋/156
土木堡之变/158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160
张居正辅政/162
戚继光抗倭/164
努尔哈赤建后金/166
皇太极巧用反间计/168
清军入关/170
郑成功收复台湾/172
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174
曹雪芹与《红楼梦》/176
乾隆帝六下江南/178
虎门销烟/180
火烧圆明园/182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4
甲午中日战争/186
百日维新/188
武昌起义/190
尧舜禅让/6
大禹治水/8
夏宫之乱/10
残暴的夏桀/12
成汤建商/14
盘庚迁殷/16
武丁中兴/18
妇好的传奇人生/20
武王伐纣/22
国人暴动/24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26
齐桓公慧眼识管仲/28
楚庄王一鸣惊人/30
孙武斩妃/32
孔子周游列国/34
勾践卧薪尝胆/36
神医扁鹊/38
商鞅变法/40
屈原投江/42
秦王扫六合/44
蒙恬奉诏修长城/46
沙丘政变/48
刘邦斩蛇起兵/50
鸿门宴/52
西楚霸王项羽/54
张骞通西域/56
飞将军李广/58
司马迁著《史记》/60
昭君出塞/62
王莽夺玺称帝/64
张衡发明地动仪/66
乱世英雄曹操/68
刘备三顾茅庐/70
赤壁之战/72
曹丕称帝代汉/74
高平陵之变/76
豪门斗富/78
愚夫妒妇/80
王马共天下/82
淝水之战/84
“三绝”画家顾恺之/86
刘裕建宋/88
北魏孝文帝改革/90
隋文帝勤俭治国/92
杨广杀父自立/94
玄武门之变/96
一代诤臣魏徵/98
文成公主入藏/100
玄奘取经/102
女皇武则天/104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106
“诗仙”李白/108
梦断马嵬驿/110
我花开后百花杀/112
朱全忠不忠/114
耶律阿保机称帝/116
后周世宗柴荣/118
陈桥兵变/120
李元昊建西夏/122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124
苏门三父子/126
完颜阿骨打建金/128
靖康之变/130
女词人李清照/132
岳飞抗金/134
陆游临终留诗/136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38
“箭镞”哲别/141
忽必烈建元/142
欧洲来客马可·波罗/144
元曲大家关汉卿/146
科学巨匠郭守敬/148
和尚做皇帝/150
靖难之役/152
明成祖迁都北京/154
郑和下西洋/156
土木堡之变/158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160
张居正辅政/162
戚继光抗倭/164
努尔哈赤建后金/166
皇太极巧用反间计/168
清军入关/170
郑成功收复台湾/172
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174
曹雪芹与《红楼梦》/176
乾隆帝六下江南/178
虎门销烟/180
火烧圆明园/182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4
甲午中日战争/186
百日维新/188
武昌起义/190
……

前言/序言

  《趣味中华成语故事》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中,保存和记载着无数的成语,这些成语成了汉语言文学领域最为灿烂的结晶。如果说汉语是浩瀚的大海,成语就像大海中美丽的贝壳。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意义深远的故事,就像贝壳中珍贵的珍珠,经过岁月的打磨,熠熠生辉。时至今日,大量的成语还在现代人的行文中被广泛使用,散发着永恒的韵味,艺术价值恒久不衰。
  中国的神话传说和故事广为人知,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由于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是众所周知的,人们渐渐将其锤炼,便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如“爱屋及乌”、“杯弓蛇影”、“沧海桑田”等,也有二字、三字、五字等非四字成语。成语能够让语言放出光彩,是因为它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是久远故事中的精灵,沉淀了那个故事中最直接的情感,当人们提到“草木皆兵”时,便会想到那个人小心翼翼、担心害怕的样子。相反,当人们看到“大义灭亲”时,也会深切地感受到那份正直与谋略,这就是成语的魅力。当然也有些在后来的传承中,感染了人们的情绪,改变了最原始的意义,如“百步穿杨”等。
  这本书精心选取了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设置了“释义”、“注释”、“溯源”、“用典”等栏目。“释义”不仅对成语进行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注释”对成语中的重点字词加以解释;“溯源”以平易而生动的语言将每一个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用典”即此成语在古今文章中的运用,方便读者正确认识和使用。此外,本书中亦酌情收录了一小部分不常用的成语,以拓宽读者的知识面。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阅读它最原始的故事,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提高自己阅读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的趣味。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现代社会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节奏之快让人很少有时间、有心情捧起一本经典来“读诵百遍,其义自见”。可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总有一些东西是人类应该坚守的精神家园。现编辑出版这本书,以原文加故事的方式寓教于乐,以古代经典来诠释现代意义,以经典故事来教育后人,让中华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如浩瀚海洋中的引航明灯,如广袤夜空中的点点繁星,传承五千年华夏文明,凝聚五千年传统教育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历来被称为中国古代蒙学著作的代表,在时间的沉淀中愈醇愈香,传诵至今。《三字经》的原作者是南宋学者王应麟,后来的几百年间,不断有学者对它进行续补。《三字经》三字一句押韵,简明易记,朗朗上口。全书仅一千多字,然而内容丰富,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朝代更迭、人际交往、史地天文、伦理道德、理想信仰等一一囊括其中。关于《百家姓》的作者,没有准确的说法,只知是北宋初年产生于浙江一带。《百家姓》四言韵文,便于诵读,雅俗共赏;其中的姓氏来历、宗祖溯源,体现着中国人对宗脉与血缘的强烈认同感。
  《千字文》的作者是南朝梁时的周兴嗣,以一千个互不重复的字写成。《千字文》短句奇文,构思巧妙,寓意于理;天文、地理、农业、气象、矿产、历史、修养内容均涉在内,其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获得了流传千古的称赞。《弟子规》是在清朝康熙年间的李毓秀所编著的《训蒙文》基础上,经由弟子贾存仁改订而成。“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传统国学一直强调对子女的教育培养问题。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为人处世,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固然好,但若时运不济,那就退而独善其身,耕读传家吧。《弟子规》中的“弟子”有子女和学生两层含义,《弟子规》说的是对“弟子”们进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规范和内容,它以《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中国传统国学中启蒙养正、教育子弟、修身养性、养成敦厚家风的必备经典当起点被定在另一个高度,阅读被赋予另一种乐趣时,视界自然延展为世界。或启蒙养正或教习礼仪,或启迪智慧或诠释哲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人处世之道,通过一个个富涵哲理的小故事娓娓道来,轻松收获。翻阅本书,既可登临新的高度,接受文学知识的培养与熏陶,也可以品味新的乐趣,感受来自心灵世界的启迪和震撼。
  《中国通史故事》
  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曾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是一面镜子,映照的却是当下的社会现实。因此迷恋历史的背后,是“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旷世忧伤和凝然思虑。然而,现代社会生活的紧张忙碌令许多人对中华五千年厚重悠远的历史、卷帙浩繁的历史典籍只能望而兴叹。即便有时间,又有多少人愿意皓首穷经呢?有感于此,我们精心编撰了这部《中国通史故事》。本书以历史编年为经,以每一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政治、经济、民族、艺术、社会生活和民俗风情为纬,纵横捭阖地勾勒出中华民族上起原始社会、下至清亡的历史进程。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图将繁厄、艰深的历史梳理得更加简洁、清晰。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社会变迁、战争风云、历史人物和文化艺术剪接成一部异彩纷呈的历史巨片。在这里,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优美、细腻的笔触中呼之欲出;一个个生动的历史瞬间通过精美、珍贵的彩图得以真实再现……但是,谁也无法奢望一本图书可以全方位、多侧面地展示出中国文明的丰富内涵,毕竟煌煌中华五千年厚重的历史沉淀是书籍无法承载的。我们只是希望书中细腻灵动的文字叙述能够让你回眸战国的刀光剑影、西汉的鼓角争鸣;栩栩如生的文武图片可以让你感受隋唐的盛世雄风、两宋的经济繁荣;历经时光流转的建筑实景图片可以让你领略魏晋的舞榭风流、南北朝的石窟艺韵。除了可以让你在图文间梦回前朝外,我们还希望历史中的智慧能够启迪你今天的生活。因为历史原本就是先贤们遗落的钥匙,可以带领我们开启一道道现实的困惑之
  《唐诗·宋词三百首》
  诗言志,词抒怀”,诗词作为中国文学大花园中的奇葩异卉,一直为人们所传唱,所咏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路历程。纵观中国诗词的发展过程,以《诗经》为开端,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主旋律和创作风格。此后战国的《楚辞》、两汉的五言古诗、唐代的诗歌、两宋的词都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丰碑。而其中唐诗和宋词更是诗歌中的佼佼者,故此,我们策划编辑了《唐诗·宋词三百首》一书。
  本书遴选了唐诗宋词作品中的上佳之作。每一首作品在内容上都进行了诠释,这些诠释包括“大话诗人(词人)”、“疑义相与析”、“煮酒论诗词”和“诗(词)人故事”四大板块,全面而详尽地对每一首诗词的创作背景、文学价值、艺术成就进行了阐释,力求让读者对这些诗歌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为了增强可读性,开拓读者的视野,提高阅读的兴趣,根据诗歌内容插入了大量的诗意图和意境图,文图的结合相得益彰,希望为中国诗词的全新阐释开辟出一条新颖的道路。西方有句谚语: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诗词的解读同样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唐诗·宋词三百首》虽然不是最权威的著作,但是其内容和阐述方法足以领先潮流,开启中国诗歌阅读赏析的新境界,读者不妨按照自己的标准和需求去细细品味,感悟唐诗宋词的“美”之所在。至于缺点和遗漏,在所难免,还望广大读者予以最真挚的批评指正,让我们一同感受唐诗宋词的无穷魅力!
  ……

好的,以下是为您的图书《给孩子的经典国学启蒙读本(套装共4册) [6-9岁]》撰写的一份不包含该书内容的详细图书简介,旨在为其他类型的儿童读物提供参考和定位,字数约为1500字。 --- 《奇妙的科学探索之旅:激发小小发明家潜能的互动百科套装(共5册)》 —— 献给好奇心爆棚的7-10岁小探险家们 书籍定位与核心价值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如同喷发的火山,他们渴望了解“为什么”和“怎么办”。《奇妙的科学探索之旅》不是一套枯燥的说教读本,而是一套精心设计的、旨在点燃孩子们内在科学精神与实践动力的“动手+动脑”互动百科。本套装共五册,专注于基础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球科学的概念理解、实验模拟与工程思维的启蒙,鼓励孩子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世界”。 我们的目标是:用最生动的方式讲解最硬核的科学原理,让科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触手可及的奇迹。 套装内容详解(共五册) 本套装深度聚焦于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的前沿理念,通过精美的插图、清晰的步骤和丰富的互动环节,为小读者构建一个立体的科学认知地图。 第一册:《力与运动的秘密游戏:小小物理学家入门》 聚焦领域: 基础物理学、机械原理、能量转换。 核心内容: 1. 看不见的推和拉: 详细解析力(推力、拉力、重力、摩擦力)的概念。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推箱子、骑自行车),理解力是如何影响物体运动状态的。 2. 杠杆、轮轴和斜面: 引入简单的机械原理。不再是死记硬背定义,而是通过“自制简易起重机”的图示步骤,让孩子理解这些工具如何“放大”我们的力量,实现省力。 3. 动起来的能量: 介绍动能和势能的基础概念。例如,讲解过山车如何利用高处的势能转化为运动中的动能,以及能量如何转换而不消失(能量守恒的雏形)。 4. 趣味实验板块: 如何用橡皮筋和瓶盖制作一个能弹射小纸团的“迷你投石机”;如何利用不同质量的小球设计一个简单的“碰撞实验”装置,观察动量传递。 互动特色: 附赠可撕拉卡片,用于搭建书本中的简易物理模型,即翻即玩。 第二册:《物质的魔法变身:趣味化学初探》 聚焦领域: 物质的形态、混合与分离、酸碱基础概念。 核心内容: 1. 固体、液体和气体——世界的三个面貌: 通过生动的比喻,解释分子间距和运动状态对物质形态的影响。比如,将气体比作“在房间里自由奔跑的孩子们”,将固体比作“手拉手站成一排的孩子们”。 2. 调配与分离的艺术: 介绍过滤、蒸发等基础分离技术。重点讲解“溶解”的概念,并展示如何用沙子和盐进行混合与分离的完整过程。 3. 温和的酸与碱: 避免使用复杂的化学式,而是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柠檬汁、小苏打水)来感知酸碱性。引入“天然指示剂”的概念,例如如何利用紫甘蓝汁来检测不同液体的酸碱度,安全地观察颜色变化。 4. 趣味实验板块: 详细指导如何制作“火山爆发”(小苏打和醋反应)的简化版,以及如何利用温差制作一个简易的“熔岩灯”模型,安全地观察气泡的上升与沉降。 互动特色: 特殊涂层页,需搭配附赠的“酸碱显色笔”(安全的弱酸性溶液),涂抹后可观察到奇妙的颜色变化。 第三册:《生命的奇迹花园:从种子到动物世界》 聚焦领域: 植物学、动物习性、生命周期。 核心内容: 1. 植物的“超能力”: 探究植物如何“喝水”(蒸腾作用)、如何“吃饭”(光合作用的简化介绍)。重点讲解植物的繁殖方式——从种子到开花结果的完整旅程。 2. 动物的生存智慧: 分类介绍不同动物的适应性特征,如变色龙的伪装、候鸟的迁徙、蜜蜂的社会结构。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我们身体的秘密: 简要介绍人体的主要系统(如骨骼、血液循环的初步概念),鼓励孩子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理解身体是运作精密的“生物机器”。 4. 趣味实验板块: “家庭种植观察日记”模板,指导孩子如何将豆子种在透明的玻璃杯中,每天记录根系的生长方向(向地性)和茎的生长方向(背光性)。 互动特色: 包含一张可拆卸的“动物栖息地配对拼图”,帮助孩子将动物与它们的环境准确对应。 第四册:《地球的故事与天气密码:探索我们生活的星球》 聚焦领域: 地质学、水循环、基础气象学。 核心内容: 1. 地球的年龄与结构: 简要介绍地壳、地幔和地核(用一个“鸡蛋”的比喻来理解)。讲解板块运动如何塑造山脉和海洋。 2. 水的旅行——循环不息: 详细描述蒸发、凝结和降水,解释为什么我们总能在不同地方看到水。 3. 天气制造机: 介绍云的形成原理,以及风是如何产生的(冷热空气的运动)。教授如何通过观察天空的云层和风向来做简单的天气预报。 4. 趣味实验板块: 如何利用两个空瓶子、水和打孔器,模拟一个“小型龙卷风”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用一个密封袋和水,在家中“制作”一个微缩的水循环装置。 互动特色: 一张可擦写的“天气记录表”,鼓励孩子持续一周记录当地的天气现象并绘制云的形状。 第五册:《小小工程师的工作坊:从图纸到成品》 聚焦领域: 工程设计流程、问题解决、创造性应用。 核心内容: 本册是前四册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工程思维”的训练。 1. 定义问题与收集信息: 引导孩子像工程师一样思考:我们想要解决什么问题?(例如:如何设计一个能让弹珠安全滚落的轨道?) 2. 设计、建造与测试: 强调“原型”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先画出草图,再动手制作。 3. 失败是成功的基石: 重点讲解迭代(Iteration)的概念——测试后发现问题,然后改进设计。这是科学和工程最核心的部分。 4. 综合挑战项目: 给出多个开放式挑战,例如:“设计一个能承重超过自身重量的纸桥”、“建造一个能自动浇灌小植物的滴灌系统”。 互动特色: 附带“项目挑战卡片”,提供详细的材料清单和设计思路引导,但最终的解决方案需要孩子自己完成。 适合读者群体 本书不侧重于对古代典籍、传统文化或文学故事的研习,而是完全致力于激发孩子对自然科学现象的探索欲望和动手实践能力。它非常适合: 对“为什么会下雨”、“这个玩具是怎么动的”等问题充满好奇心的7-10岁儿童。 希望在家中进行安全、有趣、有教育意义的科学实践活动的家长。 幼儿园高年级或小学低年级阶段,需要补充系统性、趣味性科学启蒙教育的学生。 阅读体验: 摒弃说教,强调探索。全套书采用高品质环保印刷,色彩鲜艳,图文比例科学,确保阅读过程的舒适性和知识吸收的有效性。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次翻阅《给孩子的经典国学启蒙读本》,就被它清新淡雅的设计风格所吸引。整套书的包装简洁大方,打开后,里面的内容更是给我带来了惊喜。针对6-9岁孩子的阅读需求,这套书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上都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选择那些过于生僻或者晦涩的经典,而是选取了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传统文化元素,比如一些历史故事、经典儿歌、以及关于孝道、诚信等品德的教诲。书中对这些内容的解读,不是枯燥的讲解,而是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配上精美的插图,将原本可能显得严肃的传统文化变得鲜活有趣。我发现,书中很多内容的呈现方式都非常有创意,比如用小故事来解释一个成语的由来,或者用对话的形式来讲解一个古人的智慧,这些都非常符合孩子们的认知习惯,能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吸收知识。此外,这套书在版式设计上也非常讲究,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舒适,并且采用了大量的精美插图,这些插图不仅美观,而且能够很好地辅助孩子理解文本内容。总而言之,这套书是一套非常适合孩子进行国学启蒙的优秀读物,它能够在孩子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让他们从小就对中华文明产生浓厚的兴趣。

评分

收到这套《给孩子的经典国学启蒙读本》真是惊喜连连。打开第一册,扑面而来的便是古色古香的韵味,但又不像许多市面上的国学读物那样晦涩难懂,而是充满了孩子能够理解的趣味性。封面设计就十分吸引人,色彩明亮而不失典雅,插图风格更是让人眼前一亮,线条流畅,人物生动,色彩柔和,一下子就能抓住孩子的眼球。我翻看了几页,里面的故事选材非常经典,像是《三字经》、《百家姓》的片段,但都经过了巧妙的改编和解读,配上生动有趣的文字,让原本可能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更难得的是,这套书在编排上考虑到了6-9岁孩子的认知特点,每个故事的篇幅适中,语言浅显易懂,句子结构也比较简单,非常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主阅读。而且,每页的插图都非常精美,与文字内容紧密配合,仿佛在为孩子讲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尤其欣赏它在引导孩子学习传统文化方面的用心,没有生搬硬套,而是通过故事和趣味性的解读,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国学的魅力。这套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的熏陶,相信孩子们一定会爱不释手,从中获得宝贵的启蒙。

评分

作为一名曾经的教育工作者,我对《给孩子的经典国学启蒙读本》的整体设计和内容安排都给予高度评价。这套书针对6-9岁的孩子,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它选取了《弟子规》、《论语》、《诗经》等一系列国学经典中的精华部分,但并非生硬的堆砌,而是经过精心提炼,用孩子能接受、感兴趣的方式呈现。比如,书中对《弟子规》的解读,不再是枯燥的条文,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场景,让孩子理解“孝”“悌”“谨”“信”等基本品德的含义。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比直接灌输更有效果。插图方面,虽然篇幅不多,但每一幅都极具匠心,色彩柔和,构图精美,能够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古典意境,同时又不会让孩子感到压抑。语言风格上,这套书非常注重孩子的情感体验,用词贴切,句式灵活,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够很好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对孩子品格的塑造和文化底蕴的培养。它在细节处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和引导,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这套书是送给孩子一份非常有意义的礼物,能够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

评分

初次接触这套《给孩子的经典国学启蒙读本》,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融入了非常现代化的教育理念。针对6-9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读物的设计是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内容上,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经典,而是对一些耳熟能详的国学典籍进行了提炼和再创作,选取了最适合孩子理解和接受的部分。例如,在讲解一些历史典故时,它会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来解释人物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且还穿插了一些小故事和趣味问答,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我注意到,这套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灵活,时而幽默风趣,时而娓娓道来,完全不是那种照本宣科的枯燥讲解。插画风格也是一大亮点,既有国风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活泼,色彩搭配得当,线条简洁流畅,能够很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它不仅仅是让孩子“认识”国学,更是引导孩子“喜欢”国学。我看到里面有一些互动的小设计,比如鼓励孩子跟着朗读,或者思考一些小问题,这些都非常有利于孩子主动学习和思考。总而言之,这套书在内容选择、语言编排、视觉呈现上都做得非常出色,是给孩子进行国学启蒙的绝佳选择。

评分

我一直想给孩子找一套真正能够激发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的读物,《给孩子的经典国学启蒙读本》简直是应我的需求而生。这套书在6-9岁这个年龄段的读者定位上做得非常精准。首先,它的内容选择非常得当。它没有选择过于艰深的古籍,而是从《三字经》、《千字文》等孩子们相对容易接触到的启蒙读物入手,但又远远不止于此。书中对于一些传统故事的解读,非常生动有趣,而且善于抓住孩子好奇心强的特点,用很多设问和引导语,让孩子主动去思考。例如,对于一些成语典故的讲解,它会先讲一个完整的小故事,再引出成语的含义,孩子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我特别喜欢它在文字运用上的考究,语言既有古韵,又不失现代的活力,非常符合孩子的语感。插图的设计更是可圈可点,不是那种程式化的卡通形象,而是充满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趣,色彩淡雅,线条飘逸,能够很好地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这套书的编排非常用心,每页的文字量适中,不会让孩子感到阅读疲劳,而且图文并茂,视觉效果极佳。总体来说,这套书是一套非常成功的国学启蒙读物,它真正做到了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评分

比较精美,实用。

评分

书质量很好,物流很快,服务态度很好!

评分

唐诗三百首根本没有三百首,才112首,害的我还的再买,无语了

评分

每天读几页,陪孩子一起学习

评分

给大孩子看的,很不错

评分

帮朋友买的,发货很及时,活动价格给力。

评分

书的质量还可以,内容感觉不怎样,都是些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内容,缺乏新颖。

评分

书不错,喜欢,是自己想要的那种图文结合,更生动

评分

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