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對曆史感興趣的讀者 1、餘鞦雨專文推薦
2、美國著名曆史學傢布爾斯廷“世界曆史三部麯”之三,其他兩本分彆是《發現者》和《創造者》
3、上海譯文經典叢書“睿文館”係列第二期
內容簡介
本書告訴我們西方文化所經曆的三大探索時代:首先是先知和哲學傢,如摩西、約伯、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以及宗教改革傢們,他們義無反顧地從上帝或內心的理性中探索求贖或真理。其次是一個共同探索的時代,如修昔底德、托馬斯?莫爾、馬基雅弗利和伏爾泰,他們本著自由精神追求文明。最後是社會科學的時代,人們麵嚮著未來,卻似乎被曆史所支配著。這個時代的傑齣人物有馬剋思、施本格勒、湯因比、卡萊爾和愛默生、馬爾羅、柏格林和愛因斯坦、等等。他們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人們勇往直前,繼續探索。
作者簡介
丹尼爾·J·布爾斯廷(Daniel J. Boorstin)是美國著名文學派史學傢,曾獲普利策奬、美國國傢圖書奬,任美國國會圖書館館長達12年之久。他著有20餘部著作,被譯成至少30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售齣數百萬冊。其中著名的要數其美國曆史三部麯——《美國人》,以及世界曆史三部麯——《發現者》《創造者》和《探索者》。
目錄
緻讀者
第一捲 古代的遺産
第一編 先知的道路:崇高的權威
從先見到先知:摩西的順從考驗
立約的上帝:以賽亞的信仰考驗
信仰者的掙紮:約伯
自我闡釋的世界:東方的惡
第二編 哲學傢的道路:奇妙的內心工具
蘇格拉底發現“無知”
口述言語的生命力
柏拉圖:理念的彼岸世界
通往烏托邦的道路:放大瞭的美德
亞裏士多德:在雅典的外來人
在常識的道路上
亞裏士多德的變化世界的上帝
第三編 基督教的道路:共同體的實驗
信仰者的團體:教會
信仰的島嶼:隱修院
辯論的方式:大學
新教的三種不同方式:伊拉斯謨,路德,加爾文
第二捲 共同的探求
第四編 發現的方式:探求經驗
荷馬的遺産:神話和英雄時代
希羅多德和曆史的誕生
修昔底德創建一種政治科學
從神話到文學:維吉爾
托馬斯·莫爾的通嚮烏托邦的新道路
弗蘭西斯·培根展現舊偶像和新領地
從靈魂到自我:笛卡爾的內在島嶼
第五編 自由的方式
馬基雅弗利對於民族國傢的追求
約翰·洛剋界定知識和政府的界限
伏爾泰對文明的召喚
盧梭尋求逃遁
傑斐遜的美國的探求
黑格爾轉嚮“地上的神的理念”
第三捲 通嚮未來的道路
第六編 曆史的動力:社會科學的方式
福音書和進步的科學:從孔多塞到孔德
卡爾·馬剋思對命運的追求
從國傢到文化:施本格勒和湯因比
一個在革命中的世界?
第七編 疑問的聖殿
“一切曆史皆為傳記”:卡萊爾和愛默生
剋爾愷郭爾從曆史轉嚮存在
威廉·詹姆斯:從真理到意識流
多樣性的慰藉和驚奇
睏惑的文學
第八編 進行中的世界:探索的意義
阿剋頓的“未來的聖母馬利亞”
馬爾羅:反命運的魅力
重新發現時間:柏格森的創造進化論
界定神秘:愛因斯坦對統一性的探求
參考注釋
緻謝
精彩書摘
1從先見到先知: 摩西的順從考驗
未來總是一個龐大的意義寶庫。無論哪裏的人們都不滿足於赤裸裸的經驗,總是用未來事件的徵兆包裹現在。他們從獻祭的犧牲、鳥兒的飛翔、星辰的運轉甚至自己的睡夢和噴嚏中,都能夠找到綫索和暗示。先知的英雄傳奇記載瞭他們所作的努力。他們預先破譯神的意圖,以求幸免於神的突發奇想所帶來的災禍,並開始轉嚮成為具有自我意識的獨立自我,自由地選擇信仰。
美索不達米亞人嘗試瞭種種方法,力求從現在推知將來的秘密。占蔔師注視著焚香燃起的煙縷,解釋泥骰子擲齣的數字,由此給來年命名。他們放一碗水在膝上,注入油,觀察油在水麵或嚮碗沿的流動,如此來解答有關將來的疑問。
希伯來人的典籍同樣記錄瞭他們如何感悟神意,如何賦予今天的經曆以明天的虹彩。雅各“夢見一個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頭頂著天。有上帝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來。主站在梯子頂上,說,‘我是主你祖亞伯拉罕的上帝,也是以撒的上帝,我要將你現在所躺臥之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主祭司把聖石烏陵和土明放在胸牌裏,分彆代錶“是”和“非”,先被抽取到的就是上帝的迴答。在同掃羅作戰之前,大衛就曾嚮由祭司亞比亞他主持的這種神諭谘詢。當代錶“是”的聖石齣現,預示著他將戰勝非利士人時,他便齣徵作戰。
我們從《撒母耳記》中讀到:“現在稱為‘先知’(納比nabi)的,從前稱為‘先見’。”“先見”是能夠看清未來的人,他的影響來自他的預測能力。祭司預測者讓問蔔者接受神的意圖。一旦他的預測得到應驗,人們就會對他滿懷敬畏。先知則具備另一種能力。他是納比(“宣告者”或“昭示者”),以上帝本身的權威說話。由此,古希伯來先知們開啓瞭通嚮信仰的路徑。上帝宣告:“我必在他們弟兄中間,給他們興起一位先知……我要將當說的話傳給他,他要將我一切所吩咐的,都傳給他們。”(《申命記》18:18)“口”和“納比”這兩個詞在他們的用法中可以互換。我們英語中的“先知”(源自希臘語: 在眾人前或為眾人說話的人)具有相同的含義。
先見隻是預言事情將會怎樣,先知則規定人們應當相信什麼,應當去做什麼。這兩種角色在古代以色列一開始往往不容易區分。但先知作為上帝的代言人,受到神性的感召,逐漸代替瞭那些單純的預言者。
正是這一角色轉換開啓瞭通往信仰的啓濛,通往人的自我意識的路徑,這種自我意識使人們意識到自己有選擇的自由,意識到為其選擇所應承擔的責任。古代希伯來先知的曆史,正是這展現中的自我的傳奇。擅長解釋跡象和徵兆的先見者,有時會根據自己的夢境和鬼怪精靈的幻象來描繪未來圖景。他們能看到彆人無法看到的人間的事物。但是先知則傳達著來自另一個世界的消息。因此,無怪乎,當這“神靈之人”(Man of the Spirit)聽到神諭時,會心醉神迷,似乎因為受感召而發狂。他的狂喜通常有一係列現象,有時則用唱歌來錶達。
如此將先知視作上帝的信使,是獨特的《聖經》式的看法。與此相伴隨而來的,是對於先見者的技巧和花招——異教迦南人的方式——的不信任:
你到瞭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之地,那些國民所行可憎惡的事,你不可學著行。你們中間不可有人使兒女經火,也不可有占蔔的、觀兆的、用法術的、行邪術的、用迷術的、交鬼的……因你所要趕齣的那些國民,都聽信觀兆的和占蔔的,至於你,耶和華你的上帝從來不許你這樣行。耶和華你的上帝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興起一位先知像我(摩西),你們要聽從他。(《申命記》18:9—22)
元始先知摩西是以上帝的名義對法老說話的:“耶和華這樣說。”上帝也正是通過先知來統領他的人民。曆史證明,由摩西的宗教所帶來的這種希伯來意識形態,對西方信仰的未來至關重要。
單一而全知全能的仁慈上帝使人類背負起信仰的義務——歸根結底是選擇的義務。這種“倫理一神教”造成自身的難題。
當先知帶來的不隻是未來的藍圖,而且還有上帝的律令時,他提供給信徒的是新的考驗: 對順從的考驗。直麵過上帝的摩西將十誡直接從上帝那兒帶到西奈山。前五誡——禁拜其他神,禁造偶像和瀆神,命令遵守安息日規定以及孝敬父母——肯定瞭他們社會的傳統。但是其餘的五誡全是從否定的方麵來講的——禁止殺人、奸淫、偷盜、作假見證和貪戀鄰人財物,強調傾聽者可以自由選擇正當信仰的方式,並以此避免罪惡。摩西十誡如此使順從成為信徒的標誌。一韆年以後,這種觀念也成為伊斯蘭教的核心(“伊斯蘭”源自阿拉伯語,意指“順從”,順從真主的意誌)。
但是摩西宗教的另一個獨特要素卻為信仰開啓大門。摩西親近的上帝和他的創造物一起神秘地共享權力。他甚至以立約的形式,使他的人民和自己享有同等的地位。最大的悖論是,全能的造物主上帝尋求同其創造物之間形成一種自願的關係。上帝和他的選民以色列的孩子們之間的關係乃由雙方自由選擇。“你們果然聽從且謹守這些誡命,耶和華你上帝就必照他嚮你列祖所起的誓守約,施慈愛。”上帝及其創造物之間的這種特殊的契約關係,錶明瞭上帝更為看重一種自由規定的順從。這錶明瞭神的意圖: 人的生命應由人自己的選擇來支配。這是古希伯來人對自由意誌的肯定。古希伯來人是上帝的選民,同樣上帝也是希伯來人所選擇的上帝。
大約公元前8世紀,希伯來先知所傳達的聖言由先知或其抄寫員記錄下來。此後先知就承擔瞭一種角色,超齣他們生活的、上帝最初嚮其發布預言的社區。先知的聖言如今傳送到所有懂得他話的人那裏——甚至遠遠超齣瞭他自己所處的時代和地點。這樣,先知們的言論成為持久的先知文獻。先知們說過的話語匯集瞭起來,成為普適於各地人們的神聖教誨。文字記錄就這樣使部落啓示擴展成為一種世界性的宗教。當年瑣羅亞斯德(公元前兩韆年後期)的言論為瑣羅亞斯德教奠定基礎時,也發生過類似的轉換。後來耶穌話語的記錄,再後是公元7世紀時穆罕默德的言論,也都發生過這種情形。
2立約的上帝: 以賽亞的信仰考驗
將西方思想推嚮信仰和選擇之路的先知運動開始於公元前750年左右,而且持續瞭大約有500年之久。它帶來的不僅僅是上帝的指令,而且是信仰的召喚。在不同時代匯集而成的先知文學也將為以色列的宗教提供基本內容。希伯來先知與居住在廟宇附近、和祭司一起參加儀式的早期的祭禮先知迥然不同,也不同於帝王廟堂中預言國王所渴望的勝利的宮廷先知。在那些“專業人員”中包括許多被指責為假先知的人。
開啓信仰之途的偉大希伯來先知們則是形形色色的一類人物。他們可以稱作是業餘愛好者。其中多數並非祭司。他們的言論沒有聖職的可靠標記,每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傾聽上帝的召喚,因此每人都有各自的“天職”,即個人直接應召而作為上帝的代言人。每人都把上帝的聲音針對他的時代和地域的特殊病癥。所有先知都在提醒以色列人,他們如何未能遵照與自己的特選上帝所立之約行事。
這類古典的希伯來先知的、最早用文字保留下來的那些言論,不再隻針對國王。他們早已針對更廣泛的聽眾瞭。阿摩司是一個直接麵對整個民族的演說傢。阿摩司解釋道:“我原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門徒。我是牧人,又是修理桑樹的。耶和華選召我,使我不跟從羊群,對我說,你去嚮我民以色列說預言。”(《阿摩司書》7:14—15)阿摩司在一個盛世傳教,當時富人驕奢,窮人受欺壓且有重稅盤剝。他指責說宗教已變成單純的儀式。他大聲疾呼社會正義和對耶和華的絕對信仰。在《阿摩司書》中我們聽到上帝對以色列的可怕評判,聽到他預言這一民族如果不思悔改,必將毀於火災和飢饉:
在各街市上必有人說,哀哉、哀哉。又必叫農夫來哭號,叫善唱哀歌的來舉哀。在各葡萄園,必有哀號的聲音。因為我必從你中間經過。這是耶和華說的……那日黑暗沒有光明。景況好像人躲避獅子又遇見熊。或是進房屋以手靠牆,就被蛇咬!(《阿摩司書》5:16—19)
以色列人必須選擇他們的道路。“你們要求善,不要求惡,就必存活。這樣,耶和華萬軍之上帝,必照你們所說的,與你們同在。要惡惡好善,在城門口秉公行義。”(《阿摩司書》5:14—15)後來的先知承襲他們的方式,將類似的預言傳達給他們的時代。
何西阿跟隨阿摩司,在以色列北部王國傳教。他譴責他們崇拜偶像,預言人們如果不悔改,不迴到上帝那裏,以色列就將遭遇悲慘的結局。他以自己不忠實的妻子歌衊來諷喻這一預言性的告誡。以色列人將自己齣賣給迦南的眾神,恰如行淫的歌衊。但是何西阿最後的結論也是,上帝立約允諾給悔過的以色列以新生。
《以賽亞書》是篇幅最長的先知書,其中收集瞭不同時期的詩人們的作品。先知現在不再隻是倡導改革以色列現狀的傳道者,他還揭示瞭上帝在曆史中的作用。我們聽到他如何懲罰一些國傢,又如何報答另一些國傢。以賽亞警告道,南部猶大國不僅會受到自己背叛之罪的威脅,還會受到鄰國亞述的進犯,這是“上帝憤怒的懲戒”。以賽亞的下一個預言來自南部猶大國人流放於巴比倫的時期。他們已經為自己的罪惡受夠瞭懲罰:
你們的上帝說,你們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要對耶路撒冷說安慰的話,又嚮他宣告說,他爭戰的日子已滿瞭,他的罪孽赦免瞭,他為自己的一切罪,從耶和華手中加倍受罰。(《以賽亞書》40:1—2)
興起發光,因為你的光已經來到,耶和華的榮耀發現照耀你!看哪,黑暗遮蓋大地,幽暗遮蓋萬民,耶和華卻要顯現照耀你……(《以賽亞書》60:1—2)
現在上帝許諾瞭以色列將獲得勝利:
我獨自踹酒醡。眾民中無一人與我同在。我發怒將他們踹下,發烈怒將他們踐踏。他們的血濺在我衣服上,並且汙染瞭我一切的衣裳。因為報仇之日在我心中,救贖我民之年已經來到。(《以賽亞書》63:3—4)他宣告瞭新的創世: 我造新天新地,從前的事不再被記念,也不再追想……因我造耶路撒冷為人所喜,造其中的居民為人所樂。(《以賽亞書》65:17—18)
以賽亞的上帝因此不僅僅是以色列人的上帝,而且是全部曆史的上帝。“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以賽亞書》66:1)“我必將萬民萬族聚來,看見我的榮耀。我要顯神跡在他們中間。”(《以賽亞書》66:18—19)耶利米(公元前7世紀晚期至公元前6世紀初)警告說以色列會因崇拜偶像而受罰。耶路撒冷在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手下,廟宇被毀,猶大人流放至巴比倫,預言得到瞭充分的應驗。
但是上帝許諾說,迴心轉意會使人們獲得拯救。“我要與以色列傢和猶大傢另立新約。不像我拉著他們祖宗的手,領他們齣埃及地的時候,與他們所立的約。我雖作他們的丈夫,他們卻背瞭我的約……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裏麵,寫在他們心上。我要作他們的上帝,他們要作我的子民。他們各人不再教導自己的鄰捨和自己的弟兄,說,你該認識耶和華。因為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認識我。”(《耶利米書》31:31—34)
最後一位偉大先知,以西結,遭到徵服者的放逐,他傳播對耶和華的信仰以及個人職責的預言。公元前587年耶路撒冷陷落,廟宇遭毀,正是崇拜偶像所帶來的命運。
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我說,你們在以色列地怎麼用這俗語說:“父親吃瞭酸葡萄,兒子的牙酸倒瞭呢。”主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你們在以色列中,必不再有用這俗語的因由。看哪,世人都是屬我的,為父的怎樣屬我,為子的也照樣屬我。犯罪的他必死亡。(《以西結書》18:1—4)
以色列成為一個特殊民族,僅僅是由於耶和華的選擇,而不是人民自身的價值。既然耶和華無處不在,那麼信徒無論身處何地,都要承當所應負的責任。
以西結也看到以色列在新約中復生,類似一種新的創世。他從著名的骸骨平原的形象中得此預見,上帝那時命令道:
你嚮這些骸骨發預言,說,枯乾的骸骨啊,要聽耶和華的話。主耶和華對這些骸骨如此說,我必使氣息進入你們裏麵,你們就要活瞭。我必給你們加上筋,使你們長肉,又將皮遮蔽你們,使氣息進入你們裏麵,你們就要活瞭,你們便知道我是耶和華。(《以西結書》37:4—6)
對耶和華的信仰得以持存,無須一座固定的聖殿。那種信仰將活在任何地方的信徒心中。
……
前言/序言
緻讀者
隻要沒有什麼發現,崇高的手足之情就將延續。
唉,當發現的東西開始堆高!
——B?特拉文: 《聖母山的寶藏》
身處兩個永恒——逝去的往昔與未知的將來——之間,我們從未停止追尋自己所處的位置和方嚮感。我們繼承瞭科學和藝術的遺産——那些偉大的發現者和創造者哥倫布們、列奧納多們和莎士比亞們的作品;這些已在我的前兩本書中加以列舉。我們因他們的發現和創造而自豪。但我們個個都是探索者。我們都想知道為什麼。人是好問的動物。盡管有所發現,即相信我們已找到答案的信念會使我們彼此疏遠,並且忘記我們的人性,但繼續使我們走到一起,並把我們造就且保持為人的正是探索本身。這本簡略的書無意考察哲學或宗教的曆史,而旨在利用西方偉大哲學傢和宗教領袖示範各種探索方式。這是一部關於探索而非發現的史書。我選擇瞭那些至今我仍以為最無可爭辯的探索者,他們探問我們生命和曆史之意義的路徑今天依舊把我們引上自己的追尋之旅。
我們西方文化經曆瞭三大探索的時代。首先是先知和哲學傢,他們以英雄的方式從我們每人頭上的上帝或內心的理性中探索救贖或真理。接下來是一個共同探索的時代,以自由精神追求文明。再下來最近的,是一個社會科學的時代,人們麵嚮未來,卻似乎被曆史的力量所支配。我們在親身的探索中運用瞭所有這些方式。他們的聲音並未沉寂,我們聆聽的更多的是他們提問的方式而非他們作齣的答案。在這漫長的追尋中,西方文化已由探求結局或目的而轉嚮尋找原因——從如何到為何。這一轉變會使我們人類經驗變得空洞無謂嗎?那麼我們又如何能重獲並豐富自己的目的感呢?
這本書整體上是按年代順序編排的,但細節上有交錯重疊之處。三捲的每一捲都隨著史事由古及今的發展而同其前一捲在年代上交疊。我們不斷在永恒的為什麼中探索人性,所以這也是一部沒有結尾的史書。我們還會看到,我們自己如何在這探索之中從尋求意義到發現意義。
探索者(睿文館) [The Seekkers:the story of man’s continuing quest t]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探索者(睿文館) [The Seekkers:the story of man’s continuing quest t]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探索者(睿文館) [The Seekkers:the story of man’s continuing quest t]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