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以鲜明的立场,讨论了当下重要的若干科学争议,包括转基因主粮争议、黄禹锡事件背后的东西方科学竞争、互联网反思等等。作者强调,在这类争议中,话语权必须从专家的垄断中解放出来,所有自身利益和安全状况被关涉的公众,都有权发表意见。在分析这些争议的基础上,作者明确提出:今天的科学,已经告别了纯真年代,所以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科学。
作者简介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曾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天文学史专业博士。1994年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为教授,曾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工作15年。1999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中国科学史系并任首任系主任。已在国内外出版专著、文集、译著、主编丛书等80余种,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论文140余篇,并长期在京沪等地报刊杂志上开设个人专栏,发表了大量书评、影评、随笔、文化评论等。科研成果及学术思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并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曾三次为他播发全球通稿。
方益昉博士(MD. PhD.),旅美学者,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拥有上海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纽约西奈山医学院三处完整学术履历,研究专题包括分子生物学、社会医学、生命科学史、科学文化等,以中英文发表学术论文与大众文本共约200万字。
目录
前言
第一辑 转基因主粮争议
转基因主粮产业化争议的科学政治学分析
转基因水稻:科学伦理的底线在哪里?
当代科学争议中的文化原则——以转基因主粮争议为例
请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急着推广转基因主粮?
转基因水稻,别急着吃
第二辑 黄禹锡是西方打压的牺牲品
当代东西方科学技术交流中的权益利害与话语争夺——黄禹锡事件的后续发展与定性研究
黄禹锡事件背后的科学政治博弈
第三辑 互联网反思
互联网上的民意假象
中国互联网面临历史性的三岔口
乔布斯给了我们毒苹果——读《史蒂夫·乔布斯传》有感
谁的大势?为什么我们必须顺从它?——关于“数字阅读是大势所趋”
第四辑 其他争议之例
不能在精神上矮化自己
科学主义,才会违背科学常识——从“火星一号”闹剧说起
阿波罗登月:用科学工具竖一块冷战里程碑
隐私与天书之基因伦理学
基因自私,人更贪婪——从《自私的基因》30周年纪念版说起
“全球变暖”背后的科学政治学
萨哈罗夫和福明海军少将的故事——关于“伦理能不能管科学”的思考之一
公共卫生重在公众参与和专家独立
第五辑 重新审视科学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科学
对与资本密切结合的科学技术应该有戒心——专访首届“中国好书”获得者
江晓原教授
科学已经告别纯真年代
后记:“黄禹锡归来”与科学政治学研究
精彩书摘
《科学中的政治》:
在中国基层总体统计数据不准的情况下,国务院宁愿通过工业用电量等三项经济指标估计各地GDP实况的背景下,即使上述棉花产业数据计算无误,但在缺失统计学指标的方式下,非但难以证明农药减少、产量增加,反而暴露出统计素质的低下。类似的困扰,一直影响到中国顶级农业领域院士的形象。
对转基因农业描绘的诱人前景,必须有清醒认识,并考察已规模化种植的南美诸国和印度国民经济发展现况。在目前的技术水准和市场格局下,上述国家先行转基因种植十几年,饥饿与贫困依然同行,向中国大量出口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是它们缓解农业困境的强国战略。显然,转基因主粮未能担当农业救济手段,粮食安全的危机在发展中国家具有政治共性。法国卡逊奖得主罗宾的《孟山都眼中的世界——转基因神话及其破产》陈述了重要观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漏洞和跨国资本的种业垄断阴谋,应该作为两个极端重要的科学政治学视角。主权国家切忌匆忙实行转基因主粮种植。
北美从1996年开始大规模种植玉米、大豆、油菜籽这几种作物的转基因品种,而在西欧,法国、德国、荷兰、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瑞士等国家是不准种植转基因作物的(西欧只有西班牙允许种植)。新西兰Heinemann教授等5人,比较了数十年来北美和西欧这几个作物的种植,旨在考察同样的作物,具体到种植转基因品种和非转基因品种,到底孰优孰劣。
……
前言/序言
学界中人,往往在尽本单位学术义务的同时,经营一点自己个人感兴趣的学术领域,有人称之为“学术自留地”。我也未能免俗,近些年经营着两小块学术新领域。在这两个新领域中,我各有一个小小的合作团队,成员主要来自我已经毕业的博士,他们毕业后继续和我合作,进行我们共同感兴趣的研究。
这两块小自留地,一块是“对科幻的科学史研究”,主要是将以往从未进入科学史研究视野的科幻活动和作品纳入科学史研究领域,成果丰硕,令人喜悦;另一块就是“科学政治学”,这本小书就是这块“学术自留地”中的部分成果。
所谓“科学政治学”,在这里主要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不是学科的正式名称—不管在正式的学科名称中有没有“科学政治学”这样一个分支。我们是在这样的意义下使用“科学政治学”这个概念的:它既包括在科学运作中所呈现出来的政治色彩,也包括科学与一般意义上的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
举例来说,本书中《当代东西方科学技术交流中的权益利害与话语争夺—黄禹锡事件的后续发展与定性研究》一文就是前者的典型案例,而《转基因主粮产业化争议的科学政治学分析》一文则是后者的典型案例。当然,事实上,尽管这两个案例各有侧重,但这两者在许多问题上也经常会交织在一起。
经营学术新领域,通常都是有风险的,常见的风险之一,是不容易很快被学术界认可。但既然只是“自留地”,主要动力来自个人兴趣,也就大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必那么在意学界的认可了。
记得我们的长篇论文《当代东西方科学技术交流中的权益利害与话语争夺—黄禹锡事件的后续发展与定性研究》写成后,北京某学术杂志审稿一年之久,仍然迁延不发,据说是担心“为黄禹锡鸣冤”会成为错误甚至罪状。那时在前一阶段国内媒体不明真相跟风报道落井下石的影响下,黄禹锡还被“钉在学术的耻辱柱上”没放下来(有不少学者至今还这样认为)。后来我失去耐心,通知该杂志撤稿,转投《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承学报青眼,立即刊登,而且很快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封面列目。随后“黄禹锡事件”的一系列后续发展使情况日渐明朗,完全证实了我们论文中的判断。
这件事使我和我在“科学政治学”小自留地的主要合作者方益昉博士都颇受鼓舞。本来我们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但收获倒也相当不错,而且来得挺快。这证明只要真是有价值的研究,即使是在新领域中所出,得到学界有识之士的认可也未必那么难。
笔者对于象牙之塔中的学术生涯,原是一向安之若素的,没想到近些年来,从科学史的研究出发,不经意间,居然介入了好几起当下社会生活中的科学争议。现在回顾起来,还真有些出乎意料。不过既然已经介入了,我们的有关文章和言论也引起了一些媒体关注和社会反响,正好将它们统辖到“科学政治学”之下,于是就有了这本小书。
从形式上来说,这本小书是“跨文本”的—其中既有纯粹“学院派”的学术文本(为的是确保“言之有据”),也有方便公众阅读的大众文本,甚至还收入了几篇长篇访谈。我们决定不拘文本形式,而是根据争议的问题,分成五个单元,这是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能够更方便地了解我们的研究成果和基本观点。
江晓原
2015 年1 月27 日
于上海交通大学
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科学中的政治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