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这本书之前,你并不知道你会爱上文学
读出一本文学书的深刻不容易,读出趣味更难,这本书教你读出字里行间的生动有趣
美国密歇根大学广受欢迎的文学公开课
《如何阅读一本小说》姊妹篇 梁文道《开卷八分钟》推荐
“故事一直在我们周围飞翔,我们只要伸手摘下一片就是。”
小时候我常跟爸爸去采蘑菇。我总是看不到蘑菇,可他会说“那里有朵黄色的松菇”或“那边有几朵黑色的尖顶菇”。
文学教授做的事与此相似:在遍地都是蘑菇而你看不到的时候,提醒你一下。
全美广受欢迎的文学公开课教授托马斯·福斯特,继《如何阅读一本小说》之后,针对小说、电影、戏剧、诗歌等各类文学作品,进行了一次新的梳理,告诉我们迈向文学探索之路,找到“蘑菇”,是多么容易且富有乐趣。
旅行的目的绝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单纯,吃一顿饭也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雨雪天也不是天气预报的问题。这些文学中隐而不说的含义,借助作者阅读文学的3件法宝、20多个小诀窍、300部作品的赏析,丰富你的阅读体验。
遇到这本书之前,你并不知道你会爱上文学。
托马斯·福斯特(Thomas Foster):
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专长20世纪英国、爱尔兰及美国文学,教授经典文学和当代文学课程以及创意写作,他的文学课是美国广受欢迎的文学公开课。著有多部学术研究著作,畅销文学阅读指南《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和《如何阅读一本小说》是他大受欢迎的作品。
《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谈的东西其实非常简单.经过这种训练,你的阅读范围也够广之后,你才会看出某些作家在用前人用过的方法时,如何的别出心裁,或者他用一些典故,用一些传统的、有原型有模式的象征时,又是怎样把它对照出新的丰富的意思。
——梁文道《开卷八分钟》
每个想拿A的同学都应该把本书奉为圣经。读了本书后,我每次都能拿到A+的高分。
——美国网站读者CODY KITTLE
前言:文学教授是怎么读文学的/1
1每一次旅程都是追寻(当然凡事总有例外)/8
2你是我的座上客:关于圣餐礼的故事/14
3你是我的口中食:关于吸血鬼的故事/21
4若格局方正,便是十四行诗/29
5我在哪儿见过她来着?/35
6要是拿不准,可能是出自莎士比亚/44
7还是拿不准?那可能是出自圣经/55
8迷失在森林中的孩子—也可能来自童话/67
9文学很希腊/75
10雨雪风霜总关情/85
插曲:作者真是这意思吗?/93
11暴力,不只会伤害你/98
12这是象征吗?/108
13一切皆政治/118
14不错,他也是基督的化身/127
15乘着想象的翅膀/134
16一切皆为性/143
17谈性非为性/150
18如果没淹死,就是成功受洗/159
19地理很关键/169
20季节也很重要/180
插曲:唯一的故事/190
21长相特殊者,往往与众不同/198
22失明总是有原因的/206
23心脏病不只是心脏的病/211
24作家们偏爱哪些疾病/217
25不要只用自己的眼睛读/228
26“他是认真的吗?”打碎期待的反讽/236
27测验/246
跋/276
附录?阅读书目/281
致谢/295
《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
心脏病不只是心脏的病
在文学中,没有什么病能比心脏病更好、更诗情画意、更具完美的象征意义了。现实生活中的心脏病根本不是这回事,可是当小说家或剧作家运用心脏病时,我们不会埋怨他们脱离现实,麻木不仁。
为什么呢?原因显而易见。
心脏除了是维持生命的压力泵,自古以来还象征着人类各种情感的源泉。在《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荷马的某一人物称另一人物具有一颗“钢铁般的心脏”。铁是青铜时代后期人类所知道的最新最坚硬的金属。如果场合稍加改换,它还可以表达意志坚强、坚定果断,甚至于铁石心肠—换言之,与今天同样的说法表达同样的含义。索福克勒斯用心脏指代人的情感中心,作同样理解的还有但丁、莎士比亚、多恩、马韦尔以及所有伟大的作家,连贺卡公司也不例外。
心脏的比喻至少用了两千八百年,依然经久不衰,因为人们一直喜欢。你小时候的情人节贺卡是什么形状的?去年的呢?我们恋爱时,心里充满爱。我们失恋时,觉得心都碎了。当我们心情激动时,觉得心里满得快要爆炸了。
那作家又如何利用这一点呢?作家最常用的做法是,将“心病”当作描写人物的符号,达到以简胜繁的效果。无论患病的人物遇到什么问题,心脏疾病总能提供合适的象征:失恋心伤、孤独失意、冷漠无情、断袖之癖、背叛失信、懦弱无能、优柔寡断,而且推而广之,心病也可以象征类似的社会问题,或者代表社会的核心观念出现了严重错误。
不只是古典文学以心脏疾病作为隐喻。当科林?德克斯特决定在《懊悔的一天》(1999)中除掉他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侦探莫尔斯时,他有好几种选择。这位探长是破案高手,也是解字谜的天才。可同所有天才一样,他也有缺点,最严重的是酗酒。在一部部小说中,他的上司反复提到他嗜“啤酒”如命。他的肝脏和消化系统严重受损,为此他还在前一部小说中住过院。实际上《少女之死》(1989)中那个一百年前的谋杀悬案就是他躺在病床上破的。但他主要的问题还是孤独。莫尔斯在跟女人打交道方面特别背运;在他破的无数案件中,他爱上的女人,多数不是变成尸体,就是成了罪犯。所以当他在挚爱的牛津大学尖塔中崩溃跌倒时,德克斯特让他犯的是心脏病。
为什么?
原因我们只能凭空猜想,但我确实是这样理解的:要是让莫尔斯得肝硬化,那故事就变成了说教——你瞧,都告诉过你了,喝酒过量会伤身。于是莫尔斯的酗酒就从个人癖好变成教导行为守则的老电影,可这不是德克斯特的初衷。在此,疾病指向的不是他的行为,而是他一无所获的坎坷情路带给他的忧伤与痛苦、孤独和悔恨。这里强调的是他的人性,而不是他的不良习惯。
但更常见的情况是心病以心脏病的形式出现。纳博科夫在《洛丽塔》中塑造的亨伯特?亨伯特是现代文学中最可恶的恶棍之一。他自私残忍,执迷不悟,犯下强奸罪和谋杀罪,好几个人被他毁掉。他迷恋的多洛蕾丝,即书名中的洛丽塔,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精神上,都不可能会有健全的成年生活。两个引诱她的男人,一个送了性命,一个锒铛入狱,后来死在狱中,这倒有点出人意料,而死因是心力衰竭。在整部小说中,用个比喻的说法,他的心脏一直有毛病,所以他能有别的死法吗?他的死也许有必要,也许没必要,可非死不可的话,从象征角度来说,只有一种死法是恰当的。这一点纳博科夫无须别人指教。
还记得英国小说家福特?马多克斯?福特的代表作《好兵》中的弗洛伦斯和爱德华——那对患心脏病的任性妄为的男女吗?你会问,他们的心脏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什么事都没有,我是说生理上。不忠、自私、无情才是问题,最终也是这些要了他们的命。而他们选择的病很能说明问题:他们用脆弱的心脏作为欺骗各自配偶的手段,为的是能用心脏病精心编造谎言,向世人宣称他们患病是因为“心不好”。从另一个层面上看,这两个谎言又完全符合事实。简直再好不过了。
……
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关于“如何阅读”,更是关于“如何更深入地理解”这个世界。它以一种极其迷人的方式,将文学作品的各个组成部分——从词语的选择,到句子的结构,再到叙事的方式——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讨。我发现,作者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蕴含着深远的意图。比如,一个看似普通的形容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承载着截然不同的情感色彩。这本书教会我如何去捕捉这些微妙的变化,如何去感受文字的力量。它让我明白了,文学作品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以及作者个人的经历息息相关。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将文学作品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下进行解读,从而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它让我对那些伟大的文学作品产生了全新的敬意,也让我对自己的阅读能力有了更高的期许。这本书就像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文学世界那令人惊叹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就像置身于一个由文字构成的精妙博物馆。每一页都充满了令人拍案叫绝的见解,让我忍不住停下来思考,然后又迫不及待地翻到下一页。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艺术家的灵动。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抽象的文学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欣赏他对于文学作品中“留白”的解读,那种“言外之意”的力量,通过他的阐释,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以前读小说,总觉得作者应该把所有的事情都解释清楚,但这本书告诉我,有时候,未说出口的部分,才是最动人心弦的。它引导我去关注那些暗示,去体会那些欲言又止的情感。它就像一位出色的向导,带着我穿越文学的层层迷雾,看到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邃。这本书让我明白,阅读的乐趣,很大程度上在于“发现”的过程,在于自己去构建意义,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它让我在阅读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评分我一直认为,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体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方式,而强行灌输所谓的“标准答案”反而会扼杀这份乐趣。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既尊重了个人的独立思考,又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它没有试图将我塑造成一个“标准读者”,而是鼓励我成为一个更“懂”的读者。它通过对不同作品的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文学创作的多种可能性,也让我理解了不同读者之间解读的差异性。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个观点,即文学作品的意义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读者的视角、时代背景的变化而不断演变的。这让我感到非常释然,因为我不再需要为自己独特的理解而感到不安。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引导我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文学。它让我明白,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世界。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本指引我穿越文学迷宫的古老地图,我一直在寻找这样一本能够启迪我如何真正“看见”文字背后的灵魂。我一直以来都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感觉自己只是在表面徘徊,无法深入体会那些伟大的作品所蕴含的深邃含义。翻开这本书,我仿佛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解药。它没有直接告诉我“你应该这样读”,而是耐心地拆解了阅读的每一个环节,从最初的文字选择,到作者的意图,再到时代背景的烘托,每一个细节都被细致地剖析。我惊讶地发现,原来那些我曾经忽略的词语,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描写,都可能隐藏着作者的匠心独运。它教会我如何去辨别那些精妙的比喻,如何去理解那些模棱两可的象征,甚至如何去感受那些隐藏在文字间的情感暗流。我开始意识到,阅读一本文学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一场作者与读者之间心有灵犀的对话。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用温和却充满力量的语言,引导我一步步走向文学的深处,让我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去探索、去感受、去思考。它让我明白,真正的阅读,是智力与情感的双重盛宴,是灵魂与思想的深度交流。
评分老实说,我抱着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开始读这本书的。我以为它可能会提供一些所谓的“速成秘籍”,教我如何快速掌握文学解读的窍门。然而,事实证明我错了,而且错得离谱。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慢”和“细”。它不是告诉你“答案是什么”,而是告诉你“如何找到答案”。它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例子,展示了如何从一个细微的文学现象出发,层层剥茧,最终揭示出作品的精髓。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作者创作风格的对比分析,让我看到了文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它没有给我一个标准化的模板,而是鼓励我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视角。我开始尝试着运用书中学到的方法,去解读那些我曾经觉得晦涩难懂的作品。每一次尝试都让我惊喜不已,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不再害怕那些看似“高深”的文学作品,因为我知道,只要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任何作品都能够变得生动而有趣。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强大的认知工具,它改变了我对阅读的看法,也提升了我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 好看 收到书很开心 快递小哥很辛苦 棒棒哒 谢谢京东的活动 给了老百姓实惠
评分《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是《如何阅读一本小说》的姐妹书,619晚上买下,另一本还没收到,这本先看起来。
评分《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是《如何阅读一本小说》的姐妹书,619晚上买下,另一本还没收到,这本先看起来。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书,正如书本上所写的,遇到这本书之前你都不知道你会爱上文学。文学的精彩是人性的的深刻体现,每一个文学都是一种不同的果实,尝遍酸甜苦辣,体验百种人生。
评分书很不错,感觉是正品,快递速度很快,第二天就到了。
评分买书是要坚持一生的事业,读书是要代代流传的习惯!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深入浅出的教你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
评分内容很有趣,看了之后让我这个文学的外行也想读读小说呢!
评分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 为什么读小说 这本的段子应该是最多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