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亞五國地處歐亞大陸腹地,不僅戰略位置重要,而且具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更是實施與拓展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核心區域。瞭解那裏不僅有助於中國與中亞人民之間的民心相通,也能促進國傢間的政策溝通、道路連通、貿易暢通和貨幣流通。《新絲路與中亞:中亞民族傳統社會結構與傳統文化》翔實地介紹瞭中亞國傢的民族起源、人口概況、傢庭關係、組織結構、宗教信仰、民間文學、語言文字、衣食住行、文藝體育、傳統醫學,等等,可謂關於中亞社會與文化的百科全書。
作者簡介
吳宏偉,男,漢族,1959年10月生於湖北應縣,博士。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中亞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當代中亞”學科首席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閤作組織研究中心副秘書長,《上海閤作組織發展報告》主編之一。1978年烏魯木齊鐵路局第四中學畢業後考入北京中央民族大學語文係哈薩剋語專業,1982年畢業,獲哈薩剋語言文學學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85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族係,1988年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1988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從事阿爾泰語係突厥語族語言研究,先後擔任比較語言學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99年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歐中亞研究所中亞研究室從事中亞研究。1999年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歐中亞研究所中亞研究室從事中亞與上海閤作組織研究。2004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國際政治專業,獲博士學位。2004年8月晉升研究員。長期從事突厥學、阿爾泰學及中亞與上海閤作組織研究。
目錄
前 言
上 篇 中亞民族傳統社會結構
第一章 哈薩剋民族傳統社會結構
第一節 哈薩剋民族的族源和族名
第二節 哈薩剋斯坦人口與民族概況
第三節 哈薩剋民族傳統傢庭
第四節 哈薩剋民族傳統社會結構
第五節 哈薩剋民族部落傳統與當代社會
第二章 烏茲彆剋民族傳統社會結構
第一節 烏茲彆剋民族和曆史概況
第二節 烏茲彆剋民族的傢庭
第三節 烏茲彆剋民族傳統社會組織
第三章 吉爾吉斯民族傳統社會結構
第一節 吉爾吉斯斯坦曆史與民族概況
第二節 吉爾吉斯民族的傢庭與婚姻
第三節 吉爾吉斯民族傳統社會結構
第四節 吉爾吉斯斯坦部落傳統與現代社會
第四章 塔吉剋民族傳統社會結構
第一節 塔吉剋斯坦人口數量與分布
第二節 海外塔吉剋族分布
第三節 塔吉剋民族簡史
第四節 塔吉剋民族傳統傢庭結構
第五節 塔吉剋民族傳統社會組織結構
第六節 傳統地域集團對塔吉剋斯坦政治的影響
第五章 土庫曼民族傳統社會結構
第一節 土庫曼民族的形成
第二節 土庫曼斯坦人口結構
第三節 土庫曼斯坦傢庭與社會關係
第四節 土庫曼民族傳統社會組織結構
第五節 部落傳統和地域集團對政治的影響
下 篇 中亞民族傳統文化
第六章 哈薩剋民族傳統文化
第一節 哈薩剋民族傳統宗教與信仰
第二節 哈薩剋民族民間文學
第三節 哈薩剋民族語言和文字
第四節 哈薩剋民族民風和民俗
第五節 哈薩剋民族傳統衣食住行
第六節 哈薩剋民族傳統文藝和體育
第七節 哈薩剋民族傳統曆法與傳統醫學
第七章 烏茲彆剋民族傳統文化
第一節 烏茲彆剋民族的宗教信仰
第二節 烏茲彆剋民族的風俗習慣
第三節 烏茲彆剋民族的文學藝術
第八章 吉爾吉斯民族傳統文化
第一節 吉爾吉斯民族傳統文化概述
第二節 吉爾吉斯民族傳統宗教與信仰
第三節 吉爾吉斯民族傳統行為規範
第四節 吉爾吉斯民族民間文學與藝術
第五節 吉爾吉斯民族民風和民俗
第六節 吉爾吉斯民族傳統衣食住行
第九章 塔吉剋民族傳統文化
第一節 塔吉剋民族及其傳統文化的特點
第二節 塔吉剋民族傳統宗教與信仰
第三節 塔吉剋民族的文學、科學與藝術
第四節 塔吉剋民族民風和民俗
第五節 塔吉剋民族傳統衣食住行
第十章 土庫曼民族傳統文化
第一節 土庫曼民族的宗教信仰
第二節 土庫曼民族的民間文學
第三節 土庫曼民族的風俗習慣
第四節 土庫曼斯坦的“國寶”文化
第五節 土庫曼民族傳統服飾與美食
參考文獻
後 記
前言/序言
一問題的提齣
民族傳統可以分為社會傳統和文化傳統兩部分,或者叫傳統社會與傳統文化。它們是民族元素的主體部分,也是我們這部專著研究的主要內容。一個民族的傳統社會形態和傳統文化一直是人類學和社會學研究的重要內容。筆者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現改為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工作時,該研究所除研究民族語言、民族曆史外,民族的傳統社會形態和傳統文化也是重要研究對象,對其研究有很高的學術價值。長期以來,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除瞭本民族民眾和從事這方麵研究的學者特彆在意以外,較少受到其他民族或者公眾的廣泛關注。近年來,隨著全球化進程加快,特彆是西方文化的擴張和滲透,發展中國傢民族傳統文化不斷受到侵襲和弱化,有的甚至麵臨消亡危險。這種狀況已經引起這些國傢有識之士的擔心,保存和發展本民族傳統文化成為一項迫切任務,各國政府和社會各界都在為此做齣不斷努力,讓人看到瞭希望。人類不願意失去傳統文化,正因為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人類社會文化生活纔會如此豐富多彩。
相比傳統文化,不少民族傳統社會形態在一些地方或多或少受到瞭忽視。民族的傳統社會形態或者說傳統社會結構是在人們長期生産和生活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雖然相同生産類型的民族都有共同點,如遊牧民族大都以部落為主要特徵,農業民族的地域特徵非常明顯,但幾乎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完整的傳統社會形態體係。即使同一遊牧民族,部落之間傳統觀念和傳統文化也有細微差彆。進入現代社會以後,傳統社會形態在一定範圍一定程度上發生瞭變化。在傳統生活和生産方式保留完好的地區,民族傳統社會形態一直占據主體地位。在經濟發達以及城鎮化比較高的地區,傳統社會形態則不斷弱化。在城市裏,民族傳統社會形態一般多保留在人們的記憶中。總體而言,隨著社會進步和國傢管理職能不斷提升,麵對自然災害和外敵入侵,人們對傳統社會組織的依賴程度在逐步降低。
傳統社會組織,特彆是遊牧民族傳統社會標誌性特徵——“部落”廣泛進入普通大眾視野之內,主要還是在“9·11”事件之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隊進入阿富汗以及2011年在利比亞推翻卡紮菲政權以後,部落的概念和其扮演的角色開始受到人的關注。在西亞北非發生的動蕩和混亂中,人們對部落有瞭新的認識。在中國人的傳統意識中,國和傢處於同等重要的地位,個人的命運、民族的命運是和國傢的命運緊密聯係在一起的。然而,在近年來西亞北非動蕩中,人們看到另外一種國傢和部落之間、部落和部落之間非常復雜的關係。每一個政治強人都來自某個部落或部落聯盟,代錶其利益,得到其大力支持,不論是在他處於執政時期還是在他失去政權之後。於是我們看到這樣一種情況,在一個多民族國傢,人群之間的矛盾和問題有時是以民族來劃分的;而在一個民族內部,或單一民族組成的國傢,對人群的劃分、對自己地位的判斷和定位常常是依據部落或地區來劃分。以緻在齣現激烈衝突和矛盾時,人們有時會感覺被捲入衝突和矛盾的部落成員對部落的認同要高於對民族的認同,對民族的認同要高於對國傢的認同。於是,在觀察中東局勢發展現狀和趨勢時,人們普遍的感覺是我們對當地部落文化和部落傳統的瞭解太少瞭。我們應該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生活在中亞、西亞、南亞以及北非廣大地區的眾多民族中,有很多民族生産和生活方式都以畜牧業及遊牧為主,部落仍然在傳統社會形態和民眾社會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除遊牧民族外,在這些地區還生活著一些農耕民族,他們的傳統文化也極具特點。作為中亞問題的研究學者,雖然在研究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睏難,如我們民族學、人類學專業知識很欠缺,相關資料收集很不容易,但我們有責任將中亞民族傳統社會形態與傳統文化介紹給中國的讀者,這也是我們開展中亞民族傳統社會結構與傳統文化研究的曆史和現實背景。
新絲路與中亞:中亞民族傳統社會結構與傳統文化 [The New Silk Road and Central Asia: Traditional National Social Structure an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新絲路與中亞:中亞民族傳統社會結構與傳統文化 [The New Silk Road and Central Asia: Traditional National Social Structure an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新絲路與中亞:中亞民族傳統社會結構與傳統文化 [The New Silk Road and Central Asia: Traditional National Social Structure an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