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太宗初年,北汉还在割据,吴越、南方的清源军,也还不属于大宋本部;远在北境的契丹,前景如何,更是吉凶未卜;就是大宋辖境内的广袤土地,也时时出现自然灾害、政治叛逆。尽管如此,为了恢复汉唐疆界的伟大梦想,赵光义正在一步步努力。
太宗初年开始,赵光义支出国帑,治理自然灾害,“自焚”祈雨,为民解忧患,惩贪治恶,致力于天下大治;“分权”藩镇势力,兵不血刃,解决漳泉、吴越问题;伐北汉,收复割据政权,追寻“大一统”格局;亲征“燕云十六州”,近千里防线上,与契丹做拉锯战……
太宗初年开始,有收复藩镇的统一之景,也有血流成河的遍地厮杀之战;有初征契丹的意气风发,也有败退返家的黯然神伤;有大人物的小算盘,也有小人物的大气魄。与契丹攻伐,互不可胜之后,大宋进入了和平发展的年月。
内容简介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 公元976年至997年军政故实(套装上下册)》为宋史研究中一部开天辟地的大作,突破了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 公元976年至997年军政故实(套装上下册)》既忠实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叙事宏大广阔,生动有趣,余味无穷,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国内外所仅见。
作者简介
金纲,原名李金纲,下过乡,读过书,曾为北京大学历史人物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为思想史研究独立学者,出版有《论语鼓吹》等著作多种。“尊德行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高明而道中庸”一语,常置座右。
精彩书评
★我*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林语堂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阿诺德·汤因比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
目录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 公元976年至997年军政故实(上册)》:
前言
壹 太宗践祚
第一份诏书也即“五条意见”
新科皇帝的名字
避讳
以火德王
五丈河畔的火轮小儿
红鸟与白兔
诏罢河东之师
马仁瑀大闹闻喜宴
置酒讲解
大宋与契丹交聘
太平兴国
灾害记录
王沔读试稿
皇上“自焚”
贰 励精图治
赏罚“失宜”的政治败笔
泼皮乞丐之死
张道丰死里逃生
转运使
郭贽的“愚直”与德举
藩帅移镇
处决皇亲王继勋
惩治贪官
被“正法”恶官
李飞雄大案
画家郭忠恕
湘阴公刘赟
儒者的游戏
“出将拜相”情结
矫诏开仓
战备粮救灾
祖宗之法
正本清源与拔本塞源
安抚番族
藩镇不得领支郡
亲吏不得补镇将
石守信移镇
叁 纳土归宋
封桩库
清源军
留从效一战成名
留从效“疽发背卒”
地震
一把锁头换来节度使大印
两头下注
程德玄机谋善断
陈洪进纳土归宋
减赋
乔维岳平“草寇”
王亦大梁一布衣耳
魏王李继岌
钱氏家训
”阴谋拥戴“的君主
兄弟友爱
范旻德政
官方推演“国教”
高僧德韶
唱簿鞭背
肆 讨平北汉
伍 高梁河
陆 雍熙北伐
柒 岐沟关·君子馆
捌 代州之役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 公元976年至997年军政故实(下册)》:
壹 皇弟之死
“金匮之盟”的“再传”版本
《建隆遗事》中的顾命大臣
为赵炅辩诬:太宗不会谋害亲侄
“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
卖直取名
“八大王”赵元俨
“驸马升行”
荆国大长公主恪守“古礼”
赵普失宠三案
“普由是愤怒”
黎桓袭杀侯仁宝
柴禹锡告发秦王
密奏中的“权幸”
雷德骧与雷有邻父子
“金匮之盟”的悖论
金明池未遂政变
“兄终弟及”集团
几千个耳光子
贰 赵普与卢多逊
李符与赵廷美之死
陈国夫人耿氏之谜
“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
小胖孩和小瘦孩
卢多逊的大见识与小聪明
“倒卢”“倒赵”与“倒秦”
“月头银”之变
寇准簪花
禳灾祈福的赵普
半世评语
“天伦为重,大位为轻”
《宋论》中的四个观点
疯癫长子赵元佐
让国四贤人
赵元佐被废
“德不孤,必有邻”
“晋邸旧人”柴禹锡
“公当偏霸一方”
江湖险,廊庙更险
叁 文治
搜求天下书
“人之嗜好,不可不戒”
《太平御览》
太宗论刘义隆、杨素、许敬宗
“仁者之愚”
“万岁”与“眉寿”
人君当淡然无欲
“飞白”
契丹的学术成果
《淳化阁帖》尽显大宋风韵
《孝经碑》与《雍熙广韵》
“十六字教”
“家法”与“家学”
李觉讲《泰卦》
“羁縻文人论”
肆 法制
伍 名臣·名流
陆 王禹、柳开、潘阆
柒 王小波起事
捌 失踪的李顺
玖 太宗之死
精彩书摘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 公元976年至997年军政故实(套装上下册)》:
“金匮之盟”的“再传”版本
太宗赵炅,一生吞咽了三大苦果:高梁河之败,岐沟关之败,皇弟赵廷美之死。这最后一个苦果,让恪守“兄友弟恭”伦理大义的士大夫侧目,有一种诛心的说法甚至认为是他暗算了兄弟赵廷美。
赵弘殷和杜太后生有五个儿子。赵匡胤是家中老二,老大早夭;赵炅是老三,赵廷美是老四,还有一个老五,也早夭。按照以杜太后为主角的“金匮之盟”说法,赵匡胤之后,帝位传兄弟赵光义,而不传儿子赵德昭。这样,执掌乾纲者在二代之后,还是成年君主,不至于出现后周柴荣之后,孤儿寡母无法控制最高权力那种弱势格局,大宋似可因此避免因权力失衡导致的国家动乱。
太宗之后呢?于是,“金匮之盟”的故实中,又有了另外一个“再传”版本。也即由太祖传太宗,太宗再传兄弟赵廷美,赵廷美再传太祖之子赵德昭,由此大宋帝王重新回到太祖谱系。
这个说法来自于时人王禹偁。
王禹偁是太宗、真宗两朝的文人,有一部传为他所著的《建隆遗事》,“再传”说,就是由此书发端。
书中讲述了一个近于传奇的故实。
说赵匡胤对杜太后非常孝顺,对兄弟非常友爱,这种孝顺和友爱,几乎“旷古未有”。
有一次,赵匡胤在“万机之暇”,抽空召来晋王赵光义、秦王赵廷美,皇子南阳王赵德昭、东平王赵德芳,以及皇侄、公主等,到杜太后的房阁饮宴。书中有解释说,秦王赵廷美,乃是宣祖赵弘殷的第三子,也是杜太后亲生。有传言认为赵廷美是太祖的乳母所生,从王禹偁的说法来看,显然不是。
一家人聚会非常和睦。“酒酣”,太祖对杜太后说:
“我百年之后要传位给晋王,让晋王百年后再传位给秦王。”
杜太后闻言大喜,说:“我久有此意,但不愿意说出来。我要万世之下,人们会传颂一个妇人生了三个天子!你这番话真是大孝,‘成吾之志’!”说罢,让晋王、秦王赶紧离席,拜谢大哥。太后又对太祖两个兄弟说:“今天的皇上,过去以布衣身份侍奉周室,曾经多次力战争取功名,那真是‘万死而遇一生’,这才做到节度使。等得到天命,做了皇上,这么多年来,几乎没有一天不在征讨,没有一个月不在打仗,真可以说是‘历尽艰危,方成帝业’。你们俩没有功劳却安享尊荣,成就大的爵赏,应该知道幸运。以后,各自都不得有负于陛下!”然后,对秦王赵廷美说:“我不知道秦王百年后,又将基业托付何人?”
秦王当即回答:“愿立南阳王赵德昭。”
杜太后闻言又是一喜,道:“是了!是了!”又说:“传位事,陛下能有此意,我能料到,但这也是天意!他日,你们各自都要按照今天说的这个约定做,不得逾越——逾越这个约定,‘罪同大逆,天必殛之’!”
赵匡胤听到这里,马上要儿子赵德昭来拜谢杜太后。
在一场家宴中,“再传”模式被建构起来后,杜太后还不放心,又对赵匡胤说:“可以替我将赵普呼来,令他以今天的约定写一篇《誓书》,与你们兄弟依次传而收藏。还要选择一个吉日,将这个约定上告天地、宗庙。陛下认为是否可行?”
赵匡胤答应下来,当即召赵普入宫,让他来草拟这篇《誓书》。但赵普推辞说自己不善于作文,于是又召翰林承旨陶谷前来拟文。
王禹偁书中说,这篇《誓书》交给晋王赵光义也即太宗赵炅收藏;等到赵匡胤驾崩,赵炅又将《誓书》交付秦王赵廷美收藏。但后来赵廷美“谋不轨”,“幽死”(幽囚或幽愤而死),《誓书》藏于禁中,最后不知道下落。太祖之子南阳王赵德昭也因为犯事,被“逼令自杀”,于是“传袭之约绝矣”。
这个传奇故实,讲述的“赵匡胤-赵光义-赵廷美-赵德昭”再传模式,有很多漏洞,与后来发生的“史实”,有难于理清逻辑的地方。譬如,让陶谷来草拟《誓书》,天下几乎无人相信。陶谷有躁进之习,品德不佳,乃是太祖太宗都不喜欢的人物,怎么会召他来做如此机密大事?此外,赵普也并非不能拟文,他有若干上疏,文辞典雅丰赡,也是一才子,如有这大功勋,他更不当推让。此外,陶谷若做此事,他留下的各类传世文件中,当有透露,但迄今找不到星点蛛丝马迹。故陶谷拟文事,必假。
传奇故实中还说秦王赵廷美先“幽死”,南阳王赵德昭后“自杀”,这个时间就不对,因为赵德昭自杀在太平兴国四年(979)八月;赵廷美出事被罢官是在赵德昭自杀三年后的三月。《建隆遗事》记录的这个故实,在时间、人物、身份说明上,都有令人生疑的地方,所以此事历来被人打量,不敢肯认。《续资治通鉴长编》作者李焘就在引用这个故实后说,书中语言很多鄙陋之处,不像王禹偁的风格,因此“不可据信”。但李焘也同时认为:史上记录太宗之事,赵廷美做开封尹、赵德昭领贵州防御使,正与太祖传太宗之前,让太宗先领睦州防御使,后又做开封尹的行迹一样。先领一个防御使,而后再做开封尹,这样经由历练,就可以顺利接近帝位。因此李焘说:“恐昭宪及太祖意或如此,故司马《记闻》亦云太后欲传位二弟。盖当时多有是说也。”恐怕昭宪太后也即杜太后和太祖当时的本意确实如此,所以连司马光《涑水记闻》也说太后要传位给太祖的两个弟弟,那是因为当时很多人有这样的传说。
……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 公元976年至997年军政故实(套装上下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 公元976年至997年军政故实(套装上下册)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