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伏尔泰:
《赵氏孤儿》,此为具有历史真实性及其感染力的好剧。
王国维
《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赫察特(英国剧作家)
《赵氏孤儿》其中有些合理的东西,英国名剧也比不上。
两千多年前的晋国,一起弑君事件引发了惊天血案。
晋灵公是一位荒淫无耻的国君,他大兴土木,征收重税,民不聊生。当朝相国赵盾屡次向灵公进谏,灵公非但没有采纳,反而动了杀机。几经劫难,赵盾脱离虎口,和弟弟赵穿密谋杀掉了灵公。
灵公被弑以后,赵盾与赵穿迎接灵公的叔叔黑臀回国继位,也就是后来的晋成公。成公死后,儿子景公继位。景公三年,其时赵盾已死,大司寇屠岸贾借口赵盾曾“弑君”之名,将赵家满门抄斩,只剩下一个孤儿被草泽医生程婴带离驸马府,这个孤儿就是后来的赵氏孤儿。
程婴为接近屠岸贾,让赵氏孤儿认屠岸贾为义父。赵氏孤儿逐渐长大成人,与屠岸贾的养女屠岸柔荑发生了恋情,就在他们打算喜结连理的时候,程婴忽然说出了这个惊天秘密……
目录
第一章 祸起萧墙
公元前620年晋灵公夷皋继位,其时年龄尚幼,好慕声色。赵盾作为晋国元老,三朝执政大夫,曾经力排众议,要立夷皋的叔叔黑臀为主,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作罢。夷皋继位后,对赵盾始终耿耿于怀,及至年长,宠任屠岸贾,更加荒淫,大兴土木,加重赋税,民情沸腾。随着和赵盾矛盾的激化,君臣之间走向不归路……
第二章 相国遇刺
赵盾的再三劝谏终于激怒了灵公,让他决心除掉这个碍手碍脚的老东西。派刺客暗杀,刺客居然宁可自杀也不愿谋害赵盾,临死之前还给赵盾提了个醒。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灵公与得力助手屠岸贾决定让赵盾赴“鸿门宴”。赵盾能否逃过这一劫?
第三章 赵穿弑君
公元前607年,赵盾的弟弟赵穿弑灵公于桃园。说来,赵穿还是襄公的女婿,灵公的大舅子。由于赵氏一族当时如日中天,即便是弑君这样的大罪,最后也无人追究,不了了之……
第四章 灭门之灾
中国有句古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有时候也可以说:前人砍树,后人遭殃。赵盾砍掉了灵公这棵大树,自己没事,倒是这棵大树倒下来的时候把子孙后代全砸死了……
第五章 舍命保孤
一个仁心仁术的民间草医——程婴,面对大难中的晋国公主,面对一个性命不保的孤儿,甘冒断头之祸、灭门之灾,作出了自己人生最艰难的抉择;公孙杵臼,赵家的世交,年逾古稀的老臣,为保赵氏孤儿,从容赴难。
第六章 瞒天过海
程婴背负着泯灭天良、卖孤求荣、为虎作伥的沉重骂名,抚养赵氏孤儿。但到处都是仇人的眼线,赵氏孤儿随时都在危险当中,哪里才是最安全的地方?最危险的地方就最安全。孩子的心天真烂漫,在对危险的不知不觉中度过快乐的童年,而程婴却只能把痛苦和仇恨掩埋在内心深处,面对仇人,强颜欢笑。
第七章 青梅竹马
老天似乎有意捉弄人,赵氏孤儿程武身负国仇家恨,却无端生出一段孽缘,这个被命运捉弄的赵氏孤儿将何去何从,一边是血海深仇,一边是义父和爱人……
第八章 真相灼人
程婴当初让赵氏孤儿认屠岸贾为义父是为了方便复仇,没想到事情的发展出乎他的意料。如今,爱情、恩情、国仇家恨交织成一张巨网,程婴该如何向赵氏孤儿讲述二十年前的那桩惊世惨案,身陷重重纠葛的程武又将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第九章 恩仇断魂
程武在晋景公的支持下,准备将灭门之祸还给屠岸贾。但事到临头,他又割舍不下自己的爱人,也是屠岸贾的养女——屠岸柔荑。在大屠杀即将发生的前夜,他救出了屠岸柔荑,两个人度过了一个激情的夜晚,摆在他们面前的却是艰难的抉择。
第十章 情何以堪
程武答应屠岸柔荑不杀害无辜,可是领兵包围屠岸府之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不受他掌控,他惊恐、愤怒,就在这时,心爱的人却出现在面前,目睹了这一幕幕惨剧,该如何向自己的爱人交代……
前言/序言
要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戏曲,那非《赵氏孤儿》莫属了。
《赵氏孤儿》作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赵世家》,真正为广大百姓所喜闻乐见是在宋元之后,得益于宋元话本和戏曲的广泛流传。《赵氏孤儿》所歌颂的大义和复仇精神符合当时反抗外族侵略的同仇敌忾之气。
《赵氏孤儿》获得国际影响力还得感谢法国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1775年伏尔泰将《赵氏孤儿》翻译成《中国孤儿》,在巴黎各家剧院上演后,反响空前。随后,该剧又被英国剧作家改编,在英国上演后同样引起很大的轰动。德国诗人歌德曾对该剧给予高度评价,还着手改编过此剧。
这个剧本流传这么久,要想写出新意难上加难。在综合历史和传说的基础上,本书作者另辟蹊径,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解构了流传千年的“奸臣残害忠良”的故事,代之以权力和欲望背后人性的丧心病狂。故事在歌颂了生命力顽强的同时,也呼唤着人性的回归!
故事大体是根据《史记·赵世家》和纪君祥的剧本改编的。
《赵氏孤儿》被誉为中国的《哈姆雷特》,流传下来最早的剧本为元代纪君祥所作,原名是《冤报冤赵氏孤儿》或者《赵氏孤儿大报仇》。但如果没有司马迁的如椽巨笔给了后人这么多的想象空间,这个故事也不会经久不衰,到今天还炒得这么火热。
纪君祥的剧本对《史记·赵世家》的内容作了一些改编:
故事发生的背景由晋景公改成晋灵公。这主要是为了迎合市井的心理习惯,灵公是个公认的昏君,景公算是有作为的君主,这笔账算在灵公头上容易引起人们对昏君奸臣的痛恨。本书在这点上还原史实,目的在于揭示背后“君权和卿权”的矛盾冲突,而不单单是奸邪陷害忠良的简单定论。
纪君祥剧本把孤儿深山长大改为仇人屠岸贾收为义子,在屠岸府长大后杀屠岸贾报仇。这主要是增加故事的离奇性和曲折性。本书沿袭纪君祥的套路,将孤儿的生活背景限定在程婴家和屠岸贾家之间,从而更加丰富孤儿成长的经历,为其性格的矛盾性做了一个铺垫。
此外,韩厥在历史上并未自杀,相反是向景公为赵氏孤儿请封;程婴和公孙杵臼在历史上都是赵盾的门客,纪的剧本为了突出他们高大全的性格,将程婴写成一个草泽医生,公孙杵臼则是赵盾的同朝僚友。本书都作了合理的借鉴和化用,但书中并没有把程婴写成一个道德“高大全”的人,更多地是把他写成一个被命运捉弄的小人物,深陷命运之轮,无可自拔。公孙杵臼则是一个重道义、讲仁爱的人,这样的人是古代的道德楷模。对于庄姬的身份作了一下调整,在《史记》中庄姬是晋成公的姐姐,书中改为晋景公的姐姐。
这本书试图解读“大奸臣残害忠良”背后更加血淋淋的骇人真相,所以对三朝国君着墨甚深。至于为赵氏孤儿设置一个青梅竹马的爱人屠岸柔荑,则纯粹是作者的虚构,这一点在《史记》和纪君祥的剧本中都没出现过。之所以加入这个人,是为了让赵氏孤儿的形象更丰满、性情更真实,否则他只是一个复仇的机器,一个权力斗争的工具!
书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和正史记载有所出入,其目的是基于一种“求真”的意志。当我们已经习惯妖魔化历史人物以后,我们接着就是将现实中的人妖魔化,以后这种妖魔化又会继续延续下去。所以这本书无法写得回肠荡气、慷慨激昂,它更多的是冷眼旁观,只有这样才能从历史华丽的外衣下看出人性中那错综复杂的欲望。法国小说家司汤达说:“一部小说犹如一面在大街上行走的镜子。”在中国情况有所不同,我们需要一面镜子,但镜子不应该是在大路上的,否则这面镜子也实在太嚣张了,所以我们需要一面“古镜”,最好是“铜镜”,我们通过“铜镜”可以看到一群衣冠不整的人,假如读者在看的同时稍稍整理下自己的领子,这部小说的目的就达到了。
需要说明的是:司马迁多少有些诗人气质,虽然把这个故事写得生动曲折,但很多情节与史实不合。纪君祥更是把这个故事改写成“奸臣残害忠良”的传统戏剧模式。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简单的善恶二元论显然无法满足多元的审美需求。我们已经看到,历史和人性都是复杂多变的,它们会有种种伪装,正如胡适所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人性也是如此啊!
在历史这个大舞台上,如果我们还想追寻一些真实的东西,不能光看舞台上的光鲜表演、粉墨秀场,还需跑到幕后一窥究竟!但这段历史毕竟相去不止两千年,连司马迁都只能假借于想象来书写历史,我们要触摸当时所发生的真实情景,光凭历史典籍中一些零星的记载,有如盲人摸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作者用小说来演绎这段历史,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历史小说的典范是姚雪垠的《李自成》,这本小说跟《李自成》有所不同,它虚构的成分更大,与其说它忠于历史,不如说它忠于人性,用现代人的视野来审视和想象二千多年前的那场天地惊鬼神泣的悲剧!其中,夹叙夹议,不拘成俗。
我与本书作者姚尧初识,是拜读他的长篇小说《秋千人语》。初看时,还以为是本平常的网络小说,但随着阅读的进程,姚尧笔下的哲理和灵性打动了我,深沉隽永、回味悠长。这次再读他的《赵氏孤儿》,更被其敏锐的才思、生动的文笔所吸引,其中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和对复杂人性的洞察,正是他所擅长的地方。与赵氏孤儿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结合在一起,让人手不释卷、欲罢不能。姚尧生动的文字、冷峻的剖析像一瓢清水,兑入赵氏孤儿这锅浓烈的老汤中,果真是有滋有味、恰到好处。一个沉淀千年的好故事,让我们带着万分复杂的心情读下来,一边读一边情不自禁地去回味、感慨、思索。这就是这本小说的成功之处。我相信作者的潜力,将来一定可以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赵氏孤儿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