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征信理论与实务》由广东金融学院与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联合编著。紧密围绕信用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全书共分为十章内容,包括征信概述、征信数据库、征信技术与标准、征信服务、征信法律、征信监管、征信维权、企业征信信息应用案例分析、个人征信信息应用案例分析、个人信用记录的维护。
与传统教材比,《征信理论与实务》结构体系清晰,内容深入浅出,表现方式现代,注重将基本理论与实务操作紧密结合。不仅涵盖征信理论知识,还提供征信实务操作;不仅系统分析我国征信现状,还广泛介绍世界征信业发展历史和现状,具有学术性、实践性、专业性和前瞻性特点。
目录
第一章 征信概述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征信的概念
一、征信的含义
二、征信概念的演变
三、现代征信的意义
第二节 征信的理论基础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简介
二、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的机制分析
三、征信对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的作用
第三节 征信的起源和发展
一、征信的起源
二、征信的发展
三、大数据时代征信的发展
第四节 征信的相关概念、特征与功能
一、征信的相关概余
二、征信的特缈
三、征信的功能
第五节 征信体系
一、征信体系的含义
二、征信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国外征信体系建设的主要模式
【知识链接1-1】
【知识链接1-2】
【本章小结】
【重要概念】
【延伸阅读】
【思考练习】
第二章 征信数据库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征信数据库概述
一、征信数据库的概念
二、征信数据库与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关系
三、征信数据库的分类
四、征信数据库的功能
第二节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一、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概要
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特点
三、建立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意义
四、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发展历程
第三节 信息采集
一、信息采集的主要方式
二、信息采集的主要方法
三、信息采集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数据质量
一、数据质量的“三性”标准
二、保障征信数据质量的意义
【知识链接2-1】
【知识链接2-2】
【知识链接2-3】
【知识链接2-4】
【知识链接2-5】
【知识链接2-6】
【知识链接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征信技术与标准
第四章 征信服务
第五章 征信法律
第六章 征信监管
第七章 征信维权
第八章 企业征信信息应用案例分析
第九章 个人征信信息应用案例分析
第十章 个人信用记录的维护
附录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征信理论与实务》:
三、征信对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的作用
征信结合运用市场机制、制度机制和社会网络机制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其发挥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减轻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信贷交易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发生的问题,不良贷款风险往往来自那些积极寻找贷款的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那些不良借款者往往可能采用各种手段骗取贷款机构的信任,从而导致贷款机构将贷款投向不良借款者而非优质借款者,即信贷交易中出现了逆向选择问题。
从理论研究来看,征信活动能使信贷机构有效甄别借款者信用风险的大小。例如,当一家企业在一家本地银行发生借贷关系并且信息良好时,则通过信息传递机制的安排(例如征信机构),使得这家银行的信息能够为外地的银行所了解,外地银行就像对待自己的长期客户一样来对待这些新的客户。因此,征信有助于改善银行对申请借款者特征的了解和比较准确地预测还款概率,有利于实现对贷款对象的优化和贷款定价的合理化,减轻逆向选择问题。
(二)减轻对申请借款者的掠夺
征信可以降低银行从其客户处收取的信息租金(信息租金是指贷款机构凭借自身对中小企业信息的垄断而获得的一种超额利润,贷款机构的利润等于市场平均利润加上信息租金,但是,在信息共享的情况下,这一超额利润将不存在,贷款机构只能获得市场平均利润),原因在于:当银行对借款者的特征认识非常充分时,它们能够比那些不了解情况的竞争对手收取更低的租金,从它所拥有的信息中获取信息租金。
银行自身所拥有的信息优势赋予银行享有对其拥有的客户一定的市场垄断权力,产生了对客户的掠夺行为,而客户预期未来银行可能会收取掠夺性利率,借款者将降低合约履约的努力。这种局面将会导致更高的违约和利率,可能会导致信贷市场的崩溃。然而,如果银行互相交换信息,将会保证借款者的信息能够有效共享,银行收取信息租金的能力将会受到约束,这意味着融资项目中所产生的总剩余中将有更大的部分为借款者所获得,借款者从贷款中所获得的净福利提高。因此,借款者将有更大的动力去确保他们所投资项目的成功,从而降低了违约的可能性,银行收取的利率将伴随违约率的降低而降低,相比于没有信息传递时的情况,总的贷款额将会增加。
将各家银行的信息汇集,保证借款者韵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到信贷市场,有助于降低各家贷款机构的信息优势和隐含的租金,迫使每个贷款机构的贷款价格更具竞争力。利率的降低提高了借款者的净收益,增加了他们还款的动力。因此,通过征信活动,促使信息在银行之间传递,减轻了银行从关系客户中所榨取的信息租金。贷款机构也有动力去组建征信机构,实现信息共享,保证信息在贷款机构之间的传递。当申请高额的潜在借款者的可选择机会越多时,贷款机构越有动力去推动借款者的信息在银行间共享。
(三)产生违约披露的纪律约束
即使没有掠夺行为,银行之间也存在共享借款者记录的动力。因为银行共享借款者的违约信息对借款者而言会产生一种纪律约束:违约行为变成了较差的信号,其他银行在对其放贷时会考虑到信用风险溢价,执行更高的利率,甚至拒绝贷款。为了避免这种惩罚,借款者将会更加努力地偿还贷款,从而降低信贷市场的违约率和利率,增加信贷市场的贷款金额。这一机制提高了借款者的还款激励,减少了道德风险和商业银行的损失,是银行共享借款者的动力之一。
(四)避免过度借贷
借款者会同时向好几个放贷款机构申请信贷,并且经常能从多个放贷机构那里获得贷款。正如Ongena和Smith(1998)的研究显示,在大部分国家,尤其是对大国来说,多银行借贷关系是很常见的。在某些国家,可同时借贷的银行数量相对较小,例如英国、挪威、瑞典,平均数量少于3家,爱尔兰、匈牙利、波兰、荷兰、瑞士和芬兰,平均数量为3-4家,但其他国家可同时借贷的银行数量非常大,例如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比利时等,有10家以上,我国也是如此。从借款者的角度来看,保持多银行借贷关系有如下优势:一是不同的贷款机构之间相互竞争,有助于减少借贷成本;二是每个贷款机构只需承担较低的信用风险,因此在利息收取上他们会要求较低的风险溢价补偿;三是从多家贷款机构贷款,能够使借款者避免任何一家贷款机构突然收回贷款或减少信用贷款最高限额的风险,从而免于流动性冲击的风险。如果每个潜在的贷款机构不能确切知晓借款者从其他贷款机构已经或者能够获得的信贷额的信息,多银行贷款关系的成本会逐渐加大。站在单个贷款机构的角度看,一个借款者的风险大小依赖于它对该借款者的债权到期时该借款者的负债总额。然而,如果贷款机构不知此信息,借款者就有动机过度借贷。例如,考虑一个借款者从两家银行借款的情形,两家银行都没有告诉对方借款者从自家借出的贷款数额,假设借款者的违约概率是其负债总额的增函数,当该借款者向两家银行中的一家申请贷款时,每多借一美元就会减少对另一家银行本金和利息偿付的概率,而另一家银行却不能修改借贷合同条约来对该借款者的这种行为作出反应。因此,借款者要对总负债支付的期望利息负担是总负债的减函数,他就有动机过度借贷。
……
前言/序言
征信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环节,正受到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征信是指专业化的第三方机构依法收集、整理、保存、加工有关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信用状况的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对外提供服务,帮助经济活动主体判断和控制风险的活动。微观上,征信可以通过降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程度来促进信用交易活动的开展;宏观上,则可通过在全社会形成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机制来促进社会整体信用水平的提高。征信的发展经历了授信主体单个征信、第三方征信机构征信之后,逐渐发展为现代意义上的征信,即征信机构主动进行信用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和提供的活动。现代征信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我国虽然在1932年就诞生了“征信机构”——中华征信所,但现代意义上的征信的大发展还是从20世纪末开始。经过近二十年时间的发展,我国的征信行业已初具规模,并正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当前,我国的征信体系正处于不断的建设和完善之中,征信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形势:一是征信行业不仅服务于信用交易,也服务于社会治理,公共征信服务在政府的推进下稳步发展;二是为促进信用经济的发展,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征信机构以提高市场征信服务水平;三是近几年兴起的互联网金融正深刻地影响着征信行业发展的轨迹和形态。基于对新形势的理解,以及针对征信不仅具有理论性,而且具有较强实务性的特点,本教材由高校和征信管理部门联合编写,力争体现出学术性、实践性、专业性和前瞻性的特点。本教材在每章中植入了大量的拓展阅读、知识链接和案例分析,并在每章后附有本章小结、重要概念、延伸阅读和思考练习,以激发学生对相关理论、实务和政策的研究兴趣,满足读者学习和参考的需要。
全书共分10章,分别是:第一章,征信概述;第二章,征信数据库;第三章,征信技术与标准;第四章,征信服务;第五章,征信法律;第六章,征信监管;第七章,征信维权;第八章,企业征信信息应用案例分析;第九章,个人征信信息应用案例分析;第十章,个人信用记录的维护。
本书可作为本科院校信用管理专业和其他经管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经管类专业研究生、信用管理研究人员、信用管理从业人员和经济管理干部的培训和学习参考用书。
征信理论与实务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